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7)

1. 補骨脂

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飲下。《本事方》加木香二兩,名三神丸。《直指方》治打墜腰痛,瘀血凝滯。用破故紙炒,茴香炒,辣桂,等分為末。每熱酒服二錢。唐·鄭相國自敘云:予為南海節度,年七十五。粵地卑濕,傷於內外,眾疾俱作,陽氣衰絕,服乳石補藥,百端不應。

元和七年,有訶陵國舶主李摩訶,知予病狀,遂傳此方並藥。予初疑而未服。摩訶稽首固請,遂服之。經七八日而覺應驗。自爾常服,其功神效。十年二月,罷郡歸京,錄方傳之。用破故紙十兩,淨去皮,洗過,曝乾,酒浸蒸,再曝,搗篩令細。胡桃瓤二十兩,湯浸去皮,細研如泥。

更以好蜜和,令如飴糖,瓷器盛之。旦日以暖酒二合,調藥十匙服之,便以飯壓。如不飲酒人,以暖熟水調之。餌久則延年益氣,悅心明目,補添筋骨。但禁蕓薹、羊肉,余無所忌。此物本自外番隨海舶而來,非中華所有。番人呼為補骨脂,語訛傳為破故紙也。王紹顏《續傳信方》載其事頗詳,故錄之。

按白飛霞《方外奇方》云:破故紙屬火,收斂神明,能使心包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故元陽堅固,骨髓充實,澀以治脫。胡桃屬木,潤燥養血,血屬陰,惡燥,故油以潤之。佐破故紙,有木火相生之妙。故語云:破故紙無胡桃,猶水母之無蝦也。

簡誤

補骨脂,陽藥也。凡病陰虛火動,陽道妄舉,夢遺,尿血,小便短澀,及目赤,口苦,舌乾,大便燥結,內熱作渴,火升目赤,易飢嘈雜,濕熱成痿,以致骨乏無力者,皆不宜服。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五到七十顆藥丸,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本事方》的藥方加上木香二兩,稱為三神丸。《直指方》用來治療跌打損傷導致的腰痛,以及瘀血凝滯。將補骨脂炒過、茴香炒過、辣桂三種藥材,等量磨成粉末,每次用熱酒送服二錢。唐朝的鄭相國在自述中提到:我擔任南海節度使時,年紀七十五歲。廣東地區地勢低窪潮濕,內外都受到傷害,各種疾病一起發作,陽氣衰竭,服用乳石等補藥,都毫無效果。

元和七年,有個訶陵國的船主李摩訶,知道我的病情,就傳給我這個藥方和藥材。我開始懷疑沒有服用。李摩訶再三請求,我才服用。經過七八天,就感覺到效果。從此之後常常服用,它的功效非常神奇。十年二月,我卸任回到京城,就將這個藥方記錄下來傳播出去。藥方使用補骨脂十兩,去除外皮,洗淨,曬乾,用酒浸泡後蒸過,再曬乾,搗碎篩成細粉。胡桃仁二十兩,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仔細研磨成泥狀。

然後用好的蜂蜜調和,讓它像麥芽糖一樣,用瓷器盛裝。每天早上用溫熱的酒二合,調和藥膏十匙服用,然後用飯壓住。如果不喝酒的人,可以用溫開水調和服用。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增強氣力、使心情愉悅、視力清晰、補強筋骨。但是要禁食油菜、羊肉,其他的沒有禁忌。這個藥材本來是從外國隨著海船傳來的,並非中土所有。外國人稱它為補骨脂,因為口音訛誤傳成了破故紙。王紹顏的《續傳信方》有詳細記載這件事,所以這裡也記錄下來。

白飛霞的《方外奇方》中說:破故紙屬火,有收斂心神的作用,可以使心包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因此能使元陽堅固,骨髓充實,利用其收澀的特性來治療脫洩的症狀。胡桃屬木,可以滋潤乾燥、養血,血屬陰,怕乾燥,所以用油來滋潤它。與破故紙一起使用,有木火相生的奧妙。所以說:破故紙沒有胡桃,就像水母沒有蝦一樣。

簡誤:

補骨脂是屬於陽性的藥材。凡是患有陰虛火旺、陽道過於亢奮、遺精、尿血、小便短澀、以及眼睛紅腫、口苦、舌頭乾燥、大便乾硬、體內發熱口渴、火氣上升眼睛紅腫、容易飢餓吵雜、濕熱導致痿軟無力,以致骨頭虛弱無力的人,都不適合服用。

