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七 (2)
卷十七 (2)
1. 附:鹿角
味鹹,無毒。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傷惡血,益氣。(杜仲為之使。)
疏:,鹿,山獸,屬陽。夏至解角者,陰生陽退之象。麋,澤獸,屬陰。冬至解角者,陽生陰退之象也。是以麋茸補陰,鹿茸補陽。角亦如之。凡角初生軟嫩者為茸,稟壯健之性,故能峻補腎家真陽之氣。熬成白膠,則氣味甘緩,能通周身之血脈。生角則味鹹,氣溫,惟散熱、行血、消腫、辟惡氣而已。咸能入血軟堅,溫能通行散邪,故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及留血在陰中,少腹血急痛,折傷惡血等證也。肝腎虛則為腰脊痛。鹹溫入腎補肝,故主腰脊痛。氣屬陽,補陽故又能益氣也。《日華子》云:水磨服,治脫精,尿血,夜夢鬼交。醋磨汁,塗瘡瘍癰腫熱毒。火炙熱,熨小兒重舌,鵝口瘡。孟詵云:蜜炙研末酒服,輕身,強骨髓,補陽道絕傷。又治婦人夢與鬼交者,酒服一撮,即出鬼精。燒灰治女子胞中余血不盡欲死者,悉取其入血行血,散熱消腫,補陽辟邪之意也。
白話文:
【鹽味,無毒。主惡瘡癰腫,驅除邪惡之氣,瘀血留在陰部,消除小腹急痛,腰部與脊椎疼痛,骨折後的惡血,增強體力。(杜仲為其引導藥物。)】
【鹿茸,是山中的獸類,屬陽性。在夏至時解除角,表示陰生陽退的現象。麋,是沼澤中的獸類,屬陰性。在冬至時解除角,表示陽生陰退的現象。因此,麋茸補充陰性,鹿茸補充陽性。角也遵循此規則。所有剛生長的軟嫩角稱為茸,承載著壯健的本質,所以能夠強力補充腎臟的真正陽氣。熬煮成白色的膠狀,則味道甘甜緩和,能夠流通全身的脈絡。生長的角則味道鹹,氣溫,只具有疏散熱量、流通血液、消腫、避開惡臭的功能。鹹味能夠進入血液軟化堅硬,溫度能夠流通疏散邪氣,因此主治療惡性瘡癰腫,驅除邪惡之氣,以及瘀血留在陰部,小腹急痛,骨折後的惡血等症狀。腎與肝虛弱會導致腰脊疼痛。鹹溫進入腎補肝,因此能治療腰脊疼痛。氣屬陽,補充陽性,因此也能增強體力。《日華子》提到,用水磨製服,可以治療脫精、尿血、夜晚夢見鬼交。用醋磨製成汁液,塗抹於瘡癰腫熱毒處。用火烤熱,熨貼於小孩的重舌、鵝口瘡。孟詵提到,用蜂蜜炙烤後研磨成粉,用酒服用,可以讓身體輕盈,強化骨髓,補充因性功能損傷而失去的活力。又治療婦女夢見鬼交,用酒服用一撮,就能驅出鬼魂精靈。燒成灰塵來治療女子生殖器中剩餘血液未盡,快要死亡的情況,全部取其能夠流通血液、散熱消腫、補充陽性、避開邪氣的意圖。】
主治參互
《濟生方》:骨虛勞極,面腫垢黑,脊痛不能久立,血氣衰憊,發落齒槁,甚則喜唾。用鹿角屑二兩,牛膝一兩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肘後方》:腎虛腰痛如錐刺,不能動搖。鹿角屑二兩,炒黃研末。空心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子母秘錄》:產後腹痛,瘀血不盡者。
鹿角燒研,豉汁服方寸匕,日三。並治產後血暈。《千金方》:蹉跌損傷,血瘀骨痛。鹿角末,酒服方寸匕。瀕湖方:癰癤腫痛毒。鹿角尖,磨濃汁塗之。
簡誤
無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陽盛陰虛者忌之。胃火齒痛,亦不宜服。
白話文:
主治參互
