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三 (11)
卷十三 (11)
1. 五倍子
味苦、酸,平,無毒。療齒宣疳䘌,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濕癬瘡,瘙癢膿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
疏:,五倍子得木氣而兼金水之性,其味苦酸澀,氣平無毒。氣薄味厚,斂也,陰也。入手太陰、足陽明經。《本經》主齒宣疳䘌,風濕癬瘡,及小兒面鼻疳瘡者,皆從外治。取其苦能殺蟲,酸平能斂浮熱,性燥能主風濕瘡癢膿水。五痔下血者,大腸積熱也。大腸與肺為表裡,肺得斂肅則大腸亦自清寧也。藏器:療腸虛泄利。《日華子》:主生津液,消酒毒。時珍謂其斂肺降火,化痰飲,止咳嗽,消渴,盜汗,斂潰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者,悉假其入肺清金,收斂固脫之功耳。
白話文:
五倍子味苦酸,性平無毒,具有收斂作用,能入肺經和胃經。它能治療牙齒疾病、小兒疳積、風濕癬瘡、瘙癢膿水、五痔下血等問題,還能治療腸虛泄利,生津液,消酒毒,斂肺降火,化痰止咳,消渴,止盜汗,斂潰瘡,收脫肛等症狀。
主治參互
同地骨皮、小薊、皮硝、甘草、苦參、蔥頭,煎湯洗楊梅結毒。《集靈方》:自汗、盜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調填臍中,縛定,一夜即止。化痰生津,噙化丸:用五倍子安大缽頭內,用煮糯米粥湯浸,蓋好安靜處,七日後常看,待發芽黃金色,又出黑毛,然後將箸試之,若透內無硬,即收入細瓦缽中。擂如醬,連缽日中曬至上皮乾了。
白話文:
治療楊梅結毒可以用地骨皮、小薊、皮硝、甘草、苦參、蔥頭煎湯洗滌。 如果出現自汗盜汗,可以用五倍子研末,用唾液調和後填入肚臍,用布綁緊,一夜即可止住。五倍子也能化痰生津,可以將其放入大缽中,用煮糯米粥的湯浸泡,蓋好放在靜處,七日後觀察,待其發芽呈現黃金色,並長出黑毛,用筷子試探,若內部沒有硬塊,即可取出,研磨成醬狀,連同缽一起放在太陽下曬至表面乾燥。
又擂勻,又曬,曬至可丸,方丸彈子大,曬乾收用。其味甘酸,能化一切膠痰。又方:脾泄久利。五倍子炒半斤,除倉米炒一升,丁香、細辛、木香各三錢,川椒五錢,為末。每服一錢,蜜湯下,日二服。忌生冷魚肉。《和劑局方》玉鎖丹:治腎經虛損,心氣不足,思慮太過,真陽不固,溺有餘瀝,小便白濁如膏,夢中頻遺,盜汗虛煩,食減乏力。此方性溫不熱,極有神效。
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兩,龍骨二兩,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鹽湯送下,日三服。《百一選方》:臟毒下血。五倍子不拘多少為末,大鯽魚一枚,去腸胃鱗鰓,填藥令滿,入瓶內煅存性,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直指方》:大腸痔疾。五倍子煎湯熏洗,或燒煙燻之,自然收縮。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均勻,然後曬乾,曬到可以搓成藥丸的大小,藥丸要像彈珠一樣大小,曬乾後收好。藥材的味道是甘酸的,可以化解各種膠質痰液。另外還有個方子: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長期腹瀉。將五倍子炒至半斤,去除倉米炒至一升,丁香、細辛、木香各三錢,川椒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蜂蜜水送服,一天服用兩次。忌食生冷魚肉。《和劑局方》的玉鎖丹:治療腎經虛損、心氣不足、思慮過度、陽氣不足、小便頻尿、小便白濁如膏狀、夢遺、盜汗、虛煩、食慾不振、乏力。這個方子性溫不燥,效果極佳。
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兩,龍骨二兩,研磨成粉末,用澱粉水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飯前用鹽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百一選方》:治療臟腑毒素導致的出血。五倍子不拘多少研磨成粉末,取一條大鯽魚,去除內臟、鱗片和魚鰓,填入藥粉,裝入瓶中,煅燒至藥材變性,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服。《直指方》:治療大腸痔瘡。用五倍子煎湯熏洗患處,或者將五倍子燒煙熏患處,自然可以收縮痔瘡。
