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六 (15)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5)

1. 麥門冬(君)

《衍義》治心肺虛熱,虛勞客熱,入沙參、五味子。同青蒿、鱉甲、牛膝、地黃、芍藥、天門冬、枸杞子、五味子、胡黃連、山藥、茯苓、山茱萸,蜜丸。治骨蒸勞熱。

簡誤

麥門冬性寒,雖主脾胃,而虛寒泄瀉及痘瘡虛寒作泄,產後虛寒泄瀉者,咸忌之。

白話文:

麥門冬(主要藥材)

《衍義》記載,麥門冬可以治療心臟和肺部虛弱發熱、身體虛勞引起的發熱,可以搭配沙參、五味子一起使用。與青蒿、鱉甲、牛膝、地黃、芍藥、天門冬、枸杞子、五味子、胡黃連、山藥、茯苓、山茱萸等藥材一起做成蜜丸,可以治療骨蒸勞熱。

使用注意事項

麥門冬藥性寒涼,雖然主要用於脾胃方面,但對於虛寒引起的腹瀉,以及出痘瘡時因虛寒造成的腹瀉,還有產後因虛寒導致的腹瀉,都要忌用麥門冬。

2. 獨活

味苦、甘,平、微溫,無毒。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賁豚,癇痓(痓作痙),女子疝瘕,療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羌活。

疏:,獨活稟天地正陽之氣以生,故味苦、甘平。甄權、潔古,益之以辛,微溫無毒。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足少陰引經氣分之藥。

羌活性溫,辛、苦。氣厚於味,浮而升,陽也。手足太陽行經風藥,併入足厥陰、少陰經氣分。

羌活氣雄,獨活氣細。故雄者治足太陽風濕相搏,頭痛肢節痛,一身盡痛者,非此不能除,乃卻亂反正之主君藥也。細者治足少陰傷風頭痛,兩足濕痹不能行動,非此不能除,而不治太陽之證。名列君部之中,非比柔懦之主。小無不入,大無不通,故能散肌表八風之邪,利周身百節之痛。

其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者,金瘡為風寒之所襲擊,則血氣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獨活之苦甘辛溫,能闢風寒,邪散則肌表安和,氣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賁豚者,腎之積。腎經為風寒秉虛客之則成賁豚。此藥本入足少陰,故治賁豚。癇與痓,皆風邪之所成也。風去則癇痓自愈矣。

女子疝瘕者,寒濕乘虛中腎家所致也。苦能燥濕,溫能闢寒,辛能發散,寒濕去而腎臟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療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也。輕身耐老,定非攻邪發散之藥所能,烏可久服哉?《本經》載之誤矣!二藥本一種,第質有虛實老嫩,氣有厚薄之不同耳。

主治參互

君麻黃、甘草,主冬月即病傷寒,太陽經頭疼,發汗解表。君麥門冬、前胡、黃芩,佐以甘草,治春時瘟疫,邪在太陽頭痛。入葛根湯,治太陽陽明頭痛,兼遍身骨痛,口渴,煩熱不得眠;若渴甚,煩熱甚,頭痛甚,則加石膏、知母、竹葉各兩許。瘧發太陽經頭痛者,於治瘧藥中加之,痛止則去之。

同白朮、蒼朮、秦艽、生地黃、薏苡仁、木瓜、石斛、黃柏,治下部一切風濕、濕熱。同生地黃、赤芍藥、生甘草、牡丹皮、石膏等,水煎治風熱上攻牙腫痛。同萊菔子炒香,只取羌活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一日一服,二日二服,三日三服,治妊娠浮腫由於風濕,出許學士《本事方》。

人睛忽垂至鼻,如黑角塞痛不可忍,或時時大便血出痛,名曰肝脹,羌活一味煎汁,服數盞自愈,出夏子益《奪疾方》。

簡誤

獨活、羌活,陽草中之風藥也。本為祛風散寒除濕之要品。風能勝濕,以其性燥故也。《本經》、《別錄》並載主中風及諸風。不知真中風惟西北邊塞高寒之地,風氣剛猛。虛人當之往往猝中,或口眼歪斜,或口噤不語,或手足癱瘓,左右不仁,或剛痙柔痙,即角弓反張,此藥與諸風藥並用可也。

若夫江南、吳、楚、越、閩、百粵、鬼方、梁州之域,從無剛勁之風,多有濕熱之患,質脆氣虛,多熱多痰,其患中風,如前等病,外證雖一一相似,而其中實非,何者?此皆劉河間所謂將息失宜,水不制火。丹溪所謂中濕、中痰、中氣是也。此則病系氣血兩虛,虛則內熱煎熬津液,結而為痰;熱則生風,故致猝倒亦如真中風狀。

白話文:

獨活

獨活味苦甘,性平微溫,無毒。主治風寒侵襲所致的疼痛、金瘡疼痛、賁豚(一種腹部脹痛)、癲癇、婦女疝氣,以及各種風邪引起的關節疼痛,無論病程長短皆有效。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延年益壽。獨活又名羌活。

