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8)

1. 附錄諸瘧主治

熱多

【宜】貝母,石膏,麥門冬,橘紅,乾葛,滑石,竹葉,牛膝,知母,黃芩,柴胡,白茯苓,烏梅,牡蠣,何首烏,鱉甲

寒多

【宜】桂枝,姜皮,人參,二術,黃耆,當歸,橘紅,半夏,草豆蔻,白豆蔻,炙甘草

白話文:

熱多:

適合使用的藥物有:貝母,石膏,麥門冬,橘紅,乾葛,滑石,竹葉,牛膝,知母,黃芩,柴胡,白茯苓,烏梅,牡蠣,何首烏,鱉甲。

寒多:

適合使用的藥物有:桂枝,姜皮,人參,二術,黃耆,當歸,橘紅,半夏,草豆蔻,白豆蔻,炙甘草。

汗多

【宜】人參,白朮,黃耆,秋冬加桂枝

無汗

【宜】乾葛,柴胡,石膏,羌活,姜皮,人參,蒼朮

瘧母

【宜】鱉甲,射干,牡蠣,三稜,縮砂蜜,桂,橘皮,青皮,人參

凡瘧疾多熱,久不解者,其人必本陰虛,法當益陰除熱,非鱉甲、牛膝不能除也。多寒而久不解者,其人必本陽虛,非人參、白朮、黃耆不能除也。

白話文:

流汗過多: 適合使用的草藥有:人參、白朮、黃耆,秋冬季節時可以加入桂枝。

沒有流汗: 適合使用的草藥有:乾葛、柴胡、石膏、羌活、姜皮、人參、蒼朮。

瘧疾: 適合使用的草藥有:鱉甲、射乾、牡蠣、三稜、縮砂蜜、桂、橘皮、青皮、人參。

通常,瘧疾會伴有熱症狀,如果長時間未痊癒,那麼患者可能體內陰虛,應使用能滋陰除熱的草藥,如鱉甲和牛膝。若長時間感到寒冷且未痊癒,則可能是陽虛,應使用如人參、白朮、黃耆等草藥來治療。

〔按〕瘧有山嵐瘴氣,停痰留飲而發者,古方類用常山、砒霜等吐之。今人誤執其方,見瘧輒用,不知二藥有大毒,損人真氣,犯之多致危殆。慎之!慎之!

滯下,俗呼痢疾。其證腹痛便膿血,或赤,或白,或赤白相雜,或下純血,或下紫黑血塊,或如豆汁,或如魚凍,或如屋漏水,或下純黃積,類多里急後重,數登圊而不得便,小便短赤不利,或發熱,或口渴,甚則嘔惡不思食。此皆暑濕之邪與飲食積滯膠固腸胃而作,必先祛暑滲濕安胃為主,傷氣分則調氣益氣,傷血分則和血補血,夾瘀血則行血。藥雖因證而設,要皆以補養胃氣為急。故其證以噤口痢為最重,胃氣一絕則不可治矣。故曰:安穀則昌,絕谷則亡。俗治多借口「迎而奪之」之說,輕用大黃、朴硝,及誤用巴豆、牽牛,以致洞泄腸開而斃。又有妄投訶子、粟殼、亞芙蓉、肉豆蔻收澀之劑,以致便閉腹脹,或濕熱上攻,肢節腫脹拘攣,痛不可忍,難以救療。慎之!慎之!

白話文:

【按】瘧疾有可能是因為山嵐瘴氣、停滯的痰液或飲食後的水飲積聚所引發,古代的方子通常會使用常山、砒霜等藥物來催吐。然而現在的人往往誤用這些藥方,只要一出現癥狀就隨便使用,卻不知道這兩種藥物有很大的毒性,會損害人的真氣,如果濫用,很容易導致生命危險。請謹慎使用,謹慎使用!

「滯下」,也就是俗稱的痢疾。這種病症表現為腹痛、大便帶有膿血,膿血可能是紅色、白色,或是兩者混雜,也可能只是單純的血,或者下的是紫色的血塊,或者像豆汁一樣,或者像魚凍一樣,或者像屋頂漏水一樣,或者只是純黃色的積聚。這種情況常常伴有內急後重,頻繁上廁所卻無法排便,小便短赤而不利,可能伴有發燒或口渴,嚴重時甚至噁心不想吃東西。這些症狀通常是因為暑熱濕邪與飲食積滯黏附在腸胃中所導致,治療時必須以祛除暑熱、滲利濕邪、安定胃部為主要目標。若是傷害了氣分,則需要調理氣機、補充氣力;若是傷害了血分,則需要調和血液、補充血液;若是有瘀血,則需要行血。雖然藥物的選擇根據症狀而定,但總體來說,重點都在於補養胃氣。因此,重症的「噤口痢」是最需要關注的,一旦胃氣耗盡,病情就很難救治。所以有雲:「安穀則昌,絕谷則亡」。民間治療經常誤用「迎而奪之」的理論,輕率使用大黃、芒硝,或是錯誤使用巴豆、大黃連,導致腸道劇烈出血而死亡。還有人胡亂投藥,像是訶子、粟殼、亞芙蓉、肉豆蔻等收縮收斂的藥物,導致大便閉塞、腹部脹滿,或者濕熱上攻,四肢腫脹拘攣,疼痛難忍,難以救治。請謹慎使用,謹慎使用!

