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21)
卷九 (21)
1. 莎草根
白湯服二錢。治心氣痛,腹痛,少腹痛,血氣痛不可忍。《仁存方》:香附、皂莢水浸,半夏各一兩,白礬末半兩,薑汁麵糊丸。薑湯下一二錢。治停痰宿飲,風氣上攻,胸膈不利。同南星等分,為末,薑汁糊丸。治老少痃癖,往來疼痛。《集簡方》:香附末二錢,以海藻一錢煎酒,空心調下。
並食海藻,治㿗疝脹痛及小腸氣。《婦人良方》:香附炒一兩,荔枝核燒存性半兩,為末,每二錢米飲調下,治血氣刺痛。《瑞竹堂方》:四制香附丸。香附一斤,分作四分。用酒、醋、鹽水、童便,各浸,春三、夏一、秋五、冬七日,淘淨曬搗,微焙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酒下七十丸。治女人經候不調兼諸病。
瘦人加澤蘭、赤茯苓末二兩;氣虛加四君子料;血虛加四物料。《濟生方》:香附四兩,茯苓、甘草炙各一兩,橘紅二兩,為末。沸湯下二錢。治婦人氣盛血衰,變生諸證,頭暈、腹滿皆宜。獨用炒為末,極熱酒服二錢,立愈。下血血崩,或五色漏帶。並宜常服滋血調氣,乃婦人之仙藥也。
同赤芍藥為末,加鹽一捻,煎服。治赤白帶下及崩漏不止。君縮砂仁、炙甘草,能臨產順胎,九月、十月服此,永無驚恐。獨用為末,童便調下二錢,治氣鬱吐血。君川芎,治氣鬱頭痛。獨用為末,萊菔子煎湯,早夜各服二錢,治耳卒聾閉。
簡誤
香附香燥,苦溫帶辛。凡月事先期者,血熱也,法當涼血,禁用此藥。誤犯則愈先期矣。
白話文:
莎草根
用白開水送服二錢的莎草根粉末,可以治療心氣痛、腹痛、小腹痛,以及血氣疼痛到無法忍受的情況。《仁存方》記載:將香附、皂莢用水浸泡,加上半夏各一兩,白礬末半兩,用薑汁麵糊做成藥丸。每次用薑湯送服一到二錢,可以治療停滯的痰液、宿積的飲水,以及風邪向上侵襲導致的胸膈不暢。將香附和南星等份研磨成粉,用薑汁糊做成藥丸,可以治療不論老少都有的痃癖(腹部腫塊),以及這種腫塊引發的來回疼痛。《集簡方》記載:用二錢的香附末,加入一錢的海藻,用酒煎煮後,空腹服用,同時吃下海藻,可以治療疝氣引起的腫脹疼痛以及小腸氣。《婦人良方》記載:用炒過的香附一兩,加上燒成灰的荔枝核半兩,研磨成粉,每次用米湯送服二錢,可以治療血氣刺痛。《瑞竹堂方》記載:製作四制香附丸,用一斤的香附,分成四份。分別用酒、醋、鹽水、童便浸泡,春天浸泡三天、夏天一天、秋天五天、冬天七天,然後洗淨曬乾,搗碎後稍微焙炒成粉末,用醋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七十丸,可以治療婦女月經不調以及各種相關疾病。
體型瘦弱的人可以加入澤蘭、赤茯苓末二兩;氣虛的人可以加入四君子湯的藥材;血虛的人可以加入四物湯的藥材。《濟生方》記載:用香附四兩,加上茯苓、炙甘草各一兩,橘紅二兩,研磨成粉,用沸水送服二錢。可以治療婦女氣盛血衰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頭暈、腹脹等。單獨使用炒過的香附研磨成粉,用極熱的酒送服二錢,可以立即見效。對於下血、血崩,或是有五色帶下的情況,適合長期服用來滋養血液,調理氣血,是婦女的良藥。
與赤芍藥研磨成粉,加入少許鹽,煎服可以治療赤白帶下以及崩漏不止。加入縮砂仁、炙甘草,可以在臨盆時幫助順產,懷孕九個月或十個月服用,可以消除驚恐。單獨研磨成粉,用童便送服二錢,可以治療氣鬱引起的吐血。加入川芎,可以治療氣鬱引起的頭痛。單獨研磨成粉,用萊菔子煎湯,早晚各服二錢,可以治療突然耳聾閉塞。
簡誤
香附的藥性偏於乾燥、溫熱,帶有苦味和辛味。凡是月經提前來潮的人,屬於血熱體質,應該採用涼血的方法治療,禁止使用此藥。如果誤用,反而會使月經更加提前。
2. 胡黃連
味苦,平,無毒。主久痢成疳,傷寒咳嗽,溫瘧骨熱,理腰腎,去陰汗,小兒驚癇寒熱,不下食,霍亂,下痢。(唐本云:大寒,主骨蒸勞熱,補肝膽明目,治冷熱泄痢,益顏色,厚腸胃,治婦人胎蒸虛驚,治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煩熱。惡菊花、玄參、白鮮皮。解巴豆毒。服之忌豬肉,令人漏精。折之塵出如煙者真。肉似鸜鵒眼者良。)
