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26)

回本書目錄

卷九 (26)

1. 假蘇

味辛,溫,無毒。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自菜部移入。)

疏:,假蘇,荊芥也。得春氣,善走散,故其氣溫,其味辛,其性無毒。升也,陽也。春氣升,風性亦升,故能上行頭目。肝主風木,故能通肝氣,行血分。能入血分之風藥也,故能發汗。其主寒熱者,寒熱必由邪盛而作,散邪解肌出汗,則寒熱自愈。鼠瘻由熱結於足少陽、陽明二經,火熱鬱結而成。瘰癧為病,亦屬二經故也。生瘡者,血熱有濕也。涼血燥濕,瘡自脫矣。破結聚氣者,辛溫解散之力也。下瘀血,入血分,辛以散之,溫以行之之功用也。痹者,風寒濕三邪之所致也。祛風燥濕散寒,則濕痹除矣。

主治參互

得白頸蚯蚓,同搗取汁,解陽明經熱病汗出,立已。得童子小便調服,立蘇血暈。《千金方》治頭項風強。八月後取荊芥穗,作枕及鋪床下,立春日去之。又方:治風熱牙疼。用荊芥根、烏桕根、蔥根,等分煎湯,頻含漱之。《經驗方》治一切偏風口眼歪斜。用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同搗汁,於磁器中熬成膏,留三分之一,將二分日乾為末,以膏和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白湯下,早暮各一服,忌動風物。

又方:治中風口噤。荊芥穗為末,酒服二錢,立愈,名荊芥散。賈似道云:此方出《曾公談錄》,前後用之甚驗。其子名順者,病已亟,服之立定,真再生丹也。華佗愈風散,治婦人產後中風口噤,手足瘛瘲如角弓;或產後血暈不省人事,四肢強直;或心眼倒築,吐瀉欲死。用荊芥穗微焙,為末,每服三錢,豆淋酒調服,或童便服之。

口噤則挑齒灌之,齦噤則灌入鼻中,其效如神。大抵產後虛甚則汗出而腠理疏,易於中風也。戴原禮:獨行散,治產後迷悶,因怒發熱而得者。用荊芥穗,以新瓦半炒半生,為末,童便服一二錢;若角弓反張,以豆淋酒下,或銼散童便煎服極妙。蓋荊芥乃產後要藥,而角弓反張乃婦人急候,得此證者十存一二而已。

《圖經本草》治產後血暈,築心眼倒,風縮欲死者。取荊芥末二錢匕,童便調勻熱服,立愈。口噤者灌鼻中皆效。近世名醫用之,無不如神也。《保命集》:治產後血眩暈風虛,精神昏冒。荊芥穗一兩三錢,桃仁去皮尖五錢,為末,水服三錢;若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三錢。《婦人良方》:治產後鼻衄。

荊芥穗末,童便服二錢,海上方也。《簡便方》治大便下血。用荊芥二兩,槐花一兩,同炒紫為末,每三錢,清茶送下。《活法機要》治瘰癧潰爛,牽至胸前,兩腋,塊如茄子大,或牽至兩肩上,四五年不能療者,皆治之,其效如神。晉陵朱守仁傳云:其項不能回顧,用此數日可減。

白話文:

假蘇

假蘇味辛性溫,無毒。主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

假蘇就是荊芥。因得春氣,善於疏散,所以氣溫味辛,且無毒。它具有上升、陽性的特性。春天之氣上升,風性也上升,所以它能上行治療頭目疾病。肝主風木,所以它能通暢肝氣,運行血分,是能進入血分祛風的藥物,因此能發汗。它能治療寒熱,是因為寒熱皆因邪氣盛而起,疏散邪氣、解肌發汗,寒熱就能自愈。鼠瘻是由於熱邪結聚於足少陽、陽明二經,火熱鬱結而成。瘰癧也是這兩經的病症。生瘡是因血熱夾濕,涼血燥濕,瘡就能自愈。破結聚氣,是因它辛溫具有疏散之力。下瘀血,是因為它能入血分,辛味能散瘀,溫性能行血。痹症,是由風寒濕三邪所致,祛風燥濕散寒,則濕痹可除。

治療參考:

將白頸蚯蚓與假蘇搗爛取汁,能治療陽明經熱病伴汗出;與童子尿調服,能立即治療血暈。《千金方》記載用它治療頭項風強。八月後採收荊芥穗,製成枕頭或鋪在床下,到立春日再取下。另有方劑:治療風熱牙痛,用荊芥根、烏桕根、蔥根等分煎湯,頻頻含漱。《經驗方》記載用它治療一切偏風口眼歪斜。

另有方劑:治療中風口噤,用荊芥穗研末,酒服二錢,即可痊癒,名為荊芥散。賈似道說:此方出自《曾公談錄》,前後使用療效甚佳。其子順,病危服此藥後立即痊癒,堪稱起死回生的良藥。華佗愈風散,治療婦女產後中風口噤、手足抽搐如角弓反張;或產後血暈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或心慌眼花,嘔吐欲死。

口噤則挑開牙齒灌藥,牙齦緊閉則灌入鼻中,療效神奇。產後虛弱則容易出汗,腠理疏鬆,易於中風。《景岳全書》記載獨行散,治療產後鬱悶,因怒而發熱的症狀。

《圖經本草》記載治療產後血暈、心慌眼花、風邪收縮欲死。

《保命集》記載治療產後血眩暈、風虛、精神昏迷。

《婦人良方》記載治療產後鼻出血。

《簡便方》記載治療大便下血。

《活法機要》記載治療瘰癧潰爛,蔓延至胸前、兩腋,腫塊如茄子般大小,或蔓延至兩肩,四五年不能治癒者,療效神奇。

《普濟方》記載治療一切疥瘡。

《龍木論》記載治療一切眼疾、血虛風氣頭痛、頭暈目眩。

《普濟方》記載治療癃閉不通、小便急痛。

注意事項:

荊芥是辛溫的發散風藥,具有升散作用,不具下降和收斂作用。表虛自汗者忌用。血虛寒熱,而非風濕風寒所致者勿用。陰虛火旺,面紅頭痛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