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二 (5)
卷二十二 (5)
1. 田中螺汁
大寒。主目熱赤痛,止渴。
疏:,田螺,產於水田中,稟水土之陰氣,故其汁大寒,味應甘,性無毒。陶隱居以真珠、黃連末納入,良久取汁點目痛,神效。以其寒能除熱也。解一切有餘之熱,故能止渴及醒酒。
主治參互
丹溪方,治噤口痢疾。用活大田螺二枚,搗爛,入麝香三分,作餅,烘熱貼臍間。半日熱氣下行,即思食矣。甚效。又方:治小便不通,腹脹如鼓。用田螺一杖,鹽半匕,生搗,傅臍下一寸三分,即通。《經驗方》:大腸脫肛墜下三五寸者。用大田螺二三枚,將淨水養去泥,用雞爪黃連研細末,入靨內,待化成水。
白話文:
大寒。主目熱赤痛,止渴。
**疏:**田螺,產於水田中,吸收了水土的陰氣,所以它的汁液性寒,味道甘甜,無毒。陶隱居以真珠、黃連末放入田螺,放置一段時間後取汁點眼,治療目赤痛,效果神奇。這是因為田螺性寒能除熱。田螺能解一切過多的熱氣,所以能止渴,也能醒酒。
主治參互
丹溪方:治療噤口痢疾,可用活田螺兩枚,搗爛,加入麝香三分,做成餅,烘熱後貼在臍間。半日後熱氣下行,病人就會想吃東西了,效果顯著。
又方:治療小便不通,腹脹如鼓,可用田螺一杖,鹽半匕,生搗,敷在臍下一寸三分處,即可通便。
《經驗方》:治療大腸脫肛,脫出三五寸者,可用大田螺二三枚,洗淨泥土,用雞爪黃連研成細末,放入田螺殼內,待其化成水,即可治療。
以濃茶洗淨肛門,將雞翎蘸水刷之。以軟帛托上,自然不再發也。《乾坤生意》:痔漏疼痛,用田螺一個,入龍腦一分在內,取水搽之效。
簡誤
目病非關風熱者,不宜用。
白話文:
以濃茶清潔肛門,使用雞毛沾水擦拭之。使用柔軟的布料托住,自然不會再發作。《乾坤生意》提到:對於痔漏引起的疼痛,可以使用一個田螺,裡面放入一錢龍腦,取出其水來擦拭,效果很好。
簡單錯誤
若眼睛問題與風熱無關,不適合使用上述方法。
2. 白花蛇
味甘、咸,溫,有毒。主中風,濕痹不仁,筋脈拘急,口面喎斜,半身不遂,骨節疼痛,大風疥癩,及暴風瘙癢,腳弱不能久立。一名褰鼻蛇。白花者良。(出蘄州,龍頭虎口,黑質白花,目開如生,尾有爪甲,真蘄產也。)
疏:,白花蛇,生於土穴陰霾之處,稟幽暗毒厲之氣,故其味雖甘鹹,性則有大毒也。經曰:風者,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蛇性走竄,亦善行而無處不到,故能引諸風藥至病所,自腑臟而達皮毛也。凡癘風、疥癬、喎僻、拘急、偏痹不仁、因風所生之證,無不借其力以獲瘥。《本經》著其功能,信非虛矣。
白話文:
白花蛇的滋味甘甜鹹味,溫熱,有毒。能治療中風、濕痺麻木、筋脈緊縮、口面歪斜、半身不遂、骨節疼痛、風疹疥癬、以及突然發作的皮膚搔癢、腿腳無力無法久站。又名褰鼻蛇。其中白色花紋的藥效最好。
白花蛇生長在土穴陰暗潮濕的地方,吸收了陰暗毒氣,所以雖然味道甘甜鹹味,但性質卻有劇毒。經書上說:「風是百病之源,善於流竄變化。」蛇的特性是喜歡遊走竄動,也善於流竄到任何地方,因此可以引導風藥到達病灶,從內臟到皮膚毛髮都能到達。凡是風痺、疥癬、口歪眼斜、筋脈緊縮、半身不遂、因風引起的病症,都靠白花蛇的力量才能治癒。《本經》記載其功效,的確不是空穴來風。
主治參互
