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8)

1. 海松子

味甘,小溫,無毒。主骨節風,頭眩,去死肌,發白,散水氣,潤五臟,不飢。生新羅。

疏:,海松子氣味香美甘溫,甘溫助陽氣而通經,則骨節中風,水氣,及因風頭眩、死肌自除矣。氣溫屬陽,味甘補血,血氣充足,則五臟自潤,發白,不飢所由來矣。仙方服食。多餌此物,故能延年輕身不老也。

白話文:

海松子味甘微溫,沒有毒性。能治療關節疼痛、頭暈目眩、去除壞死的肌肉組織、頭髮變白,還能消除水腫,滋潤五臟,使人不會感到飢餓。產於新羅(今韓國)。

海松子氣味芳香甘美,溫和而不燥熱。甘溫的特性能助益陽氣,使經絡通暢,因此能治療關節風濕、水腫,以及因風寒引起的頭暈、肌肉壞死等症狀。溫暖的性質屬陽,甘味能補益血液,血氣充足,則五臟自然滋潤,頭髮烏黑,不感飢餓。古方中常有服用海松子的記載。經常食用海松子,可以延年益壽,保持青春不老。

2. 龍眼

味甘,平,無毒。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除蟲去毒。久服強魂,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自木部移入。)

疏:,龍眼稟稼穡之化,故其味甘,氣平,無毒。入足太陰,手少陰經。少陰為君主之官,藏神而主血。甘能益血補心,則君主強,神明通,五臟邪氣俱除矣。甘味補脾,脾得補則食自寡而飫,心得補則火下降而坎離交,故能安志。肝藏魄,主納血,心家血滿,則肝有所受而魂強。甘能解毒,故主去毒。久服聰明耳目,輕身不老,總之補益心脾之驗也。至於除蟲,非其所能,略之可也。

主治參互

同生地黃、天麥門冬、丹參、柏子仁、遠志、蓮實、五味子、茯神、人參,能補心保神,益氣強志。嚴用和《濟生方》歸脾湯: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虛煩不眠,自汗驚悸。用龍眼肉、酸棗仁、炒黃耆、炙白朮、焙茯神各一兩,木香半兩,炙甘草二錢半,㕮咀,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一枚,水二鍾,煎二鍾,溫服。

白話文:

龍眼味甘性平,無毒。能治療五臟的邪氣,讓人安心、增進食慾,還能去除蟲毒。長期服用能增強精神、聰明、輕盈長壽,並使精神通達。

龍眼因為生長於農作物豐收的季節,所以味甘性平,無毒。它進入足太陰脾經和手少陰心經。心經是君主之官,藏神並主血。甘味能滋補血液、補益心臟,則君主之官強盛,精神通達,五臟的邪氣自然消除。甘味能補脾,脾氣足了,食慾自然增加;心臟得到滋補,心火下降,心腎相交,所以能讓人安心。肝藏魂魄,主納血,心臟血液充盈,肝臟就能得到滋補,魂魄強盛。甘味能解毒,所以能去除毒素。長期服用能使耳目聰明、身體輕盈長壽,總之是補益心脾的良藥。至於去除蟲子,並非龍眼的功效,可以忽略不提。

龍眼與生地黃、天麥門冬、丹參、柏子仁、遠志、蓮子、五味子、茯神、人參等藥材一起使用,能補益心臟、安定精神、增強元氣、強健意志。 嚴用和《濟生方》中的歸脾湯,就是用龍眼肉、酸棗仁、炒黃耆、炙白朮、炒茯神各一兩,木香半兩,炙甘草二錢半,共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薑三片、大棗一枚,用水二杯煎成一杯,溫服。此方用於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心悸、虛煩失眠、自汗驚悸等症狀。

3. 赤爪木實

味酸,冷,無毒。汁服主水痢,沐頭及洗身上瘡癢。(自木部移入。即今山楂,一名棠球。)

疏:,山楂稟木氣而生。《本經》云:味酸氣冷,然觀其能消食積,行瘀血,則其氣非冷矣。入足陽明、太陰經。二經有積滯,則成下痢,產後惡露不盡;蓄於太陰部分,則為兒枕痛。山楂能入脾胃,消積滯,散宿血,故治水痢及產婦腹中塊痛也。大抵其功長於化飲食,健脾胃,行結氣,消瘀血,故小兒,產婦宜多食之。《本經》誤認為冷,故有洗瘡癢之用。

