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二 (1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17)

1. 桑上寄生

味苦、甘、平,無毒。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主金瘡,去痹,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後余疾,下乳汁。其實:主明目,輕身通神。

疏:,桑寄生感桑之精氣而生,其味苦甘,其氣平和,不寒不熱,固應無毒。詳其主治,一本於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勝。腰痛及小兒背強,皆血不足之候。癰腫多由於榮氣熱。肌膚不充由於血虛。齒者骨之餘也。發者血之餘也。益血則發華。腎氣足則齒堅而鬚眉長。血盛則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內傷不足,皆血虛內熱之故。產後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虛。金瘡則全傷於血。上來種種疾病,莫不悉由血虛有熱所發。此藥性能益血,故並主之也。兼能祛濕,故亦療痹。

實:味甘平,亦益血之藥,故主治如經所云也。

主治參互

同枸杞子、地黃、胡麻、川續斷、何首烏、當歸、牛膝,治血虛手臂骨節疼痛。入獨活寄生湯,療一切風濕痹。《聖惠方》療胎動腹痛,桑寄生一兩五錢,阿膠炒五錢,艾葉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或去艾葉,以其熱也。

白話文:

桑上寄生味甘苦性平,無毒。主治腰痛、小兒背部僵硬、癰腫、安胎、滋養肌膚、使頭髮和牙齒堅固、鬍鬚眉毛濃密、治療金瘡(外傷)、去除痺症(風濕痺痛)、女子崩漏(月經失調)、內傷體虛、產後病症、促進乳汁分泌。其果實可以明目,使身體輕盈,精神通達。

桑寄生吸收桑樹的精華而生長,味甘苦,性平和,不寒不熱,所以無毒。其功效皆源於桑樹,並因吸收桑樹精華而功效更勝。腰痛和小兒背部僵硬都是血虛的表現。癰腫多因氣血鬱滯熱盛所致。肌膚不滋潤是血虛的表現。牙齒是骨骼的精華,頭髮是血液的精華,補血則頭髮烏黑亮澤。腎氣充足則牙齒堅固,鬍鬚眉毛濃密。血氣旺盛則胎兒自然安穩。女子崩漏及內傷體虛都是血虛內熱造成的。產後病症皆與血虛有關。乳汁分泌不足也是血虛所致。金瘡(外傷)損傷血液。以上疾病都源於血虛和內熱。桑寄生能補血,所以能治療這些疾病。它還能除濕,因此也能治療痺症。

桑寄生果實味甘性平,也是補血的藥物,因此主治與藥物經文所述相同。

桑寄生可以和枸杞子、生地黃、胡麻、川續斷、何首烏、當歸、牛膝等藥物一起使用,治療血虛引起的胳膊骨節疼痛。它也是獨活寄生湯的組成成分,用於治療各種風濕痺痛。《聖惠方》記載,用桑寄生一兩五錢、阿膠炒五錢、艾葉五錢,加水煎服,治療胎動腹痛。也可去掉艾葉,因為艾葉性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