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8)

1. 山茱萸

味酸,平、微溫,無毒。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腸胃風邪寒熱,疝瘕,頭風風氣去來,鼻塞,目黃,耳聾,面皰,溫中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久服輕身,明目,強力長年。

疏:,山茱萸感天地春生之氣,兼得木之酸味,《神農》:氣平。《別錄》:微溫。總言其得春氣之正耳。岐伯、甄權加辛。然嘗其味,必是酸多辛少。入足厥陰、足少陰經。陽中之陰,降也。其治心下邪氣寒熱,腸胃風邪寒熱,頭風風氣去來,鼻塞,面皰者,皆肝腎二經所主。二經虛熱,故見前證。肝為風木之位。經曰:諸風掉眩,屬肝木。此藥溫能通行,辛能走散,酸能入肝而斂虛熱,風邪消散則心下腸胃寒熱自除,頭目亦清利,而鼻塞、面皰悉愈也。逐寒濕痹者,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總借其辛溫散結,行而能補也。至於三蟲。亦腸胃濕熱所生,濕去則蟲自除。能溫中則氣自下,汗自出矣。凡四時之令,春氣暖而生,秋氣涼而殺,萬物之性,喜溫而惡寒。人身精氣亦賴陽氣溫暖而後充足,況肝腎在下,居至陰之位,非得溫暖之氣則孤陰無以生。此藥正入二經,氣溫而主補,味酸而主斂,故精氣益而陰強也。精益則五臟自安,九竅自利。又腎與膀胱為表裡,膀胱虛寒則小便不禁;耳為腎之外竅,腎虛則耳聾。肝開竅於目,肝虛則邪熱客之而目黃。二經受寒邪則為疝瘕,二髒得補則諸證無不瘳矣。輕身強力長年者,益精安五臟之驗也。

主治參互

同菟絲子、肉蓯蓉、巴戟天、鹿茸、牛膝、白膠、車前子、枸杞子、生地黃、沙苑蒺藜、麥門冬,能添精固髓,暖腰膝,益陽道,令人有子。同人參、五味子、牡蠣、益智子,治老人小便淋瀝,及遺尿。同人乳、沙苑蒺藜、熟地黃、人參、麥門冬、牛膝、甘菊花,治腦骨痛。

腦為髓之海,髓足則腦痛自除。同石菖蒲、甘菊花、地黃、黃柏、五味子,治腎虛耳聾。同杜仲、牛膝、地黃、白膠、山藥,治腎虛腰痛。入六味地黃丸,為腎虛而有濕熱者所須。

簡誤

命門火熾,強陽不痿者忌之。膀胱熱結,小便不利者,法當清利,此藥味酸主斂,不宜用。陰虛血熱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同加。

白話文:

山茱萸

山茱萸味酸,性平微溫,無毒。主治心下邪氣引起的寒熱,溫暖脾胃,驅逐寒濕痺痛,殺蟲,治療腸胃風邪引起的寒熱,疝氣,偏頭痛,鼻塞,黃疸,耳聾,面皰,溫暖中焦、下降氣機,促進出汗,滋補腎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失禁。長期服用可輕身健體,明目,增強體力,延年益壽。

山茱萸吸收天地間春天的生機之氣,兼具木的酸味,《神農本草經》記載其性平,《名醫別錄》記載其微溫。總體來說,它具有春季陽氣上升的特性。岐伯、甄權認為它還帶有辛味,但實際品嚐,酸味遠大於辛味。山茱萸入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它屬於陽中之陰,具有下降的特性。它能治療心下邪氣引起的寒熱、腸胃風邪引起的寒熱、偏頭痛、鼻塞、面皰等症狀,皆因肝腎二經虛熱所致。肝主風木,《內經》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此藥溫性能通行經絡,辛能散邪,酸能入肝斂虛熱,風邪消散則心下腸胃寒熱自除,頭目亦清利,鼻塞、面皰等也自然痊癒。它能驅逐寒濕痺痛,因為經書上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山茱萸借其辛溫之力散結,溫散兼補。至於治療蟲病,也是因為腸胃濕熱所致,濕去則蟲自除。它能溫暖脾胃,則氣機下降,汗液自然排出。四季變化中,春天溫暖而生長,秋天涼爽而收斂,萬物都喜溫惡寒。人體精氣也需要陽氣溫暖才能充盈,況且肝腎居於下焦,屬於至陰之位,沒有溫暖之氣,孤陰難以滋生。此藥正入肝腎二經,性溫而能補,味酸而能斂,故能滋補精氣,壯陽固精。精氣充足則五臟自然安寧,九竅自然通利。腎與膀胱互為表裡,膀胱虛寒則小便失禁;耳為腎之外竅,腎虛則耳聾;肝開竅於目,肝虛則邪熱侵入而導致目黃。肝腎受寒邪則會導致疝氣,二經得補則諸症皆愈。輕身健體,增強體力,延年益壽,都是因為它能益精安五臟的功效。

山茱萸的配伍應用:

與菟絲子、肉蓯蓉、巴戟天、鹿茸、牛膝、白膠、車前子、枸杞子、生地黃、沙苑蒺藜、麥門冬等藥材同用,能添精固髓,溫暖腰膝,益腎壯陽,促進生育。與人參、五味子、牡蠣、益智子等藥材同用,治療老年人尿頻尿急,遺尿。與人乳、沙苑蒺藜、熟地黃、人參、麥門冬、牛膝、甘菊花等藥材同用,治療頭痛。腦為髓之海,髓液充足則頭痛自除。與石菖蒲、甘菊花、地黃、黃柏、五味子等藥材同用,治療腎虛耳聾。與杜仲、牛膝、地黃、白膠、山藥等藥材同用,治療腎虛腰痛。常用于六味地黄丸中,治療肾虚而兼有湿热者。

山茱萸的禁忌:

命門火旺,陽強不痿者忌用。膀胱熱結,小便不利者,應清利通下,此藥味酸收斂,不宜使用。陰虛血熱者不宜使用,如果需要使用,應與黃柏同用。

2. 紫葳

味酸,微寒,無毒。主婦人產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養胎。

疏:,紫葳,即凌霄花也。稟春氣以生,故其味酸,氣微寒,無毒。花開於夏而色赤,味應帶苦,入肝行血之峻藥。故主婦人產乳余疾,及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諸證。至於養胎,決非其性所宜,用者慎之!

