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三陰治法總要

三陰病,其證有二。一者病發於三陽,不時解表,以致邪熱傳入於裡,雖云陰分,病屬於熱。糞結宜下;腹滿不可按宜下;有燥糞協熱下利宜下。腹痛下利,宜芍藥、黃芩、炙甘草以和之;如便膿血,即加滑石黃連,佐以升麻、乾葛;如邪雖入里,糞猶未結,宜清其熱。渴者用白虎湯竹葉石膏湯;不渴或心下痞者,宜黃連、黃芩、芍藥、枳殼、麥冬、栝樓輩以清之。或邪未結於下焦,少腹不堅痛,而誤用芒硝以伐真陰,洞泄不已,元氣將脫,宜用人參白朮、炙甘草、大棗乾薑、芍藥,大劑與之;不止,佐以升提,升麻、葛根柴胡之類。

若從無陽邪表證,從不頭疼發熱,寒邪直中陰經,此必元氣素虛之人,或在極北高寒之地,始有是證。法宜溫補以接其陽,附子、人參、乾薑、官桂,大劑與之。陽回寒退,即以平補之劑調之。勿過用附、桂,以防其毒。

三陰各經見證,悉從仲景《傷寒論》法治之。如少陰咽痛,咽中生瘡,聲不出,用苦酒湯,到咽即效。故知古人立法,非今人所及也。

2. 春溫夏熱病大法

冬傷於寒,至春變為溫病,大都頭疼、發熱,或渴或不渴。三陽證俱然。亦間有先微寒後即發熱者,大抵發熱其常也。藥用辛溫,佐以辛寒,以解表邪。太陽宜羌活湯;陽明宜白虎湯;無汗不嘔者,間用葛根湯;少陽往來寒熱等證,不可汗、吐、下,宜和解,小柴胡湯。渴者,去半夏,加栝樓根;耳聾,熱盛,去人參,加麥冬、知母、栝樓根;渴亦加之。

至夏變為熱病,其表證大約與春溫同,但熱比於溫則邪氣更烈耳!解表用白虎湯、竹葉石膏湯。有太陽證則加羌活;有少陽證則加柴胡黃芩。如發斑,白虎湯、竹葉石膏湯,加玄參梔子桔梗、鼠黏子、連翹大青小青青黛,大劑與之。二證若大便秘,宜按之。其邪已結於內,便硬,宜察邪結中焦,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下之。

邪結下焦,少腹堅痛,始用大承氣湯下之。

傷寒、溫疫,其不可治及難治者,皆屬下元虛。

傷寒、溫疫,三陽證中,往往多帶陽明者,以手陽明經屬大腸,與肺為表裡,同開竅於鼻;足陽明經屬胃,與脾為表裡,同開竅於口。凡邪氣之入,必從口鼻,故兼陽明證者獨多。

邪在三陽,法宜速逐,遲則胃爛發斑。或傳入於裡,則屬三陰。邪熱熾者,令陰水枯竭,於法不治矣。此治之後時之過也。

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裡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褌散主之。取婦人中褌近陰處,剪燒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即利,陰頭微腫則愈。婦人病,取男子褌襠燒灰。

大病瘥後,勞復者,枳實梔子湯主之。

枳實(三枚),梔子(十四枚),豉(一升,綿裹)

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納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加大黃,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傷寒瘥已後,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

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其證神思常默然,飲食不美亦不惡,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百合地黃湯主之。汗後者,百合知母湯。下後者,滑石代赭湯。吐後者,百合雞子湯

近代醫師魯莽,既不明傷寒治法,又不識雜證類傷寒,往往妄投汗、下之藥,以致虛人元氣,變證叢生。元氣本虛之人,未有不因之而斃者矣。戒之哉!汗、下之藥,焉可嘗試也?

時氣傷寒,除陰證不可服。

苦參(一兩),水、酒各一碗,煎八分;重者水、醋各半服之。一汗而愈。不論傷寒久近,立效。《本草》云:天行尤良。

,諸病喘嘔,暴注下迫,霍亂轉筋,身熱瞀郁,小便濁赤,皆屬於暑。

【忌】破氣,升,復忌下,濕潤,辛溫,辛燥,熱,發散,閉氣。

諸藥俱見前。

【宜】清暑益氣,健脾,甘寒,甘溫,辛寒,酸寒,苦寒。

黃連香薷葛根石膏,知母,甘草,人參,黃耆白朮白扁豆,神麯,橘皮,白茯苓木瓜麥門冬五味子白芍藥,白梅烏梅

大約用清暑益氣湯香薷飲生脈散。凡病暑之人,其氣必虛。傷氣,無氣以動,故當補氣為本。惟肺熱多火者,忌人參、術。

中暑,猝昏暈,急以童便灌入即省。

【忌、宜】俱同暑。

又方:用絲瓜葉一片,白鹽梅肉一枚,並取核中仁,共研如泥,新汲水調灌,立瘥。兼治中暑霍亂有神。

太陽病中暍

【忌】同暑。

【宜】人參白虎湯。有肺熱火病人,不能服參者,用竹葉石膏湯。脾胃作瀉者,水調六一散

霍亂,見胃虛條內。

【忌、宜】俱同。

疰夏,由於脾胃薄弱,胃家有濕熱,及留飲所致。

【忌】同前。

【宜】益氣健脾,酸寒,苦寒,淡滲。

人參,白朮,半夏,橘皮,白茯苓,白扁豆,白芍藥,木瓜,澤瀉,兼服生脈散。

,諸痙強直,積飲痞膈,中滿霍亂,吐下體重,胕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經曰: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故其病筋骨疼痛,腰重痛不可轉側,身重,四肢不利。濕在上,病嘔吐,頭重,胸滿;濕在中,病腹脹,中滿,泄瀉;濕在下,病足脛跗腫,腳氣,臁瘡久不愈。

