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九 (2)
卷九 (2)
1. 惡實
味辛,平。主明目,補中,除風傷。
疏:,惡實至秋而成,得天地清涼之氣。《本經》言:辛平,藏器:兼苦。升多於降,陽也。入手太陰、足陽明經。為散風、除熱、解毒之要藥。辛能散結,苦能泄熱,熱結散則臟氣清明,故明目而補中。風之所傷,衛氣必壅,壅則發熱。辛涼解散則表氣和,風無所留矣,故除風傷。藏器主風毒腫,諸瘻。元素主潤肺散結氣,利咽膈,去皮膚風,通十二經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癮疹,痘瘡,尤獲奇驗。
主治參互
同赤檉木,為疹家要藥。同浮萍等分為末,治風熱癮疹,薄荷湯下,每服二錢,日進二服。同紫草、犀角、生地黃,治天行痘瘡,血熱乾枯不得出,有神。《痘疹要訣》:治咽喉痘瘡。牛蒡子二錢,桔梗一錢五分,粉草節七分,水煎服。《和劑局方》:治痘瘡出不快,時壯熱狂躁,咽膈壅塞,大便秘澀,小兒咽腫不利。
牛蒡子炒一錢二分,荊芥穗二分,甘草四分,水煎,溫服。已出亦可服。名必勝散。若大便利者勿用。《延年方》:治風齲牙疼,單用一味煎湯,含漱吐去。《袖珍方》:治便癰腫痛。用牛蒡子二錢,炒研,入蜜一匙,朴硝一匙,空心溫酒服。劉禹錫《傳信方》:療暴中風。
用緊細牛蒡子根,取時避風,以竹刀或荊刀刮去土,用生布拭了,搗絞取汁一大升,和蜜四大合,溫分二服,得汗出,便瘥。
簡誤
惡實性冷而滑利,痘瘡家惟宜於血熱便閉之證。若氣虛色白,大便自利或泄瀉者,慎勿服之。痧疹不忌泄瀉,故用之無妨。癰疽已潰,非便閉不宜服。
白話文:
惡實
味辛,性平。能明目、補益中氣、去除風寒濕邪所致的疾病。
惡實成熟於秋季,吸收了天地間的清涼之氣。《本經》記載其味辛性平,《藏器方》則認為兼具苦味。其藥性上升之力大於下降之力,屬陽性藥物。歸入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是散風、清熱、解毒的重要藥物。辛味能散結,苦味能泄熱,熱結消散則臟腑氣機通暢,所以能明目、補益中氣。風邪侵襲人體,衛氣必受阻滯,阻滯則發熱。辛涼之品能使表邪疏散,使衛氣和順,風邪無處停留,故能去除風邪所致的疾病。《藏器方》記載其能治療風毒腫脹及各種廔管;《元素方》記載其能潤肺、散結氣、利咽喉、祛除皮膚風邪,並能通達十二經脈,這些功效都源於其藥性。因此,用於治療癮疹、痘瘡等疾病,療效顯著。
主治與配伍
惡實與赤檉木同用,是治療疹子的重要藥物。與浮萍等量研末,治療風熱引起的癮疹,用薄荷湯送服,每次服用二錢,每日二次。與紫草、犀角、生地黃同用,治療天行痘瘡,因血熱而痘疹不易出透者,療效神奇。《痘疹要訣》記載其能治療咽喉痘瘡。《和劑局方》記載其能治療痘瘡發疹不暢,伴有壯熱、狂躁、咽喉腫塞、大便秘結、小兒咽喉腫痛等症狀。
用法用量及方劑舉例:
例如,與牛蒡子炒用,再配伍荊芥穗、甘草,水煎溫服,痘瘡已出者亦可服用,名為必勝散。但若大便已通利者則不宜使用。《延年方》記載其單味煎湯含漱,可治療風邪引起的牙痛。《袖珍方》記載其可治療便癰腫痛。劉禹錫《傳信方》記載其能治療中風。
使用注意事項
惡實性寒滑利,治療痘瘡時,僅適用於血熱、大便秘結的證候。若患者氣虛、面色蒼白、大便溏瀉者,應慎用。痧疹不忌諱泄瀉,故使用惡實無妨。癰疽已潰破者,除非大便秘結,否則不宜服用。
2. 水萍
