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五 (4)
卷二十五 (4)
1. 扁豆
味甘,微溫。主和中下氣。
葉:主霍亂吐下不止。
疏:,扁豆稟土中衝和之氣,其味甘,氣香,性溫、平,無毒。入足太陰、陽明經氣分,通利三焦,升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和中下氣,消暑除濕而解毒也。孟詵:主霍亂吐利不止,及嘔逆,久食頭不白。日華子云:補五臟。蘇頌:主女子帶下,解酒毒、河豚魚毒。寇宗奭:主霍亂轉筋。皆取其益脾開胃,和中氣,除濕熱之功耳。
葉:氣味相同,故主霍亂。
花有紫、白二色,豆有黑、白二種。入藥惟紫花、豆白者良。豆黑色及紫色者,名鵲豆,不入藥,亦不益人。
主治參互
白扁豆,同山藥、白茯苓、人參、蓮肉、薏苡仁、芡實,為補脾胃之上藥。中焦有濕者加白朮。同黃連、乾葛、白芍藥、升麻、紅曲、滑石、烏梅、橘紅、甘草、蓮肉,治滯下如神。同麥門冬、五味子、黃連、乾葛,能解酒毒。同木瓜、石斛、橘皮、藿香、茯苓、縮砂、香薷,治霍亂吐瀉轉筋。
入十味香薷飲,能消暑氣,健脾。《奇效良方》:血崩不止。白扁豆花,焙乾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炒米煮飲,入鹽少許,調下,即效。治霍亂秘法:用白扁豆葉一葉,同白梅一枚並仁研爛。新汲水調服,神效。蘇恭:治吐利後轉筋。用白扁豆葉一把,搗,入醋少許,絞汁服,立瘥。
簡誤
弘景雲:患寒熱者不可食。蓋指傷寒寒熱,外邪方熾,不可用此補益之物耳。如脾胃虛,及傷食勞倦發寒熱者,不忌。
白話文:
扁豆
扁豆味甘,性微溫,能調和脾胃,降逆氣。
葉子:可以治療霍亂導致的嘔吐腹瀉不止。
扁豆具有平和的特性,味道甘甜,氣味芳香,溫和不燥,無毒。它能作用於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通暢三焦,具有升清降濁的功效,因此能治療脾胃疾病,調和脾胃、降逆氣、消暑除濕、解毒。古籍記載,扁豆能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不止、嘔逆,長期食用可以使頭髮烏黑。還能補益五臟,治療女性白帶,解酒毒和河豚魚毒,以及霍亂引起的抽搐。這些功效都源於它益脾開胃、調和中氣、除濕熱的特性。
葉子的功效與豆子相似,因此也能治療霍亂。
扁豆花有紫、白兩種顏色,豆子也有黑、白兩種。入藥以紫花白豆為佳。黑色和紫色的扁豆稱為鵲豆,不能入藥,也沒有益處。
白扁豆與山藥、白茯苓、人參、蓮子、薏苡仁、芡實等藥材搭配,是補益脾胃的良方;若脾胃濕氣較重,可加入白朮;與黃連、葛根、白芍藥、升麻、紅曲、滑石、烏梅、橘紅、甘草、蓮子等藥材搭配,治療腸胃滯塞效果顯著;與麥門冬、五味子、黃連、葛根搭配,能解酒毒;與木瓜、石斛、橘皮、藿香、茯苓、縮砂仁、香薷等藥材搭配,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和抽搐。
加入十味香薷飲中,可以消暑、健脾。還可治療血崩不止。白扁豆花曬乾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炒米湯送服,加少許鹽,療效顯著。治療霍亂的秘方:取白扁豆葉一片,與白梅一個(連核)一起研磨成泥狀,用清水送服,效果神奇。 亦可用白扁豆葉搗碎,加少量醋榨汁服用,治療吐瀉後抽搐。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寒熱症狀的人不宜食用。這裡指的是外感寒熱,邪氣正盛的情況下,不宜使用扁豆這種補益之物。但若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當、勞累過度而引起的寒熱,則不忌諱。
2. 豉
味苦,寒,無毒。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
疏:,豉,諸豆皆可為之,惟黑豆者入藥。有鹽、淡二種,惟江右淡者治病。經云:味苦,寒,無毒。然詳其用,氣應微溫。蓋黑豆性本寒,得蒸曬之,氣必溫。非苦溫則不能發汗開腠理,治傷寒頭痛寒熱,及瘴氣惡毒也。苦以湧吐,故能治煩躁滿悶。以熱鬱胸中,非宣劑無以除之。如傷寒短氣煩躁,胸中懊憹,飢不能食,虛煩不得眠者,用梔子豉湯吐之是也。又能下氣調中,闢寒,故主虛寒喘吸,及兩腳冷疼。
主治參互
《肘後方》云:傷寒有數種,庸人卒不能分別者,今取一藥兼療之。凡初覺頭痛身熱,脈洪,一二日,以蔥豉湯治之。用蔥白一虎口,豉一升,綿裹,水三升,煮一升。頓服取汗。仲景梔子豉湯:治傷寒汗下後虛煩。用梔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綿裹,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
