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14)

1. 楮實

味甘,寒,無毒。主陰痿,水腫,益氣,充肌膚,明目。久服不飢,不老,輕身。

疏:,楮實稟土氣以生,故其味甘氣寒無毒,氣薄味厚,陰也,降也。入足太陰經。其主水腫,益氣,充肌膚者,脾為土臟而主肌肉,脾虛則肌肉不充,土虛則水濕氾濫。甘為土化,能入脾堅土,則水腫消,肌肉充,氣自益矣。明目者,目得血而能視。脾旺自能生血也。陰痿者,精氣竭也。脾實則能生精而灌注於腎,故陰自強也。補脾益氣,則五臟皆實,不飢,不老輕身,是其驗矣。

主治參互

《活法機要》治水氣蠱脹,楮實子丸,以潔淨府。用楮實一斗,水三斗,熬成膏,茯苓三兩,白丁香一兩半,為末,以膏和丸梧子大。從少至多,至小便清利,脹減為度。後服治中湯養之。忌甘苦峻補,及發動之物。劉禹錫《傳信方》治女子月經不絕,來無時者。取案紙三十張燒灰,以清酒半升,和調服之頓定。

蓐中血暈,服之立驗。已斃者,去板齒灌之,經一日亦活。《聖惠方》治癬濕癢。用楮葉搗爛傅上。《外臺秘要》治天行病後兩脅脹滿,臍下如水腫。以谷枝汁,隨意服愈。《肘後方》治鼻衄,小勞輒出。楮葉取汁,飲三升,良。《子母秘錄》治小兒下痢赤白,作渴,得水又嘔逆者。

楮葉炙香,以飲漿半升浸至水綠。去葉。以木瓜一個切,納汁中,煮二三沸,去木瓜,細細飲之。《聖惠方》治通身水腫,楮枝葉,煎如餳。空腹服一匕,日三服。《直指方》:肝熱生翳。楮實研細,食後蜜湯服一錢,日再服。《外臺秘要》治金瘡出血,穀子搗,傅之。

簡誤

楮實雖能消水補脾,然氣亦微寒,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白話文:

楮實味甘性寒,無毒。能治療陽痿、水腫,增強體力,滋養肌膚,明目。長期服用可以不飢餓、不衰老、身體輕盈。

楮實因吸收土氣而生長,所以味道甘甜,性寒無毒,氣質輕薄,味道濃郁,屬陰性,具有下降的特性,進入足太陰脾經。它能治療水腫、增強體力、滋養肌膚的原因是:脾臟屬土,主導肌肉,脾虛則肌肉不充實,土虛則水濕泛濫。甘味能化土,能進入脾臟,固攝脾土,則水腫消退,肌肉充實,氣血自然增強。能明目的原因是:眼睛依靠血液才能視物,脾氣旺盛就能生血。能治療陽痿的原因是:陽痿是因為精氣耗竭,脾氣充足就能生精,並灌注到腎臟,所以陽氣自然強盛。補脾益氣,則五臟皆實,不飢餓、不衰老、身體輕盈,這些都是它的功效。

治療水氣脹滿,可用楮實子丸淨化腸胃。方法是:取楮實一斗,水三斗,熬成膏,再將茯苓三兩、白丁香一兩半研成粉末,與膏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從少量開始服用,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小便通暢,脹滿減輕為止。之後服用調理中焦的湯藥進行調養。忌食甘苦辛辣峻猛補益之物,以及容易引起身體反應的食物。另有記載可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以及產後血暈,甚至搶救因產後血暈而死亡的產婦。還可治療皮膚癬濕癢,治療天行病後的兩脅脹滿,治療鼻出血,治療小兒赤白痢疾,治療全身水腫,治療肝熱引起的目翳,以及治療金瘡出血。

雖然楮實能消腫補脾,但性味微寒,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2. 乾漆

味辛,溫,無毒,有毒。主絕傷,補中,續筋骨,填髓腦,安五臟,五緩六急,風寒濕痹,療咳嗽,消瘀血,痞結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腸,去蛔蟲。

疏:,乾漆稟火金之氣以生,故其味辛氣溫,火金相搏則未免有毒,《別錄》言之為當矣。甄權加咸。宗奭加苦。氣味俱厚,通行腸胃,入肝行血之藥也。凡風寒濕邪之中人,留而不去則腸胃鬱而生蟲,久則五臟六腑皆受病,或為癱瘓,或為拘攣,所自來矣。此藥能殺蟲消散,逐腸胃一切有形之積滯。腸胃既清,則五臟自安,痿緩痹急自調矣。又損傷一證,專從血論。蓋血者,有形者也。形質受病,惟辛溫散結而兼鹹味者,可入血分而消之。瘀血清而絕傷自和,筋骨自續,則髓腦自足矣。其主痞結腰痛,女子疝瘕者,亦指下焦血分受寒血凝所致。利小腸者,取其通行經脈之功耳。至於療咳嗽雖非正治,然亦有瘀血停積,發為骨蒸勞瘵以致咳嗽者,得其清散瘀血之力,則骨蒸退而咳嗽亦除也。誤中漆毒者,多食蟹及甘豆湯解之。