【忌】破氣,閉氣,收澀,燥,溫熱,鹹寒,滑膩。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消積,開胃氣,升,利小便。

黃連,黃芩,白芍藥,紅曲,山楂,廣橘紅,升麻,葛根,甘草,滑石,蓮肉,白扁豆,烏梅

如胃弱,加人參三四錢,蓮子四十粒,橘紅二錢,升麻七分;如腹痛,以黃連四錢,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黃柏一錢,升麻七分,煎服;如裡急,同上藥加當歸二錢;如後重甚,加檳榔一錢五分,枳殼一錢五分,木香汁一字;如口渴,去木香,倍滑石;如小便赤澀短少,或不利,亦倍之;赤多,倍烏梅、山楂、紅曲;白多,加吳茱萸七分;噁心欲嘔,即噤口痢,多用人參、蓮肉、扁豆、白芍藥,以綠色升麻七分佐之;久痢不止,加肉豆蔻一錢,人參三錢,砂仁一錢五分,白茯苓二錢。

白話文:

【禁忌】避免傷害氣機,堵塞氣道,收縮收斂,燥熱,過於溫熱,過鹹寒涼,以及油膩的食物。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照之前的說明。

【適宜】清熱解毒,消食化積,促進消化氣流,提升氣機,利尿。

黃連、黃芩、白芍藥、紅曲、山楂、廣橘紅、升麻、葛根、甘草、滑石、蓮子、白扁豆、烏梅等草藥均可用於治療。

若脾胃虛弱,可添加人參三四錢、蓮子四十粒、橘紅二錢、升麻七分等草藥。若腹部疼痛,則使用四錢黃連、三錢白芍藥、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黃柏、七分升麻等草藥煎煮服用。若出現內急感,則在上述藥物基礎上加入二錢當歸。若後重感嚴重,則在藥物中加入一錢五分檳榔、一錢五分枳殼、一字木香汁。若口渴,則去除木香,加倍滑石。若小便赤澀短少或不利,也應加倍使用。若尿血較多,則加倍使用烏梅、山楂、紅曲;若尿白較多,則加入七分吳茱萸。若出現噁心欲嘔,即噤口痢,則多使用人參、蓮子、白扁豆、白芍藥,配合七分綠色升麻。若久痢不止,則加入一錢肉豆蔻、三錢人參、一錢五分砂仁、二錢白茯苓等草藥。

凡滯下,非元氣壯實,多啖能食之人,慎勿輕用大黃、巴豆、牽牛等下藥。

復有毒痢一證,或痧毒內陷下膿血,各藥不效者,加忍冬藤為君,地榆、丹砂、犀角汁飲之。

凡產後滯下,積滯雖多,腹痛雖極,不可用大黃等藥行之,致傷胃氣,遂不可救。但用人參、白芍、當歸、紅曲、升麻、益母草、炙甘草、滑石末足矣。若惡露未淨,兼用乳香、沒藥各七分五釐,炒砂仁一錢,久之自愈,血虛可加阿膠三錢。

白話文:

對於腸胃阻滯的情況,如果並非因為體質壯實、消化力強的人,請務必謹慎使用大黃、巴豆、牽牛等強力的通便藥物。

另外,針對中毒性痢疾,或者痧毒導致腹瀉帶有膿血,若一般藥物治療無效時,可以將「忍冬藤」作為主藥,配以「地榆」、「丹砂」和「犀角」汁來治療。

產後出現腸胃阻滯的情況,即使積滯嚴重、腹痛難忍,也不應使用大黃等藥物進行處理,以免傷害胃氣,造成無法輓救的情況。此時,使用「人參」、「白芍」、「當歸」、「紅曲」、「升麻」、「益母草」、「炙甘草」以及「滑石粉」研磨後的粉末即可。若陰道出血未乾淨,還可以加入「乳香」、「沒藥」各七分五釐,以及炒製的「砂仁」一錢,長期服用即可痊癒。若血氣虛弱,可加入「阿膠」三錢。

凡胎前滯下,宜用黃芩、黃連、白芍、炙甘草、橘紅、赤曲、枳殼、蓮肉、略用升麻,未滿七月,勿用滑石。

瀉利,俗呼泄瀉,因於濕。

【忌】濕潤,破氣,下,苦寒,滑利。

諸藥俱見前。

【宜】安胃補脾,升,利小便。

人參,白茯苓,蓮肉,白扁豆,白朮,車前子,升麻,橘紅,藿香,木瓜,乾葛,炙甘草,白萊菔

虛寒者,加肉豆蔻、補骨脂、吳茱萸。

虛熱者,去白朮,加川黃連,倍芍藥、蓮肉。

白話文:

在懷孕初期出現腹瀉的情況,建議使用黃芩、黃連、白芍、炙甘草、橘紅、赤曲、枳殼、蓮肉和稍許升麻。如果妊娠不足七個月,請避免使用滑石。

「瀉利」即為我們常說的腹瀉,通常是因為受濕氣影響所導致。

應避免的食物或藥物包括:濕潤、具有破氣作用、有下瀉效果、苦寒性的以及滑利的。

所有相關的藥物詳情請參考前文。

適合的治療方式是安撫胃部、補強脾臟、提升體質、幫助排尿。

可以使用的藥物有:人參、白茯苓、蓮肉、白扁豆、白朮、車前子、升麻、橘紅、藿香、木瓜、乾葛、炙甘草、白萊菔。

對於體質虛弱且有寒症的人,可加入肉豆蔻、補骨脂、吳茱萸。

對於體質虛弱且有熱症的人,應去除白朮,並加入川黃連,同時增加芍藥和蓮肉的份量。

暑濕為病則小水短赤,或口渴。倍用姜炒黃連為君,佐以乾葛、升麻。

由於感風寒者,二朮、吳茱萸、砂仁、陳皮、乾薑、紫蘇主之。

若由於飲食停滯者,兼消導,山楂、麥芽、神麯、陳皮、肉豆蔻。

五疸,方書所載五疸,酒、食、大飢後、過飽、女勞失治而成。然其證必由濕熱傷脾及飲食停滯。又有瘀血發黃一證,方所不載,分別一誤,則藥不對證,多致不救。慎之!慎之!

