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二 (1)
卷十二 (1)
1. 木部上品
總七十二種,今疏其要者二十八種。
桂,松脂(實、葉、節附),槐實(枝、皮、根、花附),枸杞,柏實(葉、白皮附),茯苓(茯神附),琥珀,酸棗仁,蘗木,楮實,乾漆(葉附),五加皮,牡荊實,蔓荊實,辛夷,桑上寄生,杜仲,楓香脂,女貞實(枸骨附),蕤核,丁香,沉香,檀香,乳香,降真香,蘇合香,金櫻子,放杖木
白話文:
共有七十二種藥材,現在只挑選其中重要的二十八種,分別是:
- 桂枝
- 松脂(包括松實、松葉、松節)
- 槐實(包括槐枝、槐皮、槐根、槐花)
- 枸杞
- 柏實(包括柏葉、柏白皮)
- 茯苓(包括茯神)
- 琥珀
- 酸棗仁
- 蘗木
- 楮實
- 乾漆(包括乾漆葉)
- 五加皮
- 牡荊實
- 蔓荊實
- 辛夷
- 桑上寄生
- 杜仲
- 楓香脂
- 女貞實(包括枸骨)
- 蕤核
- 丁香
- 沉香
- 檀香
- 乳香
- 降真香
- 蘇合香
- 金櫻子
- 放杖木
2. 桂
味辛、甘,大熱,有小毒。主溫中,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唾,咳嗽,鼻齆。能墮胎,堅骨節,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久服神仙不老。(元素:補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滲泄止渴,去榮衛中風寒,表虛自汗。
春夏為禁藥,秋冬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好古: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日華子》:桂心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風痹骨節攣縮,續筋骨,生肌肉。甄權:主九種心痛,腹內冷氣痛不可忍,咳逆結氣壅痹,腳痹不仁,止下利,殺三蟲,治鼻中息肉,破血,通利月閉,胞衣不下。)
白話文:
肉桂味辛甘,性大熱,有小毒。它能溫暖中焦,促進肝肺氣血運行,治療心腹寒熱、霍亂、轉筋、頭痛、腰痛、出汗、煩躁、流口水、咳嗽、鼻塞等症狀。肉桂還有墮胎、強健骨骼、通暢血脈、補益氣血、引導藥物發揮功效的作用。長期服用肉桂,據說可以延年益壽,達到神仙般的不老之身。肉桂適合治療下焦虛寒、沉寒痼冷的疾病,也能滲泄止渴,驅散體內風寒,治療表虛自汗。
春夏季節不宜服用肉桂,秋冬季節下腹部疼痛則非肉桂不可。古人認為肉桂能補益命門,增加陽氣,消除陰寒。醫書記載,桂心可以治療各種風氣,補益五勞七傷,通達九竅,舒利關節,益精明目,溫暖腰膝,消除痃癖、癥瘕,化解瘀血,治療風濕痹痛、骨節攣縮,接續筋骨,生長肌肉。肉桂還可治療九種心痛、腹內寒氣作痛、咳嗽氣喘、肢體麻木、腹瀉、驅除寄生蟲、治療鼻息肉、化解血瘀、疏通月經閉止、胞衣不下等症狀。
