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27)

回本書目錄

卷九 (27)

1. 假蘇

如瘡爛破者,用荊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待溫洗,良久,看爛破處紫黑,以針一刺去血,再洗三四次愈。用樟腦、雄黃,等分為末,麻油調掃上,出水。次日再洗再掃,以愈為度。《普濟方》治一切疥瘡。荊芥末,以地黃自然汁熬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酒任下。

《龍木論》治一切眼疾,血勞風氣頭痛,頭旋目眩。用荊芥穗末,每酒服三錢。《普濟方》治癃閉不通,小便急痛,無問久新。荊芥、大黃為末,等分,每溫水服三錢。小便不通,大黃減半;大便不通,荊芥減半。名倒換散。

簡誤

荊芥,風藥之辛溫者也。主升,主散,不能降,亦不能收。病人表虛有汗者忌之。血虛寒熱,而不因於風濕風寒者勿用。陰虛火炎面赤,因而頭痛者,慎勿誤入。

白話文:

如果皮膚的瘡瘍潰爛破裂,用荊芥的根部,取下一段剪碎,加水煮沸後放溫,用來清洗患處。過一會兒,如果看到潰爛處呈現紫黑色,就用針刺破放出瘀血,再清洗三四次就會痊癒。另外,也可以用樟腦和雄黃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勻塗抹在患處,可以把裡面的水吸出來。隔天再清洗、再塗抹,直到痊癒為止。《普濟方》記載,這個方法可以治療各種疥瘡。荊芥磨成粉,用地黃的天然汁液熬成膏狀,再和粉末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茶或酒送服。

《龍木論》記載,可以治療各種眼疾、血虛勞損引起的風氣頭痛,以及頭暈目眩。用荊芥穗磨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三錢。《普濟方》記載,可以治療小便不暢、小便時急痛,不論病程長短。將荊芥和大黃磨成粉末,等分混合,每次用溫水送服三錢。如果小便不通,大黃的用量減半;如果大便不通,荊芥的用量減半。這個藥方稱為倒換散。

用藥注意事項

荊芥屬於發散風邪的辛溫藥,藥性主升散,只能向上發散,不能向下疏通,也不能收斂。如果病人體表虛弱有汗,就不宜使用。如果病人是血虛發熱或發冷,但並非因為風濕或風寒引起的,也不要使用。如果病人是陰虛火旺、臉色發紅,因而引起頭痛,更要謹慎,不要誤用。

2.

味辛,溫。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忌與鯉魚同食,生毒瘡。自菜部移入。)

疏:,蘇,紫蘇也。得天陽和之氣,故溫。兼地之金味,故辛。辛則善散,溫能通氣,故主下氣,除寒中也。子尤良者,以其善降氣也。入手少陰、太陰,足陽明經。孟詵謂其除寒熱,治一切冷氣。《日華子》謂其補中益氣,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止腳氣,通大小腸。蘇頌謂其通心經,益脾胃,煮飲尤勝,與橘皮相宜。時珍謂其解肌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定胎,解魚蟹毒。

子:味辛,溫,無毒。主下氣,除寒溫中。甄權用以治上氣咳逆,冷氣,及腰腳中濕氣,風結氣。研汁煮粥常食,令人肥白身香。日華子謂其能止霍亂,嘔吐反胃,消五膈,消痰止嗽,潤心肺。寇宗奭用以治肺氣喘急。皆辛溫能散結而兼潤下之力也。

主治參互

蘇,陽草也。解肌散寒,疏表辟惡之要藥。入參蘇飲,治表虛人傷風久不愈。入蘇沉九寶湯,解利傷風寒咳嗽。《肘後方》治感寒上氣。蘇葉三兩,橘皮四兩,酒四升,煮一升半,分溫再服。又方:治霍亂脹滿,未得吐下。生蘇搗汁飲之佳,干蘇煮飲亦妙。《金匱要略》療食蟹中毒。

紫蘇煮汁,飲二升。《普濟方》治咳逆上氣,蘇莖葉二錢,人參一錢,水一鍾,煎數沸服。《濟生方》:順氣利腸。紫蘇子、麻仁等分,研爛,水濾取汁,用米煮粥食之。《聖惠方》治風順氣,利腸寬中。用蘇子一升,微炒,杵,以生絹袋盛,於三鬥清酒中浸三宿,少炒食之。

《藥性論》治一切冷氣。蘇子、良薑、橘皮,等分,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又用治風濕腳氣。《簡便方》治上氣咳逆。紫蘇子,入水研,濾汁,同粳米煮粥食。

簡誤

蘇葉,其氣芬芳,其味辛,其性溫,純陽之草也,故善發散,解肌出汗。病屬陰虛,因發寒熱,或惡寒及頭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斂宜補故也。火升作嘔者,亦不宜服,惟可用子。

白話文:

紫蘇味辛性溫,能降氣、除寒。紫蘇子功效更佳。忌與鯉魚同食,以免生毒瘡。(後被從蔬菜類別移入藥物類別)

紫蘇是紫蘇,因吸收天地陽氣而性溫,兼具金屬的辛味。辛味能散,溫能通氣,所以能降氣、除寒。紫蘇子功效更佳,因其更善於降氣。它走手少陰、太陰經和足陽明經。孟詵說它能除寒熱,治療一切冷氣。《日華子本草》說它能補益中氣,治療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助消化,止腳氣,通大小腸。蘇頌說它能通心經,益脾胃,煮著喝效果更好,和橘皮很相配。李時珍說它能解表散寒、行氣寬胸、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毒。

紫蘇子味辛性溫,無毒。能降氣、除寒溫中。甄權用它治療上氣咳嗽、冷氣以及腰腳濕氣、風寒凝滯。將其研成汁煮粥經常食用,能使人肥白、體香。《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止霍亂、嘔吐、反胃,消食積,消痰止咳,潤心肺。寇宗奭用它治療肺氣喘急。總之,它辛溫能散結,又能潤下。

紫蘇是陽性植物,能解表散寒,是疏通表邪的重要藥物。用於參蘇飲,治療表虛感冒久治不愈;用於蘇沉九寶湯,治療因風寒引起的咳嗽。古方《肘後方》用於治療受寒上氣,用紫蘇葉三兩、橘皮四兩、酒四升,煮成一升半,分溫服。另一個方子:治療霍亂脹滿,尚未嘔吐下瀉者,用鮮紫蘇搗汁服用效果好,幹紫蘇煮著喝也很好。《金匱要略》用於治療食用螃蟹中毒,用紫蘇煮汁,飲用二升。《普濟方》治療咳嗽逆氣,用紫蘇莖葉二錢、人參一錢,水一鍾煎服。《濟生方》用於順氣利腸,用紫蘇子、麻仁等量研爛,取汁,用米煮粥食用。《聖惠方》用於治風順氣、利腸寬中,用紫蘇子一升,微炒,搗碎,用生絹袋盛裝,浸泡於三鬥清酒中三宿,少炒食之。

《藥性論》用於治療一切冷氣,用紫蘇子、良薑、橘皮等量,製成蜜丸服用。也用於治療風濕腳氣。《簡便方》用於治療上氣咳嗽,將紫蘇子研磨取汁,加入粳米煮粥食用。

紫蘇葉氣味芬芳,味辛性溫,是純陽之物,善於發散,解表生汗。但陰虛體質的人因發寒熱、惡寒或頭痛,不宜服用,因為此病宜斂宜補。火熱上炎作嘔者,也不宜服用,只能用紫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