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

1. 卷十一

2. 草部下品之下

總百五種,今疏其要者三十五種。

何首烏,威靈仙,牽牛子,蓖麻子,天南星,豨薟,馬鞭草,苧根,白頭翁,甘焦根,蘆根(筍附),鬼臼,馬兜鈴(根附),仙茅,劉寄奴,骨碎樸,連翹,續隨子,山豆根,白附子,鹿藿,預知子,木賊,蒲公草,穀精草,夏枯草,山慈菇,燈心草,馬勃,水蓼,海金沙,草三稜,鹿藥,草石蠶,漆姑草

白話文:

總計一百五十種草藥,這裡只詳述其中重要的三十五種:何首烏、威靈仙、牽牛子、蓖麻子、天南星、豨薟、馬鞭草、苧麻根、白頭翁、甘草根、蘆根(蘆筍亦附錄)、鬼臼、馬兜鈴(根亦附錄)、仙茅、劉寄奴、骨碎補、連翹、續隨子、山豆根、白附子、鹿藿、預知子、木賊、蒲公英、穀精草、夏枯草、山慈菇、燈心草、馬勃、水蓼、海金沙、三稜草、鹿藥、草石蠶、漆姑草。

3. 何首烏

味苦、澀,微溫,無毒。主瘰癧,消癰腫,療頭面風瘡,五痔。主心痛,益血氣,黑髭鬢,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婦人產後及帶下諸疾。(茯苓為之使。與白萊菔相惡,犯之令人髭發早白。)

疏:,何首烏,本文味苦澀微溫,《傳》言味甘氣溫,其稟春深生氣無疑。春為木化,入通於肝,外合於風,升也,陽也。入足厥陰,兼入足少陰經,故為益血祛風之上藥。雌雄二種,遇夜則交,有陰陽交合之象,故能令人有子。肝主血,腎主精,益二經則精血盛。發者,血之餘也,故烏髭鬢。其主瘰癧者,肝膽氣鬱結則內熱,榮氣壅逆,發為是病。十一臟皆取決於膽,與肝為表裡,為少陽之經,不可出入,氣血俱少,乃風木反主,行膽氣,益肝血,則瘰癧自消矣。調榮氣則癰腫消。治風先治血,血活則風散,故療頭面風瘡。腸澼為痔,痔者濕熱下流,傷血分而無所施泄,則逼近肛門肉分,迸出成形為種種矣。風能勝濕,濕熱解則痔將自平。心血虛則內熱,熱則心搖搖而作痛,益血則熱解而痛除。益血氣,黑髭鬢,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氣,延年不老者,皆補肝腎,益精血之極功也。亦治婦人產後及帶下諸疾者,婦人以血為主,月事通後,厥陰主之,帶下本於血虛而兼濕熱,行濕益血,靡不除矣。

主治參互

君甘菊花、枸杞子、地黃、牛膝、天門冬、赤白茯苓、桑椹、南燭子,則益精血,烏鬚髮,駐顏延年。得牛膝、鱉甲、橘紅、青皮,治瘧邪在陰分,久而不解;如表氣已虛,脾胃已弱,則加人參三五錢;肺熱者去人參,換人當歸如其數。得刺蒺藜、甘菊花、天門冬、胡麻仁、漆葉、白芷、荊芥穗、苦參、地黃、百部,治頭面諸風及大麻風。

得金銀花、地榆、犀角、草石蠶、山豆根、黃連、芍藥、乾葛、升麻、甘草、滑石,治毒痢下純血,諸藥不效,有神。《經驗方》治骨軟風,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瘙癢。何首烏大而有花紋者,同牛膝,銼,各一斤,以好酒一升,浸一宿,曝乾,於木臼內搗末,蜜丸。每日空心食前,酒吞三五十丸。

兼可治風痰,久瘧不愈。《斗門方》治瘰癧,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皆治之。用何首烏根洗淨,日日生嚼,並取葉搗塗之,數服即止。其藥久服延年黑髮,用之神效。《何首烏傳》:何首烏味甘氣溫,性則無毒。茯苓為之使。

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氣心痛,積年勞瘦,痰癖,風虛敗劣,長筋力,益精髓,壯氣,駐顏黑髮,延年,婦人惡血痿黃,產後諸疾,赤白帶下,毒氣入腹,久痢不止,其功不可俱述。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首烏。本出虔州,江南諸道皆有之。苗葉有光澤者,又如桃李葉,雄者苗色黃白,雌者黃赤,根遠不過三尺,春秋可採,日乾,去皮為末,酒下最良。有疾即用茯苓煎湯為使。

白話文:

