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8)
卷二 (8)
1. 附錄諸瘧主治
熱多
【宜】貝母,石膏,麥門冬,橘紅,乾葛,滑石,竹葉,牛膝,知母,黃芩,柴胡,白茯苓,烏梅,牡蠣,何首烏,鱉甲
寒多
【宜】桂枝,姜皮,人參,二術,黃耆,當歸,橘紅,半夏,草豆蔻,白豆蔻,炙甘草
汗多
【宜】人參,白朮,黃耆,秋冬加桂枝
無汗
【宜】乾葛,柴胡,石膏,羌活,姜皮,人參,蒼朮
瘧母
【宜】鱉甲,射干,牡蠣,三稜,縮砂蜜,桂,橘皮,青皮,人參
凡瘧疾多熱,久不解者,其人必本陰虛,法當益陰除熱,非鱉甲、牛膝不能除也。多寒而久不解者,其人必本陽虛,非人參、白朮、黃耆不能除也。
〔按〕瘧有山嵐瘴氣,停痰留飲而發者,古方類用常山、砒霜等吐之。今人誤執其方,見瘧輒用,不知二藥有大毒,損人真氣,犯之多致危殆。慎之!慎之!
滯下,俗呼痢疾。其證腹痛便膿血,或赤,或白,或赤白相雜,或下純血,或下紫黑血塊,或如豆汁,或如魚凍,或如屋漏水,或下純黃積,類多里急後重,數登圊而不得便,小便短赤不利,或發熱,或口渴,甚則嘔惡不思食。此皆暑濕之邪與飲食積滯膠固腸胃而作,必先祛暑滲濕安胃為主,傷氣分則調氣益氣,傷血分則和血補血,夾瘀血則行血。藥雖因證而設,要皆以補養胃氣為急。故其證以噤口痢為最重,胃氣一絕則不可治矣。故曰:安穀則昌,絕谷則亡。俗治多借口「迎而奪之」之說,輕用大黃、朴硝,及誤用巴豆、牽牛,以致洞泄腸開而斃。又有妄投訶子、粟殼、亞芙蓉、肉豆蔻收澀之劑,以致便閉腹脹,或濕熱上攻,肢節腫脹拘攣,痛不可忍,難以救療。慎之!慎之!
【忌】破氣,閉氣,收澀,燥,溫熱,鹹寒,滑膩。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消積,開胃氣,升,利小便。
黃連,黃芩,白芍藥,紅曲,山楂,廣橘紅,升麻,葛根,甘草,滑石,蓮肉,白扁豆,烏梅
如胃弱,加人參三四錢,蓮子四十粒,橘紅二錢,升麻七分;如腹痛,以黃連四錢,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黃柏一錢,升麻七分,煎服;如裡急,同上藥加當歸二錢;如後重甚,加檳榔一錢五分,枳殼一錢五分,木香汁一字;如口渴,去木香,倍滑石;如小便赤澀短少,或不利,亦倍之;赤多,倍烏梅、山楂、紅曲;白多,加吳茱萸七分;噁心欲嘔,即噤口痢,多用人參、蓮肉、扁豆、白芍藥,以綠色升麻七分佐之;久痢不止,加肉豆蔻一錢,人參三錢,砂仁一錢五分,白茯苓二錢。
凡滯下,非元氣壯實,多啖能食之人,慎勿輕用大黃、巴豆、牽牛等下藥。
復有毒痢一證,或痧毒內陷下膿血,各藥不效者,加忍冬藤為君,地榆、丹砂、犀角汁飲之。
凡產後滯下,積滯雖多,腹痛雖極,不可用大黃等藥行之,致傷胃氣,遂不可救。但用人參、白芍、當歸、紅曲、升麻、益母草、炙甘草、滑石末足矣。若惡露未淨,兼用乳香、沒藥各七分五釐,炒砂仁一錢,久之自愈,血虛可加阿膠三錢。
凡胎前滯下,宜用黃芩、黃連、白芍、炙甘草、橘紅、赤曲、枳殼、蓮肉、略用升麻,未滿七月,勿用滑石。
瀉利,俗呼泄瀉,因於濕。
【忌】濕潤,破氣,下,苦寒,滑利。
諸藥俱見前。
【宜】安胃補脾,升,利小便。
人參,白茯苓,蓮肉,白扁豆,白朮,車前子,升麻,橘紅,藿香,木瓜,乾葛,炙甘草,白萊菔
虛寒者,加肉豆蔻、補骨脂、吳茱萸。
虛熱者,去白朮,加川黃連,倍芍藥、蓮肉。
暑濕為病則小水短赤,或口渴。倍用姜炒黃連為君,佐以乾葛、升麻。
由於感風寒者,二朮、吳茱萸、砂仁、陳皮、乾薑、紫蘇主之。
若由於飲食停滯者,兼消導,山楂、麥芽、神麯、陳皮、肉豆蔻。
五疸,方書所載五疸,酒、食、大飢後、過飽、女勞失治而成。然其證必由濕熱傷脾及飲食停滯。又有瘀血發黃一證,方所不載,分別一誤,則藥不對證,多致不救。慎之!慎之!
