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二 (7)
卷十二 (7)
1. 枸杞
有痼疾人慎之。又方:治虛勞苦渴,骨節煩熱,或寒。用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麥冬三升,小麥二升,水二斗,煮至麥熟,去滓。每服一升,口渴即飲。又方:治腎虛腰痛。枸杞根、杜仲、萆薢各一斤,好酒三斗漬之。罌中密封,鍋中煮一日,飲之任意。《簡便方》療小便出血。
鮮地骨皮,洗搗自然汁,無汁則以水煎汁。每服一盞,入酒少許,食前溫服。《千金方》治帶下,脈數。枸杞根一斤,生地黃五斤,酒一斗,煮五升,日日飲之。《蘭室秘藏》治口舌糜爛,因膀胱移熱於小腸,則上為口糜,心胃壅熱,水穀不下。地骨皮、柴胡各三錢,水煎服之。
《衛生寶鑑》療下疳。先以漿水洗之,後搽地骨皮末。生肌止痛。《永類方》療婦人陰腫,或生瘡。枸杞根煎水,頻洗。唐慎微《本草》療癰疽惡瘡,膿血不止。地骨皮洗淨,刮去粗皮,取細白瓤,以粗皮同骨煎湯洗,令膿血盡。以細瓤貼之,立效。《千金方》治瘭疽出汗,此證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
用枸杞根,葵根葉,煮汁煎如餳。隨意服之。《閨閣事宜》治足趾雞眼作瘡作痛。地骨皮同紅花研細,傅之,次日即愈。《肘後方》治火赫毒瘡,此患急防毒氣入心腹。枸杞搗汁,服之立瘥。《十便良方》治目澀有翳。枸杞葉、車前葉挼汁,以桑葉裹,懸陰地一夜。取汁點之,不過三五度。
簡誤
枸杞雖為益陰除熱之上藥,若病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須先治其脾胃,俟泄瀉已止,乃可用之。即用尚須同山藥、蓮肉、車前、茯苓相兼,則無潤腸之患矣。
白話文:
有慢性疾病的人要謹慎使用枸杞。
另一個方子:治療因虛勞引起的口渴,骨頭關節煩躁發熱,或是發冷。用枸杞根的白色表皮切五升,麥門冬三升,小麥二升,加水兩斗,煮到麥子熟透,去除渣滓。每次服用一升,口渴就喝。
另一個方子:治療腎虛引起的腰痛。用枸杞根、杜仲、萆薢各一斤,用好酒三斗浸泡。密封在罈子裡,放在鍋中煮一天,想喝就喝。
《簡便方》:治療小便出血。用新鮮的地骨皮,洗淨搗碎取自然汁,沒有汁就用水煎汁。每次服用一盞,加入少許酒,飯前溫服。
《千金方》:治療女性白帶,脈搏跳動快速。用枸杞根一斤,生地黃五斤,酒一斗,煮成五升,每天飲用。
《蘭室秘藏》:治療口舌糜爛,因為膀胱的熱氣轉移到小腸,就會在口腔形成糜爛,心胃積熱,導致水穀難以下嚥。用生地骨皮、柴胡各三錢,用水煎服。
《衛生寶鑑》:治療下疳。先用米漿水清洗,然後塗上地骨皮粉末。可以生肌止痛。
《永類方》:治療婦女陰部腫脹,或是長瘡。用枸杞根煎水,頻繁清洗。
唐慎微《本草》:治療癰疽惡瘡,膿血不止。用地骨皮洗淨,刮去粗糙的外皮,取細白的內瓤,與粗皮一起煎湯清洗,使膿血排盡。然後用細瓤貼在患處,立刻見效。
《千金方》:治療瘭疽出汗,這種病症在手足、肩膀背部會長出像紅豆一樣的疙瘩。用枸杞根、葵根葉,煮汁煎成濃稠的糖漿狀。隨意服用。
《閨閣事宜》:治療腳趾雞眼形成瘡,疼痛難忍。用地骨皮和紅花一起研磨成細粉,敷在患處,第二天就好了。
《肘後方》:治療火毒瘡,這種病要立即防止毒氣侵入心腹。把枸杞搗碎取汁,服用後立刻痊癒。
《十便良方》:治療眼睛乾澀,有翳膜。把枸杞葉、車前葉揉搓取汁,用桑葉包裹,懸掛在陰涼處一夜。取出汁液滴入眼睛,三五次就會見效。
簡誤
枸杞雖然是滋陰清熱的上好藥材,但如果脾胃虛弱,經常腹瀉的人不宜使用,必須先治療好脾胃,等腹瀉停止後才能使用。即使要用,也需要和山藥、蓮子肉、車前子、茯苓一起搭配,才不會有潤腸導致腹瀉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