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五臟六腑虛實門

心虛(八證)

【忌】升發,破氣,苦寒,辛燥,大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血,甘溫,酸斂,佐以鹹寒,鎮墜。

生地黃,龍眼肉,人參,炙甘草,石斛,酸棗仁,五味子,柏子仁,丹參,茯神,遠志,鹿茸,炒鹽,丹砂

白話文:

【禁忌】避免使用升發、破氣、苦寒、辛燥和大熱的藥物。所有相關藥物的詳細信息都在前面。

【適合】選擇補血、甘溫、酸斂的藥物,並輔以鹹寒、鎮墜的藥物。

具體來說,可以使用生地黃、龍眼肉、人參、炙甘草、石斛、酸棗仁、五味子、柏子仁、丹參、茯神、遠志、鹿茸、炒鹽和丹砂等藥物。

驚邪,屬心氣虛。

【忌】升,破氣。

諸藥俱見前。

【宜】降,清熱,豁痰,平。經曰:驚者平之。

犀角,丹砂,琥珀,真珠,龍齒,金箔,牛黃,代赭石,羚羊角,麥門冬,石斛,桔梗,膽星,麝香,竹瀝,天竺黃,遠志,鬼臼

白話文:

"驚邪",指的是心氣虛。

禁忌:避免使用能提升氣血、破壞氣機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使用方式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降氣、清熱、豁痰、平和心神。經書上說,遇到驚嚇的情況,應該使用平和的方法來治療。

犀角、丹砂、琥珀、珍珠、龍齒、金箔、牛黃、代赭石、羚羊角、麥門冬、石斛、桔梗、膽星、麝香、竹瀝、天竺黃、遠志、鬼臼等藥物皆可使用。

癲癇,屬心氣虛有熱。

【忌】補斂,升。

諸藥俱見前。

【宜】降,清熱,豁痰

諸藥見驚邪條,加貝母、丹參、鉤藤鉤、鬱金、鉛丹、神水、白礬。

不得眠,屬心血虛有熱。

【忌】升,辛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斂,養陰血,清熱。

酸棗仁,五味子,龍眼內,丹參,芍藥,人參,石斛,竹葉,生地黃,茯神,遠志,黃連,玄參,麥門冬,辰砂,六一散,竹茹,木通,生甘草

白話文:

癲癇

禁忌:補充和收斂的藥物,以及具有升舉作用的藥物。所有藥物的使用方法都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宜:具有降壓、清熱、化痰效果的藥物。在治療驚嚇等相關症狀時,可以加入貝母、丹參、鉤藤、鬱金、鉛丹、神水、白礬等藥物。

不得眠(失眠)

禁忌:升舉、辛燥和熱性的藥物。

適宜:具有收斂、滋養陰血、清熱效果的藥物。推薦使用酸棗仁、五味子、龍眼、丹參、芍藥、人參、石斛、竹葉、生地黃、茯神、遠志、黃連、玄參、麥門冬、辰砂、六一散、竹茹、木通、生甘草等藥物。

心煩,屬心家有熱。

【忌】升,破氣,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生津液,甘寒,甘平,辛酸。

參用不得眠中諸藥:

竹葉,麥門冬,生甘草,石斛,丹參,龍眼肉,生地黃,玄參,沙參,茯神,遠志,知母,酸棗仁

怔忡,屬心血不足。

【忌、宜】俱同心虛。

心澹澹動

【忌、宜】俱同心虛。

盜汗,屬心血虛。汗者,心之液也。

【忌】破氣,辛散,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斂,清虛熱,甘酸,甘平,甘寒,苦寒,鹹寒。

白話文:

【心煩】,指的是心臟有熱的情況。

【禁忌】:避免使用會升提、破壞氣血運行和燥熱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使用原則請參照之前提到的方法。

【推薦】:可以使用清熱、滋潤、甘寒、甘平、辛酸等性質的藥物。

對於難以入睡的情況,可以考慮使用的藥物有:竹葉、麥冬、甘草、石斛、丹參、龍眼、生地、玄參、沙參、茯神、遠志、知母、酸棗仁。

【怔忡】,指的是心臟血液不足的情況。

【禁忌、推薦】:兩者都與心虛有關。

【心澹澹動】,同樣是心臟血液不足的表現。

【禁忌、推薦】:兩者都與心虛有關。

【盜汗】,指的是心臟血液虛弱的情況。汗液,正是心臟的津液。

【禁忌】:避免使用破壞氣血運行、辛散和燥熱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使用原則請參照之前提到的方法。

【推薦】:可以使用補充血液、清虛熱、甘酸、甘平、甘寒、苦寒、鹹寒等性質的藥物。

生地黃,當歸,茯神,龍眼肉,黃耆,五味子,白芍藥,酸棗仁,黃芩,黃柏,黃連,牡蠣

伏梁,屬心經氣血虛,以致邪留下去。

【忌】破血,汗,下。

三稜,蓬荗,薑黃,虻蟲,䗪蟲,紅藍花,水蛭,桃仁(以上破血),汗,下

白話文:

生地黃、當歸、茯神、龍眼肉、黃耆、五味子、白芍藥、酸棗仁、黃芩、黃柏、黃連、牡蠣 伏梁,屬於心經氣血虛弱,導致邪氣停留。

【禁忌】避免使用破血、發汗、通便的藥物或方法。

三稜、蓬荗、薑黃、虻蟲、䗪蟲、紅藍花、水蛭、桃仁(以上皆具有破血作用)、發汗、通便 】

諸藥俱見前。

【宜】活血,涼血,散熱通結,辛鹹。

鬱金,五靈脂,乳香,沒藥,當歸,延胡索,赤芍藥,遠志,菖蒲,茯神,牡蠣,參用東垣杖梁丸治之。

肝虛(十證)

【忌】收斂,破氣,升散,苦寒,下。

諸藥俱見前。

【宜】辛散,甘緩。

當歸,陳皮,生薑,地黃,甘菊,甘草,胡麻,穀精草,決明子,刺蒺藜,羊牛兔肝

白話文:

所有藥物的詳細說明在前面已經提供。

適合使用的藥物有活血、涼血、散熱通結和辛鹹性質的。如:鬱金、五靈脂、乳香、沒藥、當歸、延胡索、赤芍藥、遠志、菖蒲、茯神、牡蠣等,可以配合東垣杖梁丸進行治療。

對於肝虛的情況(包括十種證狀),應避免使用收斂、破氣、升散、苦寒、下等性的藥物。

適合使用的藥物有辛散和甘緩性質的。如:當歸、陳皮、生薑、地黃、甘菊、甘草、胡麻、穀精草、決明子、刺蒺藜、羊牛兔肝等。

因鬱而虛者,加細辛、木香、縮砂蜜、沉木香、川芎、香附。

胸脅痛,屬肝血虛,肝氣實,因而上逆。

【忌】斂,補氣,破血。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養血,和肝,辛苦,平緩。

蘇子,鬱金,番降香,川通草,當歸,生地黃,橘皮,甘草,白芍藥,續斷,鹿角膠

白話文:

對於那些因為情緒抑鬱導致虛弱的情況,我們可以添加細辛、木香、縮砂蜜、沈木香、川芎、香附這些中藥來進行調理。若是出現胸脅疼痛的情況,這可能與肝血不足以及肝氣過盛有關,導致了氣血上逆。

在治療禁忌方面,我們應該避免使用具有收斂、補氣、破血作用的藥物。

所有提到的藥物,其功效和用法請參照之前的說明。

對於適合使用的藥物,我們可以選擇具有降氣、養血、和肝、辛苦、平緩等功效的藥物。例如蘇子、鬱金、番降香、川通草、當歸、生地黃、橘皮、甘草、白芍藥、續斷、鹿角膠等。這些藥物都可以幫助舒緩情緒、調理肝臟、養血安神。

轉筋,屬血虛。

【忌】下,復忌升,燥熱,閉氣,苦寒,破氣。

二術,黃耆,銀杏,豬脂,羊肉,面(以上閉氣),余忌藥俱見前。

【宜】酸,辛,甘平。

木瓜,牛膝,當歸身,白芍藥,石斛,續斷,炙甘草,陳皮,縮砂蜜

目光短,屬肝血虛,及腎水真陰不足。

【忌】破氣,升,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肝兼滋腎,甘溫益血,甘寒除熱。

甘枸杞,生地黃,甘菊花,沙苑蒺藜,穀精草,五味子,決明子,天門冬,麥門冬

白話文:

轉筋,屬於血虛。

【禁忌】不能食用沈澀的食物,再次禁忌食用升發的食物,避免燥熱,避免閉塞氣道,避免苦寒的食物,避免破壞氣道的食物。

二術,黃耆,銀杏,豬脂,羊肉(以上會導致閉塞氣道),其他禁忌的藥物請參照前面的說明。

【適合】酸味、辛味、甘甜且平和的食物。

木瓜,牛膝,當歸身,白芍藥,石斛,續斷,炙甘草,陳皮,縮砂蜜

目光短視,屬於肝血虛,以及腎水真陰不足。

【禁忌】不能食用破壞氣道的食物,不能食用升發的食物,避免燥熱的食物。

所有藥物的禁忌請參照前面的說明。

【適合】補肝並滋養腎臟,甘甜溫和的藥物可以增強血液,甘甜且涼性的藥物可以消除熱症。

甘枸杞,生地黃,甘菊花,沙苑蒺藜,穀精草,五味子,決明子,天門冬

目昏,屬肝血虛有熱,兼腎水真陰不足。

【忌】同前目光短。

【宜】同目光短,加:

黃柏,羚羊角

目翳,屬肝熱兼腎水不足。

【忌】破氣,升,燥熱,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肝血,除熱,退翳。

甘菊花,生地黃,決明子,石決明,沙苑蒺藜,女貞實,青羊膽,羚羊角,犀角,空青,黃連,天龍,伏翼糞,木賊,穀精草,密蒙花,人爪,蟬蛻,瑪瑙,石蟹,珊瑚,真珠,琥珀,馬目毒公,貝子

白話文:

眼睛看不清,這是由於肝血不足且有熱氣,同時腎水的真正陰液也有所不足。

【禁忌】和之前提到的視力短暫相同。

【適宜治療】和視力短暫的治療方法相同,再加上:

黃柏、羚羊角

眼睛裡有障礙物(眼翳),這是由於肝熱加上腎水不足所引起。

【禁忌】避免使用能破壞氣息、升高、燥熱或苦寒的藥物。以上提到的藥物在之前的討論中已有提及。

【適宜治療】滋補肝血,清熱,消除眼翳。

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甘菊花、生地黃、決明子、石決明、沙苑蒺藜、女貞實、羊膽、羚羊角、犀角、空青、黃連、天龍、伏翼糞、木賊、穀精草、密蒙花、人爪、蟬蛻、瑪瑙、石蟹、珊瑚、真珠、琥珀、馬目毒公、貝子等。

亡血過多角弓反張,屬肝血虛有熱。

【忌】風燥,升,破氣,下。

諸藥俱見前。

【宜】補血清熱,甘寒,甘溫,酸寒,鹹寒,辛潤。

當歸,生地黃,白芍藥,炙甘草,牛膝,麥門冬,牡丹皮,甘菊花,童便

有汗加人參、黃耆、五味子、酸棗仁。

少腹連陰作痛,按之則止,屬足厥陰經血虛。

【忌】同角弓反張。

【宜】同角弓反張,加白膠。

偏頭痛,屬血虛肝家有熱,不急治,久之必損目。

【忌】升,燥熱,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養血清虛熱,甘寒,酸寒,辛寒。

白話文:

"大量失血後出現角弓反張的症狀,這是因為肝血不足且有熱邪。應避免食用風燥、升高的食物或是具有破氣、下洩效果的食物。所有藥物的使用詳情請參照之前的說明。

應該採取補血清熱的方法,包括甘寒、甘溫、酸寒、鹹寒、辛潤等性質的藥物。使用當歸、生地黃、白芍藥、炙甘草、牛膝、麥門冬、牡丹皮、甘菊花、童便。如果出現流汗的情況,可以添加人參、黃耆、五味子、酸棗仁。

