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一 (4)
卷二十一 (4)
1. 鰻鱺魚
味甘,有毒,主五痔瘡瘻,殺諸蟲。
疏:,鰻鱺魚稟土中之陰氣,故其味甘,其氣寒。其形類蛇,常與水蛇同穴,故其性有小毒。甘寒而善能殺蟲,故骨蒸勞瘵,及五痔瘡瘻人常食之有大益也。燒煙闢蚊,熏屋舍竹木斷蛀蟲,置骨於衣箱子斷蠹。其殺諸蟲之驗可證矣。腹下有黑斑,背上有白點者,毒甚不可食。重三四斤,及水行昂頭者,不可食。妊娠食之,令胎有疾。脾胃薄弱易泄者,勿食。
蛞蝓:味鹹,寒,無毒。主賊風喎僻佚筋,及脫肛,驚癇攣縮。
白話文:
鰻魚味道甘甜,但有毒性,可以治療痔瘡和瘻管,還能殺死蟲子。它生長在泥土中,陰氣較重,所以味道甘甜,性寒。形狀像蛇,常與水蛇共處,因此帶有輕微毒性。由於甘寒且善於殺蟲,所以對於骨蒸勞瘵、痔瘡和瘻管患者來說,常吃鰻魚有很大益處。燒烤鰻魚的煙可以驅蚊,熏屋舍可以防止竹木被蟲蛀,將鰻魚骨放在衣箱中可以防蟲蛀。這些都是鰻魚殺蟲功效的證明。不過,腹部有黑斑、背部有白點的鰻魚毒性較大,不可食用。體重超過三、四斤的鰻魚,以及在水中昂頭游動的鰻魚,也不宜食用。孕婦食用鰻魚會影響胎兒健康。脾胃虛弱、容易腹瀉的人,也不要吃鰻魚。至於蛞蝓,味道鹹,性寒,無毒,可以治療賊風、喎僻、筋骨疼痛、脫肛、驚癇、抽搐等病症。
蝸牛:味鹹,寒。主賊風喎僻踠跌,大腸下脫肛,筋急及驚癇。(蛞蝓、蝸牛,《本經》分二條,今按其氣味相同,主療無別,惟形質稍異,故併為一。蝸牛負殼,蛞蝓無殼耳。)
疏:,蛞蝓、蝸牛,稟陰濕之氣而生,故味鹹氣寒無毒。經曰:清靜則肉腠閉拒,雖大風苛毒,弗能害也。如陰血虧竭,陽氣躁擾,則腠理不密,賊風乘虛而入。風主搖動,中於經絡故喎僻攣縮,軼筋筋急所自來矣。又風為陽邪,筋脈得之皆燥急,鹹寒能益陰潤燥軟堅,則筋脈舒緩,經絡通達而諸證除矣。驚癇者,風熱也。脫肛者,大腸熱也。踠跌者,血脈傷必發熱也。鹹寒總除諸熱,所以主之。蜈蚣性畏二物,不敢過其所行之路,觸其身即死。故人取以治蜈蚣毒。
白話文:
【蝸牛】:味道鹹,性寒。主要治療賊風引起的偏斜、扭傷和跌打損傷,大腸下脫肛門,筋脈緊繃以及驚悸等症狀。
【疏】:蝸牛和蛞蝓,它們從陰溼之氣中生長出來,因此味道鹹,性寒且無毒。《本經》記載:清靜則肌膚閉合,即使面對大風苛毒,也無法傷害到身體。當陰血虧損,陽氣躁動不安時,肌膚不緊密,賊風乘虛而入。風主搖動,影響到經絡導致偏斜、抽搐,筋脈緊繃。另外,風是熱性的,筋脈受到它的影響會變得乾燥緊張,鹹寒之性能夠增加陰液潤澤乾燥,軟化堅固,使筋脈舒緩,經絡通暢,各種症狀得以緩解。驚悸則是由於風熱引起。脫肛是指大腸熱,跌打是指血液脈絡受傷後發熱。鹹寒能夠總括地消除各種熱症,這就是它能治療的原因。【蜈蚣】:具有畏懼兩種事物的特性,不敢經過它所行走的道路,觸碰它的身體就會死亡。因此人們用它來治療蜈蚣中毒。
主治參互
《聖惠方》治大腸因熱脫肛。用蝸牛一兩燒灰,豬脂和傅,立縮。《濟生方》:痔瘡腫痛。用蝸牛一杖,入麝香少許,以碗盛,次日取水塗之。丹溪方:用蝸牛浸油塗之,或燒灰傅亦可。《集驗方》:發背初起。活蝸牛二百個,以新汲水一盞,瓶內封一宿,取涎水,入真蛤粉,旋調掃傅瘡上。
日十餘度。《大全良方》:痔熱腫痛,用大蛞蝓一個,研泥,入片腦一字,燕脂坯子半錢,同傅之。
簡誤
