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四 (7)
卷十四 (7)
1. 紫真檀
味鹹,微寒。主惡毒風毒。
疏:,紫真檀稟水氣以生,故其味鹹,氣微寒,性應無毒。氣味俱厚,陽中陰也。入足厥陰經。其主惡毒、風毒者,凡毒必因熱而發,熱甚則生風,而榮血受傷,毒乃生焉。此藥咸能入血,寒能除熱,則毒自消矣。弘景以之傅金瘡,止血、止痛者,亦取此意耳。宜與番降真香同為極細末,傅金瘡良。
白話文:
紫真檀味鹹性微寒,能治療惡毒和風毒。
紫真檀由水氣滋生,所以味道鹹、氣微寒,本性無毒。它氣味濃厚,屬陰中之陽,走足厥陰經。它能治療惡毒、風毒的原因是:一切毒邪都是因為體內熱盛而生,熱盛則生風,導致血液受損,於是毒邪產生。紫真檀味鹹能入血,性寒能清熱,因此能使毒邪自然消除。古人用它敷治金瘡,能止血止痛,也是基於這個原理。最好將紫真檀和番降真香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敷在金瘡上效果最佳。
2. 烏桕木根皮
味苦,微溫,有毒。主暴水,癥結積聚。
疏:,烏桕木根皮,稟火金之氣以生,《本經》味苦氣微溫。日華子言涼。然詳其用,應是辛苦溫之藥,而其性則有毒也。與巴豆、牽牛大略相似。性沉而降,陽中陰也。入手足陽明經。其主暴水、癥結積聚者,皆二經為病,苦能泄,辛能散,溫能通行腸胃,則諸證無不除矣。
主治參互
《肘後方》:二便關格,二三日則殺人。烏桕東南根白皮,干為末,熱水服二錢。
簡誤
水腫,多屬脾虛不能制水,以致水氣氾濫。法當補脾實土為急,此藥必不可輕用。如果元氣壯實者,亦須暫施一二劑,病已即去之。
白話文:
烏桕木根皮味苦性溫,有毒性。能治療暴發性水腫及腹部腫塊。
烏桕木根皮生長依靠火和金的氣息,《本經》記載其味苦性微溫,但《日華子本草》卻說它是涼性的。然而,從其藥效來看,應該是苦辛溫的藥物,且帶有毒性,與巴豆、牽牛子作用類似。其藥性沉降,屬陰中之陽,作用於手足陽明經。它能治療暴發性水腫和腹部腫塊,皆因手足陽明經病變所致。苦味能瀉下,辛味能散結,溫性能通暢腸胃,因此能有效治療這些病症。
《肘後方》記載:如果大小便不通,二三日內就會危及生命,可用烏桕樹東南方向生長的樹根白皮,曬乾研磨成粉末,用熱水送服兩錢。
水腫大多是脾虛不能運化水液,導致水氣氾濫所致,應以健脾益氣為主要治療方法,不可輕易使用烏桕木根皮。即使是元氣充沛的病人,也應只服用一到兩劑,病癒即停藥。
3. 杉材
微溫,無毒。主療漆瘡。
疏:,杉極得陽氣而兼金化,《本經》:氣微溫,無毒。日華子加辛。氣味芬芳,可升可降,陽也,入足陽明經。《本經》主療漆瘡,及蘇恭療腳氣腫滿者,皆從外治。取其芬芳能解漆氣之穢惡,辛溫能散濕毒之沖逆也。蘇恭又云:服之治心腹脹痛,去惡氣。日華子云:治霍亂上氣。無非假其下氣散邪,辛溫開發之功耳。
木皮:主金瘡血出,及湯火傷灼,取老樹皮燒存性,研傅之。或入雞子清調傅,一二日愈,香油亦可。
主治參互
同橘皮、木瓜、香薷、砂仁、白扁豆、石斛,治暑月霍亂轉筋。柳柳州纂《救死三方》云:元和十年二月得腳氣,夜半痞絕,脅有塊,大如石,且死,困不知人三日,家人號哭。榮陽陳洵美傳杉木湯,服半食頃,大下三行,氣通塊散。方用杉木節一大升,橘葉切一大升,無葉則以皮代之,檳榔七枚,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一大升半,分為兩服。若一服得快,即停後服。
此乃死病,會有教者,乃得不死。恐人不幸病此,故傳之。危氏《得效方》:小兒陰腫赤痛,日夜啼叫,數日退皮,愈而復作。用老杉木燒灰,入膩粉,清油調傅,效。《救急方》:臁瘡黑爛多年。老杉木節燒灰,麻油調,隔箬葉攤貼系定,數易即愈。
除轉筋、腳氣外,他用甚稀,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杉材
杉木性微溫,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漆瘡。
古代醫書記載,杉木充分吸收陽氣,又兼具金氣的特性。氣味芬芳,能升能降,屬陽性,進入足陽明經。主要用於治療漆瘡,以及腳氣腫脹等症狀,這些都是外用療法。這是因為杉木的芬芳氣味能去除漆毒的污穢,辛溫的特性又能散去濕毒的逆氣。還有記載指出,內服可以治療心腹脹痛,去除惡氣;也能治療霍亂嘔吐。這些功效都是由於杉木具有下氣、散邪、辛溫開鬱的功效。
杉木樹皮可以用來治療金瘡出血和湯火灼傷。方法是將老杉樹皮燒成灰,研磨成粉末,再調和敷於患處。也可以加入雞蛋清或香油調敷,通常一兩天就能痊癒。