疏:,胡黃連得天地清肅陰寒之氣,故其味至苦,其氣大寒,性則無毒。善除濕熱,故主久痢成疳,及冷熱泄痢,厚腸胃。傷寒咳嗽者,邪熱在手太陰、足陽明也。溫瘧骨蒸者,熱在骨間也。理腰腎,去陰汗者,腎虛濕熱下流客之,使熱伏腎間也。小兒驚癇寒熱,不下食者,熱則生風,故發驚癇。熱在胃口,故不下食也。心主五色,脾胃主肌肉,二經濕熱去,則顏色自佳也。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煩熱者,無非濕熱在腸胃,及火在五臟間也。大寒至苦極清之性,能清熱自腸胃以次於骨,一切濕熱、邪熱、陰分伏熱所生諸病,莫不消除。
主治參互
蘇頌《圖經》,治傷寒勞復,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黃連一兩,山梔仁二兩,入蜜半兩,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搗羅為末,用豬膽汁和丸梧子大,每服用生薑二片,烏梅一枚,童便三合,浸半日,去滓,食後暖。童便令溫,下十丸,臨臥再服,甚效。《全幼心鑑》治小兒疳熱,肚脹潮熱,發焦,不可用大黃、黃芩傷胃之藥,恐生別證。
以胡黃連五錢,五靈脂一兩,為末,雄豬膽汁和丸綠豆大。米飲服一二十丸。錢乙《小兒直訣》治脾熱疳疾。用胡黃連、川黃連各半兩,硃砂二錢半,為末,入豬膽內扎定,以杖子釣懸於砂鍋內,漿水煮一炊久,取出研爛,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
又方:治小兒黃疸。胡黃連、川黃連各一兩,末,用黃瓜一個,去瓤留蓋,入藥在內,合定,麵裹煨熟,去面,搗丸綠豆大。量大小溫水下。
簡誤
胡黃連氣味苦寒之至,設使陰血太虛,真精耗竭,而胃氣脾陰俱弱者,雖見如上諸證,亦勿輕投。即欲用之,亦須與健脾安胃等藥同用,乃可無弊。慎之!
白話文:
胡黃連
胡黃連味苦,性平,無毒。主要治療久痢導致的疳積、傷寒咳嗽、溫瘧骨熱、調理腰腎、去除陰汗、小兒驚癇伴隨寒熱、拒食、霍亂、下痢等症狀。古籍記載:它性寒,能治療骨蒸勞熱,滋補肝膽明目,治療寒熱泄瀉,改善膚色,健脾胃,治療婦女胎熱、虛驚,治療消渴症、痔瘡,以及成人五心煩熱。它忌與菊花、玄參、白鮮皮同用,能解巴豆毒。服用胡黃連應忌食豬肉,否則可能導致遺精。藥材折斷後,粉末飛揚如煙霧者為真品;藥材形似鸜鵒(一種鳥類)眼睛者為佳品。
胡黃連吸收天地間清肅陰寒之氣,因此味道極苦,性寒,但無毒。它善於清除濕熱,所以能治療久痢導致的疳積,以及寒熱泄瀉,並能健脾胃。傷寒咳嗽是因為邪熱侵犯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溫瘧骨蒸是因為熱邪滯留在骨骼之間;調理腰腎,去除陰汗,是因為腎虛濕熱下注,熱邪停留在腎臟;小兒驚癇伴隨寒熱、拒食,是因為熱邪生風導致驚癇,熱邪停留在胃部導致拒食;心主血脈面色,脾胃主肌肉,濕熱去除後,膚色自然紅潤;消渴症、痔瘡、成人五心煩熱,都是因為濕熱停留在腸胃,或火邪侵犯五臟。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極強的清熱功效,能從腸胃開始逐漸清熱至骨骼,一切濕熱、邪熱、陰虛伏熱所引起的疾病,都能消除。
不同醫家關於胡黃連的運用:
蘇頌《圖經》記載,用於治療傷寒勞復,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者,可用胡黃連、山梔仁、蜂蜜製成藥丸服用,並輔以生薑、烏梅、童便。
《全幼心鑑》記載,治療小兒疳熱,腹部脹滿潮熱,發熱等症狀,忌用大黃、黃芩等傷胃藥物,可用胡黃連、五靈脂製成藥丸服用。
錢乙《小兒直訣》記載,治療脾熱疳疾,可用胡黃連、川黃連、硃砂等藥物製成藥丸服用;治療小兒黃疸,可用胡黃連、川黃連、黃瓜等製成藥丸服用。
使用胡黃連的注意事項:
胡黃連性味苦寒,如果陰血過虛,精氣耗竭,脾胃虛弱者,即使出現上述症狀,也不宜輕易服用。如果必須使用,也應與健脾和胃的藥物一起服用,才能避免副作用。務必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