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三 (10)
卷十三 (10)
1. 安急香
味辛、苦,平,無毒。主心腹惡氣,鬼疰。
疏:,安息香稟火金之氣而有水,故味辛苦,氣平而芳香,性無毒。氣厚味薄,陽也。入手少陰經。少陰主藏神。神昏則邪惡鬼氣易侵,芳香通神明而闢諸邪,故能主鬼疰惡氣也。
主治參互
同鬼臼、犀角、牛黃、丹砂、乳香、蘇合香、龍齒、雄黃、麝香,治鬼疰屍疰,殺癆蟲,寐魘暴亡,及大人小兒卒中邪惡氣。《奇效良方》:小兒驚邪。安息香一豆許,燒之自除。
簡誤
病非關邪惡氣侵犯者,不宜服。
白話文:
安急香味辛、苦,性平,無毒。能治療心腹脹痛,以及因邪氣入侵導致的疾病。
安息香兼具火、金二種性質,又帶有水性,因此味道辛辣苦澀,性情平和而芳香,且無毒。其氣味濃郁,味道較淡,屬陽性藥物,走手少陰經。少陰經主管人的精神神志,精神恍惚時,容易受邪氣侵犯。安息香的芳香氣味能通達神志,驅除邪氣,因此能治療邪氣入侵引起的疾病。
安急香常與鬼臼、犀角、牛黃、丹砂、乳香、蘇合香、龍齒、雄黃、麝香等藥物一起使用,治療因邪氣入侵造成的疾病,例如:殺死體內致病的蟲類,治療因受驚嚇導致的昏迷、猝死,以及大人小孩因邪氣入侵而發病。 《奇效良方》中記載:小兒受驚嚇,可用少許安息香焚燒,即可去除邪氣。
若疾病並非因邪氣侵犯所致,則不應服用安息香。
2. 仙人杖
味鹹,平(一云冷),無毒。主噦氣嘔逆,闢痁,小兒吐乳,大人吐食,並水煮服。小兒驚癇及夜啼,安身伴睡良。又主痔病,燒為末,服方寸匕。
疏:,仙人杖,此筍之將成竹時立死者。得筍之氣已過,稟竹之性未全,故味鹹氣平無毒。其功用在竹茹、竹黃之間。所主噦氣嘔逆,小兒吐乳,闢痁,大人吐食,痔瘡者,竹茹之用也。療小兒驚癇,及夜啼者,竹黃之用也。雖其形已痿,而其性尚存,故能療諸證也。又秘方:用此蘸麻油於空室中燃之,取滴下油塗癰疽,已潰之肉如神。
他用甚稀,故無「主治」、「簡誤」。
白話文:
仙人杖味鹹性平(也有人說是性寒),無毒。主要治療呃逆、嘔吐,預防瘟疫,小兒吐奶、大人吐食物,都用水煮後服用。對於小兒驚癇和夜啼,可以放在身邊安撫,陪伴睡眠。也能治療痔瘡,將其燒成灰末,每次服用一小撮。
仙人杖是竹子在將要長成時枯萎的竹筍。它已經過了竹筍的生長期,還未完全具有竹子的特性,所以味鹹性平無毒。它的功效介於竹茹和竹黃之間。治療呃逆、嘔吐、小兒吐奶、預防瘟疫、大人吐食物、痔瘡,是它像竹茹一樣的功效;治療小兒驚癇和夜啼,是它像竹黃一樣的功效。雖然它的外形已經枯萎,但其藥性仍然存在,所以能治療這些疾病。另有秘方:用仙人杖蘸麻油在空曠房間內燃燒,取其滴下的油塗抹在癰疽上,已潰爛的傷口也能迅速癒合。
其他用途較少,因此沒有詳細的主治和用藥禁忌說明。
3. 海桐皮
味苦,平,無毒。主霍亂,中惡,赤白久痢。除疽䘌疥癬,牙齒蟲痛,並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浮赤。
疏:,海桐皮稟木中之陰氣以生,《本經》:味苦氣平無毒。然詳其用,味應帶辛。氣薄味厚,陰中陽也。入足太陰、陽明經。二經虛則外邪易入,為霍亂中惡,辛以散之。濕熱內侵為疳䘌,久痢,苦以泄之。又脾胃主肌肉,濕熱浸淫則生蟲而為疥癬。苦能殺蟲,平即微寒,濕熱去而疥癬除矣。其主漱齒洗目者,亦取其苦寒殺蟲,辛平散風熱之意耳。李珣以之治腰腳不遂,血脈頑痹,腿膝疼痛之證,其為辛苦之劑無疑矣。
