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七 (3)
卷二十七 (3)
1. 苦菜
味苦,寒,無毒。主五臟邪氣,厭(伏也)谷胃痹,腸澼,渴熱,中疾,惡瘡。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臥,輕身耐老,耐飢寒,高氣不老。
疏:,苦菜與苦苣、苦蕒一物,而形稍異,功用則相同也。稟天地之陰氣,故其味苦,氣寒無毒。入心、脾、胃三經。其主五臟邪氣者,邪熱客於心也。胃痹、渴熱、中疾者,熱在胃也。腸澼者,熱在大腸也。惡瘡者,熱瘀傷血肉也。苦寒總除諸熱,故主之也。熱去則神自清,故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臥也。輕身耐老,耐飢寒,高氣不老者,總言其熱退陰生,安心益氣之極功也。
主治參互
寇宗奭《衍義》:治疔瘡。以苦苣搗汁傅之,殊驗。青苗葉陰乾。以備冬月需用,為末,水調傅之。唐寶《經驗方》:對口惡瘡。野苦苣,擂汁一鍾,入薑汁一匙,和酒服,以渣傅,一二次即愈。《肘後方》:中沙蝨毒。沙蝨在水中,人澡浴則著人身,鑽入皮里。初得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粟,摩之痛如刺,三日後發寒熱,發瘡毒,若入骨殺人,嶺南多此。即以茅葉刮去,以苦菜汁塗之,佳。
簡誤
脾胃虛寒者忌之。
白話文:
苦菜
苦菜味苦、性寒,無毒。能治療五臟積聚的邪氣,以及胃痛、腸脹、口渴發熱、消化不良、皮膚惡瘡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安心益氣,頭腦清晰、睡眠減少,身體輕盈、延年益壽,耐飢寒,精神飽滿,延緩衰老。
苦菜、苦苣、苦蕒其實是同種植物,只是外形略有不同,功效卻相同。它吸收天地陰氣,所以味苦、性寒、無毒,主要作用於心、脾、胃三經。它能治療五臟邪氣,是因為邪熱入侵心臟;治療胃痛、口渴發熱、消化不良,是因為胃部有熱;治療腸脹,是因為大腸有熱;治療皮膚惡瘡,是因為熱邪瘀滯損傷血肉。苦菜性寒苦,能去除各種熱症,所以能治療這些疾病。熱邪去除,精神自然清爽,所以長期服用可以安心益氣,頭腦清晰、睡眠減少。身體輕盈、延年益壽、耐飢寒、精神飽滿、延緩衰老,這些都是苦菜消除體內熱邪,滋養陰氣,安心益氣的功效。
治療案例:
寇宗奭的《衍義》記載:苦菜能治療疔瘡,將其搗碎取汁塗抹,效果很好。將幼苗葉陰乾,備作冬季使用,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塗抹。唐寶的《經驗方》記載:苦菜能治療口瘡,將野苦菜搗碎取汁一碗,加入薑汁一匙,用酒送服,再用藥渣敷在患處,一到兩次即可痊癒。《肘後方》記載:苦菜能治療沙蝨毒。沙蝨生活在水中,人們洗澡時會沾染到身上,鑽入皮膚。初期皮膚會發紅,像小豆、小米粒一樣大小,觸摸時像針刺一樣疼痛,三天後會發寒發熱,長出瘡毒,甚至會入骨致命,嶺南地區常見此症。可以用茅草葉刮去沙蝨,再塗抹苦菜汁,療效很好。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2. 苜蓿
味苦,平,無毒。主安中利人,可久食。
疏:,苜蓿,草也。嫩時可食,處處田野中有之,陝隴人亦有種者。《本經》云:苦平無毒。主安中利人,可久食。然性頗涼,多食動冷氣,不益人。根苦寒,主熱病煩滿,目黃赤,小便黃,酒疸。搗汁一升服,令人吐利即愈。其性苦寒,大能泄濕熱故耳。以其葉煎汁多服,專治酒疸大效。
白話文:
苜蓿味道苦,性平,無毒。能安定心神、滋養身體,可以長期食用。
苜蓿是草本植物,嫩的時候可以吃,田野間到處都有,陝西、甘肅地區也有人種植。《本經》記載:它味苦性平無毒,能安定心神、滋養身體,可以長期食用。但是,它的性質偏涼,吃太多會導致體內寒氣增加,對身體不利。苜蓿的根味苦性寒,可以治療熱病煩悶、眼睛黃赤、小便黃、酒疸(酒精性肝炎)。將根搗成汁,服用一升,可以讓人嘔吐腹瀉,病症就能痊癒。這是因為它性味苦寒,能有效去除體內濕熱。用苜蓿葉煎汁大量服用,對治療酒疸特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