下腹部連帶陰部疼痛,按壓後疼痛減緩,這是因為足厥陰經的血量不足所導致。應避免與角弓反張相同的禁忌食物。

應該採取與角弓反張相似的治療方法,並加入白膠。

頭痛偏向某邊,這是由於血虛和肝經有熱所導致,若不適時治療,長久下去可能會損害視力。應避免食用升高的、燥熱或苦寒的食物。所有藥物的使用詳情請參照之前的說明。

應該採用滋養血液清虛熱的方法,選擇甘寒、酸寒、辛寒等性質的藥物進行治療。"

生地黃,天門冬,甘菊花,白芍藥,當歸,川芎,烏梅,炙甘草,土茯苓,金銀藤,黑豆

有實火者,可加黃芩(酒炒)、大黃(酒蒸)、芎藭、雨前茶、石膏。

目黑黯眩暈,屬血虛兼腎水真陰不足。

【忌】破氣,燥熱,辛溫。

諸藥俱見前。

【宜】養血補肝,清熱,甘寒,甘平,酸寒,苦寒。

生地黃,枸杞子,甘菊花,當歸,薯蕷,五味子,白蒺藜,甘草,山茱萸,白芍藥,天門冬,黃柏

白話文:

生地黃、天門冬、甘菊花、白芍藥、當歸、川芎、烏梅、炙甘草、土茯苓、金銀藤、黑豆。若出現實火症狀,可考慮添加黃芩(酒炒)、大黃(酒蒸)、芎藭、雨前茶、石膏。

眼色深暗、頭暈目眩,多為血虛加上腎水真陰不足所引起。

禁忌:避免使用具有破氣、燥熱、辛溫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詳細說明請參照前文。

適合療法:滋養血液、補益肝臟、清熱解毒、甘寒潤燥、甘平和緩、酸寒涼血、苦寒降火。

生地黃、枸杞子、甘菊花、當歸、薯蕷、五味子、白蒺藜、甘草、山茱萸、白芍藥、天門冬、黃柏。

肥氣,屬氣血兩虛,肝氣不和,逆氣與瘀血相併而成。

【忌】破氣,下,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和肝散結氣,兼行氣血凝滯,甘溫,甘平。

川芎,當歸,沉香,乾薑,肉桂,橘皮,紅花,鬱金,延胡索,香附,山楂,赤芍藥,紅曲,砂仁

參用東垣肥氣丸治之。

白話文:

"肥氣"指的是氣血兩虛、肝氣不和的情況,當氣血逆流與瘀血混合時就會形成。在治療上,應該避免使用破氣、下洩、苦寒類的藥物。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考前文說明。

建議使用的藥方包括「和肝散」,它能調理氣血凝滯,適用於甘溫或甘平的藥性。具體藥材有:川芎、當歸、沈香、乾薑、肉桂、橘皮、紅花、鬱金、延胡索、香附、山楂、赤芍藥、紅曲、砂仁等。

此外,可以配合使用東垣的「肥氣丸」來進行治療。

腹虛(十二證)

【忌】下,降泄,破氣,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甘溫,佐以辛香,酸平。

人參,大棗,黃耆,薯蕷,炙甘草,蓮肉,白茯苓,白扁豆,縮砂蜜,橘紅,白豆蔻,藿香,木瓜,白芍藥,酸棗仁

飲食勞倦傷脾發熱

【忌】破氣,發散,下,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中益氣,甘溫,升,酸。

人參,黃耆,朮,炙甘草,大棗,柴胡,升麻,石斛,麥門冬,橘紅,白芍藥,酸棗仁

白話文:

【腹虛】(十二證)

禁忌:

  • 不能食用能導致腹瀉的食品或藥物,也不能使用能降低氣體的藥物。
  • 不能使用苦寒性食物或藥物。

所有相關藥物的使用請參考前文說明。

適合:

  • 可以食用甘溫性食物或藥物,並配合使用辛香類食物或藥物。
  • 可以食用酸平性食物或藥物。

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人參、大棗、黃耆、薯蕷、炙甘草、蓮子、白茯苓、白扁豆、縮砂蜜、橘紅、白豆蔻、藿香、木瓜、白芍藥、酸棗仁。

【飲食勞倦傷脾發熱】

禁忌:

  • 不能食用能導致腹瀉的食品或藥物,也不能使用能降低氣體的藥物,以及發散性的食品或藥物。
  • 不能使用苦寒性食物或藥物。

所有相關藥物的使用請參考前文說明。

適合:

  • 要補充中焦和增加體力,食用甘溫性食物或藥物,且可以提高氣體的運行。
  • 可以食用酸性食物或藥物。

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人參、黃耆、朮、炙甘草、大棗、柴胡、升麻、石斛、麥門冬、橘紅、白芍藥、酸棗仁。

飲食不消化,屬脾氣虛。

【忌】破氣,消導克伐,苦寒;復忌燥。

草果,枳實,檳榔,蓬荗,三稜,綠礬(以上消導),余忌藥見前。

【宜】益真氣,香,甘溫,甘辛。

同脾虛,加穀芽、麥芽、肉豆蔻。

傷食,必惡食。

【忌】潤濕,苦寒。

當歸,肉蓯蓉,鎖陽,天門冬,地黃,知母,玄參,豬脂,茄子,酒糟,麵食(以上濕潤),苦寒諸藥見前。

白話文:

飲食難以消化,這表示脾氣虛弱。

【禁忌】

  • 避免具有消散作用的藥物。
  • 避免消導、克伐類的藥物。
  • 避免苦寒性質的藥物。
  • 避免燥熱性的藥物。

【草果】、【枳實】、【檳榔】、蓬荗、三稜、【綠礬】(這些都是消導性藥物),其他的禁忌藥物請參考前文。

【適合】

  • 增強真正元氣的藥物。
  • 具有芳香、甘甜、溫暖性質的藥物。
  • 甘甜且帶辛味的藥物。

與脾虛的情況相似,可以加入【穀芽】、【麥芽】、肉豆蔻等藥物。

傷食,必定會產生不想吃東西的現象。

【禁忌】

  • 避免滋潤的藥物。
  • 避免苦寒性質的藥物。

使用【當歸】、【肉蓯蓉】、【鎖陽】、天門冬、地黃、知母、玄參、豬脂、【茄子】、【酒糟】、麵食(這些都是滋潤性的藥物)以及先前提到的苦寒類藥物時要小心。

【宜】健脾消導,甘溫,辛香。

橘皮,薯蕷,蓮肉,白扁豆,白芍藥,白茯苓,草果,山楂

如腹痛大便不通,宜下之,枳實、檳榔、厚朴、大黃。元氣虛人不可下,宜加參朮。

傷肉食,輕者宜蒜、山楂,兼黃連;重者宜礬紅,棗肉為丸。服二錢,不可過,終身忌蕎麥。

傷麵食,宜炒萊菔子。

停飲,為恣飲湯水,或冷茶、冷酒所致。

【忌】下,酸斂,濕潤,滯膩。

諸藥俱見前,加栝樓根及仁,桃仁,郁李仁

【宜】健脾利水,淡滲,兼辛散。

白話文:

【適合】強健脾臟,促進消化,偏好甘溫的口味,以及具有辛香特性的食物。

  • 橘皮、薯蕷、蓮子、白扁豆、白芍藥、白茯苓、草果、山楂
  • 若出現腹痛且大便不通的情形,應選擇具有下氣通便效果的食物,例如枳實、檳榔、厚朴、大黃。
  • 元氣虛弱的人不適合使用下氣通便的食物,可以加入黨參、白術來補充元氣。
  • 消化過量的肉類食物,輕度的情況可以食用大蒜、山楂,並搭配黃連;重度的情況則可使用明礬和紅棗肉製成丸狀服用,每次服用約二錢,但不能過量,終生避免食用蕎麥。
  • 消化麵食類的食物,可選擇炒萊菔子。
  • 若是因為過量飲用湯水或冷茶、冷酒導致的水腫,可以使用茯苓等利水消腫的食物。

【禁忌】避免使用下氣通便的食物,酸性收斂的食物,濕潤的食物,以及易使食物滯留在體內的食物。

  • 所有提到的藥物的使用方法請參考前文說明,可以加入栝樓根及仁、桃仁、郁李仁等,以達到健脾利水的效果,同時兼顧辛散的特性。

人參,白朮,半夏,茯苓,橘皮,澤瀉,豬苓,木通,桑白皮,旋覆花,紫蘇,白豆蔻

水腫,屬脾氣虛。

【忌】破氣,下泄,濕潤,咸,苦寒。

食鹽,商陸(以上咸),余忌藥俱見前。

【宜】補脾益氣,燥濕,利水,辛香,甘溫,佐以淡滲。

人參,二術,橘皮,薯蕷,木瓜,薏苡仁,桑白皮,茯苓,赤小豆,香薷,烏蠡魚,車前子,豬苓,澤瀉,姜皮,烏芋,縮砂蜜,通草

白話文:

以下是一些中藥材及其用途:

  • 人參: 增強體力,調節免疫系統。
  • 白朮: 增強脾氣,健胃。
  • 半夏: 化痰止咳,和胃。
  • 茯苓: 利水消腫,健脾。
  • 橘皮: 理氣化痰,調和脾胃。
  • 澤瀉: 利水消腫,降火。
  • 豬苓: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 木通: 清熱利尿,通淋。
  • 桑白皮: 瀉肺平喘,清熱利尿。
  • 旋覆花: 平肝鎮痛,止咳化痰。
  • 紫蘇: 解表散寒,調理腸胃。
  • 白豆蔻: 理氣消食,開胃。

這組藥方適用於「水腫」症狀,特別是脾氣虛弱的情況。使用時需避免過量食用會破壞氣體、導致下洩、增加濕潤、鹹味或苦寒的食物。

  • : 避免食用會破壞氣體、導致下洩、增加濕潤、鹹味或苦寒的食物。
  • 食鹽商陸: 同樣屬於鹹味食物,使用時應注意。
  • : 要增強脾氣,調理濕氣,利水消腫,並加入辛香、甘溫的食物,輔以淡滲的方法。

其他推薦的藥材包括:

  • 人參: 增強體質。
  • 二術: 白朮和茯苓的合稱,加強脾氣,利水。
  • 橘皮: 增強消化功能。
  • 薯蕷: 也稱為山藥,滋陰養血,補脾。
  • 木瓜: 理氣化痰,舒緩筋骨。
  • 薏苡仁: 利水除濕,健脾。
  • 桑白皮: 清熱利尿,平喘。
  • 赤小豆: 利水消腫,清熱。
  • 香薷: 解暑,調理腸胃。
  • 烏蠡魚: 補血,養心。
  • 車前子: 利水,清熱。
  • 豬苓: 利水消腫。
  • 茯苓: 利水消腫,健脾。
  • 姜皮: 清熱利尿。
  • 烏芋: 補血,調和氣血。
  • 縮砂蜜: 理氣止瀉。
  • 通草: 利水通淋。

脾虛中滿,屬脾氣虛兼脾陰虛。

【忌】破氣,下,消導,利水,甘。

飴糖,大棗,蜜,甘草(以上甘),余忌藥俱見前。

晝劇夜靜,屬脾氣虛。

【宜】補氣健脾,甘溫,淡滲,佐以辛香。

人參,二術,白芍藥,桑白皮,茯苓,車前子,橘紅,姜皮,藿香,縮砂蜜,無熱證者佐以桂

夜劇晝靜,屬脾陰虛。

【宜】補脾陰,兼制肝清熱,甘平,酸寒,淡滲。

酸棗仁,白芍藥,石斛,白扁豆,蓮肉,橘皮,山藥,蘇子,五味子,木瓜,桑白皮,車前子,茯苓

白話文:

禁忌:

  • 避免使用具有破氣、瀉下、消導、利水作用的藥物。
  • 不能使用甘味藥物,如飴糖、大棗、蜂蜜、甘草等。
  • 如果有上述禁忌的藥物,請參考之前的說明。

白天病情加重,夜晚則稍有緩解,這表明是脾氣虛弱的表現。

適合的治療:

  • 使用補氣健脾的方法,特別是甘溫的藥物。
  • 可以輔以淡滲的藥物,並適當加入辛香的成分。
  • 常用的藥物包括人參、白朮、白芍、桑白皮、茯苓、車前子、橘紅、姜皮、藿香、縮砂蜜等。如果有無熱徵狀,可以加入桂枝。

夜晚病情加重,白天則稍有緩解,這表明是脾陰虛的表現。

適合的治療:

  • 使用補脾陰的藥物,同時也需注意調節肝氣,清熱。
  • 藥物應以甘平、酸寒、淡滲為主。
  • 常用的藥物包括酸棗仁、白芍、石斛、白扁豆、蓮肉、橘皮、山藥、蘇子、五味子、木瓜、桑白皮、車前子、茯苓等。

噎膈,屬氣血兩虛。由於血液衰少,而非痰氣逆氣致。

【忌】破氣,升;復忌下,消導,燥,苦寒,辛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降,清熱潤燥,甘溫甘平以益血,略佐辛香以順氣。

蘇子,橘紅,枇杷葉,人參,白芍藥,酸棗仁,龍眼肉,人乳,牛乳,蔗漿,梨汁,韭汁,蘆根汁,薑汁,白豆蔻仁

脾泄,屬氣虛。

【忌】破氣,下,消導,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溫中補氣,升清,甘溫,甘平,佐以辛香。

人參,朮,炙甘草,薯蕷,蓮肉,白扁豆,茯苓,車前子,白芍藥,升麻,柴胡,肉豆蔻,縮砂蜜,橘皮,木香,丁香,藿香,白萊菔,兼有濕及痰,經年不愈,糞色白者,須服九制松脂。

白話文:

噎膈

噎膈病,屬於氣血兩虛。是因為血液不足,而不是痰氣上逆所致。

禁忌

  • 避免使用破氣、升高的藥物;
  • 同樣地,避免使用下藥、消導藥、燥藥、苦寒藥、辛熱藥。

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照前面的說明。

適宜

  • 使用降藥,清熱潤燥,甘溫或甘平的藥物來滋養血液,並稍微配以辛香藥物來調和氣機。

適宜藥物包括:蘇子、橘紅、枇杷葉、人參、白芍藥、酸棗仁、龍眼肉、人乳、牛乳、蔗漿、梨汁、韭汁、蘆根汁、薑汁、白豆蔻仁。

脾洩

脾洩病,屬於氣虛。

禁忌

  • 避免使用破氣、下藥、消導藥、苦寒藥。

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照前面的說明。

適宜

  • 使用溫中補氣、升清、甘溫或甘平的藥物,並配合辛香藥物來調和氣機。

適宜藥物包括:人參、朮、炙甘草、薯蕷、蓮肉、白扁豆、茯苓、車前子、白芍藥、升麻、柴胡、肉豆蔻、縮砂蜜、橘皮、木香、丁香、藿香、白萊菔。若伴有濕氣和痰,長期未愈,大便呈白色者,需服用九制松脂。

健忘,屬氣血兩虛。

【忌】升,燥熱;復忌苦寒,辛散。

諸藥俱見前。

【宜】益脾陰兼補氣,酸斂,甘溫,甘寒,辛平以通竅。

酸棗仁,白芍藥,五味子,人參,炙甘草,黃耆,龍眼肉,柏子仁,麥門冬,丹參,茯苓,茯神,石菖蒲,遠志

倦怠嗜臥,屬脾氣不足。

【忌】破氣,消導,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兼健脾,甘溫,辛香。

人參,白朮,黃耆,茯苓,薯蕷,炙甘草,谷櫱,白扁豆,縮砂蜜,橘皮,藿香,白豆蔻

脾虛腹痛,按之則止,屬血虛。

【忌】破氣,破血,香燥,苦寒。

白話文:

健忘,指的是氣血兩虛的情況。應避免食用升性、燥熱的食物,以及苦寒、辛散的食材。所有相關的飲食調節請參照先前的說明。

適合食用能滋養脾陰並補充氣力的食材,如酸味能收斂、甘溫或甘寒、辛平的藥物,用以疏通經絡。推薦的藥材有酸棗仁、白芍藥、五味子、人參、炙甘草、黃耆、龍眼肉、柏子仁、麥門冬、丹參、茯苓、茯神、石菖蒲、遠志等。

倦怠嗜臥,則是因為脾氣不足所引起。應避免食用破壞氣體、消導、苦寒的食材。所有相關的飲食調節請參照先前的說明。

適合食用補充氣力、同時能強化脾氣的食材,如甘溫或辛香的藥物。推薦的藥材有人參、白朮、黃耆、茯苓、薯蕷、炙甘草、谷櫱、白扁豆、縮砂蜜、橘皮、藿香、白豆蔻等。

脾虛腹痛,按壓後會停止,這可能是血虛所導致的問題。應避免食用破氣、破血、香燥、苦寒的食材。所有相關的飲食調節請參照先前的說明。

諸藥俱見前。

【宜】益氣補血,苦溫,酸平。

人參,炙甘草,龍眼肉,大棗,酸棗仁,石斛,麥門冬,白芍藥

痞氣,屬脾氣虛及氣鬱所致。

【忌】破氣,下,濕潤,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健脾,兼散結滯,甘溫,辛香。

人參,白芍藥,橘紅,縮砂蜜,藿香,吳茱萸,谷櫱,麥櫱,紅曲,香附,木香,參用東垣痞氣丸治之。

肺虛(七證)

【忌】補氣,升散,辛燥,溫熱。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降氣,酸斂,潤燥。

天門冬,麥門冬,蘇子,枇杷葉,貝母,沙參,百部,百合,桑白皮,五味子,杏仁,五倍子,蜜,梨,柿

白話文:

所有藥物都已詳細列在前面。

適合使用的情況:

  • 增強體力、補充血液,選擇性地使用苦味與溫性、酸味與平和性的藥物。
  • 人參、炙甘草、龍眼肉、大棗、酸棗仁、石斛、麥門冬、白芍藥
  • 適於治療「痞氣」,主要是由脾氣虛弱或情緒鬱結引起。

禁忌使用的情況:

  • 避免使用能破壞氣體、具有下瀉作用、濕潤或苦寒性的藥物。
  • 所有藥物都已詳細列在前面。

適合使用的情況:

  • 增強脾胃功能,同時幫助排除積聚的堵塞物質,選擇甘溫、辛香的藥物。
  • 人參、白芍藥、橘紅、縮砂蜜、藿香、吳茱萸、谷櫱、麥櫱、紅曲、香附、木香,可使用東垣的「痞氣丸」進行治療。
  • 治療肺虛(七種症狀)

禁忌使用的情況:

  • 避免補氣、提升或發散、辛辣燥熱的藥物。
  • 所有藥物都已詳細列在前面。

適合使用的情況:

  • 清除熱毒、降低體內氣體、酸味收斂、滋潤乾燥的藥物。
  • 天門冬、麥門冬、蘇子、枇杷葉、貝母、沙參、百部、百合、桑白皮、五味子、杏仁、五倍子、蜂蜜、梨、柿子

無熱者,加人參。

齁喘,屬肺虛有熱,因而痰壅。

【忌】破氣,升,發散,收澀。

訶子,亞芙蓉,粟殼(以上收澀),余忌藥俱見前。

【宜】降氣,消痰,辛涼,甘寒,苦平。

蘇子,枇杷葉,貝母,桑根白皮,栝樓根,竹瀝,天門冬,麥門冬,百部,百合,薄荷,馬兜鈴,款冬花,沙參,前胡,白前,射干

白話文:

無熱症狀時,加用人參。

齁喘,屬於肺虛且有熱,因此痰多阻塞。

【禁忌】避免使用具有破氣、升提、發散、收斂作用的藥物。

[訶子]、亞芙蓉、粟殼(這三種都具有收斂作用),其他禁忌的藥物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宜】使用能降氣、消除痰液、辛涼、甘寒、苦平性的藥物。

蘇子、枇杷葉、貝母、[桑根]白皮、栝樓根、竹瀝、天門冬、麥門冬、百部、百合、[薄荷]、[馬兜鈴]、[款冬花]、沙參、[前胡]、[白前]、[射乾]

以上都是適合使用的藥物。

咳嗽吐血痰,屬肺熱甚。

【忌】升,破氣,復忌補氣,破血,辛燥,溫熱,收澀。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清熱,潤肺生津液,涼血益血,甘寒,甘平,鹹寒,佐以苦寒。

鬱金,生地黃,蒲黃,側柏葉,茅根,剪草,白及,阿膠,童便,知母,余藥肺虛條內參用。

聲啞,屬肺熱甚。

【忌、宜】俱同咳嗽。

咽喉燥痛,屬水涸水炎,肺熱之極。此證法所難治。

白話文:

"咳嗽並伴有咳出鮮紅血痰",這表示肺部火氣過盛。

禁忌:避免使用能提升氣體、破壞氣體循環、補充氣體、破壞血液、具有辛辣燥熱特性的藥物,以及溫熱性和收斂性藥物。

所有的藥物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推薦:應使用可以降氣、清熱、滋潤肺部、增加津液、涼血、補血、甘寒、甘平、鹹寒,並且輔以苦寒的藥物進行治療。

具體藥物包括:鬱金、生地黃、蒲黃、側柏葉、茅根、剪草、白及、阿膠、童便、知母、參用在肺虛的情況下。

"聲音嘶啞",同樣是肺部火氣過盛的表現。

禁忌和推薦與咳嗽的情況相同。

"咽喉乾燥疼痛",這是因為體內水分嚴重不足,肺部火氣極度旺盛。這種病症難以治療。

【忌、宜】俱同咳嗽。

肺痿,屬肺氣虛有熱。

【忌、宜】俱同肺虛。

龜胸,屬肺熱有痰。

【忌、宜】俱同齁喘咳嗽。

息賁,屬肺氣虛,痰熱壅結所致。

【忌】破氣,辛熱,補斂。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清熱開痰,佐以散結。

橘皮,白豆蔻,白芥子,射干,桔梗,旋覆花,桑白皮,參用東垣息賁丸治之。

腎虛,即腎水真陰不足。

【忌】升,破氣,利水,溫熱,辛燥,補命門相火。

仙茅,巴戟天,葫蘆巴,人參,補骨脂,鹿茸,人胞(以上補命門相火)

白話文:

【忌、宜】都是關於咳嗽的指引。

「肺痿」,是因為肺部的氣弱且有熱。

【忌、宜】都適用於肺部氣弱的情況。

「龜胸」,是因為肺部有熱和痰。

【忌、宜】都適用於齁喘咳嗽的情況。

「息賁」,是因為肺部的氣弱,以及痰熱聚集所導致。

【忌】的項目包括破氣、辛熱和補充收斂的藥物。所有這些都可在前面找到詳細說明。

【宜】的項目則包括降氣、清熱、開痰,並輔以散結的治療方法。橘皮、白豆蔻、白芥子、射乾、桔梗、旋覆花、桑白皮等都是推薦使用的藥物,可以使用東垣的「息賁丸」來進行治療。

「腎虛」,指的是腎水的真陰不足。

【忌】的項目包括升舉、破氣、利尿、溫熱、辛燥和補充命門的相火。

「仙茅」、「巴戟天」、「葫蘆巴」、「人參」、「補骨脂」、「鹿茸」、「人胞」(以上都是補充命門的相火)都是推薦使用的藥物。

余忌藥俱見前。

【宜】滋陰,潤,生精補血,除熱,甘寒,酸寒,苦寒,鹹寒。

地黃,枸杞子,牛膝,人乳,肉蓯蓉,柏子仁,胡麻,沙苑蒺藜,杜仲,續斷,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山茱萸,薯蕷,牡丹皮,菟絲子,車前子,地骨皮,知母,黃柏,鱉甲,青蒿,童便

腎虛腰痛,屬精氣虛。

【忌】破氣,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同腎虛。

骨乏無力,屬陰精不足,腎主骨故也。

【忌、宜】俱同腎虛。

白話文:

「忌用」藥物包括能破壞氣血循環、燥熱的藥物。

「適合使用」的藥物則有滋陰、潤養、補充精氣、血液、清熱、甘寒、酸寒、苦寒、鹹寒等效果的藥物。

具體的藥物名稱包括:地黃、枸杞子、牛膝、人乳、肉蓯蓉、柏子仁、胡麻、沙苑蒺藜、杜仲、續斷、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山茱萸、薯蕷、牡丹皮、菟絲子、車前子、地骨皮、知母、黃柏、鱉甲、青蒿、童便。