同苦參、何首烏、威靈仙、鱉蝨胡麻、天門冬、百部、豨薟、漆葉、刺蒺藜,治癘風,並遍身頑痹,疥癬。《醫壘元戎》驅風膏:治風癱癘風,遍身疥癬。用白花蛇肉四兩,酒潤炙乾,大麻七錢半,薄荷、荊芥各二錢半,為末,好酒二升,蜜四合,石器熬成膏。每服一盞,溫湯服,日三服。
白話文:
主治參互
同苦參、何首烏、威靈仙、鱉蝨胡麻、天門冬、百部、豨薟、漆葉、刺蒺藜,可以治療麻風病,以及全身頑固的麻痺症狀、疥癬。
《醫壘元戎》驅風膏:
治療風癱、麻風病,全身疥癬。
方劑: 白花蛇肉四兩,用酒潤濕後烤乾,大麻七錢半,薄荷、荊芥各二錢半,研磨成粉末。用好酒二升,蜂蜜四合,在石器中熬製成膏。每次服用一盞,溫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急於暖處出汗,十日效。《瑞竹堂經驗方》白花蛇酒:治諸風癘癬。用白花蛇一條,酒潤,去皮骨取肉,絹袋盛之,蒸糯米一斗,安曲於缸底,置蛇於曲上,以飯安蛇上,用物密蓋三七日,取酒,以蛇曬乾為末,每服三五分,溫酒下,仍以濁酒並糟作餅食之,尤佳。潔古白花蛇散:治大風病。
白花蛇、烏梢蛇,各取淨肉二錢酒炙,雄黃二錢,大黃五錢,為末。每服二錢,白湯下,三日一服。
白話文:
想要治療風濕性皮膚病,可以用白花蛇浸酒,去皮骨取肉,用絹袋包好,蒸糯米一斗,在缸底放上酒麴,將蛇放在酒麴上,再用飯蓋住蛇,密封三七天,然後取酒喝,並把曬乾的白花蛇磨成粉,每次服用三到五分,溫酒送服。另外,也可以用酒糟和白花蛇一起做成餅食用,效果更佳。
治療大風病可以用白花蛇和烏梢蛇的淨肉各二錢,用酒炙,再加雄黃二錢,大黃五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送服,三天服用一次。
〔附〕烏蛇,即烏梢蛇。氣味所主,與白花蛇同。第性善無毒耳。修事亦同,不復載。(色黑如漆,尾細有劍脊者良。)
簡誤
白花蛇,性走竄有毒,癘風、疥癬、頑痹等證,誠為要藥。然而中風口面喎斜,半身不遂,定緣陰虛血少內熱而發,與得之風濕者殊異,非所宜也,醫師宜辨之。頭尾併骨俱有大毒,須盡去之。
白話文:
烏蛇,就是烏梢蛇,它的藥性與白花蛇相同,只是烏蛇無毒。用法也和白花蛇一樣,這裡就不再贅述了。黑色的烏蛇,尾巴細長且有劍脊的,品質最好。
白花蛇,性喜走竄,有毒,治療麻風、疥癬、頑固的痺症等病症,是重要的藥材。但是中風導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多半是陰虛血少、內熱所致,與風濕引起的疾病不同,白花蛇並不適合治療。醫生必須辨明病因。白花蛇的頭尾和骨頭都有毒,一定要全部去除。
3. 蜣螂
味鹹,寒,有毒。主小兒驚癇瘛瘲,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易(音羊),手足端寒,支滿,賁豚。
疏:,蜣螂稟陰濕之氣以生,故其味鹹氣寒有毒。入足厥陰,手足陽明經。小兒驚癇瘛瘲,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易,皆肝、胃、大腸三經風熱壅盛所致。鹹寒除三經之邪熱,則諸證自瘳。《別錄》主手足端寒,支滿者,以脾胃主四肢而治中焦。脾氣結滯,則血液不能通行灌溉於手足,胃家熱壅及大腸結實,則中焦不治而氣逆支滿,行三經之壅滯,則所苦減除矣。咸能軟堅入腎,故又主奔豚也。古今方書以之治一切痔瘻,及疔腫疽瘡,出箭鏃之用。