主治參互

同當歸、紅花、川芎、牛膝、地黃、延胡索、桃仁、蘇方木、五靈脂,治壯實婦人經閉。《普濟方》:嬰兒百日內無故口青不飲乳。同凌霄花、大藍葉、芒硝、大黃,等分為末,以羊髓和丸梧子大。每研一丸,乳送下,便能吃乳。熱者可服,寒者忌之。

簡誤

紫葳長於破血消瘀。凡婦人血氣虛者,一概勿施。胎前斷不宜用。

白話文:

紫葳味酸微寒,無毒。能治療婦女產後乳汁不通的後遺症、崩漏、癥瘕(腹部腫塊)、血瘀導致的寒熱消瘦等症狀,並能養胎。

紫葳就是凌霄花。它在春天生長,所以味道酸,性微寒,無毒。但凌霄花在夏天開花,花色赤紅,按理來說應該帶苦味,且是能入肝經、具有強力活血功效的藥材。因此,它能治療婦女產後乳汁不通的後遺症、崩漏、癥瘕、血瘀導致的寒熱消瘦等症狀。但是,它並不適合用於養胎,使用時務必謹慎!

紫葳常與當歸、紅花、川芎、牛膝、地黃、延胡索、桃仁、蘇木、五靈脂等藥材一起使用,治療體質強壯的婦女經閉。根據《普濟方》記載,紫葳還可以治療嬰兒百日內不明原因口唇發青、拒絕喝奶的症狀。方法是將紫葳與凌霄花、大青葉、芒硝、大黃等分研末,用羊髓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母乳送服,就能改善嬰兒喝奶的情況。但需注意,體質偏熱的嬰兒可以使用,體質偏寒的嬰兒則應避免使用。

紫葳擅長破血消瘀。但凡婦女血氣虛弱者,都應避免使用。孕婦也絕對禁止使用。

3. 胡桐淚

味鹹、苦,大寒,無毒。主大毒熱,心腹煩滿,水和服之取吐。又主牛馬急黃黑汗,水研三二兩灌之,立瘥。

疏:,胡桐淚稟地中至陰之氣,而兼水化,故味鹹苦,氣大寒,無毒。氣味俱厚,陰中之陰也。入足陽明經。經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又曰:在高者,因而越之。苦以湧吐,寒以勝熱,故主大毒熱,心腹煩滿,取吐而效也。牛馬性熱而又犯熱病,所以急黃黑汗也。鹹寒能除大熱,故亦主之。《日華子》以之治風蟲牙齒痛。李珣謂其能治骨槽風,齒䘌。元素言:瘰癧非此不能除。皆資其苦能殺蟲,咸能入骨軟堅,大寒能除極熱之用耳。

主治參互

《聖惠方》:牙疼出血。胡桐淚半兩,研,入麝香少許,夜夜貼之。又方:牙疳宣露,膿血臭氣者,胡桐淚一兩,枸杞根一升。每用五錢,煎水熱漱。《聖濟總錄》:牙齒蠹黑,乃腎虛也。胡桐淚一兩,丹砂半兩,麝香一分,為末摻之。

除口齒藥外,他用甚稀,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胡桐淚味鹹苦,性寒,無毒。能治療熱毒攻心、胸腹脹滿,用水調服以催吐。也能治療牛馬患急性黃疸伴隨黑汗的疾病,用水研磨成三到二兩灌服,即可痊癒。

胡桐淚源自地底至陰之氣,兼具水性,因此味鹹苦,性極寒,無毒。其氣味濃厚,屬陰中之陰,入足陽明經。醫書記載:「內熱過盛,宜用鹹寒之物治療。」又說:「病在高處,應從高處入手治療。」胡桐淚味苦能催吐,性寒能清熱,所以能治療熱毒攻心、胸腹脹滿,服用後能有效催吐。牛馬體質燥熱,若再患熱病,就會出現急性黃疸和黑汗。胡桐淚性鹹寒,能消除大熱,所以也能治療牛馬此症。《日華子本草》記載胡桐淚能治療風蟲引起的牙痛。《藥性本草》記載胡桐淚能治療骨槽風和牙齦腫痛。陶弘景說:瘰癧(淋巴結核)非胡桐淚不可治。這些功效都源於其味苦能殺蟲,味鹹能入骨軟堅,性寒能消除極熱的藥性。

根據其他醫書記載,胡桐淚也可用於治療:牙痛出血(研磨胡桐淚半兩,加入少量麝香,每晚貼敷患處);牙疳(牙齦潰爛,膿血惡臭)(用胡桐淚一兩,枸杞根一升,每次取五錢煎水漱口);牙齒發黑(腎虛)(將胡桐淚一兩,丹砂半兩,麝香一分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

除了治療口腔疾病外,胡桐淚的其他用途較少,故在此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