疏:,桂稟天地之陽,而兼得乎土金之氣,故其味甘辛,其氣大熱,亦有小毒。木之純陽者也。潔古謂其氣熱,味大辛,純陽。東垣謂其辛熱有毒。浮也,氣之薄者,桂枝也;氣之厚者,肉桂也。氣薄則發泄,故桂枝上行而發表;氣厚則發熱,故肉桂下行而補腎。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也。桂枝入足太陽經;桂心入手少陰、厥陰經血分;肉桂入足少陰、厥陰經血分。夫五味,辛甘發散為陽;四氣,熱亦屬陽。氣味純陽,故能散風寒。自內充外,故能實表。辛以散之,熱以行之,甘以和之,故能入血行血,潤腎燥。其主利肝肺氣,頭痛出汗,止煩止唾,咳嗽,鼻齆,理疏不足,表虛自汗,風痹骨節攣痛者,桂枝之所治也。以其病皆得之表虛不任風寒,寒邪客之所致,故悉主之,以其能實表祛邪也。其主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筋,腰痛墮胎,溫中,堅筋骨,通血脈,宣導百藥,無所畏;又補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滲泄止渴,去榮衛中風寒,秋冬下部腹痛因於寒,補命門,益火消陰者,肉桂之所治也。氣薄輕楊,上浮達表,故桂枝治邪客表分之為病;味厚甘辛大熱而下行走里,故肉桂、桂心,治命門真火不足,陽虛寒動於中,及一切裡虛陰寒,寒邪客里之為病。蓋以肉桂、桂心,甘辛而大熱,所以益陽。甘入血,辛能橫走,熱則通行,合斯三者,故善行血。命門者,心包絡也。道家所謂兩腎中間一點明。又曰:先天腎氣是也。先天真陽之氣,即醫家所謂命門相火,乃真火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若無此真陽之火,則無以蒸糟粕而化精微,脾胃之氣立盡而亡矣。心腹寒熱,寒邪在裡也;冷疾,霍亂轉筋者,脾與肝同受寒邪也。行二臟之氣則前證自止矣。腰者,腎之府,動搖不能,腎將憊矣!補命門之真陽,則腰痛自作。血熱則行,故墮胎也。益陽則溫中。筋者肝之餘也。骨者,腎之餘也。入肝入腎,故堅筋骨也。通血脈,宣導百藥,無所畏者,熱則通行,辛則善散也。陽長則陰消,氣之自然者也。能益陽則消陰必矣。寒邪觸心則心痛,陽虛氣不歸元,因而為寒所中,則腹內冷氣痛不可忍。咳逆者亦氣不歸元所致也。結氣壅痹,腳痹不仁者,皆寒濕邪客下焦,榮衛不和之所生也。血凝滯而不行,則月經不通,血瘀不走,則胞衣不下。九竅不通,關節不利者,榮衛不調,血分之病也。消瘀血,破痃癖癥瘕,疏導肝氣,通行瘀血之力也。補五勞七傷者,蓋指陽氣虛羸下陷,無實熱之候也。其曰:久服神仙不老。甄權又謂:殺三蟲,治鼻中息肉。《大明》又謂:益精明目,皆非其性之所宜也。何者?獨陽偏熱之質,行血破血乃其能事,陰精不長則陽無所附,安所從得神仙不老哉?味既帶甘,焉能殺蟲?鼻中息肉,由於肺有積熱,瞳子神光屬腎,肉桂辛而大熱,其不利於肺熱,腎陰不足亦明矣!益精明目,徒虛語耳。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斯之謂也。
白話文:
桂皮得天地陽氣,又兼具土金之氣,所以味甘辛,氣溫熱,但也有小毒。它是木性純陽之物。潔古說它氣溫熱,味辛辣,純陽。東垣說它辛熱有毒。桂皮分為氣薄的桂枝和氣厚的肉桂。氣薄則容易發散,所以桂枝上行而發散風寒;氣厚則容易發熱,所以肉桂下行而補腎。這就是天地親上親下之道。桂枝入足太陽經;桂心入手少陰、厥陰經血分;肉桂入足少陰、厥陰經血分。五味中,辛甘發散屬陽;四氣中,熱也屬陽。桂皮氣味純陽,所以能散風寒。它能從內充實外,所以能固表。