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8)

1. 木鱉子

味甘,溫,無毒。主折傷,消結腫惡瘡,生肌,止腰痛,除粉刺䵟黯,婦人乳癰,肛門腫痛。

疏:,木鱉子稟火土之氣,感長夏暑熱之令以生,故其味甘,氣溫無毒。味厚於氣,可升可降,陽也。為散血熱、除癰毒之要藥。夫結腫惡瘡,粉刺䵟𪒟,肛門腫痛,婦人乳癰等證,皆血熱所致。折傷則血亦瘀而發熱。甘溫能通行經絡,則血熱散,血熱散則諸證無不瘳矣。其止腰痛者,蓋指濕熱客於下部所致,而非腎虛為病之比也。用者詳之。

主治參互

孫用和《秘寶方》:肛門痔痛。用木鱉仁三枚,砂盆擂如泥,入百沸湯一碗,乘溫先熏後洗,日用三次,仍塗少許。《聖惠方》:耳卒熱腫。木鱉子仁一兩,赤小豆、大黃各半兩,為末,每以少許生油調塗之。

白話文:

【性質】木鱉子的味道甜,溫度適中,無毒。它對骨折有療效,可以消除腫塊和惡性潰瘍,促進創面癒合,緩解腰痛,清除痘痘和膚色暗沈,對於婦女的乳腺炎和肛門疼痛也有療效。

【說明】木鱉子吸收了火和土的氣息,受到長夏熱浪的影響而生長,因此它的味道甜,氣溫適中,無毒。它的味道比氣息更濃厚,能夠上升或下降,是陽性的藥物。它是散血熱、去除癰毒的關鍵藥物。結腫和惡性潰瘍、痘痘和膚色暗沈、肛門疼痛以及婦女的乳腺炎等病症,都是由血熱引起的。骨折時,血液凝滯發熱。甜溫的性質能夠暢通經絡,使血熱得到疏散,血熱疏散後,所有病症都可以得到恢復。它能緩解腰痛,這是指下部因濕熱所引起的疼痛,而不是因為腎虛導致的疾病。使用時請詳細考慮。

【用途】

孫用和的《祕寶方》提到,木鱉子可以治療肛門痔痛。使用方法是取木鱉子仁三枚,用石臼研磨成泥狀,加入一碗沸水,趁熱先燻蒸後清洗,每天使用三次,並在患處塗抹少量。

《聖惠方》中提到,木鱉子可以治療耳朵突然紅腫。方法是取木鱉子仁一兩,赤小豆和大黃各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使用少量生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

簡誤

木鱉子味雖甘,而氣則大溫。《本經》:雖云無毒,然亦未免有毒。但宜外用,勿輕內服。劉績《霏雪錄》云:木鱉子有毒,不可食。昔薊門有人生二子,恣食成痞,其父得一方,以木鱉子煮豬肉食之。其幼子當夜死,長子明日死。其為毒雖未如此之厲,然亦必非純粹之物也。

〔附〕番木鱉:形小於木鱉,而色白,味苦,氣寒,性無毒。主傷寒熱病,咽喉痹痛,消痞塊,並含之咽汁。《醫方摘要》治喉痹作痛。用番木鱉、青木香、山豆根等分,為末,吹之。

簡誤

番木鱉,性大寒,味至苦,凡病人氣血虛弱,脾胃不實者,慎勿用之。

白話文:

木鱉子:古代醫書記載

木鱉子的味道雖然甘甜,但性溫熱。《本經》記載,雖然說它沒有毒,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有毒的可能性。因此,木鱉子宜外用,不可輕易內服。

劉績在《霏雪錄》中也提到,木鱉子有毒,不可食用。以前薊門有個人生了兩個兒子,他們貪吃木鱉子,結果都得了痞病。後來他父親得到一個方子,用木鱉子煮豬肉給他們吃。結果小兒子當晚就死了,大兒子第二天也死了。雖然木鱉子的毒性可能沒有那麼強烈,但它肯定不是純粹無毒的食物。

番木鱉:附註

番木鱉的體型比木鱉小,顏色是白色,味道苦澀,性寒,沒有毒性。它可以治療傷寒熱病、咽喉腫痛、消除痞塊,還可以含在口中,吞咽其汁液。《醫方摘要》中記載,用番木鱉、青木香、山豆根等量研成粉末,吹入喉嚨,可以治療喉嚨腫痛。

2. 鉤藤

微寒,無毒。主小兒寒熱,十二驚癇。

疏:,鉤藤稟春氣以生,《本經》:氣微寒,無毒。保升言:苦。甄權言:甘平。應是甘苦俱不甚,氣味悉和平者也。為手少陰、足厥陰經要藥。少陰主火,厥陰主風。風火相搏,則為寒熱驚癇。此藥氣味甘寒,直走二經,則風靜火息而肝心寧,寒熱驚癇自除矣。甄權主小兒驚啼,瘛瘲熱壅,客忤胎風者,亦此意耳。

主治參互

得遠志、茯神、琥珀、棗仁、丹砂、牛黃、天竺黃、犀角屑、生地黃、龍齒、麥門冬、金箔,治小兒驚癇瘛瘲;有痰加竹瀝、南星、橘紅。《聖濟錄》:小兒驚熱。鉤藤一兩,消石半兩,炙甘草二錢五分,為散。每服半錢,溫水服,日三服。《聖惠方》:卒得癇疾。鉤藤、炙甘草各二錢,水五合,煎二合。每服棗許,日五、夜三。