  • 腰痛且由精氣虛弱引起。

  • 使用滋陰、潤養、補充精氣、血液、清熱、甘寒、酸寒、苦寒、鹹寒的藥物。

  • 避免使用破壞氣血循環、燥熱的藥物。

  • 骨頭疲乏、力量不足,這是由於陰精不足,因為腎臟負責管理骨骼。

  • 避免和適合使用的藥物都應與精氣虛弱的情況相對應。

骨蒸潮熱,屬真陰精血虛極,以致陽無所附,火空上炎。

【忌、宜】俱同腎虛。

傳屍勞

【忌】同腎虛。

【宜】除熱益陰,殺勞蟲,兼清鎮。

諸藥同腎虛,加:

鬼臼,乾漆,漆葉,蘆薈,象膽,獺肝,胡黃連,安息香,丹砂,磁石,神水

五心煩熱,屬真陰不足。

【忌、宜】俱同腎虛。

夢遺泄精,屬腎虛有火。

【忌】同腎虛。

白話文:

"骨蒸潮熱"指的是真正的陰精和血液嚴重不足,導致陽氣無處依附,火氣空虛向上發散。

「忌、宜」都與腎虛相同。

「傳屍勞」 「忌」與腎虛相同。 「宜」則是去除熱氣、補充陰氣、殺死勞蟲,並兼顧清涼和安定。

所有治療方法都與腎虛相同,但可以加上以下藥物:

  • 鬼臼
  • 乾漆
  • 漆葉
  • 蘿蔔薈
  • 象膽
  • 獅子肝
  • 胡黃連
  • 安息香
  • 丹砂
  • 磁石
  • 神水

"五心煩熱"指的是真正的陰氣不足。

「忌、宜」都與腎虛相同。

"夢遺洩精"指的是腎虛伴有火氣。

「忌」與腎虛相同。

【宜】滋陰,生津補血,除熱,酸斂,佐以澀精。

蓮花蕊,生甘草,石斛,縮砂蜜,龍骨,覆盆子,魚膠,蓮肉,牡蠣,遠志,韭子,桑螵蛸,余藥同腎虛條。

小便短澀、熱赤頻數,屬腎虛有火。

【忌、宜】俱同腎虛。

溺有餘瀝,屬氣虛。

【忌】同腎虛。

【宜】同腎虛,以五味子、黃柏、人參為君,加菟絲子、覆盆子為臣,益智為佐。如覺平日肺家有熱,或咳嗽有火者,忌人參,用沙參。

溺血、血淋,屬腎虛有火,熱傷血分。

白話文:

【適合使用】滋潤陰液,生津止渴,補血,清熱,並輔以收斂固精。

蓮花蕊、生甘草、石斛、縮砂蜜、龍骨、覆盆子、魚膠、蓮肉、牡蠣、遠志、韭子、桑螵蛸以及其他的藥物都適合於腎虛的情況。

如果出現小便短暫且有灼熱感,頻繁排尿,這可能是由於腎虛和內熱所導致的。

【忌用】所有的情況都與腎虛相同。

如果出現小便後有殘留的尿液未排出,這可能是因為氣虛所導致的。

【忌用】所有的情況都與腎虛相同。

【適合使用】對於腎虛的情況,可以使用五味子、黃柏、人參作為主要藥物,加上菟絲子和覆盆子作為輔助藥物,再用益智作為輔佐藥物。如果覺得平時肺部有熱或咳嗽有熱症狀,則不適合使用人參,可以換成人參的替代品,如沙參。

如果出現尿中帶血或是血淋的現象,這可能是因為腎虛加上內熱,導致血液受到熱傷所致。

【忌】同腎虛。

【宜】同腎虛,加:

側柏葉,阿膠,茅根,韭白,乾地黃,戎鹽,蒲黃

傷精白濁,屬房勞過度,以致精傷流出似白濁證。

【忌】利小便,燥,辛熱。

諸藥俱見前。

【宜】同腎虛。

五淋,屬腎虛兼有濕熱。

【忌】同腎虛。

【宜】同腎虛,加清濕熱。

茯苓,黃柏,車前子,石斛,萆薢,薏苡仁

精塞水竅不通,屬房欲不竟,或思欲不遂,或懼泄忍精,或老人氣不足以送精出竅。

【忌】破氣,下,利小便,燥熱。

諸藥俱見前。

白話文:

【禁忌】如果腎虛。

【適合】如果腎虛,增加:

側柏葉,阿膠,茅根,韭菜白色部分,乾地黃,戎鹽,蒲黃

「傷精白濁」,屬於過度房勞,導致精氣受損,流出像白濁的症狀。

【禁忌】促進小便,燥熱,辛辣。

所有藥物都在前面提到過。

【適合】如果腎虛。

「五淋」,屬於腎虛並伴有溼熱。

【禁忌】如果腎虛。

【適合】如果腎虛,加上清熱利溼。

茯苓,黃柏,車前子,石斛,萆薢,薏苡仁

「精塞水竅不通」,屬於性慾未盡,或者慾望未能滿足,或者害怕洩精忍住,或者老年人氣力不足以使精液排出。

【禁忌】破氣,瀉下,促進小便,燥熱。

所有藥物都在前面提到過。

【宜】行敗精,壯實人宜兼泄火,老人宜兼補氣血。外治用吮法。

牛膝,生地黃,當歸,桃仁,紅花,車前子,鹿角霜

齒浮、真牙搖動,及下齦軟或齒衄,屬腎虛有熱。

【忌】同腎虛,又忌當歸、芎藭。

【宜】益陰,涼血,固腎。

諸藥略同腎虛,應以地黃、黃柏、五味子為君,桑椹、牛膝、沙苑蒺藜、鹿茸、天門冬為臣,龍骨、牡蠣為使。

下消,屬腎陰虛,火伏下焦。

【忌】同腎虛。

【宜】清熱,及峻補真氣,潤,酸斂。

諸藥同腎虛,宜以黃柏、五味子、生地黃、天麥門冬、人參為君,石斛、牛膝、知母、人乳、童便為臣,地骨皮、青蒿、側柏葉為佐。

白話文:

【適合使用的情況】

  • 排除體內的廢餘精液,壯實的人可以同時降火,老人則適合補充氣血。外療可以用吸吮的方法。
  • 牛膝、生地黃、當歸、桃仁、紅花、車前子、鹿角霜
  • 牙齒鬆動、真正的牙齒搖晃,或者下牙牀軟弱或出血,都是因為腎虛有熱。

【禁忌】

  • 同樣是腎虛的情況,當歸和芎藭也是禁忌。

【適合使用的情況】

  • 增強陰氣,清熱,固守腎功能。
  • 各種藥物大致上都與腎虛有關,應該以地黃、黃柏、五味子作為主藥,加上桑椹、牛膝、沙苑蒺藜、鹿茸、天門冬作為輔助藥物,龍骨、牡蠣作為調節藥物。

【下消】

  • 屬於腎陰虛,熱力潛藏在下焦。

【禁忌】

  • 同腎虛的情況,同樣是禁忌。

【適合使用的情況】

  • 清熱,強力補充真氣,滋潤,酸收。
  • 各種藥物都與腎虛有關,應該以黃柏、五味子、生地黃、天麥門冬、人參作為主藥,石斛、牛膝、知母、人乳、童便作為輔助藥物,地骨皮、青蒿、側柏葉作為佐藥。

善恐,屬腎藏志故也。

【忌】破氣,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強志,辛平,甘溫,佐以辛香。

人參,遠志,茯苓,鹿茸,酸棗仁,柏子仁,石斛,沉水香

陰竅漏氣,屬腎氣虛不固。腎主納氣,虛則不能納,故見是證。

【忌】破氣,降,香燥,辛熱。

蘇子,鬱金,降香,沉水香,橘皮,通草(以上降),白豆蔻,木香,香附(以上香燥),余忌藥俱見前。

【宜】補真氣,酸斂,固澀。

人參,五味子,山茱萸,沙苑蒺藜,覆盆子,枸杞子,益智子,遠志,龍骨,牡蠣,金櫻子,蓮鬚,參用腎虛條內諸藥。

白話文:

對於「善恐」,這是因為腎臟主管藏志,當腎氣不足時,會導致心神不寧,產生恐懼的情緒。

禁忌:避免使用具有破氣、苦寒性的藥物。

所有藥物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建議:應該選擇補氣、強壯心志的藥物,例如辛平、甘溫性質的藥物,並輔以辛香調和的藥物。

例如:人參、遠志、茯苓、鹿茸、酸棗仁、柏子仁、石斛、沈水香等。

對於「陰竅漏氣」,這是由於腎氣虛弱,無法固守,導致呼吸困難,出現這種症狀。

禁忌:避免使用破氣、有降性、香燥、辛熱的藥物。

例如:蘇子、鬱金、降香、沈水香、橘皮、通草(有降性)、白豆蔻、木香、香附(香燥)等。其他禁忌的藥物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建議:應使用補充真氣、酸斂、固澀性的藥物。

例如:人參、五味子、山茱萸、沙苑蒺藜、覆盆子、枸杞子、益智子、遠志、龍骨、牡蠣、金櫻子、蓮鬚等。可以與腎虛條目中的藥物一起使用。

,屬腎虛,寒濕邪乘虛客之所致。丹溪謂與腎經絕無相干者,誤也。又有先因濕邪為病,後成濕熱者,藥宜分寒熱、先後二途。

【忌】升,破氣,苦寒,濕潤。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通腎氣,除濕。又有陰虛有熱之人病此,兼宜除熱。

人參,黃耆,橘核,合歡子,荔枝核,川楝子,牛膝,木瓜,杜仲,萆薢,巴戟天

虛寒而痛,加桂、懷香、補骨脂、仙茅。虛熱而痛,加黃柏、車前子。濕盛者,加朮。

奔豚,屬腎虛,脾家濕邪下傳客腎所致。

白話文:

疝病,屬於腎虛,寒溼邪氣乘虛侵入所引起。丹溪認為它與腎經毫無關係的說法是錯誤的。還有一種情況是先因濕邪導致疾病,後轉化為濕熱,藥物治療應當區分寒熱,並按照先後順序進行。

禁忌:

  • 升騰之藥:會破壞氣血運行,導致氣機不暢;
  • 苦寒之藥:過於寒涼,易傷脾胃;
  • 溼潤之藥:會加重濕邪。

所有藥物詳情請參照前文。

適合:

  • 補氣:能強壯體質,增強免疫力;
  • 通調腎氣:可促進腎功能正常運作,改善排尿困難等症狀;
  • 除濕:可消散體內積聚的濕邪。

對於陰虛有熱的人來說,如果患有疝病,還應該兼顧清熱。

人參、黃耆、橘核、合歡子、荔枝核、川楝子、牛膝、木瓜、杜仲、萆薢、巴戟天。

若疼痛伴有虛寒,可加用桂、懷香、補骨脂、仙茅;若疼痛伴有虛熱,則可加入黃柏、車前子。若濕邪旺盛,可加入陳皮。

奔豚病,也是由腎虛和脾家濕邪向下傳遞至腎臟所引起的。

【忌】同疝,兼忌燥。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健脾,辛溫,散結。

人參,薯蕷,桂,山茱萸,牛膝,蘹香,蛇床子,參用東垣奔豚丸治之。

命門虛,即元陽真火不足。(四證)

【忌】下泄,破氣,發散,辛寒,苦寒,淡滲,燥,補腎水苦寒藥。

黃柏,知母,生地黃,天門冬(以上補腎水苦寒藥),余忌藥俱見前。

【宜】益真陽之氣,甘溫,鹹溫,甘熱,酸斂。

人參,紅鉛,人胞,鹿茸,白膠,肉蓯蓉,菟絲子,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巴戟天,山茱萸,附子,補骨脂,仙茅,陽起石

白話文:

【禁忌】如果同時患有疝氣,還需避免食用燥熱的食物。所有相關的飲食調節請參考前文。

【推薦】適合補充氣血、強健脾胃、使用辛溫藥物、散開結節。人參、薯蕷、桂枝、山茱萸、牛膝、蘹香、蛇牀子等,若需要治療,可參考東垣的「奔豚丸」。

命門虛弱,即是元陽真火不足。(四種病症)

【禁忌】避免過度排泄、破壞氣血、發散、辛涼、苦寒、淡滲、燥熱、補腎水苦寒的藥物。黃柏、知母、生地黃、天門冬(這些是補腎水的苦寒藥物),其他的禁忌飲食請參考前文。

【推薦】滋養真正的陽氣,使用甘溫、鹹溫、甘熱、酸斂的藥物。人參、紅鉛、人胞、鹿茸、白膠、肉蓯蓉、菟絲子、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巴戟天、山茱萸、附子、補骨脂、仙茅、陽起石等。

