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8)

1. 牡荊實

味苦,溫,無毒。主除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咳逆下氣。(得朮、柏實、青葙,共療頭風。防風為之使。)

疏:,牡荊實感仲夏之氣以生,故其味苦,氣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入足陽明、厥陰經。其主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咳逆下氣者,蓋足陽明為十二經脈之長,厥陰為風木之位,外邪傷於二經,則寒熱留連於筋骨,而胃氣壅滯,苦溫能通行散邪,則胃氣利而寒熱自除。咳逆亦邪氣壅胃所致,邪散氣下則咳逆自止矣。

主治參互

《外臺秘要》:頭風痛。取荊瀝不拘多少服,日日服之。朱震亨治心痛及婦人白帶,用牡荊實炒焦,為末,飲服。入折傷藥,能散瘀血和筋骨。

簡誤

病非干外邪者,一概不宜用。

白話文:

牡荊味苦性溫,無毒。它能治療骨頭之間的寒熱,通暢胃氣,止咳逆氣。與白朮、柏實、青葙一起治療頭風,防風則能增強其功效。

牡荊在仲夏生長,因此味苦性溫。它可以升也可以降,屬於陽性藥物。主要作用於足陽明經和厥陰經。它能治療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咳逆氣,是因為足陽明經是十二經脈中最長的經脈,而厥陰經掌管風木,外邪侵襲這兩條經脈,就會導致寒熱停留在筋骨之間,胃氣也會受到阻礙。牡荊味苦性溫,可以通行散邪,使胃氣通暢,寒熱自然消失。咳嗽逆氣也是因為邪氣阻礙胃氣所致,邪氣散去,氣往下行,咳嗽逆氣自然止住。

牡荊可以治療頭風痛,取其汁液服用,每天服用。也可以治療心痛和婦女白帶,將牡荊實炒焦研末服用。此外,它還能散瘀血和筋骨,可用於治療骨折。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非外邪引起的疾病,不宜使用牡荊。

2. 蔓荊實

味苦、辛,微寒、平、溫,無毒。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長蟲,主風頭痛,腦鳴,目淚出,益氣。久服輕身耐老,令人光澤脂致。

疏:,蔓荊實稟陽氣以生,兼得金化而成。《神農》:味苦微寒無毒。《別錄》加辛平溫。察其功用應是苦溫辛散之性,而寒則甚少也。氣清味薄,浮而升,陽也。入足太陽,足厥陰,兼入足陽明經。其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風頭痛,腦鳴目淚出者,蓋以六淫之邪,風則傷筋,寒則傷骨,而為寒熱,甚則或成濕痹,或為拘攣,又足太陽之脈,夾脊循項而絡於腦,目為厥陰開竅之位,邪傷二經,則頭痛腦鳴目淚出,此藥味辛氣溫,入二臟而散風寒濕之邪,則諸證悉除矣。邪去則九竅自通。痹散則光澤脂致。其主堅齒者,齒雖屬腎而床屬陽明,陽明客風熱則上攻牙齒,為動搖腫痛,散陽明之風熱,則齒自堅矣。去白蟲、長蟲者,假其苦辛之味耳。益氣輕身耐老,必非風藥所能也。

白話文:

蔓荊子味苦辛,性微寒、平、溫,無毒。它能治療筋骨寒熱、濕痹拘攣,還能明目堅齒、通利九竅,驅除白蟲和長蟲。此外,它也能治風頭痛、腦鳴、目淚出,並能益氣。長期服用可以輕身耐老,使人容光煥發。

主治參互

同甘菊花、荊芥、酒炒黃芩、烏梅、芽茶、白蒺藜、川芎、羌活、黑豆、土茯苓,治偏頭風痛,目將損者。

簡誤

頭目痛不因風邪,而由於血虛有火者忌之。元素云:胃虛人不可服,恐生痰疾。

白話文:

主治參互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偏頭痛,以及眼睛快要受損的情況。藥材包括:

  • 甘菊花
  • 荊芥
  • 酒炒黃芩
  • 烏梅
  • 芽茶
  • 白蒺藜
  • 川芎
  • 羌活
  • 黑豆
  • 土茯苓

簡誤

需要注意的是,此方不適合頭目疼痛非因風寒,而是由於血虛有火的人使用。

《元素》一書中提到,胃虛的人也不可服用此方,以免產生痰疾。

3. 辛夷

味辛,溫,無毒。主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面䵟,溫中解肌,利九竅,通鼻塞涕出,治肌腫引齒痛,眩冒,身兀兀如在車船上者。生鬚髮,去白蟲。久服下氣,輕身明目,增年耐老。可作膏藥。用之去心及外毛,毛射入肺令人咳。

