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六 (19)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9)

1. 薏苡仁

味甘,微寒,無毒。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下氣,除筋骨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久服輕身益氣。

疏:,薏苡仁正得地之燥氣,兼稟乎天之秋氣以生,故味甘淡,微寒無毒。陽中陰,降也。經曰: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又曰: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痹。此藥性燥能除濕,味甘能入脾樸脾,兼淡能滲泄,故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及風濕痹,除筋骨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久服輕身。總之,濕邪去則脾胃安,脾胃安則中焦治,中焦治則能榮養乎四肢,而通利乎血脈也。甘以益脾,燥以除濕,脾實則腫消,脾強則能食,濕去則身輕,如是則以上諸疾,不求其愈而自愈矣。

主治參互

同木瓜、石斛、萆薢、黃柏、生地黃、麥門冬,治痿厥。同五加皮、牛膝、石斛、生地黃、甘草,主筋拘急;加二朮、菖蒲、甘菊花,可治痹。佐以附子,能治胸痹偏緩。獨用數兩,淘淨煮濃湯,頓飲,可治肺經因濕火所傷吐膿血,一切肺痿、肺疽、咳嗽、涕唾上氣。經曰:治痿獨取陽明。

陽明者,胃與大腸也。二經濕熱盛則成痿;熏蒸於肺則發肺癰,及吐血咳嗽涕唾穢濁。蓋肺與大腸為表裡,腑熱必傳於臟,大腸與胃家之濕熱散則痿自愈,吐膿血咳嗽亦並止矣。

簡誤

薏苡乃除濕燥脾胃之藥。凡病人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轉筋,脾虛無濕者忌之。妊娠禁用。

白話文:

薏苡仁

薏苡仁味道甘甜,性微寒,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筋脈拘急攣縮,導致肢體無法屈伸;治療風濕痹痛;排除體內濁氣;去除筋骨痺痛;促進腸胃蠕動;消除水腫;增進食慾。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這是因為它生長過程中吸收了大地乾燥之氣,又受到秋天氣候的影響。屬陰中之陽,具有下降的特性。古籍記載:地濕之氣侵犯人體,會損傷皮膚、肌肉、筋脈;風寒濕三氣合邪則成痺證。薏苡仁性燥,能去除體內濕氣;味道甘甜,能健脾益脾;性味淡薄,能利尿滲濕。因此,它能治療筋脈拘急攣縮、肢體屈伸不利,以及風濕痹痛等症;能去除筋骨痺痛;能促進腸胃功能;能消除水腫;能增進食慾。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總而言之,去除體內濕邪就能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脾胃功能正常則中焦運化功能良好,中焦運化良好就能滋養四肢,使血液運行通暢。薏苡仁甘甜的特性能健脾,燥性能除濕,脾臟功能強盛則水腫消退,脾臟強健則食慾增加,濕邪去除則身體輕盈,這樣就能自然痊癒上述諸病。

主治配伍參考

薏苡仁與木瓜、石斛、萆薢、黃柏、生地黃、麥門冬等藥材一起服用,可以治療痿證;與五加皮、牛膝、石斛、生地黃、甘草等藥材一起服用,可以治療筋脈拘急;與白朮、蒼朮、菖蒲、甘菊花等藥材一起服用,可以治療痹證;與附子一起服用,可以治療胸痹,症狀偏緩。單獨使用數兩薏苡仁,洗淨煮成濃湯,一次服用,可以治療肺經因濕熱損傷引起的吐膿血,以及各種肺痿、肺癰、咳嗽、痰涎壅盛等症。古籍記載:治療痿證,單獨使用陽明經藥物即可。陽明經,指的是胃經和大腸經。如果胃經和大腸經濕熱過盛,就會導致痿證;濕熱之邪上熏於肺,則會導致肺癰,以及吐血、咳嗽、痰涎壅盛等症狀。因為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腑臟的熱邪必然會傳導到臟腑,當大腸和胃部的濕熱之邪消除後,痿證就會自愈,吐膿血、咳嗽等症狀也會同時好轉。

使用禁忌

薏苡仁是除濕燥脾胃的藥物。凡是大便乾燥、小便量少、因寒冷而肌肉抽筋、脾虛無濕的病人,都應忌用。孕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