陰萎,屬命門火衰,下焦虛寒。

【忌】同命門虛。

【宜】同命門虛,加海狗腎、天雄、蛇床子、原蠶蛾、狗陰莖、雀卵、牛膝、白馬陰莖。

精寒、精薄,屬命門火衰,陽氣不足。

【忌、宜】俱同陰痿。

腎泄,即五更及黎明泄瀉者是也。亦名大瘕泄。屬命門真火不足。

【忌】同命門虛。

【宜】益氣,甘溫,酸斂。

人參,薯蕷,蓮肉,肉豆蔻,砂仁,補骨脂,木香,吳茱萸,五味子

白話文:

「陰萎」,這是指命門火力不足,下焦有虛寒的情況。

「忌」:如果命門虛弱,則應避免食用對此有加劇作用的食物或藥物。

「宜」:對於命門虛弱的情況,可以加入「海狗腎」、「天雄」、「蛇牀子」、「原蠶蛾」、「狗陰莖」、「雀卵」、「牛膝」、「白馬陰莖」等藥材來進行調理。

「精寒、精薄」,這代表的是命門火力不足,陽氣不足的情況。

「忌、宜」:這兩者的治療原則都與「陰萎」相同。

「腎洩」,指的是在五更或者黎明時分出現的洩瀉情況,也被稱為大瘕洩。這是一種命門真火不足所導致的症狀。

「忌」:如果出現命門虛弱的情況,則應避免食用對此有加劇作用的食物或藥物。

「宜」:為了調理這種情況,應當使用能滋補氣血、甘溫、酸斂的食材和藥物。具體包括「人參」、「薯蕷」、「蓮肉」、「肉豆蔻」、「砂仁」、「補骨脂」、「木香」、「吳茱萸」、「五味子」等。

畏寒足冷

【忌、宜】俱同命門虛。

小腸虛(一證)

【忌】破氣,辛散,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甘溫,酸溫。

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山茱萸

遺尿,屬小腸虛,兼腎氣虛。

【忌】同小腸虛。

【宜】同小腸虛,兼固澀。

牡蠣,益智子,龍骨,金櫻子

膽虛(二證)

【忌】汗,吐,下,苦寒,破氣,燥。

山梔,瓜蒂,藜蘆,鹽湯,常山(以上吐),余忌藥見前。

【宜】甘溫,甘平,酸斂,佐以微辛。

人參,當歸,穀精草,決明子,木賊草,甘草,竹葉,竹茹,白芍藥,酸棗仁

白話文:

畏寒足冷:這指的是怕冷,特別是腳部容易感到寒冷的情況。在中醫理論中,這可能與命門虛弱有關。

小腸虛(一證): 忌:避免使用能破壞氣體、具有辛散和燥熱性的藥物。 宜:選擇補氣、甘溫和酸溫性的藥物。推薦的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和山茱萸等。

遺尿:這是指小腸虛弱,並伴隨著腎氣不足的情況。 忌:避免與小腸虛相關的治療方法相同。 宜:與小腸虛的治療方式相同,並加入固澀的藥物。推薦的有牡蠣、益智子、龍骨和金櫻子等。

膽虛(二證): 忌:避免使用發汗、吐藥、下藥、苦寒、破氣和燥熱性的藥物。例如山梔、瓜蒂、藜蘆、鹽湯和常山等(常山用於吐藥)。其他禁忌的藥物請參照前面的說明。 宜:選擇甘溫、甘平、酸斂且帶有輕微辛味的藥物。推薦的人參、當歸、穀精草、決明子、木賊草、甘草、竹葉、竹茹、白芍藥和酸棗仁等。

易驚,屬膽氣虛。

【忌】破氣,升發,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膽氣,甘溫,辛溫,酸平。

人參,酸棗仁,甘草,竹葉,當歸,白芍藥,竹茹,橘皮

病後不得眠,屬膽虛。

【忌、宜】俱同膽虛。

胃虛(七證)

【忌】下,破氣,苦寒,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益氣,甘平,甘淡,酸。

人參,白朮,白扁豆,蓮肉,石斛,橘皮,白茯苓,木瓜,白芍藥

兼寒加生薑、白豆蔻、縮砂蜜。

兼熱加竹茹、枇杷葉、麥門冬、蘆根汁、蔗漿。

骨弱不納食及不思飲食

【忌】同胃虛。

【宜】同胃虛,仍分寒熱治。

白話文:

易驚,屬膽氣虛。

【忌】避免氣體受損,避免升發,避免燥熱。

【宜】補充膽氣,選擇甘甜溫和,辛香溫和,酸味平和的藥物。

人參,酸棗仁,甘草,竹葉,當歸,白芍藥,竹茹,橘皮

病後難以入眠,屬膽虛。

【忌、宜】都與膽虛相同。

胃虛(七種病症)

【忌】避免下痢,避免氣體受損,避免苦寒,避免燥熱。

【宜】補充氣體,選擇甘甜平和,甘甜淡,酸味的藥物。

人參,白朮,白扁豆,蓮肉,石斛,橘皮,白茯苓,木瓜,白芍藥

如果伴有寒冷,可以加入生薑、白豆蔻、縮砂蜜。

如果伴有熱症,可以加入竹茹、枇杷葉、麥門冬、蘆根汁、蔗漿。

骨質弱小,食慾不振或無欲飲食

【忌】與胃虛相同。

【宜】與胃虛相同,但需分別對待寒熱症狀。

胃虛嘔吐,宜分寒熱。

【忌、宜】俱同胃虛。

霍亂轉筋,屬胃虛,猝中邪惡氣及毒氣,兼有停滯所致。(轉筋與肝經血虛不同。)

【忌】閉氣,滯膩,收斂,溫補,大熱。

諸藥俱見前。

【宜】調氣和中,辛散,消導。

由於暑,必口渴,或口乾、齒燥、口苦、小便短赤。

白梅,白扁豆並葉,絲瓜葉,滑石,石膏,甘草,橘皮,香薷,木瓜,石斛,童溺,食鹽,泥漿,縮砂蜜,厚朴

由於寒,則小水清白,不渴不熱。

縮砂蜜,丁香,橘皮,藿香,甚者加:吳茱萸、肉桂。

白話文:

對於「胃虛嘔吐」的情況,我們應當區分是寒還是熱的原因。在處理上,無論是胃虛導致的嘔吐,都應遵循相同的原則。

對於「霍亂轉筋」這種症狀,它主要是由胃虛弱引起的,可能是突然受到邪惡氣體或是毒素的影響,再加上消化不良所造成的。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情況與肝經血虛引發的轉筋有所不同。

對於禁忌,我們需要避免以下幾點:

  • 閉氣:避免過度呼吸或憋氣。
  • 滯膩:避免食用油膩的食物。
  • 收斂:避免使用具有收斂作用的藥物。
  • 溫補:避免使用溫暖滋補的藥物。
  • 大熱:避免使用過於熱性的藥物。

所有的藥物的使用,請參照之前的說明。

對於治療,我們應該注重調節氣息和中和體內環境,使用辛散類的藥物來促進流通,並適當使用消導類藥物以幫助消化。

在暑季,人們可能會感到口渴,或者出現口乾、齒燥、口苦、尿黃等症狀。

可用以下藥物進行治療:

  • 白梅
  • 白扁豆及其葉子
  • 絲瓜葉
  • 滑石
  • 石膏
  • 甘草
  • 橘皮
  • 香薷
  • 木瓜
  • 石斛
  • 童溺(兒童的尿液)
  • 食鹽
  • 泥漿
  • 縮砂蜜
  • 厚朴

如果出現寒性問題,可能表現為小便清白,且沒有口渴或發熱的現象。

對於寒性情況,可以使用以下藥物進行治療:

  • 縮砂蜜
  • 丁香
  • 橘皮
  • 藿香
  • 在嚴重情況下,可以添加吳茱萸、肉桂等藥物來增強效果。

外治用杉木、楠材,煎湯浸洗。

絞腸痧,屬胃氣虛,猝中天地邪惡汙穢之氣,鬱於胸腹間,上不得吐,下不得瀉,以致腸胃絞痛異常,胸腹驟脹,遍體紫黑,頭頂心必有紅髮,急尋出拔去之。急以三稜鑱針刺委中,擠出熱血,可立蘇。次用新汲涼水,投入鹽兩許,恣飲,得吐瀉即止。委中穴在兩膝下灣橫紋中間,兩筋之中,刺入一分。

【忌】溫補,斂。

諸藥俱見前。切忌火酒、生薑、蒜及穀氣米飲熱湯,入口即死。

【宜】通竅辟惡,辛散,鹹寒。

龍腦香,蘇合香,藿香,檀香,乳香,芒硝,童便,煎藥亦宜冷服。

白話文:

治療外傷可以使用杉木和楠材,先將其煎湯後浸泡清洗患處。

針對絞腸痧這種病症,主要是因為胃氣不足,突然受到天地間邪惡汙穢之氣的侵襲,導致氣體在胸腹之間聚集,既不能吐也不能排泄,造成腸胃緊縮劇痛,胸部和腹部突然脹大,全身泛紫發黑,頭頂和心口可能出現紅色斑點,應立即尋找方法將邪氣排出。緊急時可用三稜鑱針刺入委中穴(位於兩膝下方橫紋中間,兩筋之間,深刺一分),擠出熱血,可使患者立刻恢復。接著使用新鮮汲取的冷水,加入兩匙鹽,讓患者大量飲用,直到嘔吐或排便後停止。委中穴的定位如上述所述。

禁忌溫補和收斂的治療方式。

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考前面的說明。絕對禁止食用火酒、生薑、大蒜以及穀類飲食和熱湯,一入口就會危及生命。

適合通暢經絡、清除邪氣、辛味散開、鹹味寒涼的治療方式。

使用龍腦香、蘇合香、藿香、檀香、乳香和芒硝煎藥,也應該冷服。

中惡腹中絞痛,屬胃氣虛,惡氣客之所致。

【忌】補,酸斂。

諸藥俱見前。

【宜】辟惡氣,通暢胃氣,辛散。

龍腦香,檀香,麝香(孕婦忌服),牛黃,乳香,蘇合香,丹砂,雄黃,鬼臼,藿香,橘皮,木香,沉水香,白豆蔻,遠志,石菖蒲,乾薑,桂

反胃,屬胃氣虛。

【忌】破氣,升,苦寒,甘,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降氣,和胃,清熱,酸斂以制肝。

人參,蘇子,橘皮,枇杷葉,木瓜,竹茹,麥門冬,蘆根汁,石斛,白茯苓,白芍藥,梅醬,蔗漿

若因虛寒而得者,加生薑、朮、白豆蔻。

白話文:

"中惡腹中絞痛",這是指胃氣虛弱,被不好的氣體困擾所導致的腹痛。

禁忌:避免補養,避免酸性食物和有收斂作用的食物。

所有相關藥物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合:排除不好的氣體,暢通胃氣,使用辛味的食物或藥物來疏散。

龍腦香,檀香,麝香(懷孕女性應避免服用),牛黃,乳香,蘇合香,丹砂,雄黃,鬼臼,藿香,橘皮,木香,沈水香,白豆蔻,遠志,石菖蒲,乾薑,桂

"反胃",這是胃氣虛弱的症狀。

禁忌:避免強烈的消化功能,避免提升氣體,避免苦寒類食物,避免甜食和燥熱的食物。

所有相關藥物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合:補充氣力,調整氣體,調和胃部功能,清熱解毒,使用酸性食物或藥物來制衡肝臟的活動。

人參,蘇子,橘皮,枇杷葉,木瓜,竹茹,麥門冬,蘆根汁,石斛,白茯苓,白芍藥,梅醬,蔗漿

如果是由於虛寒引起的情況,可以添加生薑、朮、白豆蔻。

中酒,屬胃弱。

【忌】閉氣,升,甘溫,燥熱,收澀。

諸藥俱見前。

【宜】養胃,酸,辛散,淡滲。

人參,麥門冬,白扁豆,葛花,五味子,梅醬,橘皮,白豆蔻,黃連,縮砂蜜,白茯苓,澤瀉

大腸虛(四證)

【忌】破氣,下,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潤燥,甘溫。

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白芍藥,炙甘草

虛熱便閉不通,屬血虛,津液不足。

【忌】破氣,下,燥熱,苦溫,損津液。

郁李仁(損津液),余忌藥俱見前。

【宜】生津液,潤燥,涼血,益血。

白話文:

中酒,屬胃弱。

:閉氣,升,甘溫,燥熱,收澀。

:養胃,酸,辛散,淡滲。

藥物:人參、麥門冬、白扁豆、葛花、五味子、梅醬、橘皮、白豆蔻、黃連、縮砂蜜、白茯苓、澤瀉

大腸虛(四證)

:破氣,下,燥熱。

:補氣,潤燥,甘溫。

藥物: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白芍藥、炙甘草

虛熱便閉不通,屬血虛,津液不足。

:破氣,下,燥熱,苦溫,損津液。

藥物:郁李仁(損津液),其他忌用的藥物詳見前文。

:生津液,潤燥,涼血,益血。

五味子,麥門冬,芝麻,麻仁,生蜜,天門冬,肉蓯蓉,生地黃,當歸,蘆薈,炙甘草

虛寒滑泄不禁,屬氣虛

【忌】破氣,下,濕潤,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升,甘溫,酸斂。

人參,黃耆,白朮,蓮肉,升麻,炙甘草,吳茱萸,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木瓜,赤石脂

腸鳴,屬氣虛。

【忌】破氣,下,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同大腸虛,加:升麻、柴胡以佐之。

脫肛,屬氣虛兼有濕熱。

【忌】同大腸虛。

【宜】補氣,升提,除濕熱。

人參,黃耆,炙甘草,白朮,蓮肉,白扁豆,升麻,乾葛,柴胡,黃柏,防風,黃連,黃芩,樗根白皮,白芍藥

白話文:

五味子、麥門冬、芝麻、麻仁、生蜜、天門冬、肉蓯蓉、生地黃、當歸、蘆薈、炙甘草

  • 若是因為虛弱和寒冷導致的尿頻無法控制(虛寒滑洩不禁),這通常與氣虛有關。
  • 避免使用能破壞氣體、引導排便、增加濕潤或具有苦寒性的食物或藥物。
  • 其他所有藥物的使用方式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 可以使用能補充氣體、提升功能、具有甘溫性質或酸性收斂性的藥物進行治療。

人參、黃耆、白朮、蓮肉、升麻、炙甘草、吳茱萸、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木瓜、赤石脂

  • 若是腸鳴聲不斷(腸鳴),這通常與氣虛有關。
  • 同樣地,避免使用能破壞氣體、引導排便或具有苦寒性的食物或藥物。
  • 所有藥物的使用方式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 除了上述的治療外,對於大腸虛弱的情況,可以進一步加入升麻、柴胡等藥物來輔助治療。

脫肛(直腸脫出)通常是氣虛與濕熱共存所致。

  • 在這種情況下,避免使用與大腸虛弱相關的食物或藥物。
  • 使用能補充氣體、提升直腸功能、清除濕熱的藥物進行治療。

人參、黃耆、炙甘草、白朮、蓮肉、白扁豆、升麻、乾葛、柴胡、黃柏、防風、黃連、黃芩、樗根白皮、白芍藥

以上各藥物具體用途請參考其對應的現代醫學研究與臨牀應用。

外用五倍子傅之。

膀胱虛(三證)

【忌】破氣,燥,利小便。

諸藥俱見前。

【宜】補氣,酸斂。

人參,五味子,山茱萸,益智子,金櫻子

小便不禁,屬氣血虛。

【忌】降下,濕潤,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同膀胱虛,加:

牡蠣,龍骨,鹿茸,桑螵蛸,雞䏶胵,頻數不能少忍,加麥門冬、五味子、黃柏、山茱萸、天門冬、鱉甲、牛膝、柏子仁、甘枸杞子。

遺尿,屬本經氣虛,見小腸虛條內。因膀胱虛亦能致遺尿,故複列此。

【忌、宜】俱見小腸虛。

膀胱氣

【忌、宜】俱同疝。

白話文:

對外使用五倍子塗抹。

膀胱虛弱(三種情況):

【禁忌】避免氣壓下降,燥熱,利尿。

所有藥物都詳見前面。

【適合】補充氣力,酸性收斂。

人參,五味子,山茱萸,益智子,金櫻子

小便失禁,是因為氣血虛弱。

【禁忌】避免降壓,濕潤,燥熱。

所有藥物都詳見前面。

【適合】與膀胱虛弱相同,增加:

牡蠣,龍骨,鹿茸,桑螵蛸,雞腎,頻繁無法忍受,增加麥門冬、五味子、黃柏、山茱萸、天門冬、鱉甲、牛膝、柏子仁、甘枸杞子。

遺尿,是因為本經氣虛,見於小腸虛弱條目內。因為膀胱虛弱也能導致遺尿,所以再次列出此條。

【禁忌、適合】都見於小腸虛弱。

膀胱氣:

【禁忌、適合】都與疝病相同。

三焦虛(二證)

【忌】破氣,降;復忌升發,苦寒。

諸藥俱見前。

【宜】補中益氣,佐以辛溫。

人參,黃耆,白朮,益智子,沉香,五味子

腹寒,屬中氣虛。

【忌、宜】俱同三焦虛。

短氣、少氣,屬氣虛。

【忌】同三焦虛。

【宜】補氣益精,甘溫,甘寒,酸溫。

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

心實,即實火實熱。(五證)

【忌】補斂,升,熱,溫燥。

諸藥俱見前。

【宜】降火清熱,苦寒以折之,辛寒以散之,甘寒以緩之,鹹寒以潤之。

黃連,犀角,石膏,丹砂,牡丹皮,滑石,生甘草,麥門冬,竹葉,童便

白話文:

【禁忌與適宜】

【禁忌】避免使用有破氣、降氣作用的藥物,以及復合升發、苦寒的藥物。

【適宜】選擇能補中益氣的藥物,並輔以辛溫的調節。

  • 人參、黃耆、白朮、益智子、沈香、五味子

【腹寒】指的是中氣虛弱所導致的腹部寒冷。

【禁忌與適宜】都適用於三焦虛弱的情況。

【短氣、少氣】指的是氣虛所導致的呼吸困難或氣力不足。

【禁忌】與三焦虛的情況相同。

【適宜】選擇補氣益精的藥物,可以使用甘溫、甘寒或酸溫的藥物。

  • 人參、黃耆、麥門冬、五味子

【心實】指的是心火實熱所導致的心臟病狀。

【禁忌】避免使用補斂、升發、熱性或溫燥的藥物。

【適宜】選擇能降火清熱的藥物,使用苦寒藥物來抑制熱勢,使用辛寒藥物來疏散熱氣,使用甘寒藥物來緩解熱勢,使用鹹寒藥物來滋潤心臟。

  • 黃連、犀角、石膏、丹砂、牡丹皮、滑石、生甘草、麥門冬、竹葉、童便

大便結燥,加芒硝、大黃。發狂亦如之。

譫語,屬心家邪熱。

【忌、宜】俱同心實。

舌破,屬心火。

【忌、宜】俱同心實。

煩躁,屬心家邪熱及心火內炎。(煩屬心,躁屬腎。)

【忌、宜】俱同心實。

自笑,屬心家有熱邪。

【忌、宜】俱同心實。

發狂,屬心家有邪,熱甚。

【忌、宜】俱同心實。

肝實(五證)

【忌】補氣,升,酸斂,辛熱,辛溫,燥。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降氣,苦寒,辛寒,甘寒,酸寒。

橘皮,青皮,蘇子,黃連,黃芩,龍膽草,柴胡,生甘草,赤芍藥,竹葉,青黛

白話文:

大便硬結,可以添加芒硝和大黃。如果發狂,處理方式也是一樣。

神智混亂,這是心臟部位的邪熱所引起的。

忌口和適宜的食物都應該與心臟實熱有關。

舌頭破裂,這是心火造成的。

忌口和適宜的食物都應該與心臟實熱有關。

焦慮和易怒,這可能是心臟部位的邪熱或心火內部的炎症所導致。焦慮與心相關,易怒則與腎相聯。

忌口和適宜的食物都應該與心臟實熱有關。

自己笑出聲,這是心臟有熱邪的表現。

忌口和適宜的食物都應該與心臟實熱有關。

發狂,這是心臟有邪氣,且熱度高所致。

忌口和適宜的食物都應該與心臟實熱有關。

肝臟實熱(五證):

忌用補氣、升提、酸收、辛熱、辛溫、燥烈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照前面的說明。

適合使用的藥物是能清熱、降氣、苦寒、辛寒、甘寒、酸寒的藥物。

橘皮、青皮、蘇子、黃連、黃芩、龍膽草、柴胡、生甘草、赤芍藥、竹葉、青黛。

善怒,怒則氣上逆,甚則嘔血及飧泄。

【忌】補,升,熱燥,閉氣。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清熱,甘寒,酸寒,鹹寒,佐以辛散。

蘇子,鬱金,番降香,生甘草,青黛,麥冬,生地黃,赤芍藥,橘皮,蒲黃,當歸,延胡索,砂仁,香附,童便

善太息,忽忽不樂

【忌、宜】俱同善怒。

脅痛嘔血,屬肝氣逆,肝火盛,肝血虛。

【忌、宜】俱同善怒。

發搐,屬肝家邪熱。熱則生風,風主掉眩故也。

【忌】同善怒。

【宜】清熱,降氣,利小便,緩中。

生地黃,白芍藥,黃連,丹砂,羚羊角,童便,蘇子,麥門冬,生甘草,竹葉,甘菊花,白茯苓,木通

白話文:

善怒的情況下,情緒激動會導致氣流上沖,嚴重時可能會引起吐血或者腹瀉。

忌諫:避免使用補品、提升氣血的藥物、溫熱燥烈的藥物以及可能導致氣體閉塞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照之前的說明。

適合的療法:應使用能降氣、清熱、甘寒、酸寒、鹹寒的藥物,並配合使用能疏散氣體的藥物。

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紫蘇子、鬱金、降香、生甘草、青黛、麥冬、生地黃、赤芍藥、橘皮、蒲黃、當歸、延胡索、砂仁、香附、童便。

善於太息、心情煩躁的情況下,治療原則與善怒相同。

脅痛和吐血的情況,通常是因為肝氣逆亂、肝火過旺或肝血不足所導致。

治療原則與善怒相同。

發搐的症狀,是因為肝經有邪熱,熱則生風,風會引起頭顛和眩暈。

忌諭:治療原則與善怒相同。

適合的療法:使用清熱、降氣、利尿、調胃的藥物。

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生地黃、白芍藥、黃連、丹砂、羚羊角、童便、紫蘇子、麥門冬、生甘草、竹葉、甘菊花、白茯苓、木通。

目赤腫痛,屬血熱。

【忌】同肝實善怒。

【宜】涼血清熱,甘寒,苦寒,酸寒。

生地黃,赤芍藥,甘草,甘菊,穀精草,密蒙花,荊芥,黃柏,大黃,黃連,連翹,玄參,山梔,竹葉,龍膽草,空青,曾青,木通,童便

外治:銅青、芒硝、石膽、蕤核。急者宜以三稜針刺破眼眶腫處,捋出熱血,立解。遲則血貫瞳人,目損矣。

脾實,即濕熱邪。(六證)

【忌】濕潤,收澀,滯膩,熱,咸,甘。

諸藥俱見前。

【宜】除濕清熱,利小便,辛散,風燥,苦。

白話文:

眼睛紅腫疼痛,屬於血熱的情況。

禁忌: 與肝氣旺盛且容易發怒的人相對應。

適合: 清涼血熱,選擇甘寒、苦寒、酸寒的藥材。

使用的藥物包括: 生地黃、赤芍藥、甘草、甘菊、穀精草、密蒙花、荊芥、黃柏、大黃、黃連、連翹、玄參、山梔、竹葉、龍膽草、空青、曾青、木通、童便。

外用療法:銅青、芒硝、石膽、蕤核。對於急性情況,可以使用三稜針刺破眼眶腫脹的地方,並擠出熱血,這樣可以立刻解症狀。如果拖延治療,可能會導致血液進入瞳孔,對眼睛造成損害。

脾實,指的是濕熱之邪。(六種病症)

禁忌: 避免濕潤、收縮、膩滯、熱、鹹、甘的食物和環境。

所有藥物的選用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合: 除濕清熱,幫助排尿,使用辛散的藥物,針對風燥和苦味的藥材。