【忌】破氣,閉氣,下,咸,滑利,滯膩,潤,燥熱。有瘀血者,兼忌酸寒。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利水,除濕,養胃氣。有停滯者宜消積滯,有瘀血者宜行血。
茵陳蒿,黃連,苜蓿(酒疸非此不愈),梔子,紫草,栝樓根,秦艽,黃芩,滑石,車前子,白鮮皮,仙人對坐草,白茯苓,連錢草(一名蟹靨草,一名九里香,取汁,入薑汁少許,飲之良。)
虛者,加人參。停滯者,加紅曲、橘紅、穀麥櫱、山楂。瘀血,加琥珀、牡丹皮、紅曲、紅花、桃仁、延胡索、蒲黃、五靈脂、韭。元氣壯實者,服前藥瘀血不行,可加熟大黃,虛者勿用。
痰
由於熱者。
【忌】燥,溫熱,補斂,升。
諸藥俱見前。
【宜】降,潤,清熱,苦寒,辛寒,佐以鹹寒。
蘇子,橘紅,天門冬,枇杷葉,麥門冬,黃芩,桑白皮,薄荷,百部,栝樓根,栝樓仁,桔梗,貝母,蛤粉,竹瀝,童便
膠固者,加霞天膏,並用貓兒刺。
由於風寒者。
【忌】補斂,濕潤,酸,咸。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辛散。
橘紅,蘇子,杏仁,天麻,前胡,半夏,南星,葛根,桑白皮,薄荷,白前,生薑汁
由於濕者。
【忌】潤,咸,酸,滯膩,發濕。
諸藥俱見前。
【宜】健脾,燥濕,辛散,佐以淡滲。
人參,二術,橘紅,半夏,桑白皮,白茯苓,澤瀉
飲,如涎而薄者,或如涎而稠者,伏於胸中及脾胃間,或吐酸水、苦水、黃水、綠水,或伏而不吐,上支心胸胃脘,作痛不可忍,按之不得下,或發寒熱,嘔吐不能飲食。
【忌、宜】俱同脾虛證內停飲條。
諸氣,氣有餘即是火。
【忌】升,閉氣,酸斂,滯膩。
諸藥俱見前。
虛者。
【宜】降,補斂,調,溫,酸,辛,甘。
蘇子,枇杷葉,橘紅,麥門冬,蘆根汁,甘蔗,番降香,沉水香,白豆蔻,鬱金,甘草,童便,白芍藥,五味子
因虛極而氣不得行者,加人參。
實者。
【宜】破散,香燥,辛苦,辛寒。
枳殼,青皮,檳榔,厚朴,木香,沉香,香附,烏藥,降香,藿香,縮砂蜜
郁
【忌】酸斂,滯膩,補氣,閉氣。
諸藥俱見前。
屬情抱者。
【宜】開發志意,調氣散結,和中健脾。
遠志,貝母,鬱金,石菖蒲,香附,蘇子,橘紅,白豆蔻,木香,蘇合香,縮砂蜜,麥門冬
屬五臟者,木鬱達之。
【宜】升,吐。
升麻,柴胡,川芎,瓜蒂,人參蘆
火鬱發之。
【宜】散。
升麻,葛根,柴胡,防風,羌活
土鬱奪之。
【宜】下。
檳榔,枳實,厚朴,大黃
金鬱泄之。
【宜】降。
橘紅,蘇子,桑白皮,豬苓,澤瀉,木通,赤小豆,車前子,烏蠡魚
關格,不得大小便為關,是熱在丹田也;吐逆水漿不得下為格,是寒反在胸中也。是陰陽易位,故上下俱病。先投辛香通竅下降之藥以治其上,次用下泄苦寒之藥以通二便。此急證,法難緩治,縱有裡虛,通後再補。
【忌】升,補斂,閉氣,酸。
諸藥俱見前。
【宜】降下,辛寒,辛溫。
沉香,白豆蔻,丁香,蘇子,龍腦香,蘇合香,橘紅,生薑,藿香,次用大黃
黃柏,知母,滑石,木通,車前子,牛膝
噦,俗呼呃逆。久病沉痼而發者,屬真氣虛,多不治。
【忌】破氣,升,散。
諸藥俱見前。
【宜】補斂,甘溫,甘寒。
人參,黃耆,炙甘草,麥門冬,五味子,益智子,白芍藥,石斛
傷寒失下而發者。
【忌】補斂,酸,燥熱,滯膩。
諸藥俱見前。
【宜】下。大小承氣之類,便不硬閉,按之腹中和軟,未經汗吐者,宜辛寒解表,白虎湯之類。
因氣逆衝上而發者。
【忌】升,補。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甘寒,鹹寒。
蘇子,橘紅,枇杷葉,竹茹,蘆根汁,麥門冬,童便
因痰水停膈而發者。