《三因方》:脫肛不收。用五倍子末三錢,入白礬少許,水一碗,煎湯洗之。立效。《婦人良方》:產後腸脫。五倍子末摻之。《博濟方》:風毒攻眼,腫癢澀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瞼赤爛,或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驅風散:五倍子一兩,蔓荊子一兩半,為末,每用二錢,水二盞。
銅石器內煎汁,去滓,乘熱洗。大能明目去澀。楊子建《護命方》:牙齦腫痛。五倍子兩許,瓦焙,研末,以半錢傅痛處,片時唾去涎。內服去風熱藥。《端效方》:白口惡瘡,狀如木耳。不拘大人小兒,並用五倍子、青黛等分,為末,以筒吹之。《儒門事親》赴筵散:治口舌生瘡。
白話文:
《三因方》记载,治疗脱肛不收可以用五倍子末三钱,加入少量白矾,用一碗水煎汤洗患处,效果显著。《婦人良方》则建议产后肠脱用五倍子末敷于患处。《博濟方》指出,风毒攻眼导致眼部肿痒涩痛难忍,或上下眼睑赤烂,或浮翳瘀肉侵睛,可用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研末,每次取二钱,加水两盏,铜石器内煎汁去渣,乘热洗眼,可明目去涩。《護命方》中提到,牙龈肿痛可以用五倍子两许,瓦焙研末,取半钱敷于痛处,片刻后吐去唾液,并配合内服去风热药物。《端效方》记载,治疗白口恶疮,状如木耳,不论大人小孩,均可用五倍子、青黛等量研末,用筒吹入患处。《儒門事親》的《赴筵散》则用来治疗口舌生疮。
五倍子、密陀僧等分,為末。漿水漱過,干貼之。《院方》加晚蠶蛾。《杏林摘要》:魚口瘡毒,初起未成膿者。用五倍子炒黃研,入百草霜等分,以臘醋調,塗患處,一日一夜即消。《拔萃方》:一切金瘡。五倍子、降真香等分,炒,研末。傅之,皮肉自痊。
簡誤
五倍子,性燥急而專收斂,咳嗽由於風寒外觸者忌之。瀉痢非腸虛脫者忌之。咳嗽由於肺火實者忌之。若誤服之,反致壅塞喘滿,以其酸斂太驟,火氣無從泄越故耳。
白話文:
將五倍子與密陀僧等量研磨成粉末,用漿水漱口後,將藥粉塗抹在患處。另外,《院方》記載中,可以加入晚蠶蛾。《杏林摘要》中提到,魚口瘡毒初起尚未化膿時,可以將五倍子炒黃研磨,加入等量的百草霜,用臘醋調和後塗抹患處,一天一夜即可消退。《拔萃方》則記載,對於各種金瘡,可以將五倍子與降真香等量炒製研磨成粉末,塗抹患處,傷口即可自行癒合。
五倍子性燥急且收斂力強,因此咳嗽是由於風寒入侵者不宜使用。此外,瀉痢若非腸虛脫者也不宜使用。對於咳嗽是由於肺火旺盛者,也應忌用五倍子。誤服五倍子可能導致壅塞喘滿,因為其收斂力過強,使得火氣無法宣洩。
2. 天竺黃
味苦,寒,無毒。主小兒驚風天吊,鎮心,明目,去諸風熱,療金瘡,止血,滋養五臟。
疏:,天竺黃,竹之津氣結成。其氣味功用,與竹瀝大同小異。茅竹黃氣微寒而性亦稍緩,故為小兒家要藥。入手少陰經。小兒驚風天吊,諸風熱者,亦猶大人熱極生風之候也。此藥能除熱養心,豁痰利竅,心家熱清而驚自平,主君安而五臟鹹得滋養,故諸證悉除也。明目療金瘡者,總取其甘寒涼血清熱之功耳。
主治參互
同牛黃、犀角、丹砂、茯神、琥珀、酸棗仁、遠志、鉤藤鉤,治小兒驚癇癲疾。有痰者加牛膽南星、貝母、竹瀝。屬虛者去南星,加人參。錢乙方:小兒驚熱。天竺黃二錢,雄黃、牽牛末各一錢,研勻,麵糊丸慄米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湯下。
除小兒驚癇痰熱外無別用,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天竺黃味苦性寒,無毒,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安神定驚,明目,去除風熱,治療外傷出血,止血,滋養五臟。其藥效與竹瀝相近,但性寒而緩和,是治療小兒疾病的重要藥物,主要入少陰經。小兒驚風抽搐、風熱,就像成人因熱極而生風一樣。天竺黃能清熱養心,化痰開竅,心火平息,驚悸自止,君主安定,五臟都能得到滋養,所以各種症狀都能消除。明目、治療外傷出血,都是因為它具有甘寒涼血清熱的功效。
天竺黃常與牛黃、犀角、丹砂、茯神、琥珀、酸棗仁、遠志、鉤藤等藥物配合,用於治療小兒驚癇癲疾。如果有痰,可以加入膽南星、貝母、竹瀝。如果體虛,可以去掉膽南星,加入人參。錢乙方中記載,治療小兒驚熱,可用天竺黃、雄黃、牽牛末等藥物研磨成丸劑服用。
天竺黃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痰熱,其他方面用途不多,所以沒有寫入「簡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