其氣大寒,非有風熱者不宜用。小兒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白話文:
主治參互
《聖惠方》 治疗因肠热导致的脱肛:取蜗牛一两,烧成灰,用猪油调和,涂抹患处,肛门就能立即缩回。
《济生方》 治疗痔疮肿痛:取蜗牛一只,放入少许麝香,用碗盛着,次日取水涂抹患处。
《丹溪方》 治疗痔疮:取蜗牛浸泡在油中,涂抹患处,或烧成灰涂抹也可以。
《集验方》 治疗发背初期:取活蜗牛二百个,加入一盏新汲取的水,放入瓶中封存一夜,取蜗牛的涎水,加入真蛤粉,搅拌均匀后涂抹患处,每日十多次。
《大全良方》 治疗痔疮热肿痛:取大蛞蝓一只,研磨成泥,加入片脑一字,燕脂坯子半钱,混合在一起涂抹患处。
简误
蜗牛性寒,不适合没有风热的人使用。体弱多泄的幼儿也不宜使用。
2. 蜚虻
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下血積,堅痞癥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女子月水不通,積聚,除賊血在胸腹五臟者,及喉痹結塞。(一名虻蟲。)
疏:,蜚虻,其用大略與䗪蟲相似,而此則苦勝,苦能泄結;性善齧牛馬諸畜血,味應有咸,咸能走血。完素云:虻飲血而用以治血。故主積聚癥瘕,一切血結為病,如經所言也。苦寒又能泄三焦火邪,迫血上壅,閉塞咽喉,故主喉痹結塞也。今人以其有毒,多不用。然仲景抵當湯、丸,大黃䗪蟲丸中鹹入之,以其散臟腑宿血結積有神效也。凡毒藥之治病,如刑罰之治盜賊,不如是則不足以祛邪反正。《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正此謂也。其與病相乖不宜用者,詳著簡誤中。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苦,性寒,有毒。它主要用於驅除瘀血,破散血積,治療堅硬的痞塊、癥瘕,寒熱交加,疏通血脈和九竅。對於女性月經不調、血積聚,以及胸腹五臟、喉嚨部位的賊血,都有療效。它也叫虻蟲。
這藥材的功能與蜣蟲相似,但苦味更重,苦味能瀉結;它性善於叮咬牛馬等動物的血液,味應帶鹹,鹹味能走血。古人說虻蟲吸食血液,也能用來治療血症。因此它能治療積聚、癥瘕,以及各種血結引起的疾病,正如古籍所記載的那樣。苦寒還能泄去三焦的火邪,逼迫因血上壅而導致咽喉閉塞的症狀,所以能治療喉痹結塞。
現在很多人因為它有毒,就很少使用。但古時候的醫方抵當湯、大黃蜣蟲丸中都含有它,因為它能散去臟腑中的宿血結積,有奇效。凡是毒藥治病,就像刑罰懲治盜賊一樣,不嚴厲就無法祛除邪氣、恢復正常。古書說:“如果藥物不使人昏眩,疾病就不會痊癒。”這就是這個道理。關於這種藥物與某些病症相克,不適合使用的部分,在別的書籍中有詳細記載。
主治參互
入大黃䗪蟲丸,治虛勞羸瘦,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大抵當湯,治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備急方》:撲墜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皮一兩,為末。酒服方寸匕,血化為水也。
簡誤