【忌】升,潤,苦寒,甘寒,酸寒。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開痰,辛散。
橘紅,蘇子,貝母,桑白皮,半夏,旋覆花,生薑,白豆蔻
吐血、咯血、鼻衄、齒衄、耳衄、舌上出血
【忌】升提發散,下,破血,補氣,閉氣,破氣,溫熱,辛燥;復忌極苦寒傷胃。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清熱,涼血益陰,兼行血,鹹寒,酸寒,甘寒。
蘇子,麥門冬,橘皮,枇杷葉,降香,鬱金,天門冬,沙參,牛膝,阿膠,生地黃,枸杞子,五味子,鱉甲,白芍藥,犀角汁,牡丹皮,青蒿,剪草,白藥子,童便,側柏葉,小薊,茅根,棕灰,藕節,當歸,蒲黃
蓄血,俗名內傷。或積勞,或多怒,或飽後行房,或負重努力,或登高墜下,或奔逐過急,皆致蓄血。其證多發熱,其熱類外感而不頭疼,不作渴,天明少間,至午復劇,有汗,汗多齊頸而還,自汗,無氣以息,目光短,不思飲食,不得眠,二便自利,小便或赤,大便或泄。
【忌】破氣;復忌補氣,下,苦寒,辛燥。
諸藥俱見前。
【宜】行血,辛溫,佐以鹹寒。瘀血行後宜補血,益脾,和肝。
桃仁,紅藍花,延胡索,桂(有火之人勿用),鬱金,當歸尾,蘇方木,乳香,番降香,沒藥,穿山甲,䗪蟲,赤芍藥,五靈脂,蒲黃,紅曲,騏麟竭,韭汁,童便,桃梟
甚者用大黃、花蕊石。瘀行則上,勿過劑。如元氣虛,脾胃素弱者,勿輕用大黃。如瘀血行後,宜生地黃、川續斷、白膠、當歸身、麥門冬、牛膝、白芍藥、炙甘草、酸棗仁、大棗、龍眼肉、枸杞子、山茱萸。
頭痛
夾風寒者。
【忌】補斂。
諸藥俱見前。
【宜】辛溫發散。
羌活,防風,細辛,荊芥,薄荷,川芎,藁本,升麻,白芷,蔓荊子,生薑,蔥白
夾邪熱者。
【忌】同夾風寒。
【宜】辛寒,苦寒,解散。
石膏,薄荷,黃芩(酒炒),芽茶,黑豆,烏梅,甘菊花,土茯苓
熱極目昏便燥者,加酒蒸大黃。
夾痰者。
【忌】升,補斂,酸甘,滯膩。
諸藥俱見前。
【宜】豁痰降氣,辛燥。
蘇子,橘紅,貝母,半夏,前胡,竹瀝,術,天麻
陰虛者。
【忌】辛熱發散。
諸藥俱見前。
【宜】補血益陰,甘寒,酸寒。
生地黃,甘菊花,當歸,天門冬,麥門冬,枸杞子,黃柏,白芍藥,忍冬,五味子,烏梅
眉稜骨痛
【忌、宜】俱同陰虛頭痛。
齒痛
【忌】升,補斂,燥熱,辛溫。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涼血,苦寒,辛寒,甘寒,鹹寒。
麥門冬,生地黃,赤芍藥,牡丹皮,竹葉,知母,黃連,黃芩,黃柏,玄參,石膏,薄荷,蘇子,甘草,童便
上下齦痛,屬胃與大腸火。
【宜】
石膏,熟大黃,麥門冬,黃芩,黃連,赤芍藥,生地黃,生甘草,青黛,細辛,西瓜皮灰,薄荷,枇杷葉,蘇子,木通
真牙浮動及黑爛,屬腎虛有火,已見腎虛條內。
【忌、宜】俱同。
胃脘痛
因火者。
【忌】補斂,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降,苦寒,甘寒,鹹寒,辛寒。
蘇子,橘紅,黃連,山梔,麥門冬,炙甘草,石膏,知母,玄參,童便
因寒者。
【忌】破氣,滯膩,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辛溫發散。
橘皮,草豆蔻,益智子,丁香,桂,白朮,藿香,白豆蔻,縮砂蜜,吳茱萸,厚朴,香附,乾薑
因宿食者。
【忌】升,補斂,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消導,兼降氣。
山楂,橘皮,草果,紅曲,枳實,術,檳榔,草豆蔻,青皮,厚朴,穀麥櫱,縮砂蜜