《濟生方》: 適用於骨骼虛弱、勞累過度、面部腫脹且發黑、背部疼痛難以久站、血氣衰敗、頭髮脫落、牙齒枯槁,嚴重者還會出現唾液增多等症狀。將鹿角屑二兩、牛膝一兩半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肘後方》: 適用於腎虛導致腰部疼痛,感覺像針刺一樣,無法活動的情況。將鹿角屑二兩炒至黃色,研磨成粉末。空腹用溫酒送服,每次一茶匙,每天服用三次。
《子母秘錄》: 適用於產後腹部疼痛,瘀血未盡者。
將鹿角燒製成灰,用豉汁調服,每次一茶匙,每天服用三次。也可治療產後血暈。
《千金方》: 適用於跌打損傷導致血瘀、骨頭疼痛的情況。
將鹿角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每次一茶匙。
《瀕湖方》: 適用於癰癤腫痛,有毒素者。
將鹿角尖磨成濃汁,塗抹患處。
簡誤
- 若無瘀血停留者,不適合服用鹿角。
- 陽盛陰虛者忌用鹿角。
- 胃火導致牙齒疼痛者,也不宜服用鹿角。
2. 附:髓
味甘。溫。主丈夫、女子傷中絕脈,筋急痛,咳逆。以酒和服之良。
疏:,髓者,精血之純懿,內充以實骨者也。鹿稟純陽,故其髓味甘,氣溫,性能補血而潤燥,所以主一切血脈不和。如傷中脈絕,筋急痛,及咳逆也。《日華子》:同蜜煮服壯陽道,令人有子。同地黃汁煎膏服,填骨髓,壯筋骨。治嘔吐者亦此意也。
白話文:
鹿茸味甘性溫,可以治療男子和女子因血脈不通而導致的各種病症,例如傷寒導致脈搏消失、筋骨疼痛、咳嗽逆氣等。用酒浸泡後服用效果更佳。鹿茸能滋補精血,使骨骼強健。鹿茸性溫,能補血潤燥,因此可以治療一切血脈不和的病症。與蜂蜜一起煮服可以壯陽,幫助生育。與地黃汁一起煎熬成膏服用可以滋補骨髓,強健筋骨。用鹿茸治療嘔吐也是基於這個原理。
3. 附:腎
平。主補腎氣。
疏:,鹿性淫,一牡常御百化,腎氣有餘故也。故服之能壯陽道,補腎家不足。
白話文:
【平】主補腎氣。
【疏】:鹿的本性好色,一隻雄鹿經常交配上百隻雌鹿,這是因為它的腎氣充沛。因此,服用鹿茸可以壯陽,補充腎功能不足。
4. 附:鹿肉
甘,溫。補中,強五臟,益氣力。生者療口僻,割薄之。
疏:,鹿,所食多芳草,其性質芳潔,氣味醇和,故其肉味甘,氣溫無毒,與他肉不同也。性能益脾胃,通血脈,故主補中,強五臟,益氣力也。生者療中風口僻,亦取其有通血脈之功,血脈通則口僻自正也。
白話文:
鹿肉性甘溫,具有補中益氣、強健五臟的功效,還可以增強體力。生鹿肉能治療中風口歪,是因為它能通血脈,血脈通暢,口歪自然會好轉。
5. 牛角䚡
下閉血,瘀血疼痛,女人帶下。燔之,味苦,無毒。
疏:牛角䚡,乃角中嫩骨也。為筋之粹,骨之餘。入足厥陰、少陰血分之藥,兼入手陽明經。苦能泄,溫能通行,故主婦人帶下,及閉血瘀血疼痛也。
主治參互
同豬懸蹄、蝟皮、金頭蜈蚣、蛀竹屑、明礬、白蠟,去漏管。《近效方》:大便下血。黃牛角䚡一具煅末,煮豉湯服二錢,日三。《塞上方》:鼠瘻痔疾。牛角䚡燒灰,酒服方寸匕。
白話文:
牛角䚡是牛角中柔軟的骨頭,是筋的精華,骨的餘剩部分。它屬於足厥陰、少陰經血分藥,也兼入入手陽明經。苦味能瀉,溫性能通,因此可以治療婦女帶下、閉經、瘀血疼痛等症狀。
常見的用法是與豬懸蹄、蝟皮、金頭蜈蚣、蛀竹屑、明礬、白蠟等藥材一起使用,用於治療漏管。
另外,牛角䚡也有治療大便下血、鼠瘻痔疾的功效。
6. 附:膽
味苦,大寒無毒。除心腹熱,渴利、口焦燥,益目精。可丸藥。