【忌】破氣,閉氣,下,咸,滑利,滯膩,潤,燥熱。有瘀血者,兼忌酸寒。

白話文:

熱濕引起的疾病會導致尿量減少且顏色偏紅,或者感到口渴。在治療上,我們需要增加姜炒黃連的使用量作為主要藥物,並輔以乾葛、升麻。

對於因風寒侵襲所引起的病症,我們可以使用二朮、吳茱萸、砂仁、陳皮、乾薑、紫蘇等草藥來進行治療。

如果是由於飲食過剩或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問題,我們需要加入消食導滯的藥物,如山楂、麥芽、神麯、陳皮、肉豆蔻等。

「五疸」是指酒、食物、大饑餓後、過飽、女性勞累未得到適當治療而產生的病症。然而,這些症狀通常是由於濕熱損傷脾臟和飲食過剩所導致。還有一種由瘀血引起黃疸的情況,這在常見的治療法中沒有被提及,如果診斷錯誤,那麼藥物就可能對症不符,導致病情加重。請小心!請小心!

「禁忌」包括:氣機阻塞、氣閉、下洩、鹹味、滑利、黏膩、潤滑、燥熱等。如果有瘀血的情況,還需避免使用酸寒的藥物。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利水,除濕,養胃氣。有停滯者宜消積滯,有瘀血者宜行血。

茵陳蒿,黃連,苜蓿(酒疸非此不愈),梔子,紫草,栝樓根,秦艽,黃芩,滑石,車前子,白鮮皮,仙人對坐草,白茯苓,連錢草(一名蟹靨草,一名九里香,取汁,入薑汁少許,飲之良。)

白話文:

所有藥物的詳細說明在前面已經提供。

適合的用法:

  • 清熱:適用於熱病或體內熱毒過盛的情況。
  • 利水:適用於尿頻、尿急、小便不利等水腫情況。
  • 除濕:適用於濕氣過重引起的各種症狀。
  • 養胃氣:對於胃部功能不佳,胃氣不足的人羣有調理作用。

對於有消化不良、食積或腹脹情況的人,建議使用消積滯的方法進行調理。 對於有瘀血現象的人,建議使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進行調理。

以下是具體的藥物及其功效:

  • 茵陳蒿:清熱利濕,常用於治療黃疸。
  • 黃連:清熱解毒,常用於熱性疾病的治療。
  • 苜蓿:特別適用於酒疸的治療,是治療酒疸不可或缺的藥物。
  • 梔子:清熱利濕,有降火的作用。
  • 紫草:清熱解毒,具有抗炎和鎮痛的效果。
  • 栝樓根:潤肺止咳,清熱生津。
  • 秦艽: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黃芩:清熱燥濕,主要用於治療熱毒。
  • 滑石:清熱利水,常用於治療熱淋、尿路感染。
  • 車前子:清熱利水,有明目和利尿的作用。
  • 白鮮皮:清熱解毒,具有抗炎和抗病毒的作用。
  • 仙人對坐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 白茯苓:健脾利濕,有調理脾胃的功能。
  • 連錢草:清熱解毒,有消炎止痛的效果。又名蟹靨草或九里香,取其汁液加入少量生薑汁,飲用效果更佳。

虛者,加人參。停滯者,加紅曲、橘紅、穀麥櫱、山楂。瘀血,加琥珀、牡丹皮、紅曲、紅花、桃仁、延胡索、蒲黃、五靈脂、韭。元氣壯實者,服前藥瘀血不行,可加熟大黃,虛者勿用。

由於熱者。

【忌】燥,溫熱,補斂,升。

諸藥俱見前。

【宜】降,潤,清熱,苦寒,辛寒,佐以鹹寒。

蘇子,橘紅,天門冬,枇杷葉,麥門冬,黃芩,桑白皮,薄荷,百部,栝樓根,栝樓仁,桔梗,貝母,蛤粉,竹瀝,童便

白話文:

對於虛弱的情況,可以加入人參。對於有滯塞的情況,可以加入紅曲、橘紅、穀麥櫱、山楂。如果存在瘀血,可以加入琥珀、牡丹皮、紅曲、紅花、桃仁、延胡索、蒲黃、五靈脂、韭。如果元氣強健,服用上述的瘀血不流通的藥物時,如果瘀血沒有流動,可以加入熟大黃,但若為虛弱情況則不適用。

對於痰的情況,通常由熱引起。

禁忌:避免燥熱、溫熱、補益、上昇等類型的食物和藥物。

所有藥物的使用方式都已提前說明。

適合:使用降火、滋潤、清熱、苦寒、辛寒等類型的藥物,並輔以鹹寒類型的藥物。

蘇子、橘紅、天門冬、枇杷葉、麥門冬、黃芩、桑白皮、薄荷、百部、栝樓根、栝樓仁、桔梗、貝母、蛤粉、竹瀝、童便等,這些藥物都可以使用。

膠固者,加霞天膏,並用貓兒刺。

由於風寒者。

【忌】補斂,濕潤,酸,咸。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辛散。

橘紅,蘇子,杏仁,天麻,前胡,半夏,南星,葛根,桑白皮,薄荷,白前,生薑汁

由於濕者。

【忌】潤,咸,酸,滯膩,發濕。

諸藥俱見前。

【宜】健脾,燥濕,辛散,佐以淡滲。

人參,二術,橘紅,半夏,桑白皮,白茯苓,澤瀉

白話文:

固體的症狀,可以添加「霞天膏」和「貓兒刺」。對於由風寒引發的病症,要避免補充收斂、濕潤、酸、鹼的食物。所有的藥物詳細說明都在前面。

適合的治療方法是降氣、使用辛味的藥物。可以使用「橘紅」、「蘇子」、「杏仁」、「天麻」、「前胡」、「半夏」、「南星」、「葛根」、「桑白皮」、「薄荷」、「白前」、「生薑」的汁液。