杉木和其他藥材的合用:
杉木與橘皮、木瓜、香薷、砂仁、白扁豆、石斛等藥材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夏季霍亂引起的抽搐。古籍記載了一個案例,一個病人患有嚴重腳氣,病情危急,服用由杉木節、橘葉(或橘皮)、檳榔、童子尿等熬制的湯劑後,病情很快好轉。
此外,杉木灰還能治療小兒陰腫、臁瘡等症狀。將老杉木燒成灰,再與滑石粉、清油調和敷用,效果良好。 臁瘡久治不癒的,可以用老杉木節燒成的灰,加入麻油調和,用箬葉隔開敷貼,多次更換即可痊癒。
除了治療抽搐和腳氣,杉木的其他用途較少,故不再贅述。
4. 接骨木
味甘、苦,平,無毒。主折傷,續筋骨,除風癢齲齒。可作浴湯。
疏:,接骨木稟土氣以生,故其味甘苦。氣平無毒。甘能入脾養血,故主折傷,續筋骨。苦涼能除風濕浮熱,故主風癢齲齒也。《千金方》:打傷瘀血,及產婦惡血,一切血不行,或行不止,並煮汁服。
主治參互
《易簡方》:治折傷筋骨。接骨木半兩,乳香半錢,芍藥、當歸、川芎、自然銅各一兩,為末。化黃蠟四兩,投藥攪勻,眾手丸如芡實大。若止損傷,酒化一丸,若碎折筋骨,先用此傅貼,乃服。
無別用,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接骨木味甘苦,性平,無毒。能治療骨折,接續筋骨,消除風癢和牙痛。也可作為沐浴藥材。
接骨木生長於土壤,因此味道甘苦。性平且無毒。甘味能滋養脾胃、補血,所以能治療骨折,接續筋骨。苦味寒涼,能去除風濕、浮熱,因此能治療風癢和牙痛。《千金方》記載,接骨木可用於治療外傷瘀血、產後惡露不盡或出血不止等症狀,服用其煮沸的汁液即可。
《易簡方》記載:治療骨折。取接骨木半兩,乳香半錢,芍藥、當歸、川芎、自然銅各一兩,磨成粉末。再以黃蠟四兩熔化,拌入藥粉,搓成芡實大小的藥丸。如果只是輕微損傷,則用酒送服一丸;如果是骨折,則先將藥丸敷貼患處,再服用藥丸。
其他用法,因記載不多,故未列出。
5. 樺木皮
味苦,平,無毒,主諸黃疸。濃煮汁飲之良。
疏:,樺木皮生於西北陰寒之地,故其味苦氣平無毒。氣味俱薄。降多升少,陰也。入足陽明經。五疸皆濕熱鬱於陽明所致,苦平能除濕熱,故主諸疸也。藏器以之治傷寒,時行熱毒瘡。宗奭以之治肺風毒。皆取其苦涼,能散風邪熱毒之義耳。
主治參互
《靈苑方》:乳癰初發,腫痛結硬欲破,一服即瘥。以北來真樺皮,燒存性,研,無灰酒服方寸匕,即臥,覺即瘥也。唐瑤《經驗方》:乳癰腐爛。靴內年久樺皮燒灰,酒服一錢,日一服。《和劑局方》:肺風毒瘡,遍身瘡疥如癘,及癮疹瘙癢,面上風刺,婦人粉刺,並用樺皮散主之。
樺皮燒灰四兩,枳殼去穰燒四兩,荊芥穗二兩,炙甘草一兩,各為末,杏仁水煮過,去皮尖二兩,研如泥,研勻。每服二錢,食後溫酒調下,瘡疥甚者日三服。
簡誤
脾胃弱,易於作泄者忌之。
白話文:
樺木皮味苦,性平,無毒,能治療各種黃疸。將其濃縮煮成汁液服用效果很好。
樺木皮生長在西北寒冷陰濕的地方,因此味道苦、性平、無毒。它的氣味都比較淡薄,下降的力量多於上升的力量,屬陰性,進入足陽明經。五種黃疸都是濕熱停滯在陽明經所導致的,而樺木皮味苦性平,可以去除濕熱,所以能治療各種黃疸。古代醫家也用它治療傷寒、流行性熱毒瘡,以及肺風毒。這些用法都是利用它味苦性涼,能散發風邪、熱毒的功效。
關於樺木皮的治療用途,古籍記載如下:
《靈苑方》記載:乳癰初期,腫痛、堅硬、將要潰破時,服用一次就能痊癒。方法是用來自北方的真樺樹皮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無灰酒送服一小匙,然後臥床休息,很快就能好轉。唐瑤《經驗方》記載:乳癰潰爛可以用多年陳舊的樺樹皮燒成灰,用酒送服一錢,每天服用一次。《和劑局方》記載:治療肺風毒瘡、全身瘡疥(像麻瘋病一樣)、癮疹瘙癢、面部風刺、婦女粉刺等,都可用樺皮散。
樺皮散的組方是:樺木皮燒灰四兩,枳殼(去掉瓤)燒灰四兩,荊芥穗二兩,炙甘草一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杏仁用水煮過,去掉尖端,取二兩研磨成泥狀,與藥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溫酒送服,瘡疥嚴重者,每天服用三次。
脾胃虛弱、容易腹瀉的人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