因脾骨虛弱以致食停者。
消導藥中加人參。
因瘀血者。
【忌】補氣,酸斂。
諸藥俱見前。
【宜】辛溫、苦溫以行血。
桃仁,延胡索,紅曲,紅花,山楂肉,牡丹皮,韭菜,通草,番降香,鬱金,肉桂,三稜,童溺,琥珀,菴䕡子,牛膝,赤芍藥
因血虛者,按之則癰止。
【忌】破氣,復忌補氣,燥熱,辛溫。
諸藥俱見前。
【宜】潤,補斂,甘寒,甘溫。
麥門冬,炙甘草,酸棗仁,石斛,白芍藥,生地黃,當歸
因蟲者。
【忌】補,升,發散,甘。
諸藥俱見前。
【宜】殺蟲,苦,酸。
錫灰,苦楝根,檳榔,鶴蝨,雷丸,使君子,蕪荑,薏苡仁根,大黃,烏梅
因惱怒者。
虛弱人【忌】破氣;壯實人【忌】補氣;總忌酸斂,升。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辛溫。
蘇子,枇杷葉,白豆蔻,番降香,縮砂蜜,木香,橘紅,延胡索,五靈脂
因痰飲者。
【忌、宜】俱見痰飲證下。
腹痛
因於寒。
【忌】苦寒,下利。
諸藥俱見前。
【宜】溫中,辛散。
白朮,厚朴,乾薑,吳茱萸,桂,炙甘草,木香,縮砂蜜,橘皮
因於熱,火在少腹則絞痛。
【忌】辛熱,香燥,補斂。
諸藥俱見前。
【宜】甘,苦寒。
山梔仁,麥門冬,石斛,白芍藥,甘草,桔梗,黃芩,黃連,滑石,木通,戎鹽
諸痛不可按,屬實。
【忌】補氣,大熱。
諸藥俱見前。
【宜】破散,疏利,苦寒。
枳實,青皮,檳榔,三稜,滑石,蓬莪荗,木通,大黃(有積滯宜用,無者勿用)
諸痛可按,屬虛。
【忌】破氣,破血,下利,發散。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血,甘溫,酸斂。
人參,黃耆,二術,生地黃,當歸,炙甘草,白芍藥,薯蕷,酸棗仁,五味子
痹,拘攣而痛也。因風寒濕三者合而成。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
【忌】下,收斂,酸寒,苦寒,鹹寒。
諸藥俱見前。
【宜】辛散,行氣,燥濕,甘溫,淡滲。
漆葉,續斷,黃耆,甘草,甘菊花,萆薢,防己,白朮,防風,羌活,獨活,秦艽,牛膝,木瓜,天麻,茶苓,澤瀉,菖蒲,車前子,桑寄生,狗脊,蔓荊實,杜仲,白鮮皮,石斛,細辛,松葉,松節,蒼耳,原蠶沙,威靈仙,海風藤
痿,屬濕熱。經曰:治痿獨取陽明。
【忌】破氣,升,辛熱發散。
諸藥俱見前。
【宜】大補氣血,清熱除濕,甘寒。甘溫,苦寒,酸寒。
人參,黃耆,二術,炙甘草,生地黃,麥門冬,白芍藥,木瓜,石斛,薏苡仁,黃柏,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黃連,黃芩
交腸,其病大小便易位而出。或因大怒,或因醉飽,遂至臟氣乖亂,不循常道。法當宣吐以開提其氣,使闌門清利,得司泌別之職,則愈矣。
【忌】破氣,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升清降濁,兼補氣,淡滲。
升麻,柴胡,蘇子,降香,橘紅,人參,術,茯苓,澤瀉,豬苓,木通,滑石,車前子
鬼疰、屍疰、飛屍、客忤,此係天地陰邪殺厲之氣乘虛中人,或遍身青暗,或忽消瘦聲啞,面色青黃不定,或忽驚厥,目直視,手握拳,或遍身骨節疼痛非常。
【忌】破氣,復忌補氣,升,澡熱,酸斂。
諸藥俱見前。
【宜】辟惡氣,安神鎮心,辛香發散,金石鎮墜。
牛黃,丹砂,蘇合香,天竺黃,琥珀,沉水香,龍腦香,乳香,安息香,檀香,木香,麝香,真珠,雄黃,鬼臼,龍齒,犀角,金銀箔,虎骨,代赭石,天靈蓋,獺肝,生地黃,菖蒲,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