疏:,膽,牛食百草,其精華萃於膽。其味苦,其氣大寒無毒。經云:寒以勝熱,苦以泄結。故主心腹熱,及渴利口焦燥也。肝開竅於目,肝熱則目睛不明,入肝泄熱故益目精也。近世以南星末釀入陰乾,治驚風有奇功者,取其苦寒制南星之燥,俾善於豁痰除熱耳。
簡誤
脾胃虛寒者忌之。目病非風熱者不宜用。
白話文:
牛膽味苦,性寒,無毒。它可以清熱解毒,治療心腹熱、口渴、口乾舌燥等症狀,還可以滋養眼睛,改善視力。可以用牛膽做成丸藥服用。
牛膽性寒,所以脾胃虛寒的人不能使用。如果眼睛疾病不是由風熱引起,也不適合使用牛膽。
7. 附:牛肉
味甘,平,無毒。主安中,益氣,養脾胃。
疏:,牛,土畜也。黃,中央正色也。經云:中央色黃,入通於脾。故為益脾胃之藥。脾胃得所養則中自安,氣自益矣。丹溪朱氏有倒倉法,非為其有吐下之力也。特飲之既滿,或上湧下泄爾。此蓋借其補以為瀉,故積聚去而腸胃得所養,亦奇法也。但病非關腸胃者,不宜服。凡牛病死,及黑身、白頭、獨肝者,皆不宜服。合豬肉及黍米酒食,並生寸白蟲,合韭、薤食,令人熱病。合生姜食,損齒。又云:牛乃稼穡之資,不可多殺及食。若以之療病,則藥物甚多;以之供饌核,則肥甘不少,似可無此一物也。好生君子,其念及而力戒之,當有冥福耳。
白話文:
黃牛肉性味甘平,無毒。具有安中益氣、養脾胃的功效。因為黃牛是土畜,黃色又屬於中央正色,而經書上說中央色黃入通於脾,所以黃牛肉能滋補脾胃。脾胃得到滋養,自然中氣平和,元氣充足。古代醫家朱丹溪曾用黃牛肉來治療積食,並非因為它有瀉下作用,而是因為大量食用後,會造成腹脹,甚至嘔吐或腹瀉,藉此達到瀉積的效果,使積聚消散,腸胃得到滋養,是一種奇特的方法。但如果疾病不在腸胃,就不適合服用。此外,病死牛、黑身白頭或獨肝的黃牛都不宜食用。黃牛肉與豬肉和黍米酒一起食用,容易生寸白蟲,與韭薤同食,則容易引起發熱病症;與生薑一起食用,則會損壞牙齒。古人認為黃牛是農耕的主要勞動力,不可大量宰殺食用。而且用來治病的藥物很多,用來做菜餚的肥美食物也不少,似乎不需要黃牛肉。仁慈的人應該想到這些,並且嚴格戒除食用黃牛肉,將會得到冥冥之中的福報。
8. 羖羊角
味鹹、苦,溫、微寒,無毒。主青盲,明目,殺疥蟲,止寒泄,辟惡鬼虎狼,止驚悸,療百節中結氣,風頭痛,及蠱毒吐血,婦人產後余痛。久服安心,益氣,輕身。取之時勿中濕,濕即有毒。
疏:,羊角,乃肺肝心三經藥也。而入肝為正。《本經》:鹹溫。《別錄》:苦微寒。甄權:大寒。察其功用,應是苦寒居多。非苦寒則不能主青盲,驚悸,殺疥蟲,及風頭痛,蠱毒吐血也。蓋青盲,肝熱也;驚悸,心熱也;疥蟲,濕熱也;風頭痛,火熱上升也;蠱毒吐血,熱毒傷血也。苦寒總除諸熱,故能療如上等證也。驚悸平則心自安。熱傷氣,熱除則氣自益。其主百節中結氣,與婦人產後余痛,亦指血熱氣壅者而言。《本經》又主止寒泄,及辟惡鬼虎狼,未解其義。俟博物者詳之。
白話文:
羊角味鹹苦,性溫偏寒,無毒。可治青盲,明目,殺疥蟲,止寒瀉,驅邪避惡,止驚悸,治療關節疼痛、風濕頭痛及蠱毒吐血,婦女產後餘痛。長期服用可以安心,益氣,輕身。採集時不可沾濕,濕則有毒。
主治參互
《子母秘錄》:產後寒熱,心悶脹極,百病。羖羊角燒末,酒服方寸匕。《普濟方》治小兒癇疾,方同上。
白話文:
主要治療範圍包括:
《子母祕錄》記載,產後出現寒熱症狀、心神混亂、胸脹難受等各種疾病,可以使用羖羊角(一種藥材)燒成粉末,然後用酒調服,每次服用量為方寸匕(一種古代計量單位)。
《普濟方》則提到,對於小兒癲癇等疾病,同樣可以採用相同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