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九 (1)
卷二十九 (1)
1. 菜部下品
總二十二種,今疏其要者四種。
葫,馬齒莧,茄子(根附),蕺
白話文:
總共有二十二種藥物,這裡只詳細解釋其中四種。
- 葫:指的是馬齒莧。
- 馬齒莧:是一種草本植物,常被用於清熱解毒、利尿通便等功效。
- 茄子:指的是茄子的根部。茄子本身有清熱涼血、止痛的功效,其根部可能具有相似或不同的作用。
- 蕖:也稱為蕺菜,是一種草本植物,常被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用途。
2. 葫(蒜也)
味辛,溫,有毒。主散癰腫,䘌瘡,除風邪,殺毒氣。獨子者亦佳。歸五臟,久食傷人,損目明。
疏:,葫,大蒜也。稟火金之氣以生。故其味辛氣溫。辛溫太甚,故其性有毒。熏臭異常,不宜多食。入足陽明、太陰、厥陰經。辛溫能辟惡散邪,故主除風邪,殺毒氣,及外治散癰腫䘌瘡也。辛溫走竄,無處不到,故主歸五臟。脾胃之氣最喜芳香,熏臭損神耗氣,故久食則傷人。肝開竅於目,目得血而能視。辛溫太過,則血耗而目損矣。總之,其功長於通達走竅,去寒濕,辟邪惡,散癰腫,化積聚,暖脾胃,行諸氣。故蘇恭:主下氣消穀,化肉。藏器:主風濕,破冷氣,爛痃癖,伏邪惡,宣通溫補。《日華子》:主健脾胃,治腎氣,止霍亂轉筋腹痛,除邪祟,解溫疫等用也。
白話文:
大蒜的味道辛辣,性溫,有毒。主要作用是散去癰腫、瘡瘍,去除風邪,殺死毒氣。對於獨生子也有一定的好處。大蒜能進入五臟,但長期食用會傷人,損害視力。
大蒜屬火金之氣,因此味道辛辣,氣溫。辛溫過於強烈,所以有毒。氣味過於熏臭,不適合多食。大蒜進入足陽明、太陰、厥陰經。辛溫可以辟邪散邪,因此能去除風邪,殺死毒氣,以及外用治療癰腫、瘡瘍。辛溫性走竄,無處不到,所以能進入五臟。脾胃之氣最喜芳香,熏臭會損神耗氣,所以長期食用會傷人。肝開竅於目,眼睛靠血液才能視物。辛溫過度,會消耗血液,導致眼睛受損。總之,大蒜的功效在於通達走竅,去除寒濕,辟邪惡,散癰腫,化積聚,暖脾胃,運行各種氣。蘇恭說它可以下氣消穀,化肉。藏器說它可以治療風濕,破除寒氣,治療痃癖,驅除伏邪惡,宣通溫補。《日華子》說它可以健脾胃,治腎氣,止霍亂轉筋腹痛,除邪祟,解溫疫等。
主治參互
《外臺秘要》:關格脹滿,大小便不通。獨頭蒜燒熟,去皮綿裹,納下部,氣立通。又方:治金瘡中風,角弓反張。取蒜一大升,破去心,無灰酒四升,煮令極爛,並滓服一大升,須臾得汗則瘥。《簡要濟眾》治鼻血不止,服藥不應。用蒜一枚,去皮,細研如泥,攤一餅子如錢大,厚一豆許。
左鼻血出,貼左腳心;右鼻血出,貼右腳心。兩鼻俱出,皆貼之,立瘥。血止,急以溫水洗腳心。《外科精要》背瘡灸法:凡覺背上腫硬疼痛,以濕紙貼尋瘡頭。用大蒜十顆,淡豆豉半合,乳香一錢,細研勻,隨瘡頭大小,用竹片作圈圈定,填藥於內,二分厚,著艾灸之。痛灸至癢,癢灸至痛,以百壯為率,效。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蒜頭具有通氣、止血、消腫、止痛等功效。例如,對於關格脹滿、大小便不通,可用熟蒜裹綿納入下部,可迅速通氣。對於金瘡中風、角弓反張,可用蒜煮酒服用,可發汗解毒。對於鼻血不止,可用蒜泥貼腳心,可快速止血。對於背瘡腫痛,可用蒜、豆豉、乳香等藥物製成藥膏,以艾灸治療,可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永類鈐方》:乾溼霍亂轉筋。用大蒜搗塗足心,立愈。《普濟方》:寒瘧冷痢。端午日以獨頭蒜十個,黃丹二錢,搗丸梧子大。每服九丸,長流水下,妙。《衍義》:暴下血病。用葫五七枚,去皮研膏,入豆豉,搗丸梧子大。每米飲下五六十丸,無不愈者。華佗行道,見車載一人,病咽塞食不下,呻吟,佗視曰:餅店家蒜薤,大酢三升,飲之當自痊。果吐大蛇一枚而愈。
簡誤
蒜性溫,屬火,氣味臭烈。凡肺胃有熱,肝腎有火,氣虛血弱之人,切勿沾唇,雖有暖脾胃、祛寒濕之功,亦宜暫用,切勿過施。過則生痰動火,傷神散氣,損目耗血。切戒!切戒!