主治參互
《續傳信方》治腰膝痛不可忍。用海桐皮二兩,牛膝、芎藭、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兩,甘草半兩,薏苡仁二兩,生地黃十兩,煎浸洗焙乾銼細,以綿包裹,入無灰酒二斗浸之,冬二七日,夏一七日,空心飲一盞,每日早、午、晚各飲一盞,長令醺醺。合時不得添減,禁毒食。
此藥治因風濕、濕熱流注下焦,腰膝為病。若因陰虛血少火熾而得者勿服。同真川槿皮、輕粉、蛇床子、山大黃,為末,傅癬瘡。
簡誤
腰痛,非風濕者不宜用。
白話文:
海桐皮味苦性平,無毒。主要用於治療霍亂、中惡(食物中毒)、久痢(長期腹瀉,赤白痢指血痢與黏液便)。也能治療疽、瘡、疥癬、牙痛,可以煎煮服用或含漱。用水浸泡後洗眼,可以消除眼部浮腫發紅。
海桐皮生長於陰氣充沛的木本植物中,《本經》記載其味苦性平無毒。但仔細分析其用途,其味應略帶辛辣。氣味清淡而味道濃厚,屬陰中之陽。進入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這兩條經絡虛弱,則容易受外邪侵襲而導致霍亂、中惡;辛味可以驅散外邪。濕熱內侵則會導致疳瘡、久痢,苦味可以瀉去濕熱。脾胃主肌肉,濕熱浸淫則會生蟲而導致疥癬。苦味能殺蟲,性平即略微寒涼,濕熱去除,疥癬自然痊癒。其用於漱口洗眼,也是利用其苦寒殺蟲,辛平散風熱的功效。李珣用它治療腰腳不遂、血脈痹阻、腿膝疼痛,可見其性味辛苦。
治療方面,《續傳信方》記載用海桐皮治療難以忍受的腰膝疼痛的方法。
治療因風濕、濕熱下注下焦,導致腰膝疼痛的疾病。但若因陰虛血少、內火旺盛所致的腰膝痛則不宜服用。海桐皮可以和真川槿皮、輕粉、蛇床子、山大黃研磨成粉末,外敷治療癬瘡。
需要注意的是,腰痛若非因風濕引起,則不適合使用海桐皮。
4. 大腹
微溫,無毒。主冷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痰膈醋心。並以薑、鹽同煎,入疏氣藥良。
疏:,大腹皮,即檳榔皮也。其氣味所主,與檳榔大略相同。茅檳榔性烈,破氣最捷。腹皮性緩,下氣稍遲。入足陽明、太陰經。二經虛則寒熱不調,逆氣攻走,或痰滯中焦,結成膈證,成濕熱鬱積,酸味醋心。辛溫暖胃,豁痰通行下氣,則諸證除矣。大腸壅毒,以其辛散破氣而走陽明,故亦主之也。
主治參互
同白朮、茯苓、車前子、木瓜、桑白皮、五加皮、豬苓、澤瀉、薏苡仁、蠡魚,治水腫有效;虛者加人參。
簡誤
鴆鳥多集檳榔樹上。凡用檳榔皮,宜先洗去黑水,復以酒洗,後以大豆汁再洗過,曬乾,入灰火煨用。性與檳榔相似,病涉虛弱者,概勿使用。
白話文:
大腹(檳榔皮)性溫和,無毒。能治療寒熱之氣侵犯心腹,大腸積聚毒素,以及痰濁阻塞心胸導致的胸悶、胃酸等症狀。煎藥時最好加入生薑和鹽,再搭配其他疏通氣血的藥物效果更佳。
檳榔皮的藥性與檳榔大致相同,但檳榔藥性較烈,迅速行氣;檳榔皮藥性較緩和,行氣速度較慢。檳榔皮歸入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這兩個經絡虛弱,就會導致寒熱失調,氣逆上衝,或痰濁停滯於中焦,形成胸膈阻塞,以及濕熱積聚引起的胃酸。檳榔皮辛溫,能溫暖胃氣,化痰通氣,因此能治療這些病症。它也能治療大腸積聚毒素,因為其辛散之性可以疏通氣血,並走陽明經,所以也能治療大腸疾病。
