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11)

1. 五倍子

味苦、酸,平,無毒。療齒宣疳䘌,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濕癬瘡,瘙癢膿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

疏:,五倍子得木氣而兼金水之性,其味苦酸澀,氣平無毒。氣薄味厚,斂也,陰也。入手太陰、足陽明經。《本經》主齒宣疳䘌,風濕癬瘡,及小兒面鼻疳瘡者,皆從外治。取其苦能殺蟲,酸平能斂浮熱,性燥能主風濕瘡癢膿水。五痔下血者,大腸積熱也。大腸與肺為表裡,肺得斂肅則大腸亦自清寧也。藏器:療腸虛泄利。《日華子》:主生津液,消酒毒。時珍謂其斂肺降火,化痰飲,止咳嗽,消渴,盜汗,斂潰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者,悉假其入肺清金,收斂固脫之功耳。

主治參互

同地骨皮、小薊、皮硝、甘草、苦參、蔥頭,煎湯洗楊梅結毒。《集靈方》:自汗、盜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調填臍中,縛定,一夜即止。化痰生津,噙化丸:用五倍子安大缽頭內,用煮糯米粥湯浸,蓋好安靜處,七日後常看,待發芽黃金色,又出黑毛,然後將箸試之,若透內無硬,即收入細瓦缽中。擂如醬,連缽日中曬至上皮乾了。

又擂勻,又曬,曬至可丸,方丸彈子大,曬乾收用。其味甘酸,能化一切膠痰。又方:脾泄久利。五倍子炒半斤,除倉米炒一升,丁香、細辛、木香各三錢,川椒五錢,為末。每服一錢,蜜湯下,日二服。忌生冷魚肉。《和劑局方》玉鎖丹:治腎經虛損,心氣不足,思慮太過,真陽不固,溺有餘瀝,小便白濁如膏,夢中頻遺,盜汗虛煩,食減乏力。此方性溫不熱,極有神效。

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兩,龍骨二兩,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鹽湯送下,日三服。《百一選方》:臟毒下血。五倍子不拘多少為末,大鯽魚一枚,去腸胃鱗鰓,填藥令滿,入瓶內煅存性,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直指方》:大腸痔疾。五倍子煎湯熏洗,或燒煙燻之,自然收縮。

《三因方》:脫肛不收。用五倍子末三錢,入白礬少許,水一碗,煎湯洗之。立效。《婦人良方》:產後腸脫。五倍子末摻之。《博濟方》:風毒攻眼,腫癢澀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瞼赤爛,或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驅風散:五倍子一兩,蔓荊子一兩半,為末,每用二錢,水二盞。

銅石器內煎汁,去滓,乘熱洗。大能明目去澀。楊子建《護命方》:牙齦腫痛。五倍子兩許,瓦焙,研末,以半錢傅痛處,片時唾去涎。內服去風熱藥。《端效方》:白口惡瘡,狀如木耳。不拘大人小兒,並用五倍子、青黛等分,為末,以筒吹之。《儒門事親》赴筵散:治口舌生瘡。

五倍子、密陀僧等分,為末。漿水漱過,干貼之。《院方》加晚蠶蛾。《杏林摘要》:魚口瘡毒,初起未成膿者。用五倍子炒黃研,入百草霜等分,以臘醋調,塗患處,一日一夜即消。《拔萃方》:一切金瘡。五倍子、降真香等分,炒,研末。傅之,皮肉自痊。

簡誤

五倍子,性燥急而專收斂,咳嗽由於風寒外觸者忌之。瀉痢非腸虛脫者忌之。咳嗽由於肺火實者忌之。若誤服之,反致壅塞喘滿,以其酸斂太驟,火氣無從泄越故耳。

白話文:

五倍子

五倍子味苦酸,性平,無毒。可以治療牙齒疾病、小兒疳積、因肺部風毒外溢引起的皮膚病(如風濕癬瘡)、瘙癢流膿的皮膚病、五痔出血不止以及小兒面部、鼻部的疳瘡。

五倍子具有木氣,兼具金水之性,味苦酸澀,氣平無毒。其氣味輕薄而味道濃郁,具有收斂、陰柔的特性,歸入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本經》記載其主治牙齒疾病、疳積、風濕癬瘡以及小兒面鼻疳瘡,這些都是外用治療。五倍子之所以能治療這些疾病,是因為其苦味能殺蟲,酸平的特性能斂收浮熱,燥性則能治療風濕瘡引起的瘙癢和膿水。五痔下血是因大腸積熱所致,而大腸與肺經互為表裡,肺部得到收斂肅清,則大腸也會自然清寧。此外,五倍子還能治療腸胃虛弱引起的泄瀉。另有記載,五倍子能生津液,消酒毒;斂肺降火,化痰止咳,治療消渴、盜汗,以及收斂潰瘍、刀傷,治療脫肛、直腸下垂等症狀,這些功效都源於其入肺清金、收斂固脫的作用。

五倍子與地骨皮、小薊、皮硝、甘草、苦參、蔥頭等藥材一起煎湯,可以洗治楊梅瘡。用五倍子研末,以唾液調和後填塞肚臍,可以治療自汗、盜汗。將五倍子浸泡在煮熟的糯米粥水中,待其發芽變黃並長出黑毛後,研磨成醬狀,曬乾製成丸劑,具有化痰生津的功效。五倍子還可以治療脾虛久瀉。玉鎖丹(含五倍子、白茯苓、龍骨)可以治療腎虛、心氣不足、思慮過度、陽氣不足、尿頻、尿濁、遺精、盜汗、虛煩、食慾不振等症狀。五倍子還可以治療臟腑毒素引起的出血,以及大腸痔疾,方法包括內服、外敷、熏洗等。此外,五倍子還可以用於治療脫肛、產後腸脫、風毒攻眼、牙齦腫痛、口瘡、魚口瘡、金瘡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五倍子性燥急,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因此風寒咳嗽、非腸胃虛弱引起的瀉痢以及肺火實證的咳嗽患者忌用。誤服五倍子可能導致壅塞喘滿,這是因為其酸斂作用過於迅速,致使火氣無法宣洩所致。

2. 天竺黃

味苦,寒,無毒。主小兒驚風天吊,鎮心,明目,去諸風熱,療金瘡,止血,滋養五臟。

疏:,天竺黃,竹之津氣結成。其氣味功用,與竹瀝大同小異。茅竹黃氣微寒而性亦稍緩,故為小兒家要藥。入手少陰經。小兒驚風天吊,諸風熱者,亦猶大人熱極生風之候也。此藥能除熱養心,豁痰利竅,心家熱清而驚自平,主君安而五臟鹹得滋養,故諸證悉除也。明目療金瘡者,總取其甘寒涼血清熱之功耳。

主治參互

同牛黃、犀角、丹砂、茯神、琥珀、酸棗仁、遠志、鉤藤鉤,治小兒驚癇癲疾。有痰者加牛膽南星、貝母、竹瀝。屬虛者去南星,加人參。錢乙方:小兒驚熱。天竺黃二錢,雄黃、牽牛末各一錢,研勻,麵糊丸慄米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湯下。

除小兒驚癇痰熱外無別用,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天竺黃味苦性寒,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小兒驚風、抽搐,鎮靜安神,明目,去除各種風熱,治療刀傷,止血,滋養五臟。

天竺黃是竹子汁液凝結而成,其氣味和功效與竹瀝十分相似。但天竺黃氣味略寒,藥性也較緩和,因此是治療小兒疾病的重要藥物,主要作用於手少陰經。小兒驚風、抽搐以及各種風熱症狀,都類似於成人因熱極而生風的症狀。此藥能清熱養心,化痰開竅,使心火下降,驚厥自然平息,君主之氣安和,五臟都能得到滋養,所以各種症狀都能消除。至於明目和治療刀傷的功效,都是因為它甘寒涼血、清熱的藥效。

天竺黃可以與牛黃、犀角、硃砂、茯神、琥珀、酸棗仁、遠志、鉤藤等藥物一起,治療小兒驚癇、癲癇等疾病。如果患者有痰,可以加牛膽、天南星、貝母、竹瀝;如果屬於虛證,則去掉天南星,加入人參。錢乙的方劑中,治療小兒驚熱的藥方是:天竺黃二錢,雄黃、牽牛子末各一錢,研磨均勻,製成麵糊丸,如慄米大小。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薄荷湯送服。

除了治療小兒驚癇痰熱之外,天竺黃沒有其他用途,因此不需另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