對於濕氣造成的症狀,要避免食用潤滑、鹼、酸、油膩、增加濕氣的食物。所有的藥物詳細說明都在前面。

適合的治療方法是強健脾臟、去除濕氣、使用辛味的藥物,並輔以淡滲的方法。可以使用「人參」、「二術」、「橘紅」、「半夏」、「桑白皮」、「白茯苓」、「澤瀉」的藥物。

,如涎而薄者,或如涎而稠者,伏於胸中及脾胃間,或吐酸水、苦水、黃水、綠水,或伏而不吐,上支心胸胃脘,作痛不可忍,按之不得下,或發寒熱,嘔吐不能飲食。

【忌、宜】俱同脾虛證內停飲條。

諸氣,氣有餘即是火。

【忌】升,閉氣,酸斂,滯膩。

諸藥俱見前。

虛者。

【宜】降,補斂,調,溫,酸,辛,甘。

蘇子,枇杷葉,橘紅,麥門冬,蘆根汁,甘蔗,番降香,沉水香,白豆蔻,鬱金,甘草,童便,白芍藥,五味子

白話文:

飲症,如果飲液像唾液且稀薄,或者像唾液且濃稠,會潛藏在胸部和脾腎之間。可能會吐出酸水、苦水、黃水、綠水,或者飲液藏而不吐,往上推壓心胸胃部,導致疼痛難忍,按壓無法使它下降。也可能出現發燒、發冷、嘔吐的情況,使人無法進食飲料。

對於飲症,其忌諱和適應原則都與脾虛導致的飲症相同。

各種氣候過盛其實就是火。

忌用升補、閉塞氣機、酸性收斂、黏膩的食物。

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照前面的說明。

如果是虛弱的狀況。

適宜用降氣、補益、調理、溫和、酸性、辛香、甘甜的食物。

使用蘇子、枇杷葉、橘紅、麥門冬、蘆根汁、甘蔗、番降香、沈水香、白豆蔻、鬱金、甘草、童便、白芍藥、五味子等藥材。

因虛極而氣不得行者,加人參。

實者。

【宜】破散,香燥,辛苦,辛寒。

枳殼,青皮,檳榔,厚朴,木香,沉香,香附,烏藥,降香,藿香,縮砂蜜

【忌】酸斂,滯膩,補氣,閉氣。

諸藥俱見前。

屬情抱者。

【宜】開發志意,調氣散結,和中健脾。

遠志,貝母,鬱金,石菖蒲,香附,蘇子,橘紅,白豆蔻,木香,蘇合香,縮砂蜜,麥門冬

白話文:

對於氣體運行極度困擾的情況,可以加入人參來調理。對於實症的情況,應當使用能破除凝塊、散開氣體、帶有香氣與燥性、苦味與辛寒性的藥物。

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枳殼、青皮、檳榔、厚朴、木香、沈香、香附、烏藥、降香、藿香、縮砂蜜等。

對於情緒緊繃的情況,應該使用能開闊心志、調理氣血、緩解結聚、和諧中焦、強健脾胃的藥物。

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遠志、貝母、鬱金、石菖蒲、香附、蘇子、橘紅、白豆蔻、木香、蘇合香、縮砂蜜、麥門冬等。

對於實症,應避免使用酸性收斂、粘滯性大、補氣、閉塞氣道的藥物。所有藥物的使用方式,請參照前面的說明。對於情緒緊繃的情況,則應該使用能開闊心志、調理氣血、緩解結聚、和諧中焦、強健脾胃的藥物。

屬五臟者,木鬱達之。

【宜】升,吐。

升麻,柴胡,川芎,瓜蒂,人參蘆

火鬱發之。

【宜】散。

升麻,葛根,柴胡,防風,羌活

土鬱奪之。

【宜】下。

檳榔,枳實,厚朴,大黃

金鬱泄之。

【宜】降。

橘紅,蘇子,桑白皮,豬苓,澤瀉,木通,赤小豆,車前子,烏蠡魚

關格,不得大小便為關,是熱在丹田也;吐逆水漿不得下為格,是寒反在胸中也。是陰陽易位,故上下俱病。先投辛香通竅下降之藥以治其上,次用下泄苦寒之藥以通二便。此急證,法難緩治,縱有裡虛,通後再補。

白話文:

關於五臟的疾病,如果是肝氣鬱滯,可以使用升提和催吐的方法進行治療。

升提的方法可以用升麻、柴胡、川芎、瓜蒂、人參蘆等藥物。升麻、柴胡和川芎能幫助肝氣升提,瓜蒂可以催吐以清除積滯,人參蘆則可以補益元氣。

如果出現心火過旺的情況,可以使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使用升麻、葛根、柴胡和防風、羌活等藥物,其中升麻、葛根、柴胡可以清熱解毒,防風和羌活可以發汗退熱。

對於脾土的積滯,可以使用利尿和下洩的方法進行治療。使用檳榔、枳實、厚朴、大黃等藥物,其中檳榔和枳實可以幫助消化,厚朴和大黃則可以通便利尿。

如果肺金受阻,可以使用降氣的方法進行治療。使用橘紅、蘇子、桑白皮、豬苓、澤瀉、木通、赤小豆、車前子、烏蠡魚等藥物,其中橘紅和蘇子可以降氣平喘,豬苓、澤瀉、木通、赤小豆和車前子可以利水除濕,烏蠡魚可以補腎固本。

關格病是因為熱邪在丹田導致大小便不通,或者是寒邪在胸中導致嘔吐和不能飲食。這表示陰陽失調,身體上下的部分都受到影響。首先可以使用辛香通竅的藥物如薄荷、荳蔻等進行降氣,其次使用下洩苦寒的藥物如大黃、芒硝等進行通便。這是急症,需要迅速治療,即使存在體內虛弱的情況,也需要在通暢之後再進行補養。