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止後服。又枳實梔子豉湯:治大病瘥後勞復。用枳實三枚,梔子十四枚,豉一升,以清漿水七升,煮取四升,納枳實、梔子,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分溫再服,令微似汗。傷寒之邪自外入,勞復之邪自內發,發汗吐下當隨宜施治也。治傷寒食早成食復,前湯中加大黃如博棋子大五枚。
《梅師方》:闢除溫疫。豉和白朮,浸酒,常服之。甄權方:傷寒暴痢腹痛者。豉一升,薤白一握切,以水三升,先煮薤,納豉更煮,湯色黑,去豉,分二服,不瘥更服。亦治血痢。孟詵:治久患盜汗。以豉一升,熬令香,清酒三升漬,滿三日取汁。冷暖任服。不瘥更作,二劑即止。
《簡要濟眾方》:傷寒後餘毒攻手足,及身體虛腫。用豉五合微炒,以酒一升半,同煮五七沸,任性飲之。《千金方》:蠼螋尿瘡。杵豉傅之良。《衛生易簡方》:中牛馬毒。豉汁和人乳,頻服之效。《千金方》:中酒成病。豉、蔥白各半升,水二升,煮一升,頓服。又方:服藥過劑悶亂者,豉汁飲之。
《肘後方》:腫從腳起。豉汁飲之,以滓傅之。弘景雲:春夏之氣不和,以豉蒸炒,酒漬,服之至佳。
簡誤
凡傷寒傳入陰經,與夫直中三陰者,皆不宜用。熱結胸中煩悶不安者,此欲成結胸,法當下,不宜復用,汗吐之藥,並宜忌之。
白話文:
豉味苦、性寒,無毒。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寒熱交替,瘴氣引起的惡毒疾病,煩躁胸悶,虛勞導致的呼吸困難和喘息,以及手腳冰冷疼痛。
豉,是用各種豆類製成的,但藥用以黑豆為佳。有加鹽和不加鹽兩種,其中長江以南產的不加鹽豉療效最好。雖然古籍記載豉味苦、性寒、無毒,但實際應用中,它的氣味偏溫和。這是因為黑豆性寒,經過蒸曬後,氣味會變得溫和。如果不帶有溫和的苦味,就不能發汗、疏通經脈,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寒熱交替和瘴氣引起的惡毒疾病。豉的苦味有促進嘔吐的作用,因此能治療煩躁胸悶,因為胸中鬱熱,必須用宣泄之劑才能去除。例如,傷寒患者短氣煩躁,胸中懊惱,飢餓卻吃不下東西,虛煩而無法入睡的情況,可以使用梔子豉湯使其嘔吐。豉還能降氣、調和中焦、祛除寒邪,所以能治療虛寒引起的喘息和手腳冰冷疼痛。
關於豉的治療案例,許多醫書都有記載:《肘後方》記載:傷寒有多種,一般人難以區分,可用一種藥物治療。凡是剛開始感覺頭痛發熱,脈搏洪大,一兩天之內,可用蔥豉湯治療。用蔥白適量,豉一升,用布包好,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使之出汗。《傷寒論》的梔子豉湯:治療傷寒汗出後出現虛煩。用梔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用布包好,加水四升,先煮梔子至二升半,再放入豉,煮成一升半,去渣,分兩次溫服,服藥後能嘔吐則停止服用。還有枳實梔子豉湯:治療大病痊癒後體力尚未恢復。用枳實三枚,梔子十四枚,豉一升,加清水七升,煮成四升,再放入枳實、梔子,煮成二升,加入豉再煮五六沸,去渣,分兩次溫服,使微微出汗。傷寒的邪氣從外侵入,勞復的邪氣從內生發,發汗或催吐的治療方法應根據病情而定。治療傷寒飲食過量導致的復發,可在上述湯劑中加入大黃。
《梅師方》記載:預防和治療溫疫,用豉與白朮一起浸在酒中,經常服用。《甄權方》記載:治療傷寒引起的暴瀉腹痛,用豉一升,薤白適量切碎,加水三升,先煮薤白,再放入豉一起煮,直到湯汁呈黑色,去渣,分兩次服用,若不痊癒則繼續服用,也可治療血痢。《孟詵》記載:治療久患盜汗,用豉一升炒香,用三升清酒浸泡三天,取汁服用,冷熱皆可,若不痊癒則再製一劑,兩劑即可痊癒。
《簡要濟眾方》記載:治療傷寒後餘毒侵犯手足,以及身體浮腫,用豉五合微炒,加酒一升半,煮沸五七次,隨時飲用。《千金方》記載:治療蠼螋引起的尿瘡,用搗碎的豉敷貼。《衛生易簡方》記載:治療牛馬咬傷中毒,用豉汁和人奶,頻頻服用有效。《千金方》記載:治療飲酒過度引起的疾病,用豉和蔥白各半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還有一個方子:治療服藥過量引起的胸悶,用豉汁飲用。
《肘後方》記載:治療腫脹從腳開始,用豉汁飲用,再用藥渣敷貼患處。陶弘景說:春夏季節天氣不調和,將豉蒸炒後用酒浸泡服用,效果最佳。
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傷寒邪氣侵入陰經,以及直接侵犯三陰經者,都不適合使用豉。如果胸中熱結,煩悶不安,這是將要形成結胸的徵兆,應該瀉下治療,不宜再用發汗、催吐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