【忌】濕潤,甘,咸。

諸藥俱見前。

【宜】散,滲泄,燥,辛,苦。

木瓜,薏苡仁,術,石斛萆薢石菖蒲,茯苓,佐以防風,葛根,寒濕加半夏、五加皮;風濕加獨活;濕熱加黃柏車前子木通,甚者加漢防己

腳氣,由於濕熱。

【忌】溫燥,濕熱,補氣,復忌破氣,升。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除濕,利小便,甘平,酸寒,苦寒,辛溫,淡滲。

黃柏,石斛,麥門冬,木瓜,石菖蒲,車前子,茯苓,木通,澤瀉,萆薢,防己

,諸澀枯涸,幹勁破揭,皆屬於燥。角弓反張,筋攣急不舒,舌強不能言,二便閉澀,口渴口乾,舌苦,皮膚皴揭,毛髮脆折,津液不生,血枯胃槁,以致飲食不化,噎膈吐食。

【忌】升散,破氣,下,辛燥,大熱,溫。

諸藥俱見前。

【宜】潤,益血,辛,甘寒,酸寒,鹹寒,有熱證者宜兼清熱。

麥門冬,當歸,地黃,肉蓯蓉,酥,人乳,牛乳,蜜,胡桃甘菊花,麻仁,胡麻,柏子仁,人參,松實,天門冬,五味子,酸棗仁,白芍藥,蔗漿,蘆根汁,童便,梨汁,韭汁,佐以薑汁

,諸熱瞀瘛,暴瘖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上衝,禁慄如喪神守,唼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暴病暴死,皆屬於火。

【忌】補斂,升發,閉氣,辛燥,溫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降折,下,鹹寒,苦寒,辛寒,甘寒。

大黃,童便,芒硝,黃芩,黃連,黃柏,連翹,石膏,山梔,玄參,生甘草,知母,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藍汁虛者宜甘寒、鹹寒以滋水,不宜用苦寒傷胃。

猝眩僕、九竅流血,多不治。

【忌】同火。

【宜】服童便,鹽湯,竹瀝,藍汁梨,生犀角

猝心痛

【忌】同火。

【宜】服山梔,白芍藥,延胡索,生甘草,鹽湯,蘇子

目暴赤腫痛甚,見肝實條內。

【忌、宜】俱同。

二便忽閉,以利小便為先。

【忌】同火。

【宜】降潤,苦寒,甘寒,辛寒,利竅。

大黃,蘇子,生蜜,麻仁,桃仁,石膏,貝母,天門冬,麥門冬,黃芩,山梔,滑石,澤瀉,豬苓,車前子,木通,海金砂

頭面赤腫

【忌】同火。

【宜】清熱解毒,發散,苦寒,辛寒,甘寒,鹹寒。

菊花,鼠黏子,連翹,荊芥薄荷蟬蛻,大黃,玄參,石膏,知母,竹葉,生甘草,童溺

忽大渴思冰水

【忌】同火。

【宜】潤,生津液,辛寒,甘寒,鹹寒。

石膏,知母,玄參,麥門冬,竹葉,栝樓根,五味子,梨汁,蔗漿,童便,涼水,冰

口乾舌苦

【忌、宜】俱同火。

暴喑

【忌】同火。

【宜】降氣,發聲音,苦,甘寒,辛涼,鹹寒。

蘇子,枇杷葉,貝母,桔梗,百部,竹瀝,梨汁,天門冬,麥門冬,甘草,薄荷,玄參,桑白皮,童便

暴注

【忌】同火。

【宜】利水,苦寒,酸寒。

茯苓,黃連,黃芩,白芍藥,生甘草,葛根,滑石,木通

虛者,加人參、蓮肉、白扁豆。

躁擾狂越,罵詈驚駭

【忌】同火。

【宜】清鎮,苦寒,辛寒,鹹寒。

丹砂,牛黃,黃連,黃芩,山梔,滑石,知母,童便

大便閉者,加大黃下之,不行加芒硝。

禁慄如喪神守

【忌】同火。

【宜】同躁擾狂越。

氣逆衝上

【忌】同火。

【宜】降氣,酸斂,甘寒,苦寒,鹹寒。

蘇子,枇杷葉,橘紅,五味子,番降香山茱萸,白芍藥,麥門冬,石斛,黃柏,牛膝,桑白皮,童溺

瞤瘛瞀瘛

【忌】同火。

【宜】清熱和肝,酸寒,苦寒,辛寒,甘寒。

白芍藥,生甘草,竹葉,玄參,黃連,黃柏,生地黃,甘菊花,麥門冬,知母,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