除小兒驚癇外,無他用,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鉤藤性微寒,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寒熱症、十二驚癇。鉤藤生長於春季,氣味甘苦但不強烈,屬於溫和的藥物,主要作用於手少陰心經和足厥陰肝經。心經主火,肝經主風,當風火相搏時,就會出現寒熱驚癇的症狀。鉤藤的甘寒之性,能直達心肝二經,平息風火,使肝心安寧,從而消除寒熱驚癇。除了治療小兒驚癇外,鉤藤還可用於治療小兒驚啼、瘛瘲熱壅、客忤胎風等症。

3. 赤檉木

無毒。主剝驢馬血入肉毒。取以火炙熨之,亦可煮汁浸之。

疏:,赤檉木稟春陽之氣以生,故其色青而葉稍帶微赤,凌冬不調。其藥味甘鹹。其氣溫而無毒。浮而升,陽也。入足陽明,手太陰、少陰經。觀《本經》載其能解驢馬血入肉發毒者,蓋以驢馬性熱,故多毒,生時汗氣沾人即能為病,所以剝時熱血入肉亦能致毒。此藥味甘鹹,甘得土氣,鹹得水氣,故能入血解血分之毒也。近世又以治痧疹熱毒不能出,用為發散之神藥。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正劉守真所謂: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之旨也。蓋熱毒熾於肺胃,則發斑疹於肌肉間,以肺主皮毛,胃主肌肉也。此藥正入肺胃心三經。三經毒解則邪透肌膚而內熱自消。此皆開發升散,甘鹹微溫之功用也。

白話文:

赤檉木性溫無毒,可以治療驢馬血入肉引起的毒症。因為驢馬性熱,容易產生毒素,剝皮時熱血入肉也會中毒。赤檉木味甘鹹,能入血解毒,還能治療痧疹熱毒,因為它能發散藥力,使熱毒從肌膚排出,消解內熱。

主治參互

同石膏、知母、薄荷、荊芥、玄參、牛蒡子、麥門冬、竹葉、連翹、黃芩、甘草之屬,治癍疹發不出,或雖發不透;如熱甚毒熾,舌生芒刺,大渴,譫語,癍色紫黑者,加入三黃石膏湯內,大效。單用及兼各藥,並主痧疹首尾諸證。治一切風,不問遠近,用赤檉木葉半斤,切,荊芥半斤,水五升,煮二升,澄清,入白蜜五合,竹瀝五合,新瓶盛之,油紙封,入重湯煮一伏時。每服一小盞,日三服。

白話文:

此方主要治療疹子發不出或者雖發但未能完全透出的情況。如果症狀出現熱度高且毒素濃厚,舌頭上長出尖銳的芒刺,口渴到極點,神智混亂,疹子呈現深紫色或黑色,則可以加入「三黃石膏湯」內使用,效果顯著。

此方適用於單獨使用或結合其他藥物,對於各種疹子初期和末期的症狀都有療效。對於一切風邪引起的症狀,無論遠近,都可以使用以下配方:取赤檉木葉半斤切碎,加上荊芥半斤,用水五升煮至兩升,然後把湯汁澄清,加入白蜜五合,竹瀝五合,裝入新瓶中,用油紙封口,放入沸騰的水中煮一會兒。每次服用一小杯,一天三次。

酒多致病,長壽仙人柳,曬乾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

氣味甘溫,性復無毒,除痧疹外,他用甚稀,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過量飲酒會導致疾病,長壽神仙柳可以曬乾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下。這種藥物味道甘甜溫和,性質上沒有毒性,除了對消除風疹非常有效之外,其他的用途不多,因此在藥典中沒有特別標注可能會出現的錯誤使用方式。"

4. 水楊葉嫩枝

味苦,平,無毒。主久痢赤白,搗和水絞取汁,服一升,日二,大效。

疏:,水楊葉嫩枝,生於涯涘之旁,得水土之陰氣偏多,故味苦氣平無毒。久痢赤白,腸胃濕熱也。得苦涼之氣,則濕熱散,痢自止。今人又用以治癰腫痘瘡多效。魏直《博愛心鑑》云:痘瘡數日,陷頂漿滯不行,或風寒所阻者。宜用水楊枝葉,無葉用枝五斤,流水一大釜,煎湯溫浴之。如冷添湯。良久,照見累起有暈絲者,漿行也。如不滿,再浴之。力弱者,只洗頭面手足。如屢浴不起者,氣血敗矣,不可再浴。始出及癢塌者,皆不可浴。痘不行漿,乃氣滯血澀,腠理閉密,或風寒外阻而然。浴令暖氣透達和暢,鬱蒸氣血通徹,每隨暖氣而發,行漿貫滿,功非淺也。若內服助氣血藥,藉此升之,其效更速。直見一嫗,在村中用此有驗,叩得其方,行之百發百中。慎勿易之,誠有燮理之妙也。

白話文:

水楊葉味苦性平,無毒。能治久痢,無論赤痢或白痢,將其搗碎加水絞汁,每天喝一升,連喝兩天,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