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六 (22)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2)

1. 龍膽

味苦、澀,大寒,無毒。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除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泄下痢,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

疏:草龍膽稟天地純陰之氣以生,故其味大苦澀,其性大寒而無毒,足厥陰、足少陰、足陽明三經藥。入足少陰,除本經之熱,腎主骨,故主骨間寒熱。熱極生風則發驚搐,重則變為癇病。濕熱邪氣之在中下二焦者,非此不去,熱去則諸證自解。五臟有熱則不安,熱除則五臟自定。

苦澀而寒,故殺蠱毒。大苦大寒,故能滌除胃中所伏實熱,及時氣溫熱,熱泄下痢,去腸中小蟲。熱清則肝膽之氣亦清,故益肝膽氣而止驚惕也。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則非其任矣。

主治參互

草龍膽同白芍藥、甘草、茯神、麥門冬、木通,主小兒驚癇入心,壯熱骨熱,時疾熱黃,口瘡。同苦參、牛膽治谷疸。同苦參、蛆蟲灰、青黛,治小兒一切疳熱狂語及瘡疥。治蛔蟲攻心如刺,吐清水。龍膽二兩,去頭銼,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隔宿勿進食,平旦時頓服之即瘥。同生地黃等分,治濕熱傷血分,浸大腸,以致卒下血,多服必效。

簡誤

草龍膽味既大苦,性復大寒,純陰之藥也。雖能除實熱,胃虛血少之人不可輕試。凡病脾胃兩虛,因而作泄者忌之。凡病虛而有熱者勿用。亦勿空腹服。餌之令人溺不禁,以其太苦則下泄太甚故也。《炮炙論》以銅刀切去須上頭,銼碎,甘草汁中浸一宿,漉出,曝乾用。

白話文:

龍膽

龍膽味苦澀,性寒,無毒。主治骨骼間寒熱、驚癇、邪氣、外傷續接、安定五臟、殺滅蠱毒、清除胃中伏熱、時疫溫熱、熱邪引起的泄瀉痢疾、驅除腸道寄生蟲、滋養肝膽之氣、止驚悸。長期服用可增強智力、延年益壽。

龍膽生長於天地間陰氣充沛之處,故味極苦澀,性極寒而無毒,是足厥陰經、足少陰經、足陽明經的藥物。入足少陰經,清除經絡中的熱邪;腎主骨,故能治療骨骼間寒熱。熱極生風則會導致驚厥抽搐,嚴重則成為癇病。中下焦濕熱邪氣,非龍膽不能去除,熱邪去除,諸症自然痊癒。五臟有熱則不安,熱邪去除,五臟自然安定。

龍膽味苦澀性寒,故能殺滅蠱毒。其大苦大寒的特性,能清除胃中積聚的實熱,以及時疫溫熱、熱邪引起的泄瀉痢疾,驅除腸道寄生蟲。熱邪清除,肝膽之氣亦清,故能滋養肝膽之氣,並止驚悸。長期服用可增強智力、延年益壽,這絕非誇張之言。

主治參考

龍膽與白芍藥、甘草、茯神、麥門冬、木通配伍,主治小兒驚癇入心、壯熱骨熱、時疫熱黃、口瘡。與苦參、牛膽配伍,治療黃疸。與苦參、蛆蟲灰、青黛配伍,治療小兒各種疳熱、狂語及瘡疥。治療蛔蟲攻心如刺、嘔吐清水,可用龍膽二兩,去頭切碎,加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隔夜勿進食,清晨空腹服用,即可痊癒。與生地黃等量配伍,治療濕熱傷及血分,浸漬大腸,導致便血,多服必有效。

使用注意事項

龍膽味極苦,性極寒,屬純陰藥物。雖然能清除實熱,但胃虛血少者不可輕易服用。脾胃兩虛而導致泄瀉者忌用。虛而有熱者勿用。亦勿空腹服用。服用後可能導致尿頻,因其味過苦導致泄瀉過度所致。《炮炙論》記載,應用銅刀切去須根,切碎,用甘草汁浸泡一夜,撈出曬乾後再使用。

2. 細辛

味辛,溫,無毒。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溫中,下氣,破痰,利水道,開胸中,除喉痹,齆鼻,風癇疾,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臟,益肝膽,通精氣。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

疏:,細辛稟天地陽升之氣以生,故其味辛溫而無毒。入手少陰、太陽經。風藥也。風性升,升則上行,辛則橫走,溫則發散,故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蓋痹及死肌,皆是感地之濕氣,或兼風寒所成。風能除濕,溫能散寒,辛能開竅,故療如上諸風寒濕疾也。《別錄》又謂:溫中下氣,破痰開胸中,除喉痹齆鼻,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膽,通精氣,皆升發辛散開通諸竅之功也。其曰: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者,必無是理。蓋辛散升發之藥,其可久服哉?

主治參互

同石膏,能治陽明火熱上攻以致齒痛。得當歸、芍藥、芎藭、牡丹、藁本、甘草、白薇,通治婦人子宮冷不受孕。得鯉魚膽、青羊肝、甘菊花、決明子,療目痛。得甘草,療傷寒少陰咽痛。得藁本、芎藭、白芷、荊芥、防風,治風頭痛。得紫蘇、防風、甘草、桔梗、杏仁、薄荷、桑白皮,能解利傷風寒鼻塞。

簡誤

細辛,風藥也。其性升燥發散,故凡病內熱,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即入風藥亦不可過五分,以其氣味俱厚而性過烈耳。

白話文:

細辛

細辛味辛、性溫,無毒。主治咳嗽氣逆、頭痛頭暈、關節拘攣、風濕痹痛、肌肉萎縮、溫暖脾胃、降逆氣、化痰、利尿、舒胸、治喉痹、鼻塞、風癇病、乳房腫塊、無汗、經閉、滋養五臟、益肝膽、通暢精氣。長期服用可以明目,通利九竅,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

細辛生長吸收天地陽氣,因此味辛溫而無毒,歸入手少陰經和太陽經,屬於祛風藥。風性向上,辛味藥能橫向疏通,溫性藥能發散,因此能治療咳嗽氣逆、頭痛頭暈、關節拘攣、風濕痹痛、肌肉萎縮等症。痹症和肌肉萎縮都是因感受地濕之氣,或兼夾風寒所致。風能除濕,溫能散寒,辛能開竅,所以能治療以上各種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名醫別錄》又說:溫暖脾胃、降逆氣、化痰、舒胸、治喉痹、鼻塞、乳房腫塊、無汗、經閉、益肝膽、通暢精氣,這些都是細辛升發、辛散、開通諸竅的功效。至於說長期服用可以明目,通利九竅,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這是不正確的。因為辛散升發的藥物,是不宜長期服用的。

配伍應用

細辛與石膏同用,能治療陽明經火熱上攻導致的牙痛。與當歸、芍藥、川芎、牡丹皮、藁本、甘草、白薇等藥同用,能治療婦女子宮虛寒不孕。與鯉魚膽、青羊肝、甘菊花、決明子等藥同用,能治療目痛。與甘草同用,能治療傷寒少陰經咽痛。與藁本、川芎、白芷、荊芥、防風等藥同用,能治療風頭痛。與紫蘇、防風、甘草、桔梗、杏仁、薄荷、桑白皮等藥同用,能治療風寒引起的鼻塞。

使用注意事項

細辛是祛風藥,其性升散燥烈,因此凡屬內熱、火熱上炎、上盛下虛、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症,都禁忌使用。即使配伍在祛風藥中,用量也不可超過五分,因為它的氣味厚重,藥性過於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