術,山梔,豬苓,澤瀉,滑石,車前子,茯苓,白豆蔻,防風,乾葛,黃連,枳實

蠱脹,由於脾家濕熱積滯,或內傷瘀血停積而成。

【忌】補氣,甘溫,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除濕,清熱,利小便,消積。

木通,防己,車前子,豬苓,澤瀉,茯苓,葶藶,烏蠡魚,桑白皮,山楂,紅曲,三稜,蓬荗

易飢,屬脾家邪火。

【忌】升,辛溫,大熱,香燥。

沉香,麝香,龍腦,縮砂蜜,豆蔻,藿香(以上香燥),余忌藥俱見前。

【宜】清火除熱,生津液,益脾陰,甘寒,苦寒,酸寒。

白話文:

治療方案包括:山梔、豬苓、澤瀉、滑石、車前子、茯苓、白豆蔻、防風、乾葛、黃連、枳實等草藥。此療法適用於「蠱脹」症狀,通常由脾臟濕熱積聚或是內部傷害導致瘀血停留所引起。

禁忌:避免使用補氣、甘溫、燥熱的草藥。

所有藥物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前文。

建議:適宜使用能除濕、清熱、利尿和消除積聚的草藥。

對於「易飢」的症狀,主要由脾臟邪火造成,因此應避免升、辛溫、大熱、香燥的草藥。

適合使用的草藥有:木通、防己、車前子、豬苓、澤瀉、茯苓、葶藶、烏蠡魚、桑白皮、山楂、紅曲、三稜、蓬荗等,這些草藥能夠清火除熱、滋潤口腎、增強脾陰、使用甘寒、苦寒、酸寒類型的草藥。

所有藥物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前文。

黃連,青黛,連翹,山梔,石膏,竹葉,麥冬,石斛,白芍藥,酸棗仁

口唇生瘡

【忌】溫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甘寒,酸寒,苦寒,辛寒。

麥門冬,生地黃,甘草,白芍藥,烏梅,黃連,黃柏,玄參,連翹,栝樓根,乾葛,石膏,龍膽草,大青,竹葉

口糜

【忌、宜】俱同口唇生瘡。

中消,屬脾家實火。

【忌】破氣,下,溫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服諸藥同口唇生瘡,加人參。

濕熱腹痛,按之愈甚。

【忌】閉氣,酸斂,溫熱,燥。

諸藥俱見前。

白話文:

治療以下症狀所使用的藥物如下:

  1. 口脣生瘡
  • 忌:避免使用溫燥及熱性的食物或藥物。
  • 宜:使用甘寒、酸寒、苦寒及辛寒性的藥物。具體來說,可以使用麥門冬、生地黃、甘草、白芍藥、烏梅、黃連、黃柏、玄參、連翹、栝樓根、乾葛、石膏、龍膽草和大青(一種中草藥)以及竹葉。
  1. 口糜
  • 忌、宜:與「口脣生瘡」的禁忌和適宜相同。
  1. 中消(脾家實火):
  • 忌:避免使用破氣、下、溫燥及熱性的食物或藥物。
  • 宜:與「口脣生瘡」的適宜相同,但在此情況下,可以加入人參一起服用。
  1. 濕熱腹痛
  • 忌:避免使用閉氣、酸斂、溫熱及燥性的食物或藥物。
  • 宜:與其他症狀的藥物使用原則相同。

【宜】利小便,兼升提,苦寒。

滑石,車前子,木通,黃連,黃芩,升麻,柴胡,葛根,防風

不愈加熟大黃,即土鬱則奪之之義也。

肺實(八證)

【忌】斂澀,補氣,升,燥熱,酸,咸。

諸藥俱見前。

【宜】降氣,潤,甘寒,苦寒,佐以辛散。

蘇子,枇杷葉,桑白皮,天門冬,貝母,栝樓根,杏仁,白前,前胡,知母,車前子,桑黃,石膏,黃芩

喘急,屬肺有實熱,及肺氣上逆。

【忌】同肺實。

【宜】同肺實,加桔梗、甘草、栝樓仁、玄參、青黛。

白話文:

【適合使用的情況】

  • 利尿:有助於排出體內廢物,並有提升功能。使用苦寒性藥物,如:
  • 滑石
  • 車前子
  • 木通
  • 黃連
  • 黃芩
  • 升麻
  • 柴胡
  • 葛根
  • 防風
  • 若病情加重,可考慮使用熟大黃,這是因為熟大黃具有強力的清熱解毒效果,類似於「土鬱則奪之」的概念。

【禁忌的情況】

  • 收縮與止血:避免使用能收縮或止血的藥物。
  • 補氣:對於某些病症,補氣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 升提:避免使用有升提作用的藥物。
  • 燥熱:對於燥熱症狀,應避免使用可能加重此種症狀的藥物。
  • 酸性與鹼性:避免使用酸性或鹼性過強的藥物。

【適合使用的情況】

  • 降氣:使用能幫助平穩呼吸的藥物,如:
  • 蘇子
  • 枇杷葉
  • 桑白皮
  • 天門冬
  • 貝母
  • 栝樓根
  • 杏仁
  • 白前
  • 前胡
  • 知母
  • 車前子
  • 桑黃
  • 石膏
  • 黃芩
  • 針對喘息急促的情況,由於可能由肺部實熱或肺氣上逆引起。
  • 可以添加桔梗、甘草、栝樓仁、玄參、青黛等藥物以增強療效。

氣壅,屬肺熱氣逆。

【忌、宜】俱同肺實。

聲重痰稠,屬肺熱。

【忌】同肺實。

【宜】同肺實,加薄荷、竹瀝。

肺癰,屬肺熱極。

【忌】同肺實。

【宜】清熱,消痰,降火,解毒散結,甘寒,辛寒。

桑白皮,桑黃,黃芩,貝母,栝樓根,薏苡仁,蕺菜,虎耳草,鼠黏子,連翹,甘草,敗醬草,百年醃芥菜汁

肺脹悶,屬肺熱。

【忌】同肺實。

白話文:

"氣壅"指的是肺部熱氣逆流的情況。在飲食禁忌和適合的食物上,與肺部實熱的情況相同。

"聲重痰稠"指的是肺部熱盛導致的聲音沈重,痰液濃稠。在飲食禁忌上,與肺部實熱的情況相同。在飲食選擇上,也與肺部實熱的情況相同,可以加入薄荷和竹瀝來進行調理。

"肺癰"指的是肺部熱盛到了極點的情況。在飲食禁忌上,與肺部實熱的情況相同。在治療上,需要清熱、消痰、降火、解毒散結,並使用甘寒或辛寒的食材進行調理。

具體的食材包括:桑白皮、桑黃、黃芩、貝母、栝樓根、薏苡仁、蕺菜、虎耳草、鼠黏子、連翹、甘草、敗醬草、以及百年醃製的芥菜汁。

"肺脹悶"指的是肺部熱盛導致的胸部憋悶感。在飲食禁忌上,與肺部實熱的情況相同。

【宜】同肺實,並參用肺癰諸藥。

吐膿血,血痰,咳嗽嗽血,屬肺家火實熱甚,此正邪氣勝則實之謂。

【忌】同肺實。

【宜】清熱降氣,涼血,豁痰。

童便,蘇子,枇杷葉,桑白皮,麥門冬,剪草,蒲黃,生地黃,天門冬,百部,桑黃,百合,薏苡仁,甘草,貝母,白芍藥,白及,桔梗,款冬花,紫菀

喉癬,屬肺熱。

【忌】同肺實。

【宜】同肺實,加鼠黏子、玄參、射干。

上消,屬肺家實火,及上焦熱。

【忌】同肺實。

【宜】降氣,清熱,補肺,生津,甘寒,苦寒,酸寒,辛寒。

白話文:

【適合】如果肺部有實症,可以使用與肺癰相關的藥物進行輔助治療。

  • 吐出膿血、血痰、咳嗽帶血,屬於肺部火熱嚴重,這是因為正邪兩方力量相對較強導致的實症。

【禁忌】與肺部實症相同的情況下,不適用某些藥物或治療方式。

【適合】應使用清熱、降氣、涼血、豁痰的方法進行治療。

  • 童年尿液、蘇子、枇杷葉、桑白皮、麥門冬、剪草、蒲黃、生地黃、天門冬、百部、桑黃、百合、薏苡仁、甘草、貝母、白芍藥、白及、桔梗、款冬花、紫菀,對於喉癬的治療,屬於肺部熱症的情況。

【禁忌】與肺部實症相同的情況下,不適用某些藥物或治療方式。

【適合】對於上消(指胃火過盛,導致消化不良等症狀)的情況,應使用降氣、清熱、補肺、生津、甘寒、苦寒、酸寒、辛寒的方法進行治療。

以上內容為傳統中醫學中的治療原則和方法,針對不同病徵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切勿自行診斷和服藥。

蘇子,麥門冬,枇杷葉,桑白皮,桔梗,百部,百合,黃芩,天門冬,沙參,黃連,栝樓根,葛根,知母,玄參,石膏,甘草,五味子,白芍藥,䈽竹葉,蘆根,冬瓜,人乳,天酒

腎無實,故無瀉法。

命門實(二證)

【忌】補氣,溫,熱。

諸藥俱見前。

【宜】苦寒、甘寒、鹹寒。

黃柏,知母,玄參,天門冬,麥門冬,牡丹皮,車前子,木通,澤瀉

強陽不倒,屬命門火實,孤陽無陰所致。此證多不治。

【忌】同命門實。

【宜】同命門實,加五味子、童便、生地黃。

水竅澀痛,屬命門實火。

白話文:

蘇子、麥門冬、枇杷葉、桑白皮、桔梗、百部、百合、黃芩、天門冬、沙參、黃連、栝樓根、葛根、知母、玄參、石膏、甘草、五味子、白芍藥、䈽竹葉、蘆根、冬瓜、人乳、天酒。

腎臟沒有實際的問題,所以不用進行「瀉」法治療。

【禁忌】避免使用補氣、溫和、熱性的藥物。

所有藥物的使用方法都如前文所述。

【適合】使用苦寒、甘寒、鹹寒類的藥物。

黃柏、知母、玄參、天門冬、麥門冬、牡丹皮、車前子、木通、澤瀉等藥物。

「強陽不倒」,指的是命門火實,孤獨的陽氣缺少陰氣所致。這種情況通常無法治癒。

【禁忌】同上,避免使用對命門實的治療方式。

【適合】同上,但在此基礎上增加五味子、童便、生地黃等藥物。

「水竅澀痛」,指的是命門實火所引起的問題。

【忌】同命門實。

【宜】清熱,利竅,甘寒,苦寒,鹹寒,佐以淡滲。

黃柏,知母,車前子,生地黃,天門冬,生甘草,黃芩,牛膝,麥門冬,童便,茯苓,木通

小腸實(一證)

【忌】斂澀,補氣。

諸藥俱見前。

【宜】通利,淡滲,苦寒,甘寒,鹹寒。

車前子,白茯苓,木通,生甘草,黃柏,知母,黃芩,黃連,牛膝,麥門冬,生地黃,童溺

小水不利及赤,或澀痛尿血。

【忌、宜】俱同小腸實。

膽實(二證)

【忌】汗、吐、下。

諸藥俱見前。

【宜】和解,辛寒,甘寒,苦寒,辛溫。

柴胡,黃芩,半夏,生薑,甘草,橘皮,龍膽草

白話文:

【禁忌】如果命門火旺。

【適合】清熱,利尿,甘寒,苦寒,鹹寒,並配合淡滲之法。

黃柏、知母、車前子、生地黃、天門冬、生甘草、黃芩、牛膝、麥門冬、童便、茯苓、木通

小腸火旺(一類病症)

【禁忌】收縮凝滯,補益氣血。

所有藥物的使用方法請參照前面的說明。

【適合】通暢尿道,淡滲之法,苦寒,甘寒,鹹寒。

車前子、白茯苓、木通、生甘草、黃柏、知母、黃芩、黃連、牛膝、麥門冬、生地黃、童溺

尿路不暢或尿色紅,或尿痛出血

【禁忌、適合】都與小腸火旺相同。

膽火旺盛(二類病症)