檳榔皮可以與白朮、茯苓、車前子、木瓜、桑白皮、五加皮、豬苓、澤瀉、薏苡仁、蠡魚等藥材一起使用,治療水腫,體虛者可加人參。
由於鴆鳥常在檳榔樹上棲息,因此使用檳榔皮時,應先用水洗去黑色污物,再用酒洗,最後用大豆汁洗淨,曬乾後再用文火煨炒。檳榔皮與檳榔藥性相似,體質虛弱者不宜使用。
5. 合歡
味甘,平,無毒。主安五臟,利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久服輕身,明目,得所欲。
疏:,合歡稟土氣以生,故味甘氣平無毒。入手少陰、足太陰經。土為萬物之母。主養五臟,心為君主之官,本自調和。脾虛則五臟不安,心氣躁急則遇事拂鬱多憂。甘主益脾,脾實則五臟自安。甘可以緩,心氣舒緩則神明自暢而歡樂無憂,神明暢達則覺照圓通,所欲咸遂矣。嵇叔夜《養生論》云:合歡蠲忿,正此之謂歟。其主輕身,明目,及《大明》主消癰疽,緩筋骨者,皆取其能補心脾,生血脈之功耳。
主治參互
與白蠟同入膏,能長肌肉,續筋骨,甚捷。《獨行方》:肺癰唾濁,心胸甲錯。取夜合皮一掌大,水三升,煎取一半,分二服。《百一選方》:撲損折骨。夜合樹皮,去粗皮,炒黑色四兩,芥菜子炒一兩,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臥時服,以滓外傅,接骨神妙。子,合橘核、木瓜、牛膝,能治疝。濕熱者為黃柏;寒濕者加茴香子。
氣味和平,與病無忤,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合歡味甘性平,無毒。能滋養五臟,舒暢心志,使人心情愉悅,無憂無慮。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眼睛明亮,心想事成。
合歡生長於土中,因此味甘性平且無毒,歸入手少陰經和足太陰經。土是萬物的根本,合歡能滋養五臟;心主神明,心氣平和,則五臟自然協調。脾虛則五臟不安,心氣躁動則容易煩悶憂愁。合歡味甘,能益脾,脾氣充足則五臟自然安寧;甘味能緩和,心氣舒緩則精神暢達,自然感到快樂無憂,精神暢達就能心想事成。嵇康在《養生論》中說合歡能消除怒氣,正說明了這一點。合歡能使身體輕盈,眼睛明亮,以及古籍記載它能治療癰疽、舒緩筋骨,都是因為它能補益心脾,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合歡與白蠟一起製成膏藥,能快速生肌長肉,修復筋骨。根據《獨行方》記載,治療肺癰咳吐膿痰,心胸憋悶,可用合歡樹皮煎服。根據《百一選方》記載,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可用合歡樹皮與芥菜子一起研末服用,並將藥渣外敷,療效極佳。合歡的果實(種子)與橘核、木瓜、牛膝一起服用,能治療疝氣;若伴有濕熱,則加黃柏;若伴有寒濕,則加茴香。
合歡性味平和,與疾病不相沖突,因此沒有記載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