【忌】升,補斂,閉氣,酸。

諸藥俱見前。

【宜】降下,辛寒,辛溫。

沉香,白豆蔻,丁香,蘇子,龍腦香,蘇合香,橘紅,生薑,藿香,次用大黃

黃柏,知母,滑石,木通,車前子,牛膝

,俗呼呃逆。久病沉痼而發者,屬真氣虛,多不治。

【忌】破氣,升,散。

諸藥俱見前。

【宜】補斂,甘溫,甘寒。

人參,黃耆,炙甘草,麥門冬,五味子,益智子,白芍藥,石斛

傷寒失下而發者。

【忌】補斂,酸,燥熱,滯膩。

諸藥俱見前。

【宜】下。大小承氣之類,便不硬閉,按之腹中和軟,未經汗吐者,宜辛寒解表,白虎湯之類。

白話文:

【禁忌】:避免升提、補充收縮、閉塞氣息、以及使用酸性藥物。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照前文說明。

【適合】:適宜使用降下、辛寒、辛溫的藥物。可以考慮沈香、白豆蔻、丁香、蘇子、龍腦香、蘇合香、橘紅、生薑、藿香、大黃(如果情況允許)、黃柏、知母、滑石、木通、車前子、牛膝等。

「噦」,俗稱為呃逆。若長期病痛而引發呃逆,這通常是真氣虛弱的徵兆,通常難以治癒。

【禁忌】:避免使用破氣、升提、疏散的藥物。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照前文說明。

【適合】:適合使用補充收縮、甘溫、甘寒的藥物。例如人參、黃耆、炙甘草、麥門冬、五味子、益智子、白芍藥、石斛等。

若因傷寒導致失下而引起呃逆,則應注意。

【禁忌】:避免使用補充收縮、酸性、燥熱、滯膩的藥物。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照前文說明。

【適合】:適合使用具有降下功效的藥物,如大小承氣之類,能確保排便順暢且腹中和軟,未經汗吐治療的情況下,可考慮使用辛寒解表的藥物,如白虎湯之類。

因氣逆衝上而發者。

【忌】升,補。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甘寒,鹹寒。

蘇子,橘紅,枇杷葉,竹茹,蘆根汁,麥門冬,童便

因痰水停膈而發者。

【忌】升,潤,苦寒,甘寒,酸寒。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開痰,辛散。

橘紅,蘇子,貝母,桑白皮,半夏,旋覆花,生薑,白豆蔻

吐血、咯血、鼻衄、齒衄、耳衄、舌上出血

【忌】升提發散,下,破血,補氣,閉氣,破氣,溫熱,辛燥;復忌極苦寒傷胃。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清熱,涼血益陰,兼行血,鹹寒,酸寒,甘寒。

白話文:

因氣逆衝上而發者。

  • 禁忌:避免使用使氣上升的藥物,以及補氣的藥物。
  • 適合:使用能降氣的藥物,以及甘寒和鹹寒性質的藥物。
  • 推薦:蘇子、橘紅、枇杷葉、竹茹、蘆根汁、麥門冬、童便。

因痰水停膈而發者。

  • 禁忌:避免使用使氣上升的藥物,濕潤的藥物,苦寒、甘寒、酸寒性的藥物。
  • 適合:使用能降氣的藥物,能開通痰液的藥物,以及具有辛散作用的藥物。
  • 推薦:橘紅、蘇子、貝母、桑白皮、半夏、旋覆花、生薑、白豆蔻。

吐血、咯血、鼻衄、齒衄、耳衄、舌上出血

  • 禁忌:避免使用使氣上升的藥物,下洩的藥物,具有破血作用的藥物,補氣的藥物,閉塞氣道的藥物,破壞氣機的藥物,溫熱性和辛燥性的藥物;再者,避免極度苦寒的藥物傷害胃部。
  • 適合:使用能降氣的藥物,清熱的藥物,能涼血和增益陰液的藥物,同時具備活血作用的藥物,鹹寒、酸寒、甘寒性的藥物。

蘇子,麥門冬,橘皮,枇杷葉,降香,鬱金,天門冬,沙參,牛膝,阿膠,生地黃,枸杞子,五味子,鱉甲,白芍藥,犀角汁,牡丹皮,青蒿,剪草,白藥子,童便,側柏葉,小薊,茅根,棕灰,藕節,當歸,蒲黃

蓄血,俗名內傷。或積勞,或多怒,或飽後行房,或負重努力,或登高墜下,或奔逐過急,皆致蓄血。其證多發熱,其熱類外感而不頭疼,不作渴,天明少間,至午復劇,有汗,汗多齊頸而還,自汗,無氣以息,目光短,不思飲食,不得眠,二便自利,小便或赤,大便或泄。

白話文:

蘇子、麥門冬、橘皮、枇杷葉、降香、鬱金、天門冬、沙參、牛膝、阿膠、生地黃、枸杞子、五味子、鱉甲、白芍藥、犀角汁、牡丹皮、青蒿、剪草、白藥子、童便、側柏葉、小薊、茅根、棕灰、藕節、當歸、蒲黃

治療蓄血,俗稱內傷。可能由長期勞累、頻繁發怒、餐後性行為、負重過度、攀登跌落、奔跑過於急促等各種原因導致。病徵常表現為高熱,但熱症不像外感風寒引起的那樣伴有頭痛、口渴,且早晨有所減輕,到下午會加重。病人會出汗,但汗水多集中在頸部,有自汗現象,且無力呼吸,眼睛視力模糊,沒有食慾,難以入睡,大小便正常,尿液可能呈紅色,大便可能溏瀰。

以上藥物是根據古籍《傷寒論》中的方劑,用來治療蓄血癥狀。然而,醫學診斷和治療需由專業醫師進行,請勿自行使用藥物。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忌】破氣;復忌補氣,下,苦寒,辛燥。

諸藥俱見前。

【宜】行血,辛溫,佐以鹹寒。瘀血行後宜補血,益脾,和肝。

桃仁,紅藍花,延胡索,桂(有火之人勿用),鬱金,當歸尾,蘇方木,乳香,番降香,沒藥,穿山甲,䗪蟲,赤芍藥,五靈脂,蒲黃,紅曲,騏麟竭,韭汁,童便,桃梟

甚者用大黃、花蕊石。瘀行則上,勿過劑。如元氣虛,脾胃素弱者,勿輕用大黃。如瘀血行後,宜生地黃、川續斷、白膠、當歸身、麥門冬、牛膝、白芍藥、炙甘草、酸棗仁、大棗、龍眼肉、枸杞子、山茱萸。

