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3)

1. 鬱金

味辛、苦,寒,無毒。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

疏:,鬱金稟天令清涼之氣,而兼得土中金火之味,故其味辛苦,其氣寒而無毒。潔古論氣味俱薄,陰也,降也,入酒亦能升。入手少陰,足厥陰,能通足陽明經。辛能散,苦能泄,故善降逆氣。入心、肝、胃三經,故治血積。氣降而和,則血凝者散,故主生肌止血。其破惡血,治血淋尿血,主金瘡者,調氣行血之功也。單用亦治女人宿血氣,心痛冷氣積聚。溫醋磨服之,入心涼血,故潔古用以涼心。入足陽明,故治陽毒入胃,下血頻痛。其性輕揚,能開鬱滯,故為調逆氣,行瘀血之要藥。

主治參互

鬱金同韭菜、番降香、當歸、生地黃、童便,能治怒氣傷肝吐血。又治鼻衄、唾血,喉中血腥氣,及經脈逆行;有痰,方加竹瀝。鬱金七兩,同明礬三兩,為細末,薄米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昔人曾治婦人癲狂,十年不愈。初服此藥,心胸間有物脫去,即神氣灑然,再服而蘇。

此驚憂痰血總聚心竅所致。此藥入心去惡血,明礬化頑痰故也。龐安常《傷寒論》云:痘疹始有白泡,忽搐入腹,漸作紫黑色,無膿,日夜叫亂者。鬱金一枚,甘草二錢半,水半碗煮乾,去甘草,切片微火烘燥為末,入真片腦半錢。每用一錢,以生豬尾血五七滴,新汲水調下,不過二服,甚者毒氣從手足心出如癰狀,乃瘥。此乃五死一生之候也。

又《範石湖文集》云:嶺南有采生之害。其術於飲食中行厭勝法,致魚肉能反生於人腹中,而人已死,則陰役其家。初得覺胸腹痛,次日刺人,十日則生在腹中也。凡胸膈痛,即用升麻或膽礬吐之;若膈下痛,急以米湯調鬱金末二錢服,即瀉出惡物;或合升麻、鬱金服之。不吐則下。

李巽岩侍郎為雷州推官,鞠獄得此方,活人甚多。

簡誤

鬱金本入血分之氣藥,其治以上諸血證者,正謂血之上行,皆屬於內熱火炎。此藥能降氣,氣降即是火降,而其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氣,則血不妄行。丹溪不達此理,乃謂其上行,治血則誤矣。凡病屬真陰虛極,陰分火炎,迫血妄行,溢出上竅,而非氣分拂逆,肝氣不平,以致傷肝吐血者,不宜用也。即用之亦無效。

白話文:

鬱金

鬱金味辛、苦,性寒,無毒。主要治療血瘀積聚、氣逆、生肌、止血、破除瘀血、血尿、尿血、外傷出血等。

鬱金具有清涼的特性,又兼具土中金火之味,因此味道辛、苦,性寒卻無毒。其氣味平和,屬陰,具有下降的特性,即使加酒服用也能上升。它能走入手少陰經、足厥陰經,並能通達足陽明經。辛味能散,苦味能瀉,因此善於降逆氣。鬱金入心、肝、胃三經,故能治療血瘀。氣機下降和順,則凝滯的血液就能散開,因此能生肌止血。它能破除瘀血,治療血尿、尿血、外傷出血,是因其具有調節氣血的作用。單獨服用也能治療女性經血瘀滯、心痛、寒氣積聚。用溫醋磨碎服用,能入心經清熱涼血,所以古人用它來清心火。因其入足陽明經,故能治療陽毒入侵胃部,導致下血腹痛。鬱金性質輕揚,能疏通鬱結,因此是調和逆氣、運行瘀血的重要藥物。

主治舉例

鬱金與韭菜、番降香、當歸、生地黃、童子尿一起服用,能治療怒氣傷肝導致的吐血。還能治療鼻出血、吐血、喉嚨有血腥味,以及經脈逆行;如有痰症,可加竹瀝。鬱金七兩,明礬三兩,研成細末,用米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古人曾用此藥治療婦人癲癇,服用後心胸間有異物排出,精神頓時舒暢,再服一次後痊癒。

這是因為驚恐憂慮導致痰血積聚於心竅所致。此藥能入心經清除瘀血,明礬能化解頑痰。龐安常《傷寒論》記載:痘疹初期出現白色水泡,突然抽搐入腹,漸漸變成紫黑色,沒有膿液,日夜哭鬧不止者,可用鬱金一錢,甘草二錢半,水半碗煎煮至乾,去除甘草,切片用微火烘乾研成細末,加入真珠片腦半錢。每次服用一錢,用生豬尾血五到七滴,清水調服,一般服用不超過兩次,病情嚴重者毒氣會從手腳心排出,如同癰疽一樣,然後痊癒。這是幾乎必死的病症。

又《範石湖文集》記載:嶺南地區有采生害人。施術者在飲食中使用厭勝之術,導致魚肉能在人腹中反生,人因此而死,然後陰魂就會控制其家屬。初期會感覺胸腹疼痛,第二天會刺痛,十天後就會在腹中生長。凡是胸膈疼痛,可用升麻或膽礬催吐;如果膈下疼痛,則立即用米湯調和鬱金末二錢服用,就能瀉出惡物;也可以與升麻、鬱金一起服用。不吐則瀉。

李巽岩侍郎在雷州做推官時,因審理案件而得到此方,救活很多人。

謬誤辨析

鬱金本是入血分的藥物,它治療上述各種出血症狀,是因為血往上走都屬於內熱火炎。此藥能降氣,氣降則火降,而它的性質又入血分,因此能降低火氣,則血液就不會妄行。丹溪先生沒有理解此理,反而認為它上行,治療出血是錯誤的。凡是屬於真陰虛極,陰分火炎,迫使血液妄行,溢出上竅,而不是氣分逆亂,肝氣不平和,導致傷肝吐血的,都不宜使用。即使使用也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