白話文:
古籍記載,大蒜可以治療霍亂轉筋、寒瘧冷痢、暴下血病等症狀。例如,用大蒜搗塗足心可以治療霍亂轉筋,端午節用大蒜和黃丹做成的丸藥可以治療寒瘧冷痢,用葫蘆和豆豉做成的丸藥可以治療暴下血病。華佗曾用蒜薤和醋治好了病人被蛇卡住喉嚨的病症。
然而,大蒜性溫,容易生痰動火,傷氣損血,對於肺胃有熱、肝腎有火、氣虛血弱的人來說,要謹慎使用,不可過度。
3. 馬齒莧
主目盲白翳,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諸蟲,止渴,破癥結,癰瘡。服之長年不白。和梳垢封疔腫。又燒為灰,和多年醋滓,先灸疔腫,以封之,即根出。生搗絞汁服,當下惡物。去白蟲。煎為膏,塗白禿。又主三十六種風結瘡,以一釜煮,澄清,納臘三兩,重煎成膏,塗瘡上,亦服之。
疏:,馬齒莧稟天之陰寒,兼得地中之金氣以生。故葉節間有水銀,以其得金氣多也。味應辛苦,氣寒無毒。經云:榮氣不從,逆於肉裡,乃生癰腫。《原病式》云: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辛寒能涼血散熱,故主癥結,癰瘡疔腫,白禿,及三十六種風結瘡。搗傅則腫散疔根拔,絞汁服則惡物當下,內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故寒熱去,大小便利也。苦能殺蟲,寒能除熱,故主殺諸蟲,去寸白,止渴。辛寒能散肺家之熱,故主目盲白翳也。長年不白,總言其涼血、益血,病去身輕之功耳。方士多采取用,以其亦有代砂結汞之能也。
白話文:
馬齒莧可以治療眼盲、白翳,通利大小便,去除寒熱,殺滅各種蟲子,止渴,消除腫塊,治療癰瘡。長期服用可以延緩衰老,保持容顏。將馬齒莧與梳子上的污垢混合,可以封住疔腫。燒成灰,與陳醋渣混合,先灸疔腫,再以藥灰封住,即可將病根拔出。生馬齒莧搗碎取汁服用,可以馬上排出體內毒素和白蟲。煎成膏狀,塗抹在白禿處。還可以治療三十六種風結瘡,將馬齒莧用一鍋水煮沸,澄清後加入三兩蠟,再次煎熬成膏,塗抹在患處,同時也可以內服。
主治參互
崔元亮:治赤白下,不問老幼孕婦悉可服。取馬齒莧,搗絞汁三大合,和金氣一枚,微溫頓服之。不過再作則愈。又方:療多年惡瘡,百方不瘥,或痛焮走不已者。並爛搗馬齒莧傅上,不過三兩遍,即愈。《廣利方》:小兒火丹熱如火,繞臍即損人。馬齒莧搗塗之。崔元亮方:疔瘡腫毒。馬齒莧二分,石灰三分,為末,雞子白和傅之。
簡誤
馬齒莧辛寒滑利。凡脾胃虛寒腸滑作泄者,勿用煎餌。方中不得與鱉甲同入,令化作小鱉傷人也。
白話文:
主治參互
崔元亮: 治療赤白痢疾,不論老幼孕婦皆可服用。取馬齒莧,搗碎絞汁三大合,加入金氣一枚,微溫後立即服用。不需再次服用,即可痊癒。
又方: 治療多年惡瘡,百方不癒,或疼痛腫脹流竄不止者。將馬齒莧搗爛敷於患處,不超過三兩次即可痊癒。
《廣利方》: 小兒火丹熱如火,繞臍即傷人。將馬齒莧搗碎敷於患處。
崔元亮方: 治療疔瘡腫毒。取馬齒莧二分,石灰三分,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敷於患處。
簡誤
馬齒莧性辛寒滑利。凡脾胃虛寒、腸道滑利導致腹瀉者,不可用於煎藥或食療。方中不可與鱉甲一同使用,以免轉化成小鱉,傷及人體。
4. 茄子
味甘,寒。久冷人不可多食,損人動氣,發瘡及痼疾。
根及枯莖葉:主凍腳瘡,可煮作湯漬之,良。
疏:,茄,內稟地中一陰之氣,外受南方熱火之陽,故其花實皆紫。《本經》雖云:甘寒,必是濕中有火,使非濕熱,則不能動氣,發瘡及痼疾也。濕勝則久冷人多食有損。熱勝故能主凍腳瘡也。孟詵云:主寒熱五臟勞。《大明》:治溫疾,傳屍勞氣。皆非正治。惟腫毒家用之為當耳。
主治參互
《靈苑方》:腸風下血。經霜茄,連蒂燒存性,為末。每日空心溫酒服二錢匕。丹溪方:治乳頭裂,用茄子老黃者,燒灰傅之。鮮茄蒂、鮮何首烏,等分煮飲,治對口瘡有神。茄稈燒灰淋汁,和入桑硇、鹼等藥,諸癰腫疔瘡有效。
白話文:
茄子味甘性寒,久冷的人不宜多吃,容易傷人動氣,導致皮膚發瘡和舊病復發。茄子根和枯萎的莖葉可以治療凍瘡,可以用來煮湯或浸泡,效果很好。茄子性寒,但內含濕熱,因此能動氣發瘡。濕氣過盛,久冷的人吃多了就會傷身。熱氣過盛,所以能治凍瘡。茄子能治寒熱五臟勞,溫疾,傳屍勞氣,但這些都不是它的主要功效。茄子主要用於治療腫毒。茄子可以治療腸風下血,乳頭裂,對口瘡,癰腫疔瘡等。
簡誤
茄,觀《本經》所說,止是損人,並無利益,後人雖有處治之法,然終與《本經》相失。凡有痼疾及虛冷人,切不可食。近世為茹菜中常用之物,尊生者當慎之。
白話文:
根據《本經》所述,茄子只會傷害人體,沒有任何好處。即使後世有人提出了治療的方法,但最終還是與《本經》的說法有所出入。對於那些長期患有疾病或者體質虛冷的人來說,絕對不能食用茄子。在近代,茄子成為日常飲食中的常見食材,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們應該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