辛味散邪,熱能運行,甘味調和,所以能入血行血,潤腎燥。桂枝主治肝肺氣滯,頭痛出汗,煩躁不安,咳嗽,鼻塞,表虛自汗,風寒痹痛等症。這些病都是因為表虛不耐風寒,寒邪入侵所致,所以桂枝能固表祛邪。肉桂主治心腹寒熱,霍亂轉筋,腰痛,墮胎,溫中,堅筋骨,通血脈,宣導百藥等症。它还能補下焦虛寒,治療寒性病症,滲泄止渴,去榮衛中風寒,秋冬下部腹痛因於寒,補命門,益火消陰等症。桂枝氣薄輕揚,上浮達表,所以它治邪客表分之病;肉桂、桂心味厚甘辛大熱而下行走里,所以它治命門真火不足,陽虛寒動於中,以及一切裡虛陰寒,寒邪客里之病。因為肉桂、桂心甘辛大熱,所以能益陽。甘入血,辛能橫走,熱則通行,三者結合,所以能行血。命門,就是心包絡,道家稱之為兩腎中間一點明,也稱之為先天腎氣。先天真陽之氣,就是醫家所說的命門相火,乃真火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若無此真陽之火,則無以蒸糟粕而化精微,脾胃之氣立盡而亡矣。心腹寒熱,寒邪在裡也;冷疾,霍亂轉筋者,脾與肝同受寒邪也。行二臟之氣則前證自止矣。腰者,腎之府,動搖不能,腎將憊矣!補命門之真陽,則腰痛自作。血熱則行,故墮胎也。益陽則溫中。筋者肝之餘也。骨者,腎之餘也。入肝入腎,故堅筋骨也。通血脈,宣導百藥,無所畏者,熱則通行,辛則善散也。陽長則陰消,氣之自然者也。能益陽則消陰必矣。寒邪觸心則心痛,陽虛氣不歸元,因而為寒所中,則腹內冷氣痛不可忍。咳逆者亦氣不歸元所致也。結氣壅痹,腳痹不仁者,皆寒濕邪客下焦,榮衛不和之所生也。血凝滯而不行,則月經不通,血瘀不走,則胞衣不下。九竅不通,關節不利者,榮衛不調,血分之病也。消瘀血,破痃癖癥瘕,疏導肝氣,通行瘀血之力也。補五勞七傷者,蓋指陽氣虛羸下陷,無實熱之候也。其曰:久服神仙不老。甄權又謂:殺三蟲,治鼻中息肉。《大明》又謂:益精明目,皆非其性之所宜也。何者?獨陽偏熱之質,行血破血乃其能事,陰精不長則陽無所附,安所從得神仙不老哉?味既帶甘,焉能殺蟲?鼻中息肉,由於肺有積熱,瞳子神光屬腎,肉桂辛而大熱,其不利於肺熱,腎陰不足亦明矣!益精明目,徒虛語耳。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斯之謂也。
主治參互
得芍藥、炙甘草、飴糖、黃耆則建中,兼止榮弱自汗。得石膏、知母、人參、竹葉、麥門冬,治陽明瘧,渴欲引飲,汗多,寒熱俱甚。得白芷、當歸、川芎、黃耆、生地黃、赤芍藥、白殭蠶,治金瘡為風寒所擊,俗名破傷風。得朴硝、當歸,下死胎。得蒲黃、黑豆、澤蘭、益母草、紅花、牛膝、生地黃、當歸,治產後少腹兒枕作痛,甚則加乳香、沒藥各七分。得吳茱萸、乾薑、附子。
白話文:
主治參互:
1. 補中益氣,止自汗
當藥物組合包含芍藥、炙甘草、飴糖、黃耆時,可以健脾益氣,並兼治虛弱自汗。
2. 治陽明瘧疾
當藥物組合包含石膏、知母、人參、竹葉、麥門冬時,可以治療陽明經的瘧疾,症狀表現為口渴欲飲,汗出較多,寒熱交替且較為嚴重。
3. 治金瘡破傷風
當藥物組合包含白芷、當歸、川芎、黃耆、生地黃、赤芍、白殭蠶時,可以治療金瘡(外傷)所致的風寒入侵,俗稱破傷風。
4. 下死胎
當藥物組合包含朴硝、當歸時,可以促進死胎排出。
5. 治產後少腹疼痛
當藥物組合包含蒲黃、黑豆、澤蘭、益母草、紅花、牛膝、生地黃、當歸時,可以治療產後少腹(小腹)疼痛,伴隨兒枕作痛(即孩子枕骨疼痛),病情嚴重者可加乳香、沒藥各七分。