2. 縮砂蜜

味辛,溫,無毒。主虛勞冷瀉,宿食不消,赤白泄痢,腹中虛痛,下氣。

疏:,縮砂蜜稟天地陽和之氣以生,故其味辛,其氣溫,其性無毒。入足太陰、陽明、少陰、厥陰,亦入手太陰、陽明、厥陰。可升可降,降多於升,陽也。辛能散,又能潤,溫能和暢通達。虛勞冷瀉,脾腎不足也。宿食不消,脾胃俱虛也。赤白滯下,胃與大腸因虛而濕熱與積滯客之所成也。辛以潤腎,故使氣下行;兼溫則脾腎之氣皆和,和則冷瀉自止,宿食自消,赤白滯下自愈。氣下則氣得歸元,故腹中虛痛自已也。甄權用以止冷氣痛,止休息痢,消化水穀,溫暖肝腎。陳藏器用以主上氣奔豚,鬼疰邪氣。鬼疰必由於脾腎兩虛,陰陽乏絕故也。《日華子》用以主一切氣,轉筋霍亂。轉筋霍亂必由脾胃為邪所幹,胃氣壅滯閉塞而成。楊氏用以止痛安胎。氣結則作痛,氣逆則胎不安。潔古用以治脾胃氣結滯不散,皆下氣散結,溫中和胃,入脾、入腎、入肝、入命門、入大腸之故耳。

主治參互

縮砂蜜,氣味辛溫而芬芳,香氣入脾,辛能潤腎,故為開脾胃之要藥,和中氣之正品。若兼腎虛氣不歸元,非此為嚮導不濟,殆勝桂附熱毒之害多矣。好古謂:得人參、益智則入脾,得黃柏、茯苓則入腎,得赤白石脂則入大小腸也。得人參、橘皮、藿香、白茯苓、白芍藥、炙甘草,治泄瀉兼嘔吐,及不思食。

得藿香、橘皮、木瓜,治霍亂轉筋,腹痛吐瀉。獨用兩許,炒為末,入食鹽三錢,滾湯一碗,泡湯冷服,治乾霍亂累效。《藥性論》治冷滑下痢不禁,虛羸。以縮砂仁為末,以羊子肝薄切摻之,瓦上焙乾,為末,入乾薑末等分,飯丸梧子大。每四十丸,白湯下,日二服。《直指方》治遍身腫滿,陰亦腫者。

用縮砂仁、土狗一個,等分研,和老酒服之。《簡便方》治痰氣膈脹。用砂仁搗碎,以蘿蔔汁浸透,焙乾為末。每服二錢,食遠沸湯服。《簡便方》治上氣咳逆。用砂仁洗淨炒研,生薑連皮,等分搗爛,熱酒食遠泡服。《陶隱居方》治子癇昏冒。用砂仁和皮炒黑,熱酒調下二錢,不飲者米飲下。

此方安胎止痛,其效不可盡述。孫尚藥方:治妊娠胎動,偶因所觸,或跌墮傷損,致胎不安,痛不可忍者。用砂仁熨斗炒熱,去皮用仁,搗碎。每服二錢,熱酒調下。須臾覺腹中胎動極熱,即胎已安矣。神效。《婦人良方》治婦人血崩。用砂仁於新瓦上焙,研末,米飲服三錢。

《直指方》治牙齒疼痛,縮砂仁常嚼之良。《事林廣記》治一切食毒,用砂仁末,水服二錢。

簡誤

縮砂蜜,氣味辛溫,陽藥也。凡腹痛屬火,泄瀉得之暑熱,胎動由於血熱,咽痛由於火炎,小兒脫肛由於氣虛,腫滿由於濕熱,上氣咳逆由於火沖迫肺,而不由於寒氣所傷,皆須詳察簡別,難以概用。誤則有損無益,勿易視也。本非肺經藥,今亦有用之於咳逆者,通指寒邪郁肺,氣不得舒,以致咳逆之證。若咳嗽多緣肺熱,此藥即不應用矣。

白話文:

縮砂蜜

縮砂蜜味辛性溫,無毒。主治虛勞導致的冷瀉、宿食不消、赤白痢疾、腹中虛痛、以及下氣不通等症狀。

縮砂蜜因吸收天地陽氣而生,故味辛性溫且無毒。它能作用於足太陰、陽明、少陰、厥陰經,以及手太陰、陽明、厥陰經。它具有升降作用,但以下降為主,屬陽性藥物。辛味能散又能潤,溫性則能溫和暢通經絡。虛勞冷瀉是脾腎不足所致;宿食不消是脾胃俱虛所致;赤白痢疾則是胃和大腸虛弱,導致濕熱和積滯停滯所致。縮砂蜜辛味能潤腎,使氣向下運行;溫性則能使脾腎之氣調和,如此則冷瀉自止,宿食自消,赤白痢疾自愈。氣向下運行則氣歸元位,故腹中虛痛也會自然消失。甄權用它來止冷氣痛、止休息痢、助消化、溫暖肝腎;陳藏器用它來治療上氣奔豚及鬼疰邪氣(此皆因脾腎兩虛,陰陽不足所致);《日華子》記載它能治療一切氣滯、轉筋霍亂(此皆因脾胃受邪,胃氣壅滯所致);楊氏用它來止痛安胎(氣結則痛,氣逆則胎不安);潔古用它來治療脾胃氣結滯不通,這些功效皆因它能下氣散結,溫中和胃,並能作用於脾、腎、肝、命門和腸等臟腑。

主治參互

縮砂蜜氣味辛溫芳香,香氣入脾,辛味潤腎,是開脾胃的重要藥物,也是調和中氣的良藥。若兼有腎虛氣不歸元的情況,則非縮砂蜜引導不可,其療效遠勝於桂枝、附子等溫熱藥物,避免熱毒之害。古人認為,縮砂蜜配伍人參、益智仁則入脾經;配伍黃柏、茯苓則入腎經;配伍赤石脂、白石脂則入大腸經。配伍人參、橘皮、藿香、白茯苓、白芍藥、炙甘草,能治療泄瀉兼嘔吐及食欲不振;配伍藿香、橘皮、木瓜,能治療霍亂轉筋、腹痛吐瀉。單用縮砂蜜少許,炒成粉末,加食鹽三錢,用滾水一碗沖泡,待冷卻後服用,可有效治療乾霍亂。《藥性論》記載,用縮砂仁研末,與薄切的羊肝拌勻,焙乾研末,再與乾薑末等量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丸,白湯送服,每日二次,可治療冷滑下痢不止,以及體虛消瘦。《直指方》記載,用縮砂仁與土狗(一種藥材)等量研磨,用老酒送服,可治療全身浮腫,陰部也腫的情況。《簡便方》記載,用搗碎的砂仁浸泡在蘿蔔汁中,焙乾研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沸水送服,可治療痰氣膈脹;亦記載用洗淨炒研的砂仁與生薑等量搗爛,用熱酒飯後沖服,可治療上氣咳逆。《陶隱居方》記載,將砂仁連皮炒黑,用熱酒或米湯調服二錢,可治療子癇昏迷。

縮砂蜜安胎止痛功效顯著。孫尚藥方記載,妊娠胎動不安,或因外力碰撞、跌倒損傷導致劇烈疼痛者,可用砂仁炒熱後去皮取仁,搗碎,每次服用二錢,熱酒調服,片刻後便覺胎動減弱,腹中溫熱,胎兒安穩,療效神奇。《婦人良方》記載,用縮砂仁焙炒研末,米湯送服三錢,可治療婦女血崩。《直指方》記載,常嚼縮砂仁能治療牙痛。《事林廣記》記載,縮砂仁末加水服用二錢,可治療一切食物中毒。

簡誤

縮砂蜜氣味辛溫,屬於陽性藥物。凡因火熱導致的腹痛,因暑熱導致的泄瀉,因血熱導致的胎動不安,因火熱導致的咽痛,因氣虛導致的小兒脫肛,因濕熱導致的腫脹,因火熱衝迫肺部導致的上氣咳逆等症狀,都需要仔細辨別,不可濫用。錯誤使用會弊大於利,不可輕視。縮砂仁雖非肺經藥物,但有時也用於治療咳逆,這指的是寒邪鬱結於肺,氣機不通導致的咳逆。若咳嗽是因肺熱所致,則不宜使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