主治參互

同䗪蟲、桃仁、當歸、紅花、蘇木、牡丹皮、五靈脂、延胡索、牛膝,治腹中瘀血作痛。或產後感寒,惡露未盡,結成痞塊作痛者,加入乾薑、澤蘭。同楝根、鶴蝨、檳榔、錫灰、薏苡根、烏梅、龍膽草,能殺腸胃一切諸蟲。同牛膝、牡丹皮、續斷、赤芍藥、桃仁、乳香、沒藥、紅花、延胡索、鱉甲,治女子月閉。

因於瘀血,臍腹作痛畏寒,及不發熱,不口渴者,可加桂。同豨薟葉、生地黃、半枝蓮、胡麻、荊芥、何首烏、天門冬、苦參,可療紫雲風。入仲景大黃䗪蟲丸中,治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內有乾血,肌膚甲錯。

簡誤

乾漆,味辛有毒,瘀血得之即化成水,其消散之功可知。凡經閉由於血虛,而非有瘀血結塊阻塞者,切勿輕餌。

附:漆葉,味辛,無毒。《圖經》曰:彭城樊阿,少師事華佗,佗授以漆葉青黏散,云:服之去三蟲,利五臟,輕身益氣,使人頭不白。

白話文:

乾漆味辛,性溫,雖記載為無毒,但也具毒性。主治跌打損傷、益氣補中、修復筋骨、滋養腦髓、調和五臟,以及各種緩急症、風寒濕痺、咳嗽、消除瘀血、痞塊、腰痛、婦女疝氣、通利小腸、驅除蛔蟲。

其性溫,因其禀受了火金之氣而生,故味辛性溫,但火金相剋,所以難免帶有毒性,這也是古籍記載其有毒的原因。後世醫家在方劑中又加入了鹹味或苦味,以調整其藥性。乾漆氣味厚重,能通行腸胃,並入肝經行血。凡因風寒濕邪侵襲人體,久治不愈者,容易導致腸胃鬱滯而生蟲,日久則五臟六腑皆受其害,甚至癱瘓或肌肉痙攣。乾漆能殺蟲消積,清除腸胃中一切積滯,使腸胃通暢,則五臟自然安和,痿弱、緩急等症狀也能得以改善。至於跌打損傷,則主要從血液循環方面論治。因為血液是有形的物質,而形質受病,唯有辛溫散結且兼具鹹味的藥物,才能入血分而消散瘀血。瘀血清除,則損傷自然癒合,筋骨得以修復,腦髓也自然充盈。其治療痞塊、腰痛、婦女疝氣,也是因為下焦血分受寒凝血所致。其能利小腸,是取其通行經脈的功效。雖然乾漆治療咳嗽並非正治之法,但對於因瘀血停積,導致骨蒸勞瘵而咳嗽者,則可以依靠其清散瘀血之力,使骨蒸消退,咳嗽亦除。誤服乾漆中毒者,可多食螃蟹和甘豆湯解毒。

乾漆常與䗪蟲、桃仁、當歸、紅花、蘇木、牡丹皮、五靈脂、延胡索、牛膝等藥同用,治療腹部瘀血疼痛;產後受寒,惡露不盡,結成痞塊疼痛者,可加入乾薑、澤蘭。與楝根、鶴蝨、檳榔、錫灰、薏苡根、烏梅、龍膽草等同用,可殺滅腸胃內各種寄生蟲。與牛膝、牡丹皮、續斷、赤芍藥、桃仁、乳香、沒藥、紅花、延胡索、鱉甲等同用,治療婦女月經閉止。

若因瘀血導致臍腹疼痛、畏寒,但不發熱、不口渴者,可加桂枝。與豨薟葉、生地黃、半枝蓮、胡麻、荊芥、何首烏、天門冬、苦參等同用,可治療紫癜風。 乾漆也可用於仲景大黃䗪蟲丸中,治療五勞虛極羸瘦,腹脹不能飲食,內有瘀血,肌膚甲錯等症。

乾漆味辛,有毒性,瘀血遇之即能化解,其消散瘀血的功效顯而易見。但凡經閉是由於血虛,而非瘀血阻滯者,切勿輕易服用。

漆葉味辛,無毒。古籍記載,古代名醫華佗曾用漆葉配製青黏散,服用後能驅除三種蟲,滋養五臟,輕身健體,使人頭髮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