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29)
卷九 (29)
1. 香薷
設用香薷,是重虛其表而又濟之以溫,則誤矣。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表無所感,而中熱為病,何假於此哉?誤則損人表氣。戒之!戒之!
白話文:
如果使用香薷,就犯了加重體表虛弱,又用溫熱藥物來補救的錯誤。香薷是夏天用來解表的藥物,如果體表沒有感受外邪,而是體內有熱引起的疾病,又何必使用香薷呢?誤用香薷會損耗人體的表氣。要戒慎啊!要戒慎啊!
2. 薄荷
味辛,苦,溫,無毒。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亦堪生食。飲汁發汗,大解勞煩。(菜部移入。)
疏:,薄荷感杪春初夏之氣,而得乎火金之味,金勝火劣,故辛多於苦而無毒。潔古:辛涼,浮而升,陽也。入手太陰、少陰經。辛合肺,肺主皮毛;苦合心而從火化,主血脈,主熱,皆陽臟也。賊風傷寒,其邪在表,故發汗則解風。藥性升又兼辛溫,故能散邪辟惡。辛香通竅,故治腹脹滿霍亂。《食療》以為能去心家熱,故為小兒驚風,風熱家引經要藥。辛香走散以通關節,故逐賊風。發汗者,風從汗解也。本非脾胃家藥,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難主下氣。勞乏屬虛,非散可解。三療俱非,明者當自別之。
主治參互
風熱上壅,斯為要藥。入噙化丸以為之君,主陰虛肺熱咳嗽甚良;加生乾薑,並治傷風寒咳嗽。佐漆葉、苦參、何首烏、胡麻仁、荊芥穗、生地黃、蒺藜子、石菖蒲、蒼朮,治大麻風;去蒼朮,加赤莖豨薟,治紫雲風。同貝母、荊芥穗、玄參、斑蝥,佐肥皂,能治瘰癧。《外臺秘要》治水入耳中,搗汁滴入立驗。
孫真人用以辟邪毒,除勞氣,令人口氣香潔。湯洗漆瘡。日華子用以治中風失音吐痰。蘇頌主傷風,頭腦風,通關節,及小兒風涎為要藥。東垣用以清頭目,除風熱,故可療風瘙癮疹,及塗蜂螫。《簡便單方》: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風熱上壅。以薄荷葉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噙一丸。
《醫學集成》治舌強語謇。薄荷自然汁,和白蜜薑汁少許,擦之。《明目經驗方》治眼弦赤爛。薄荷以生薑汁浸一宿,曬乾為末,每用一錢,沸湯泡洗。《濟生方》治瘰癧結核,或破,未破。以新薄荷二斤取汁,皂莢一挺,水浸去皮搗取汁,同於銀石器內熬膏,入連翹末半兩,連白青皮、陳皮、黑牽牛半生半炒,各一兩,皂莢仁一兩半,同搗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連翹湯下。
張杲《醫說》療火毒生瘡,因灸火火氣入內,兩股生瘡汁水淋漓者。用薄荷煎汁頻塗,立愈。
簡誤
病人新瘥勿服,以其發汗虛表氣也。咳嗽若因肺虛,寒客之而無熱證者勿服,以其當補而愈也。陰虛人發熱勿服,以出汗則愈竭其津液也。腳氣類傷寒勿服,以其病在下而屬脾故也。血虛頭痛,非同諸補血藥不可用。小兒身熱,由於傷食者不可用。小兒身熱,因於疳積者不可用。小兒痘瘡,診得氣虛者,雖身熱初起,亦不可用。
白話文:
薄荷
薄荷味辛、苦,性溫,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風寒感冒、發汗、驅除惡氣、治療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化、以及促進氣機下降。可以煎煮服用,也可以直接生食。飲用薄荷汁可以發汗,有效緩解疲勞。
古籍記載中,認為薄荷吸收春季和初夏的陽氣,兼具金和火的特性,辛味重於苦味,因此無毒。其性辛涼,氣味輕揚上升,屬陽性,歸入肺經和腎經。辛味入肺,肺主皮毛;苦味入心,與心經相通,主血脈,主熱,都是陽性臟腑。薄荷能治療風寒感冒,因為風邪在表,發汗可以解表散邪。藥性上升且辛溫,可以散邪祛惡。辛香通竅,所以能治療腹脹、霍亂。一些醫書認為薄荷能清心熱,因此是治療小兒驚風、風熱的要藥。辛香走竄,能疏通關節,因此能驅除風邪。發汗是風邪隨汗液排出,但薄荷並非針對脾胃的藥物,因此不能治療宿食不消化;其上升的特性也難以促進氣機下降;疲勞屬虛證,也不是發汗可以解決的。這幾種說法都並非完全正確,需辨證施治。
薄荷的臨床應用
風熱壅盛,薄荷是重要藥物。製成含化丸劑,以薄荷為主藥,治療陰虛肺熱咳嗽效果甚佳;加生薑,則能治療風寒咳嗽。配合漆葉、苦參、何首烏、胡麻仁、荊芥穗、生地黃、蒺藜子、石菖蒲、蒼朮等藥物,可以治療大麻風;去除蒼朮,加入赤莖豨薟,則可以治療紫雲風。與貝母、荊芥穗、玄參、斑蝥等藥物配合,佐以肥皂,可以治療瘰癧。古代醫書記載,薄荷汁可以滴入耳中治療水入耳。
一些古代醫家認為薄荷可以辟邪毒,去除疲勞,使口氣芬芳;可以用薄荷湯洗滌漆瘡;治療中風失音、吐痰;治療傷風、頭痛、關節不通,以及小兒風涎;清頭目,除風熱,治療風瘙癮疹,以及蜂螫。一些簡便方劑用薄荷葉研末,煉蜜做成丸劑,治療風熱上壅,清熱化痰,利咽。
一些醫書記載,薄荷可以治療舌強語謇(說話不利索);薄荷汁加蜂蜜、薑汁,可以治療眼弦赤爛;可以治療瘰癧,無論是未潰破或已潰破的。
古代醫書記載,薄荷可以治療因灸火導致的火毒生瘡,瘡口流膿。
薄荷使用注意事項
新痊癒的病人不宜服用,因為它會發汗,耗損表氣;肺虛咳嗽、寒邪客肺而無熱證者不宜服用,因為應該補益而不是發汗;陰虛體質的人發熱不宜服用,因為發汗會耗損津液;腳氣(類似風寒感冒)不宜服用,因為此病在下焦,屬脾經;血虛頭痛不能單用薄荷,應配合補血藥物;小兒發熱,因傷食或疳積者不宜服用;小兒出痘,氣虛者,即使初起發熱,也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