何首烏,味道苦澀,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瘰癧(淋巴結核),消除癰腫,治療頭面部的風瘡(皮膚病),以及痔瘡。能治療心痛,補益氣血,使鬍鬚頭髮變黑,使容顏潤澤,長期服用可以強健筋骨,增補精髓,延年益壽。也能治療婦女產後疾病和白帶過多等病症。(茯苓可以增強藥效。與白蘿蔔同用會產生不良反應,導致頭髮提早變白。)

疏解:

何首烏,這段文字說它味道苦澀,性微溫,而《傳》則說它味道甘甜,性溫和,這說明它是春天充滿生機的產物。春天屬於木,與肝相通,對應於風,是上升的、陽性的。它進入足厥陰肝經,也兼入足少陰腎經,因此是補血祛風的上好藥材。何首烏有雌雄兩種,夜晚會相互交合,有陰陽交合的現象,因此能夠使人懷孕生子。肝主藏血,腎主藏精,補益這兩個經脈就能使精血旺盛。頭髮是血的餘留,所以能使鬍鬚頭髮變黑。它能治療瘰癧,是因為肝膽之氣鬱結導致內熱,使得體內營養的運行受阻,最終引發這種病。十一臟腑都取決於膽的功能,膽與肝互為表裡,屬於少陽經,它們氣機的運行必須順暢。當膽氣不足,氣血虛弱時,就會導致風木反客為主。疏通行膽氣,補益肝血,瘰癧自然就會消除。調理體內營養的運行,癰腫就會消退。治療風病要先治血,血活暢了,風邪自然會消散,所以能夠治療頭面部的風瘡。痔瘡是因為濕熱向下流動,損傷血分,無法排洩,積聚在肛門附近的肌肉中,突出形成各種形狀。風能勝濕,濕熱消解了,痔瘡自然就會平復。心血虛就會產生內熱,內熱就會使心臟不適而產生疼痛,補益心血就能消除內熱和疼痛。能補益氣血,使鬍鬚頭髮變黑,潤澤容顏,長期服用能強健筋骨,增補精氣,延年益壽,這些都是因為它具有補益肝腎、滋養精血的極佳功效。也能治療婦女產後疾病和白帶過多等病症,婦女以血為本,月經來潮後,肝經主導。白帶過多本質是血虛兼有濕熱,活血去濕,這些病自然會痊癒。

主治的相互參考:

何首烏和甘菊花、枸杞子、熟地黃、牛膝、天門冬、赤白茯苓、桑椹、南燭子一起服用,能夠補益精血,使鬍鬚頭髮變黑,保持容顏年輕,延年益壽。與牛膝、鱉甲、橘紅、青皮一起服用,可以治療瘧疾邪氣停留在體內陰分,久治不愈的情況;如果體表之氣已經虛弱,脾胃也變得虛弱,可以加入人參三到五錢;如果是肺熱的人,則去掉人參,換成等量的當歸。與刺蒺藜、甘菊花、天門冬、胡麻仁、漆葉、白芷、荊芥穗、苦參、熟地黃、百部一起服用,可以治療頭面部的各種風病和麻風病。

與金銀花、地榆、犀角、草石蠶、山豆根、黃連、芍藥、葛根、升麻、甘草、滑石一起服用,可以治療因毒素引起的痢疾,大便呈純血,如果其他藥物無效,此方有奇效。《經驗方》記載,此方可以治療骨軟風,腰膝疼痛,走路困難,全身瘙癢等病症。將又大又有花紋的何首烏和牛膝各一斤,切碎,用一升好酒浸泡一晚,晾乾,在木臼中搗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每天早晨空腹飯前,用酒吞服三五十丸。

此外,何首烏還可以治療風痰、久治不愈的瘧疾。《斗門方》記載,可以治療瘰癧,無論是否潰破,甚至下至胸前的瘰癧都能治好。用何首烏的根洗淨,每天生嚼,並將葉子搗爛外敷,多次服用就能治癒。此藥長期服用能延年益壽,使頭髮變黑,效果神奇。《何首烏傳》記載:何首烏味道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茯苓可以增強藥效。

何首烏可以治療痔瘡、腰膝疾病、冷氣導致的心痛、多年積勞導致的消瘦、痰症、風邪引起的體虛衰弱等病症。可以增強筋力,增補精髓,強壯氣血,保持容顏年輕,使頭髮變黑,延年益壽,還能治療婦女氣血衰弱、面色萎黃、產後各種疾病、赤白帶下,以及毒氣侵入腹部、久痢不止等病症,它的功效無法一一列舉。何首烏的別名有:野苗、交藤、夜合、地精、首烏。原產於虔州,江南各地都有生長。它的莖葉有光澤,像桃李的葉子,雄性莖葉呈黃白色,雌性呈黃紅色,根的生長範圍不超過三尺,春秋兩季都可以採摘,曬乾,去掉外皮,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效果最好。如果有疾病,可以用茯苓煎湯來輔助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