傷寒發黃,脈沉結,少腹硬,如小便不利者,為無血證,非蓄血也,不宜用。瘀血未審的者,不宜用。女子月水不通,由於脾胃薄弱,肝血枯竭,而非血結閉塞者,不宜用。孕婦腹中有癥瘕積聚不宜用。凡病氣血虛甚,形質瘦損者忌之。
白話文:
主治參互:
大黃䗪蟲丸可以治療虛勞瘦弱,體內有乾血,皮膚乾燥粗糙,眼目昏暗。另外,這個藥方還可以治療太陽病,症狀包括全身發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自利,病人像發狂一樣。《備急方》記載: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跌打瘀血。將二十隻虻蟲和一兩牡丹皮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可以使瘀血化為水。
簡誤:
如果傷寒發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不利,則屬於無血症,而非蓄血,不適合使用這個藥方。對於瘀血原因不明的病人,也不適合使用。女子月經不通,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肝血枯竭,而非血結閉塞,也不適合使用。孕婦腹部有腫塊積聚也不適合使用。任何病症如果氣血虛弱,身形瘦損,都應該忌用這個藥方。
3. 䗪蟲
味鹹,寒,有毒。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一名地鱉。
疏:,䗪蟲生於下濕土壤之中,故其味鹹,氣寒。得幽暗之氣,故其性有小毒。以刀斷之,中有白汁如漿,湊接即連,復能行走,故今人以之治跌撲損傷,續筋骨有奇效。乃足厥陰經藥也。夫血者,身中之真陰也。灌溉百骸,周流經絡者也。血若凝滯則經絡不通,陰陽之用互乖,而寒熱洗洗生焉。鹹寒能入血軟堅,故主心腹血積,癥瘕血閉諸證,血和而榮衛通暢,寒熱自除,經脈調勻,月事時至,而令婦人生子也。又治瘧母為必用之藥。
主治參互
同自然銅、血竭、乳香、沒藥、五銖錢、黃荊子、麻皮灰、狗頭骨,治跌撲損傷神效。仲景方:大黃䗪蟲丸,治產婦腹痛有乾血。用䗪蟲二十枚去足,桃仁二十枚,大黃二兩,為末,煉蜜杵和,分為四丸,每以一丸,酒一升,煮取二合,溫服。當下血也。仲景鱉甲煎丸:治久瘧成癖。
白話文:
地鱉蟲性寒味鹹,有毒。能治療心腹寒熱、血積癥瘕,破除堅硬之物,解決血閉不通,是婦女生育的良藥。它生長在潮濕的土壤中,具有寒性,並帶有微毒。其體內有白色漿液,即使切斷也能自行癒合,因此被用來治療跌打損傷、接骨。地鱉蟲屬於足厥陰經藥,能軟化堅硬之物並入血,因此可治療心腹血積、癥瘕血閉等症狀,使血液流通,寒熱消失,經脈調和,月經正常,幫助婦女生育。地鱉蟲也是治療瘧疾的必備藥材。
董炳《集驗方》治跌撲閃挫。用土鱉陰乾一個,臨時旋研,入乳香、沒藥、自然銅、龍骨各等分,麝香少許,為末。每服三分,入土鱉末,以酒調下。須先整定骨乃服,否則接挫也。又可代仗。
簡誤
無瘀血停留者,不宜用。
白話文:
跌打損傷,可以用土鱉蟲陰乾後研磨成粉,再加入乳香、沒藥、自然銅、龍骨等量,以及少許麝香,混合成藥粉。每次服用三分藥粉,加入土鱉蟲粉,用酒送服。但必須先將骨折或脫臼的部位固定好再服用,否則容易造成錯位。此外,此方也可用於治療刀傷。
若沒有瘀血,則不宜使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