主治參互
白話文:
蜣螂性寒,味鹹,有毒。可以治療小兒驚癇、瘛瘲、腹脹寒熱,以及成人癲疾、狂躁、手腳冰冷、四肢腫脹、奔豚等症狀。
蜣螂性寒,可以清熱解毒,治療肝、胃、大腸三經的風熱壅盛。
蜣螂味鹹,可以軟堅,入腎,治療奔豚。
蜣螂還可以治療痔瘻、疔腫疽瘡等疾病,以及取出箭鏃。
《本事方》推車散:治大小便、經月不通欲死者。用推車客七個,男用頭,女用身;螻蛄七個,男用身,女用頭,新瓦焙,研末。用虎目樹南向皮煎汁調服,只一服,立通。一方:大腸脫肛。蜣螂燒存性,為末,入冰片研勻,摻上托之即入。唐氏方:腸漏出水。用蜣螂一枚,陰乾,入冰片少許,為細末。
紙捻蘸末入孔內,漸漸生肉,藥自退出,即愈。劉涓子方:附骨疽瘡。蜣螂七枚,同大麥搗傅。《廣利方》:無名惡瘡,忽得不識者,用蜣螂杵汁塗之。劉禹錫纂《柳州救三死方》云:元和十一年得疔瘡,凡十四日益篤,善藥傅之莫救。長慶賈方伯教用蜣螂心,一夕百苦皆已。
白話文:
《本事方》記載的推車散,用於治療大小便、經期不通,甚至危及生命的狀況。藥方是用七個推車客(男性取頭部,女性取身體)以及七個螻蛄(男性取身體,女性取頭部),將其焙乾研磨成粉末,以虎目樹南向樹皮煎煮的汁液調和服用,只需一服即可見效。另外,該書也記載了蜣螂的治療功效,可治療大腸脫肛、腸漏出水、附骨疽瘡和無名惡瘡等疾病。唐氏方則用陰乾的蜣螂與冰片研末,用紙捻蘸取藥末塞入肛門,治療腸漏出水。劉涓子方用蜣螂與大麥搗敷,治療附骨疽瘡。而《廣利方》則用蜣螂搗汁塗抹,治療無名惡瘡。此外,劉禹錫在《柳州救三死方》中記載,他曾在元和十一年患疔瘡,十四日病情加重,用盡各種藥物都無效,最後是賈方伯教他用蜣螂的心,一晚就痊癒了。
明年正月,食羊肉又大作,再用如神驗。其用蜣螂心,在腹下度取之,其肉稍白是也。貼瘡半日許,再易,血盡根出即愈。蜣螂畏羊肉,故食之即發。其法蓋出葛洪《時後方》。楊氏《家藏方》:箭鏃入骨不可移者。用巴豆微炒,同蜣螂搗塗,斯須痛定,必微癢,忍之,待極癢不可忍,乃撼動拔之立出。
凡諸瘡皆可療也。搗為丸,塞下部,引痔蟲出盡,永瘥。
簡誤
蜣螂有毒,外用易臻厥功。內服非虛人所宜。非不得已,勿輕試。
白話文:
明年正月,若食用羊肉後,病症再次發作,效果如同神聖的驗證一般有效。使用蜣螂的心臟,將其在腹部下方量取,選擇稍微有些白色的肉。貼在傷口上數個小時,然後更換一次,當傷口的血液全部流盡,根部的病竈也被清除,則病症即可痊癒。因為蜣螂害怕羊肉,所以食用它會引起病症的發作。此方法出自葛洪的《肘後方》。楊氏的《家藏方》中也有提到,對於箭鏃進入骨頭且無法移動的情況,可以使用微炒過的巴豆與蜣螂混合後塗抹,一段時間後疼痛會緩解,接著會感到微癢,忍耐到癢得無法忍受時,搖晃並拔出即可。
這種方法對各種傷口都適用。將其搗碎做成丸狀,塞入下部,可以引出痔蟲,使其全部排出,從而永遠治癒。
總之,使用蜣螂時需要注意,外用可以達到很好的療效,但內服則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請不要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