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25)
卷九 (25)
1. 藿香
微溫。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自木部移入。)
疏:,藿香稟清和芬烈之氣,故其味辛,其氣微溫、無毒。潔古:辛甘,又曰:甘苦。氣厚味薄,浮而升,陽也。東垣:可升可降,陽也。入手足太陰,亦入足陽明經。風水毒腫,病在於脾。惡氣內侵,亦由脾虛邪入。霍亂心腹痛,皆中焦不治之證。脾主中焦,香氣先入脾,理脾開胃,正氣通暢,則前證自除矣。蘇頌以為脾胃吐逆為要藥。潔古謂其助胃氣,開胃口,進飲食。海藏謂其溫中快氣。肺虛有寒,及寒鬱熱壅於上焦,飲酒口臭,煎湯飲之。皆辛溫入肺入脾,清上治中之功也。
主治參互
得縮砂蜜、炒鹽,治霍亂。得人參、橘皮、木瓜、茯苓、縮砂蜜,治吐瀉轉筋霍亂。得木香、沉水香、乳香、縮砂蜜,則辟惡氣,治中惡心腹㽲痛。入順氣烏藥散則補肺。入黃耆四君子湯則補脾。入桂苓甘露飲,治中暑吐瀉。得木香、丁香、紫蘇葉、人參、生薑,治暴中寒邪,吐逆不止。
《經效濟世方》:升降諸氣。藿香一兩,香附炒五兩,為末,每以白湯點服一錢。《百一選方》治霍亂吐瀉垂死者,服之回生。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水煎,溫服。《禹師經驗方》治暑月吐瀉。滑石二兩,藿香二錢五分,丁香五分,為末。每服二錢,淅米泔調服。
簡誤
藿香雖能止嘔治呃逆,若病因陰虛火旺,胃弱欲嘔,及胃熱作嘔,中焦火盛熱極,溫病熱病,陽明胃家邪實作嘔作脹,法並禁用。
白話文:
藿香性味微溫,具有治療風水腫毒、驅除惡氣、治療霍亂心痛的功效。
藿香氣味芬芳,辛溫無毒,功效平和。其性味辛甘,或說甘苦,氣味厚重而味道清淡,氣味向上浮升,屬陽性藥物。它能升能降,皆屬陽性,可以走入手足太陰經和足陽明經。風水腫毒、惡氣內侵、霍亂心腹痛等症狀,都與脾虛或脾失健運相關。藿香的香氣能先入脾經,調理脾胃,使正氣通暢,從而消除這些病症。蘇頌認為它是治療脾胃吐逆的重要藥物;潔古認為它能增強胃氣,增進食慾;海藏認為它能溫中理氣。對於肺虛寒、寒熱鬱結於上焦、飲酒口臭等症狀,可以用藿香煎湯服用,因其辛溫之性可入肺入脾,達到清上焦、治中焦的功效。
藿香的臨床應用十分廣泛,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例如,與縮砂蜜、炒鹽配伍,治療霍亂;與人參、橘皮、木瓜、茯苓、縮砂蜜配伍,治療吐瀉、轉筋、霍亂;與木香、沉水香、乳香、縮砂蜜配伍,則可辟除惡氣,治療中惡心腹絞痛;加入順氣烏藥散中,可補肺;加入黃耆四君子湯中,可補脾;加入桂苓甘露飲中,可治療中暑吐瀉;與木香、丁香、紫蘇葉、人參、生薑配伍,則可治療暴受寒邪引起的嘔吐不止。
古籍記載,藿香能升降諸氣,例如《經效濟世方》記載用藿香和香附子配伍治療某些疾病。《百一選方》記載藿香和陳皮配伍治療霍亂吐瀉垂危的病人。《禹師經驗方》記載藿香與滑石、丁香配伍治療夏季吐瀉。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藿香能止嘔、治呃逆,但如果病情是因為陰虛火旺、胃虛欲嘔、胃熱嘔吐、中焦火盛熱極、溫病熱病或陽明胃家邪實引起的嘔吐或脹滿,則應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