主治參互

同礬紅、黃連、紅曲,消肉積。同紅曲、麥芽、橘皮、白朮、肉豆蔻、厚朴、砂仁,能消食健脾。同牛膝、生地黃、當歸、續斷、益母草、澤蘭、牡丹皮、蒲黃、芍藥,治產後耳枕作痛。《衛生易簡方》:偏墜疝氣。山楂肉、茴香炒各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

簡誤

山楂性能克化飲食。若胃家無食積,及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食之反致克伐脾胃生氣。如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也。《物類相感志》云:煮老雞硬肉,入山楂數顆即易爛。其消食克伐之力彰矣。

白話文:

赤爪木實(山楂)味酸,性寒,無毒。它的汁液可以治療水痢,用其煎水洗頭或洗身體,可治皮膚瘡癢。

山楂具有木的特性而生長。《本經》記載其味酸性寒,但它能消食積、行瘀血,所以實際上並非寒性。它能進入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這兩條經絡若有積滯,則會導致下痢,產後惡露不盡;積滯在太陰經的部分,則會導致產後頭痛(兒枕痛)。山楂能進入脾胃,消積滯,散瘀血,因此可以治療水痢和產婦腹中腫塊疼痛。總體來說,山楂的功效在於化解飲食,健脾胃,疏通結氣,消散瘀血,因此兒童和產婦都很適合食用。《本經》誤認為其性寒,所以才有洗瘡癢的用法。

山楂可以與明礬、黃連、紅曲一起服用,治療肉積;與紅曲、麥芽、橘皮、白朮、肉豆蔻、厚朴、砂仁一起服用,能消食健脾;與牛膝、生地黃、當歸、續斷、益母草、澤蘭、牡丹皮、蒲黃、芍藥一起服用,治療產後頭痛。 《衛生易簡方》記載,山楂可用於治療疝氣。 具體方法是:山楂肉和茴香各一兩,炒後研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用溫開水送服。

山楂能幫助消化食物。但如果胃中沒有積食,或者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過量食用反而會損傷脾胃的元氣。如果脾胃虛弱又同時有積滯,就應該與補益藥物一起服用,也不宜過量使用。《物類相感志》記載:煮老雞時加入幾顆山楂,可以使雞肉更容易煮爛,這就說明了它消食化積的功效非常顯著。

4. 榧實

味甘,無毒。主五痔,去三蟲,蠱毒,鬼疰。(木部移入。)

疏:,榧實稟土氣以生。《本經》:味甘無毒。然嘗其味多帶微澀,詳其用應是有苦,氣應微寒。氣薄味厚,陰也,降也。入手太陰、陽明經。五痔,三蟲皆大腸濕熱所致。苦寒能瀉濕熱,則腸清寧,而二證愈矣。其主蠱毒疰者,以其甘能解毒,而苦寒能滌除腸胃邪惡氣耳。

主治參互

孟詵《食療》治寸白蟲,日食榧子七顆,滿七日,蟲皆化為水也。《簡便方》:好食茶葉,面黃者,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為度。

白話文:

榧子味甘,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五種痔瘡,驅除三種腸道寄生蟲,以及蠱毒和鬼疰(一種疾病)。

榧子生長於土中,吸收土氣。雖然古籍記載其味甘無毒,但實際品嚐帶有微澀,其藥效應當是苦味,藥性應屬微寒。它藥氣輕薄,味道濃厚,屬陰性,具有下降的特性,進入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五種痔瘡和三種腸道寄生蟲都是大腸濕熱引起的。苦寒的藥性可以瀉去濕熱,使腸道清爽乾淨,從而治愈這兩種病症。它之所以能治療蠱毒和鬼疰,是因為其甘味可以解毒,苦寒的藥性可以清除腸胃中的邪惡之氣。

孟詵的《食療本草》記載,治療寸白蟲的方法是每天吃七顆榧子,連續七天,蟲子就會化成水。 《簡便方》中記載,如果嗜茶導致面色發黃,每天吃七枚榧子,直到病癒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