疏:,辛夷稟春陽之氣以生,故其味辛,氣溫,性無毒。氣清而香,味薄而散,浮而升,陽也。入手太陰,足陽明經。其主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面䵟,解肌,通鼻塞涕出,面腫引齒痛者,皆二經受風邪所致。足陽明主肌肉,手太陰主皮毛。風邪之中人,必自皮毛肌肉,以達於五臟而變為寒熱。又鼻為肺之竅,頭為諸陽之首,三陽之脈會於頭面。風客陽分則為頭痛,面䵟,鼻塞涕出,面腫引齒痛。辛溫能解肌散表,芳香能上竄頭目,逐陽分之風邪,則諸證自愈矣。眩冒及身兀兀如在車船之上者,風主搖動之象故也。風邪散,中氣溫,則九竅通矣。大風之中人則毛髮脫落,風濕之浸淫則腸胃生蟲。散風行濕則鬚髮生而蟲自去矣。久服下氣,輕身明目,增年耐老,悉非風藥所能。

白話文:

辛夷性溫,味辛,無毒,能治療五臟寒熱、風頭腦痛、面部浮腫,溫暖中焦,解表散寒,通利九竅,暢通鼻塞流涕,治療肌肉腫脹引發的牙痛、頭昏眼花、身體搖晃如在船上等症狀。還能生髮、驅除寄生蟲。長期服用可降氣、輕身、明目、延年益壽。可製成膏藥使用。但需注意,辛夷去除心及外毛,毛髮進入肺部會引起咳嗽。

雖出自《神農本經》,然而易世相傳,得無謬訛,存而不論可也。

主治參互

同甘菊花、蒼耳子、薄荷、細辛、甘草、羌活、藁本、防風、川芎,治風寒入腦頭痛,或鼻塞流涕,或鼻淵涕下不止腥臭。

簡誤

辛香走竄之性,氣虛人不宜服。雖偶感風寒,鼻竅不通,亦不得用。頭腦痛屬血虛火熾者,不宜用。齒痛屬胃火者,不宜用。

白話文:

雖然這些內容出自《神農本經》,但經過長久的世代相傳,難免會有錯誤或訛傳,這些就暫且不予討論了。

主要功效

與甘菊花、蒼耳子、薄荷、細辛、甘草、羌活、藁本、防風、川芎等藥材搭配使用,可以治療風寒侵入頭腦引起的頭痛,或鼻塞流涕,或鼻淵(鼻竇炎)流涕不止,且有腥臭味。

注意事項

這些藥材性味辛香,具有走竄的特性,氣虛的人不宜服用。即使是偶感風寒、鼻竅不通,也不可使用。若是頭痛屬於血虛火盛者,也不宜使用。若是齒痛屬於胃火者,也不宜使用。

4. 桑上寄生

味苦、甘、平,無毒。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主金瘡,去痹,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後余疾,下乳汁。其實:主明目,輕身通神。

疏:,桑寄生感桑之精氣而生,其味苦甘,其氣平和,不寒不熱,固應無毒。詳其主治,一本於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勝。腰痛及小兒背強,皆血不足之候。癰腫多由於榮氣熱。肌膚不充由於血虛。齒者骨之餘也。發者血之餘也。益血則發華。腎氣足則齒堅而鬚眉長。血盛則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內傷不足,皆血虛內熱之故。產後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虛。金瘡則全傷於血。上來種種疾病,莫不悉由血虛有熱所發。此藥性能益血,故並主之也。兼能祛濕,故亦療痹。

白話文: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無毒。能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並能充實肌膚,堅固牙齒,使頭髮和鬍鬚生長,治療金瘡,祛除痹症,也適用於女子崩漏、內傷虛弱、產後餘疾、乳汁不下等病症。此外,它還具有明目、輕身、通神的功效。

實:味甘平,亦益血之藥,故主治如經所云也。

主治參互

同枸杞子、地黃、胡麻、川續斷、何首烏、當歸、牛膝,治血虛手臂骨節疼痛。入獨活寄生湯,療一切風濕痹。《聖惠方》療胎動腹痛,桑寄生一兩五錢,阿膠炒五錢,艾葉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或去艾葉,以其熱也。

白話文:

實性藥味甘平,也能補血,因此可以治療經書中所記載的病症。例如,與枸杞子、地黃、胡麻、川續斷、何首烏、當歸、牛膝等藥材一起使用,可以治療血虛導致的手臂骨節疼痛。它也是獨活寄生湯的組成成分之一,可以治療各種風濕痹症。《聖惠方》中記載,可以用桑寄生、阿膠、艾葉來治療胎動腹痛,其中可以去掉艾葉,因為艾葉性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