獨活生長吸納天地間正陽之氣,因此味苦甘而性平。甄權、潔古等醫家認為,獨活還帶有辛味,性微溫而無毒。其氣味輕淡,向上浮升,屬陽性藥物,走足少陰經氣分。

羌活性溫,味辛苦。其氣味比獨活濃厚,向上浮升,屬陽性藥物,走手足太陽經以及足厥陰、少陰經氣分。

羌活氣味雄厚,獨活氣味細弱。因此,羌活主治足太陽經風濕痹阻引起的頭痛、關節痛、全身疼痛等症狀,其他藥物難以替代,是治療此症的君藥;而獨活主治足少陰經風寒引起的頭痛、下肢濕痺、行動不便等症狀,其他藥物難以替代,但卻不能治療太陽經的病症。獨活雖然在君藥之列,卻不是柔弱之藥,它藥力微小卻無孔不入,藥力強大卻能暢達全身,因此能散除肌表風邪,緩解周身關節疼痛。

獨活主治風寒侵襲、金瘡疼痛的原因是:金瘡受風寒侵襲,則氣血瘀滯不通,疼痛加劇。獨活苦甘辛溫,能祛除風寒,邪氣散去則肌表平和,氣血暢通,疼痛自然止息。賁豚是腎臟積聚所致,風寒之邪乘虛而入腎經,則形成賁豚。本藥入足少陰經,故能治療賁豚。癇證和痙攣都是風邪所致,風邪去除,癇證和痙攣自然痊癒。

婦女疝氣是寒濕之邪乘虛而入腎經所致。獨活苦能燥濕,溫能散寒,辛能發散,寒濕去除,腎臟功能恢復正常,故能治療婦女疝氣及各種風邪引起的關節疼痛,無論病程長短皆有效。至於「輕身耐老」,肯定不是單純依靠攻邪發散的藥物所能達到的功效,怎麼能長期服用呢?《神農本草經》記載有誤!兩種藥物本是同類,只是藥材的質地有虛實老嫩之分,藥氣有濃厚稀薄之別而已。

主治參互

麻黃、甘草配伍,主治冬季感冒,太陽經頭痛,具有發汗解表之效。麥門冬、前胡、黃芩,佐以甘草,主治春季瘟疫,邪氣侵犯太陽經引起頭痛。加入葛根湯中,治療太陽經和陽明經頭痛,伴隨全身骨痛、口渴、煩熱失眠;若口渴、煩熱、頭痛嚴重,則加石膏、知母、竹葉各適量。瘧疾發作伴隨太陽經頭痛者,可在治療瘧疾的藥方中加入本藥,疼痛停止後即可停用。

與白朮、蒼朮、秦艽、生地黃、薏苡仁、木瓜、石斛、黃柏配伍,治療下焦的一切風濕、濕熱。與生地黃、赤芍藥、生甘草、牡丹皮、石膏等配伍,水煎服,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牙腫痛。與萊菔子炒香後研末,單用羌活末,每次服用二錢,溫酒送服,一日一服,二日二服,三日三服,治療妊娠浮腫(風濕所致),出自許學士《本事方》。

眼睛突然下垂至鼻樑,如同黑色角質堵塞疼痛難忍,或時常大便出血伴隨疼痛,稱為肝脹,單用羌活煎水服用數碗即可痊癒,出自夏子益《奪疾方》。

簡誤

獨活、羌活是陽性草藥中的祛風藥,是祛風散寒除濕的重要藥物。風能勝濕,是因為其性燥。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都記載其主治中風及各種風疾。但要知道真正的中風,只發生在西北邊塞高寒地區,那裡的風氣強勁。體虛之人遇到這種強風往往會突然中風,表現為口眼歪斜、口不能言、手足癱瘓、肢體感覺喪失、抽搐等症狀,此時可以用本藥與其他祛風藥合用。

然而,江南、吳地、楚地、越地、閩地、嶺南地區、羌地、巴蜀地區,從來沒有強勁的寒風,多是濕熱之患,體質脆弱氣虛,多熱多痰,他們所患的中風,雖然外在症狀與上述相似,但內在病機卻不同。這是因為他們生活起居失調,陰陽失衡,正如劉河間所說的「將息失宜,水不制火」,朱丹溪所說的「中濕、中痰、中氣」一樣。這些情況都是由於氣血兩虛,虛則內熱消耗津液,凝結成痰;熱則生風,所以猝倒的症狀也像真中風。

但治療方法卻大相徑庭。外邪之氣盛則為實證,實則瀉之,祛風即可;內而真氣不足則為虛證,虛則補之,調氣、補血、生津、清熱才是正確的方法。如果錯誤地使用祛風藥,反而會耗竭津液,血氣更虛,病情更加沉重,稱為「虛虛」。治療方法錯誤,則生死攸關。粗心大意的醫生不明事理,執迷不悟,因此特此說明。此外,血虛頭痛,以及全身疼痛伴隨寒熱者,屬於內證,誤用反而會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