白話文:

【禁忌】避免使用能傷害氣體循環的藥物;再次提醒,不要使用補氣、下藥、苦寒或辛燥類型的藥物。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照前面的說明。

【適用】可以使用能促進血液循環、辛溫性質的藥物,並輔以鹹寒類藥物作為調節。在瘀血消除後,應補充血液,強化脾臟,調和肝臟。

可用的藥物包括:桃仁、紅藍花、延胡索、桂(對於有內熱的人不適用)、鬱金、當歸尾、蘇方木、乳香、番降香、沒藥、穿山甲、䗪蟲、赤芍藥、五靈脂、蒲黃、紅曲、騏麟竭、韭汁、童便、桃梟等。

對於嚴重情況,可加入大黃、花蕊石。瘀血流動到上部時,需注意用量不可過多。如果體質虛弱,尤其是脾胃功能差的人,使用大黃時應謹慎。在瘀血消除後,可考慮使用生地黃、川續斷、白膠、當歸身、麥門冬、牛膝、白芍藥、炙甘草、酸棗仁、大棗、龍眼肉、枸杞子、山茱萸等藥物進行補益。

頭痛

夾風寒者。

【忌】補斂。

諸藥俱見前。

【宜】辛溫發散。

羌活,防風,細辛,荊芥,薄荷,川芎,藁本,升麻,白芷,蔓荊子,生薑,蔥白

夾邪熱者。

【忌】同夾風寒。

【宜】辛寒,苦寒,解散。

石膏,薄荷,黃芩(酒炒),芽茶,黑豆,烏梅,甘菊花,土茯苓

白話文:

頭痛:

如果頭痛是因為受到風寒影響的,應該避免使用補腎或收斂的藥物。所有藥物的用法和用量都請參照之前的說明。

對於這種情況,適合使用辛溫發散的藥物進行治療。例如:羌活、防風、細辛、荊芥、薄荷、川芎、藁本、升麻、白芷、蔓荊子、生薑、蔥白等。

如果頭痛是由其他邪氣熱症所引發的,同樣應避免使用與風寒頭痛相同的治療方式。相反,應使用辛寒或苦寒的藥物,以及具有解毒散熱效果的藥方。例如:石膏、薄荷、黃芩(酒炒)、芽茶、黑豆、烏梅、甘菊花、土茯苓等。

熱極目昏便燥者,加酒蒸大黃。

夾痰者。

【忌】升,補斂,酸甘,滯膩。

諸藥俱見前。

【宜】豁痰降氣,辛燥。

蘇子,橘紅,貝母,半夏,前胡,竹瀝,朮,天麻

陰虛者。

【忌】辛熱發散。

諸藥俱見前。

【宜】補血益陰,甘寒,酸寒。

生地黃,甘菊花,當歸,天門冬,麥門冬,枸杞子,黃柏,白芍藥,忍冬,五味子,烏梅

眉稜骨痛

【忌、宜】俱同陰虛頭痛。

齒痛

【忌】升,補斂,燥熱,辛溫。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涼血,苦寒,辛寒,甘寒,鹹寒。

白話文:

熱到眼睛模糊、口乾的人,可以加點酒蒸過的大黃。

如果有痰混雜的狀況。

【禁忌】避免升提、補養收斂、酸甘的食物和滯膩的食物。

所有藥物的使用原則都見於前面的說明。

【適合】使用能豁開痰液、降氣的藥物,像是辛燥類的藥物。

蘇子、橘紅、貝母、半夏、前胡、竹瀝、蒞、天麻等藥物可以使用。

陰虛的人,也就是身體水分不足、陰液缺乏的人。

【禁忌】避免辛熱發散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使用原則都見於前面的說明。

【適合】使用能補充血液、滋養陰液的藥物,像是甘寒、酸寒的藥物。

生地黃、菊花、當歸、天門冬、麥門冬、枸杞子、黃柏、白芍藥、忍冬、五味子、烏梅等藥物可以使用。

眉稜骨痛的人,禁忌和適宜的情況都和陰虛頭痛相同。

齒痛的人:

【禁忌】避免升提、補養收斂、燥熱、辛溫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使用原則都見於前面的說明。

【適合】使用能清熱涼血、苦寒、辛寒、甘寒、鹹寒的藥物。

麥門冬,生地黃,赤芍藥,牡丹皮,竹葉,知母,黃連,黃芩,黃柏,玄參,石膏,薄荷,蘇子,甘草,童便

上下齦痛,屬胃與大腸火。

【宜】

石膏,熟大黃,麥門冬,黃芩,黃連,赤芍藥,生地黃,生甘草,青黛,細辛,西瓜皮灰,薄荷,枇杷葉,蘇子,木通

真牙浮動及黑爛,屬腎虛有火,已見腎虛條內。

【忌、宜】俱同。

胃脘痛

因火者。

【忌】補斂,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降,苦寒,甘寒,鹹寒,辛寒。

白話文:

麥門冬、生地黃、赤芍藥、牡丹皮、竹葉、知母、黃連、黃芩、黃柏、玄參、石膏、薄荷、蘇子、甘草、童便。

上下齒齦疼痛,屬胃與大腸之火。

應使用: 石膏、熟大黃、麥門冬、黃芩、黃連、赤芍藥、生地黃、生甘草、青黛、細辛、西瓜皮灰、薄荷、枇杷葉、蘇子、木通。

真牙浮動或黑爛,屬腎虛有火,詳見腎虛條目內。

忌用與宜用的規定都相同。

胃部疼痛

若由火引起者。

忌用補斂、燥熱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使用原則都見前面。

宜用具有降、苦寒、甘寒、鹹寒、辛寒等效果的藥物。

蘇子,橘紅,黃連,山梔,麥門冬,炙甘草,石膏,知母,玄參,童便

因寒者。

【忌】破氣,滯膩,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辛溫發散。

橘皮,草豆蔻,益智子,丁香,桂,白朮,藿香,白豆蔻,縮砂蜜,吳茱萸,厚朴,香附,乾薑

因宿食者。

【忌】升,補斂,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消導,兼降氣。

山楂,橘皮,草果,紅曲,枳實,朮,檳榔,草豆蔻,青皮,厚朴,穀麥櫱,縮砂蜜

因脾骨虛弱以致食停者。

消導藥中加人參。

因瘀血者。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方藥內容如下:

蘇子、橘紅、黃連、山梔、麥門冬、炙甘草、石膏、知母、玄參、童便(對於寒性病症使用)

  • 忌:避免氣體生成,消化不良,以及苦寒類食物
  • 建議:選擇辛溫發散類的食物

橘皮、草豆蔻、益智子、丁香、桂、白朮、藿香、白豆蔻、縮砂蜜、吳茱萸、厚朴、香附、乾薑(對於食積問題使用)

  • 忌:避免升舉、補益、收斂和苦寒類食物
  • 建議:選擇有消導和降氣效果的食物

山楂、橘皮、草果、紅曲、枳實、朮、檳榔、草豆蔻、青皮、厚朴、穀麥櫱、縮砂蜜(對於由食積引起脾虛問題使用)

  • 注意:在使用消導藥物時,可以加入人參以調理脾虛問題

對於由瘀血引發的病症,則需要另外對症下藥。

【忌】補氣,酸斂。

諸藥俱見前。

【宜】辛溫、苦溫以行血。

桃仁,延胡索,紅曲,紅花,山楂肉,牡丹皮,韭菜,通草,番降香,鬱金,肉桂,三稜,童溺,琥珀,菴䕡子,牛膝,赤芍藥

因血虛者,按之則癰止。

【忌】破氣,復忌補氣,燥熱,辛溫。

諸藥俱見前。

【宜】潤,補斂,甘寒,甘溫。

麥門冬,炙甘草,酸棗仁,石斛,白芍藥,生地黃,當歸

因蟲者。

【忌】補,升,發散,甘。

諸藥俱見前。

【宜】殺蟲,苦,酸。

白話文:

【禁忌】補氣,酸斂。

各種藥物的使用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宜】使用辛溫、苦溫的藥物來活血。

使用桃仁、延胡索、紅曲、紅花、山楂肉、牡丹皮、韭菜、通草、番降香、鬱金、肉桂、三稜、童溺、琥珀、菴䕡子、牛膝、赤芍藥等藥物。

如果因為血虛導致癰瘤,按壓後癰瘤會停止。

【禁忌】破氣,再次禁忌補氣,燥熱,辛溫。

各種藥物的使用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宜】使用潤燥、補斂、甘寒、甘溫的藥物。

使用麥門冬、炙甘草、酸棗仁、石斛、白芍藥、生地黃、當歸等藥物,特別適合處理因蟲害引起的情況。

【禁忌】使用補益、升舉、發散、甘味的藥物。

各種藥物的使用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宜】使用有殺蟲效果的藥物,且偏重於苦味和酸味的藥物。

錫灰,苦楝根,檳榔,鶴蝨,雷丸,使君子,蕪荑,薏苡仁根,大黃,烏梅

因惱怒者。

虛弱人【忌】破氣;壯實人【忌】補氣;總忌酸斂,升。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辛溫。

蘇子,枇杷葉,白豆蔻,番降香,縮砂蜜,木香,橘紅,延胡索,五靈脂

因痰飲者。

【忌、宜】俱見痰飲證下。

腹痛

因於寒。

【忌】苦寒,下利。

白話文:

治療方法:

  1. 若是因為煩躁或生氣導致的問題,請避免使用能破氣的藥物。對於身體壯實的人,避免使用補氣的藥物。總的來說,應避免使用能收斂和提升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詳細信息都在前面有提到。

適合使用的藥物應具有降氣且溫辛的特性。

  • 蘇子、枇杷葉、白豆蔻、番降香、縮砂蜜、木香、橘紅、延胡索、五靈脂等。
  1. 如果是因為痰濕或飲食過量引起的問題,請參照痰飲相關的禁忌和適用藥物。

  2. 若是因為受涼或寒氣引起的腹痛,請避免使用苦寒性藥物以及導致下利的藥物。

諸藥俱見前。

【宜】溫中,辛散。

白朮,厚朴,乾薑,吳茱萸,桂,炙甘草,木香,縮砂蜜,橘皮

因於熱,火在少腹則絞痛。

【忌】辛熱,香燥,補斂。

諸藥俱見前。

【宜】甘,苦寒。

山梔仁,麥門冬,石斛,白芍藥,甘草,桔梗,黃芩,黃連,滑石,木通,戎鹽

諸痛不可按,屬實。

【忌】補氣,大熱。

諸藥俱見前。

【宜】破散,疏利,苦寒。

枳實,青皮,檳榔,三稜,滑石,蓬莪荗,木通,大黃(有積滯宜用,無者勿用)

諸痛可按,屬虛。

【忌】破氣,破血,下利,發散。

諸藥俱見前。

白話文:

所有藥物的詳細說明都在前面。

適合:溫暖中焦,使用辛香散滯的藥物。

  • 白朮、厚朴、乾薑、吳茱萸、桂枝、炙甘草、木香、縮砂蜜、橘皮

如果因熱毒導致腹部疼痛,特別是火熱聚集在少腹時會感到絞痛。

禁忌:避免使用辛熱、香燥、補益收斂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詳細說明都在前面。

適合:使用甘味、苦寒的藥物來調理。

  • 山梔仁、麥門冬、石斛、白芍藥、炙甘草、桔梗、黃芩、黃連、滑石、木通、戎鹽

對於不可按壓的疼痛,多屬實質病變。

禁忌:避免使用補氣、大熱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詳細說明都在前面。

適合:使用能夠破散、疏通、苦寒的藥物。

  • 枳實、青皮、檳榔、三稜、滑石、蓬莪荗、木通、大黃(只有有積滯才使用,無積滯則不應使用)

對於可以按壓的疼痛,多屬虛弱病態。

禁忌:避免使用破氣、破血、引起下利、發散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詳細說明都在前面。

【宜】補氣血,甘溫,酸斂。

人參,黃耆,二術,生地黃,當歸,炙甘草,白芍藥,薯蕷,酸棗仁,五味子

,拘攣而痛也。因風寒濕三者合而成。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

【忌】下,收斂,酸寒,苦寒,鹹寒。

諸藥俱見前。

【宜】辛散,行氣,燥濕,甘溫,淡滲。

漆葉,續斷,黃耆,甘草,甘菊花,萆薢,防己,白朮,防風,羌活,獨活,秦艽,牛膝,木瓜,天麻,茶苓,澤瀉,菖蒲,車前子,桑寄生,狗脊,蔓荊實,杜仲,白鮮皮,石斛,細辛,松葉,松節,蒼耳,原蠶沙,威靈仙,海風藤

白話文:

【適合補充】氣血,甘溫的性質,有酸斂效果的中藥包括:人參、黃耆、二術、生地黃、當歸、炙甘草、白芍藥、薯蕷、酸棗仁、五味子。

【禁忌】包括下利、收斂、酸寒、苦寒、鹹寒的性質。

所有提到的藥物在前文中都有詳細說明。

【適合使用】具有辛散、行氣、燥濕、甘溫、淡滲等性質的中藥,如:漆葉、續斷、黃耆、甘草、甘菊花、萆薢、防己、白朮、防風、羌活、獨活、秦艽、牛膝、木瓜、天麻、茶苓、澤瀉、菖蒲、車前子、桑寄生、狗脊、蔓荊實、杜仲、白鮮皮、石斛、細辛、松葉、松節、蒼耳、原蠶沙、威靈仙、海風藤。

,屬濕熱。經曰:治痿獨取陽明。

【忌】破氣,升,辛熱發散。

諸藥俱見前。

【宜】大補氣血,清熱除濕,甘寒。甘溫,苦寒,酸寒。

人參,黃耆,二術,炙甘草,生地黃,麥門冬,白芍藥,木瓜,石斛,薏苡仁,黃柏,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黃連,黃芩

交腸,其病大小便易位而出。或因大怒,或因醉飽,遂至臟氣乖亂,不循常道。法當宣吐以開提其氣,使闌門清利,得司泌別之職,則愈矣。

【忌】破氣,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升清降濁,兼補氣,淡滲。

升麻,柴胡,蘇子,降香,橘紅,人參,朮,茯苓,澤瀉,豬苓,木通,滑石,車前子

白話文:

痿症,屬於濕熱。經典中說:治療萎縮專門取用陽明經。

【禁忌】避免氣血損傷,升騰,辛熱發散的藥物。

所有藥物都詳述在前面。

【適合】大補氣血,清熱除濕,甘寒。甘溫,苦寒,酸寒的藥物。

人參、黃耆、二術、炙甘草、生地黃、麥門冬、白芍藥、木瓜、石斛、薏苡仁、黃柏、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黃連、黃芩

交腸症,病症表現為大小便位置混淆。可能是因為大怒,或是過度飲食,導致內臟功能失調,違反正常運作規律。應該使用宣肺吐氣的方法來調整氣息,使膀胱清潔順暢,能履行尿液排泄的功能,這樣就能恢復健康。

【禁忌】避免氣血損傷,燥熱的藥物。

所有藥物都詳述在前面。

【適合】提升清氣,降下穢氣,同時補充氣血,淡滲利水的藥物。

升麻、柴胡、蘇子、降香、橘紅、人參、朮、茯苓、澤瀉、豬苓、木通、滑石、車前子

鬼疰、屍疰、飛屍、客忤,此係天地陰邪殺厲之氣乘虛中人,或遍身青暗,或忽消瘦聲啞,面色青黃不定,或忽驚厥,目直視,手握拳,或遍身骨節疼痛非常。

【忌】破氣,復忌補氣,升,澡熱,酸斂。

諸藥俱見前。

【宜】辟惡氣,安神鎮心,辛香發散,金石鎮墜。

牛黃,丹砂,蘇合香,天竺黃,琥珀,沉水香,龍腦香,乳香,安息香,檀香,木香,麝香,真珠,雄黃,鬼臼,龍齒,犀角,金銀箔,虎骨,代赭石,天靈蓋,獺肝,生地黃,菖蒲,遠志

白話文:

這些病症包括「鬼疰」、「屍疰」、「飛屍」、「客忤」,指的是天地間陰邪、殺氣與病氣趁人虛弱時侵入體內。症狀可能包括全身青紫暗淡,或是突然消瘦、聲音嘶啞,面色青黃不定,也可能會出現驚厥、眼睛直視、手握拳等現象,全身關節劇痛。

禁忌的治療方法有:刺激氣體流通、再次使用補氣方法、提昇、清熱、酸性收斂。

所有藥物的使用方法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合使用的藥物有:能驅除邪氣、安定心神、具有香氣且能發散的藥物,如金屬和石頭類的藥物可以安定沈澱。

具體的藥物包括:牛黃、丹砂、蘇合香、天竺黃、琥珀、沈水香、龍腦香、乳香、安息香、檀香、木香、麝香、珍珠、雄黃、鬼臼、龍齒、犀角、金銀箔、虎骨、代赭石、天靈蓋、獺肝、生地黃、菖蒲、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