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五 (5)

1. 綠豆

味甘,寒,無毒。主丹毒,煩熱,風疹,藥石發動。熱氣奔㹠,生研絞汁服。亦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石。用之勿去皮,令人小壅。

疏:,綠豆稟土中之陰氣,故其味甘氣寒無毒。入足陽明經。夫丹石之藥,氣悍而性熱,多服則火動,上升為煩熱,甚則口鼻出血,狂悶躁擾。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故主丹石藥人毒發煩熱也。陽明客熱,則發出風疹,以胃主肌肉,熱極生風故也。解陽明之熱,則風疹自除。脹滿者,濕熱侵於脾胃也。熱氣奔豚者,濕熱客於腎經也。除濕則腫消,壓熱則氣下,益脾胃而腎邪亦自平也。孫思邈:主寒熱熱中,止泄痢,卒澼,利小便脹滿。《日華子》:主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益氣,除熱毒風。孟詵:主去浮風,益氣力,治消渴,和五臟,安精神。可常食之,功效不可備述。

主治參互

扁鵲三豆飲:治天行痘瘡,預服此飲,疏解熱毒,縱出亦少。用綠豆、赤小豆、黑豆各一升,甘草節二兩,以水八升,煮極熟。任意吞豆飲汁,七日乃止。《醫學正傳》:痘後癰毒初起,以三豆膏治之神效。綠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為末。醋調時時掃塗,即消。《全幼心鑑》:小兒丹腫。

綠豆五錢,大黃二錢,為末,用生薄荷汁入蜜調塗。中砒毒者,研汁飲之。

簡誤

脾胃虛寒滑泄者,忌之。

白話文:

綠豆

綠豆味甘、性寒,無毒。主要治療丹毒、煩熱、風疹以及藥物中毒引起的發熱反應。如果出現熱氣上衝的症狀,可以將生綠豆研磨成汁服用。也可以煮熟食用,能消腫、降氣、清熱解毒。食用綠豆時不要去皮,否則容易引起便秘。

綠豆吸收了土壤中的陰氣,所以味甘性寒無毒,歸於足陽明經。丹石類藥物氣味猛烈而性熱,服用過多會導致火氣上升,出現煩熱、甚至口鼻出血、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等症狀。綠豆味甘性寒,能清熱降氣解毒,因此能治療丹石藥物中毒引起的發熱反應。陽明經熱邪外泄則會出現風疹,因為胃主肌肉,熱極則生風。消除陽明經的熱邪,風疹自然會消退。腹部脹滿是濕熱侵犯脾胃所致;熱氣上衝則是濕熱侵犯腎經所致。去除濕熱就能消腫,清熱就能降氣,從而調理脾胃,腎經的邪氣也會自然消除。孫思邈記載:綠豆能治療寒熱、熱病、腹瀉、痢疾、溺水以及小便不利和腹部脹滿等症狀。《日華子本草》記載:綠豆能滋養腸胃,用其做枕頭可以明目,治療頭痛、頭風,還能益氣、祛除熱毒風。《孟詵食療本草》記載:綠豆能去除浮腫,增強體力,治療消渴症,調和五臟,安神寧心。綠豆可以經常食用,其功效眾多,無法一一列舉。

常用於:

扁鵲三豆飲:治療流行性痘瘡,預先服用此飲可疏解熱毒,即使出痘疹也較少。做法是:綠豆、赤小豆、黑豆各一升,甘草節二兩,加水八升,煮至極熟,任意食用豆子或飲用湯汁,連服七天即可。 《醫學正傳》記載:痘瘡痊癒後若出現癰腫,用三豆膏治療效果很好。做法是:綠豆、赤小豆、黑大豆等量研磨成粉,用醋調和,隨時塗抹患處即可消腫。 《全幼心鑑》記載:小兒丹毒腫痛,可用綠豆五錢、大黃二錢研磨成粉,用新鮮薄荷汁和蜂蜜調和後塗抹患處。若中毒,則研磨綠豆汁服用。

禁忌:

脾胃虛寒、經常腹瀉的人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