【禁忌】出汗、吐瀉、下痢。

所有藥物的使用方法請參照前面的說明。

【適合】調和肝膽,辛寒,甘寒,苦寒,辛溫。

柴胡、黃芩、半夏、生薑、甘草、橘皮、龍膽草

口苦耳聾脅痛,往來寒熱。

【忌】同膽實。

【宜】用仲景小柴胡湯,隨所見兼證加減。

鼻淵,屬膽移熱於腦。

【忌】辛溫,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補腦,甘寒,甘平,佐以辛寒。

天門冬,甘菊花,生地黃,沙苑蒺藜,山茱萸,沙參,薄荷,柴胡,辛夷,黃芩,玄參,知母

胃實(六證)

【忌】升,補斂,辛溫,燥熱,濕潤。諸藥俱見前。

【宜】下。如邪未結,宜清熱發散,苦寒,辛寒,甘寒。

大黃,枳實,知母,石膏,葛根,竹葉,大青,小青,青黛,麥冬,甘草

白話文:

口苦、耳鳴、肋骨疼痛,間歇性寒熱。

**禁忌:**與膽火旺盛有關。 **適合:**使用仲景的小柴胡湯,根據現有的兼併症狀進行調整和增減。

鼻炎(鼻淵),是膽火上移至腦部所致。

**禁忌:**避免使用辛溫和燥熱的藥物。 **適合:**清熱解毒,滋補腦髓,甘寒或甘平的藥物,並配以辛寒調理。

  • 天門冬
  • 甘菊花
  • 生地黃
  • 沙苑蒺藜
  • 山茱萸
  • 沙參
  • 薄荷
  • 柴胡
  • 辛夷
  • 黃芩
  • 玄參
  • 知母

胃實(六種症狀)

**禁忌:**避免升提、補益收斂、辛溫、燥熱、潤濕的藥物。 **適合:**使用具有下瀉作用的藥物。如果病邪尚未形成結塊,則應清熱發散,使用苦寒、辛寒、甘寒等藥物。

  • 大黃
  • 枳實
  • 知母
  • 石膏
  • 葛根
  • 竹葉
  • 大青
  • 小青
  • 青黛
  • 麥冬
  • 甘草

譫語發狂,發斑,棄衣而走,登高而歌,屬胃家邪熱實。

【忌】同胃實。

【宜】同胃實。如大便結者,加芒硝亟下之;發斑者,加鼠黏子、玄參、栝樓根,多用石膏為君。便結者亦加大黃。

口臭,數欲飲食,屬胃火。

【忌】同胃實。

【宜】清熱降火,苦寒,甘寒,辛寒。

黃連,青黛,連翹,麥門冬,石斛,蘆根汁,竹葉,石膏

嘈雜,屬胃火。

【忌】同口臭。

【宜】同口臭,略兼消導。

山楂,麥芽,橘紅,神麯

口淡,屬胃熱。

【忌、宜】俱同口臭。

嘔吐,屬胃火者,必面赤,小便短赤或澀,大便多燥,口苦或乾渴。

白話文:

  • 「譼語發狂,發斑,棄衣而走,登高而歌」,這指的是胃部有邪熱實症狀,需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應採取清熱解毒的治療方式。

  • 「口臭,數欲飲食」,這是胃火旺盛的表現,需避免辛辣、熱性食物,應清熱降火,使用清熱類、涼性類和寒性類的藥物進行治療,例如黃連、青黛、連翹、麥門冬、石斛、蘆根汁、竹葉、石膏等。

  • 「嘈雜」,也是胃火過旺的表現,治療方法與「口臭」相似,但可稍微加入消化食物的藥物,如山楂、麥芽、橘紅、神麯等。

  • 「口淡」,這也是胃熱的表現,治療方法與「口臭」相同。

  • 「嘔吐」,若是胃火所導致的,通常會伴有面色紅潤、尿黃或尿頻、大便乾燥、口苦或口渴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應清熱降火,使用清熱類、涼性類和寒性類的藥物進行治療。

【忌】同胃實。

【宜】同胃實,加枇杷葉、竹茹、木瓜、蘆根、橘皮、通草、白茯苓。

吞酸,屬胃火。

【忌】同胃實。

【宜】同嘈雜。

大腸實(四證)

【忌】補斂,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潤下,苦寒,辛寒。

生地黃,麻仁,桃仁,黃連,黃芩,槐花,大黃,石膏,知母,枳殼

便硬閉

【忌】同大腸實。

【宜】同大腸實,加芒硝、豬膽、檳榔、郁李仁、石蜜。

腸風下血,屬大腸濕熱。

白話文:

【禁忌】如果胃部有實熱的情況,應避免食用。

【適宜】對於胃部實熱的情況,可以適量食用,並加入枇杷葉、竹茹、木瓜、蘆根、橘皮、通草、白茯苓等食物。

【胃酸過多】這是由於胃火旺盛所導致的。

【禁忌】如果胃部有實熱的情況,應避免食用。

【適宜】對於胃部有嘈雜感的情況,可以食用,並且加入芒硝、豬膽、檳榔、郁李仁、石蜜等食物。

【便祕】這是因為大腸有實熱所導致的。

【禁忌】如果大腸有實熱的情況,應避免食用補品和燥熱的食物。

【適宜】對於大腸有實熱的情況,可以食用具有潤腸、苦寒、辛寒特性的食物。如生地黃、麻仁、桃仁、黃連、黃芩、槐花、大黃、石膏、知母、枳殼等。

【大便困難】這是因為大腸有實熱所導致的。

【禁忌】如果大腸有實熱的情況,應避免食用。

【適宜】對於大腸有實熱的情況,可以食用芒硝、豬膽、檳榔、郁李仁、石蜜等食物。

【大腸出血】這是因為大腸受到濕熱所導致的。

【忌】下,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清熱涼血,兼升,甘寒,苦寒。

生地黃,槐花,地榆,黃連,黃芩,荊芥,防風,甘草,紅曲,白芍藥,側柏葉,白頭翁,蒲黃,雞子,葛谷

臟毒,屬血熱。

【忌】同腸風下血。

【宜】同腸風下血,加忍冬、麥門冬,倍加地榆、蒲黃。

腸癰,屬大腸實火。

【忌】同腸風下血。

【宜】下,苦寒,解毒。

大黃,白藥子,白芷,白及,白蘞,連翹,忍冬藤,天明精,甘草,黃耆,生地黃,明礬,黃蠟,生蜜(以上三味作丸)

白話文:

【禁忌】如果出現燥熱的情況,請避免食用。所有藥物的使用請參照前文說明。

【推薦】對於熱血問題,我們可以選擇清熱涼血的藥物,同時加入具有升陽、甘寒、苦寒效果的藥物。具體包括:生地黃、槐花、地榆、黃連、黃芩、荊芥、防風、甘草、紅曲、白芍藥、側柏葉、白頭翁、蒲黃、雞子、葛谷等。

若為臟毒,主要是由血液過熱引起。

【禁忌】與腸風出血的情況相同。

【推薦】與腸風出血的情況相同,但可添加忍冬、麥門冬,並增加地榆、蒲黃的用量。

若為腸癰,主要是由大腸的實火引起。

【禁忌】與腸風出血的情況相同。

【推薦】應使用苦寒的藥物進行治療,以達到解毒的效果。具體包括:大黃、白藥子、白芷、白及、白蘞、連翹、忍冬藤、天明精、甘草、黃耆、生地黃、明礬、黃蠟、生蜜(以上三味可以做成丸狀服用)。

以上藥物使用時,請遵從專業醫生指導,合理使用,以確保安全和療效。

膀胱實(一證)

【忌】燥熱,收澀。

諸藥俱見前。

【宜】潤,淡滲。

知母,黃柏,車前子,木通,瞿麥,滑石,茯苓,豬苓,澤瀉

癃閉,屬膀胱實熱。

【忌】破氣,發散,燥熱。如屬水液不足,兼忌利小便。

諸藥俱見前。

【宜】同膀胱實,佐以升提。

升麻,柴胡

三焦實(三證)

【忌】補斂,升,燥熱。

諸藥俱見前。

【宜】降,清熱,調氣,甘寒,苦寒,鹹寒。

蘇子,麥門冬,知母,黃柏,玄參,山梔,黃芩,黃連,童便

喉痹,即纏喉風,屬少陽相火、少陰君火併熾。經曰:一陰一陽結為喉痹。一陰者,少陰君火也。一陽者,少陽相火也。

白話文:

【禁忌】燥熱,收澀。

所有藥物的使用原則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宜】潤澤,淡滲。

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知母、黃柏、車前子、木通、瞿麥、滑石、茯苓、豬苓、澤瀉。

「癃閉」指的是膀胱實熱所引起的尿道不通問題。

【禁忌】破氣,發散,燥熱。若是由於水分不足導致,還需加上避免過度利尿的禁忌。

所有藥物的使用原則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宜】與膀胱實的治療方法相同,並輔以提升的措施。

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升麻、柴胡。

【三焦實】(三種病症)

【禁忌】補斂,升提,燥熱。

所有藥物的使用原則請參考前面的說明。

【適宜】降壓,清熱,調理氣血,甘寒,苦寒,鹹寒。

適合使用的藥物包括:蘇子、麥門冬、知母、黃柏、玄參、山梔、黃芩、黃連、童便。

「喉痹」,又稱纏喉風,是少陽相火和少陰君火共同熾盛所導致的病症。經典中提到,陰陽交織結聚會形成喉痹。其中,陰指的是少陰君火,陽則指的是少陽相火。

【忌】同三焦實。

【宜】辛散,佐以苦寒,鹹寒。急則有針法,吹法,吐法。

鼠黏子,山豆根,射干,黃連,黃柏,知母,玄參,童便,蘇子,麥門冬,貝母,甘草,生犀角,山慈菇,苦桔梗,續隨子

急治用膽礬、朴硝、牛黃為末,和勻吹入喉中。又法:用明礬三錢、巴豆七粒去殼,同礬煅,礬枯去巴豆,即取礬為細末,吹入喉中,流出熱涎即寬。

頭面赤熱,屬上焦火升。

【忌】同三焦實。

【宜】降,清熱,甘緩,佐以酸斂。

白話文:

【禁忌】與三焦實狀相同。

【適宜】使用辛味散寒的藥物,輔以苦寒或鹹寒的藥物。緊急情況下,可以使用針刺法、吹氣法、吐瀉法。

藥物包括:鼠黏子、山豆根、射乾、黃連、黃柏、知母、玄參、童便、蘇子、麥門冬、貝母、甘草、生犀角、山慈菇、苦桔梗、續隨子。

緊急治療時可使用膽礬、朴硝、牛黃等混合研磨後,均勻吹入喉嚨。另一種方法是使用明礬三錢、巴豆七粒(去殼)與明礬一同煅燒,去除巴豆後,僅保留明礬研磨成細末,吹入喉嚨,待熱涎流出即可舒緩症狀。

頭部和臉部發紅髮熱,屬於上焦之火旺。

【禁忌】與三焦實狀相同。

【適宜】使用具有降壓、清熱及甘緩作用的藥物,並輔以酸性藥物以收斂病情。

蘇子,枇杷葉,天門冬,麥門冬,玄參,薄荷,栝樓根,梨,柿,蔗,童便,白芍藥,五味子

赤白遊風,屬血熱。熱則生風,故善遊走。俗名火丹,小兒多患此,大人亦時有之。

【忌】同三焦實。

【宜】清熱,涼血,兼行血,辛寒,甘寒,苦寒,鹹寒。

生地黃,黃連,黃柏,生甘草,牡丹皮,蒲黃,紅藍花,連翹,玄參,鼠黏子,牛膝,藍汁,苧根,童便,赤芍藥

宜兼外治,砭出熱血,及用漆姑草、慎火草搗爛敷之,即易愈。

白話文:

蘇子、枇杷葉、天門冬、麥門冬、玄參、薄荷、栝樓根、梨、柿、蔗、童便、白芍藥、五味子

「赤白遊風」,屬於血熱。熱能引發風症,所以風症會在身體各處遊走。俗稱為火丹,小孩比較常患這種病,大人也會偶爾出現。

【禁忌】與三焦實的病症相衝突。

【適合治療】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兼行血氣,使用辛寒、甘寒、苦寒、鹹寒的藥材。

生地黃、黃連、黃柏、生甘草、牡丹皮、蒲黃、紅藍花、連翹、玄參、鼠黏子、牛膝、藍汁、薴根、童便、赤芍藥

適合進行綜合性的外療,透過針刺排出熱血,或者使用漆姑草、慎火草搗碎敷在患處,這樣可以更快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