味辛、酸,寒,無毒。主暴熱身癢,下水氣,勝酒,長鬚發,主消渴,下氣。以沐浴生毛髮。久服輕身。一名水花。
疏:,水萍專得水氣之清陰,故味辛氣寒。《別錄》:兼酸無毒。蓋其體輕浮,其性清燥,能祛濕熱之藥也。熱氣鬱於皮膚則作癢。味辛而氣清寒,故能散皮膚之濕熱也。寒能除熱,燥能除濕,故下水氣。酒性濕熱,而萍之質不沉於水,其氣味辛寒,輕清而散,故能勝酒。血熱則鬚髮焦枯而易墮。涼血則榮氣清而鬚髮自長矣。《別錄》主消渴者,以濕熱之邪去,則津液自生而渴自止也。其曰:下氣,以沐浴生毛髮者,亦以寒能除熱,涼血之驗也。熱邪不幹,榮氣清旺則能獲輕身矣。
主治參互
蘇頌曰:治惡疾癘瘡遍身者,濃煮汁,浴半日,多效。《聖惠方》:少年面皰,挼浮萍盦之,亦可飲汁少許。《千金翼方》治小便不利,膀胱水氣流滯。浮萍日乾為末,服方寸匕,日二服,良。《子母秘錄》:風熱丹毒,浮萍搗汁傅之令遍。去風丹:採浮萍詩曰:天生靈草無根干,不在山間不在岸,始因飛絮逐東風,泛梗青青飄水面。神仙一味去沉疴,採時須在七月半。
選甚癱風與大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鐵撲頭上也出汗。其法:以紫背浮萍曬乾,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以豆淋酒化下,治癱瘓,三十六種風,有驗。
簡誤
表氣虛而自汗者,勿用。
白話文:
水萍
水萍味辛酸,性寒,無毒。主要治療暴熱引起的皮膚瘙癢,消除水腫,解酒,促進頭髮生長,治療消渴症,以及宣通氣血。用水萍沐浴可以促進毛髮生長,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水萍也叫水花。
水萍性味辛寒,是因為它充分吸收了水的清涼陰氣。 《名醫別錄》中也記載它帶有酸味且無毒。由於水萍的質地輕盈漂浮,性質清燥,所以具有祛除濕熱的功效。體內熱氣鬱結於皮膚就會引起瘙癢,而水萍辛寒清氣,能散去皮膚的濕熱。寒能除熱,燥能除濕,因此能消除水腫。酒性濕熱,而水萍質輕不沉於水,且氣味辛寒輕清,能發散體內濕熱,所以能解酒。血熱會導致頭髮枯焦脫落,涼血則能滋養頭髮,使頭髮自然生長。《名醫別錄》記載其能治療消渴症,是因為它能去除體內的濕熱邪氣,使津液自然生成,從而止渴。水萍能宣通氣血,促進毛髮生長,也是因為寒能除熱,涼血的功效。若體內熱邪不盛,氣血暢通,則能達到身體輕盈的效果。
水萍的應用與功效:
蘇頌說:治療全身惡性瘡瘍,可以用水萍濃汁沐浴半天,療效顯著。《聖惠方》記載:治療年輕人面部痤瘡,可以用揉碎的水萍敷貼患處,也可少量服用其汁液。《千金翼方》記載:治療小便不利,膀胱水氣滯留,可用曬乾的水萍研末,每次服用一錢,每日服用兩次,效果很好。《子母秘錄》記載:治療風熱丹毒,可以用搗碎的水萍汁塗抹患處。治療風熱丹毒還有一種方法:採集水萍,詩云:「天生靈草無根干,不在山間不在岸,始因飛絮逐東風,泛梗青青飄水面。神仙一味去沉疴,採時須在七月半。」選用治療半身不遂和大風的藥材(小風無效)。用豆淋酒調服三丸藥,即使頭部冒汗也可使用。方法是用紫背浮萍曬乾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豆淋酒送服,治療癱瘓和三十六種風症,療效顯著。
使用禁忌:
表氣虛弱而自汗者,不宜使用水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