6. 暖脾胃,止嘔逆
當藥物組合包含吳茱萸、乾薑、附子時,可以溫暖脾胃,止嘔逆。
治元氣虛人,中寒腹痛不可忍。虛極則加人參。佐參、耆、五味、當歸、麥冬,療瘡瘍潰後熱毒已盡,內塞長肉良。入桂苓甘露飲,治中暑霍亂吐瀉,殊驗。得薑黃、鬱金,治怒氣傷肝脅痛。得當歸、牛膝,治冬月難產,產門交骨不開。
得當歸、牛膝、生地黃、乳香、沒藥、桃仁,治跌撲損傷,瘀血凝滯,腹中作痛,或惱怒勞傷,而致蓄血發寒熱,熱極令人不得眠,腹不痛,大便不秘,亦不甚渴,脈不洪數,不思食,食亦無味,熱至天明得汗暫止,少頃復熱,小便赤,此其候也。和童子小便,服之立除。
白話文:
治療元氣虛弱的人,如果體內寒氣入侵導致腹部疼痛難忍,可以先補元氣,虛弱到極點就加人參。再搭配人參、黃耆、五味子、當歸、麥冬,適合治療瘡瘍潰爛後熱毒消退,但傷口遲遲癒合、肉芽組織生長不良的狀況。可以加入桂枝、茯苓製成甘露飲,治療中暑、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效果顯著。加入薑黃、鬱金,則能治療怒氣傷肝導致的脅肋疼痛。加入當歸、牛膝,則適合治療冬天難產,產道骨頭無法打開的情況。
加入當歸、牛膝、生地黃、乳香、沒藥、桃仁,可以治療跌打損傷、瘀血凝滯導致的腹部疼痛,或因惱怒勞傷而導致瘀血積聚,出現發寒發熱的症狀。熱症嚴重到讓人無法入睡,但腹部不痛,大便不秘,也不太口渴,脈象不洪不數,食慾不振,吃東西也無味,熱到天亮才出汗,但一會兒又發熱,小便呈紅色,這些都是這種情況的表現。將這些藥材研磨後加入童子尿服用,可以立即消除病症。
簡誤
桂辛甘,其氣大熱,獨熱偏陽,表裡俱達,和榮氣,散表邪出汗,實腠理,則桂枝為長,故仲景專用以治冬月傷風寒,即病邪在表者,寇宗奭、成無己論之詳矣。一覽可盡,因附之於後。肉桂、桂心實一物也,只去皮耳。此則走里行血,除寒破血,平肝,入右腎命門,補相火不足,其功能也。
然大忌於血崩,血淋,尿血,陰虛吐血,咯血,鼻衄,齒衄,汗血,小便因熱不利,大便因熱燥結,肺熱咳嗽,產後去血過多,及產後血虛發熱,小產後血虛寒熱,陰虛五心煩熱,似中風口眼歪斜、失音不語、語言謇澀、手足偏枯,中暑昏暈,中熱腹痛,婦人陰虛少腹痛,一切溫病,熱病頭疼口渴,陽證發斑發狂,小兒痧疹,腹痛作瀉,痘瘡血熱乾枯黑陷,婦人血熱經行先期,婦人陰虛內熱經閉,婦人陰虛寒熱往來、口苦舌乾,婦人血熱經行作痛,男婦陰虛內熱外寒,中暑瀉利,暴注如火熱,一切滯下純血由於心經伏熱,腸風下血,臟毒便血,陽厥似陰,夢遺精滑,虛陽數舉,脫陰目盲等三十餘證,法並忌之。誤投則禍不旋踵!謹察病因,用舍在斷,行其所明,無行所疑,其難其慎,毋嘗試也!
白話文:
桂枝和肉桂味辛甘,性大熱,偏於陽熱,藥效能通達表裡,調和營氣,散發表邪而發汗,能固密腠理。桂枝性較溫和,因此張仲景常使用它來治療冬月受寒而傷風的疾病,也就是說,針對表邪的疾病。寇宗奭、成無己對此論述得非常詳盡,可以參閱他們的著作。
肉桂和桂心是同一樣東西,只是去皮後稱作桂心。肉桂能走入臟腑,活血化瘀,驅寒破血,平肝,進入右腎命門,補益命門之火,這是它的功效。
但是,肉桂對以下情況禁用:血崩、血淋、尿血、陰虛吐血、咯血、鼻衄、齒衄、汗血、小便因熱不暢、大便因熱便秘、肺熱咳嗽、產後出血過多、產後血虛發熱、小產後血虛寒熱、陰虛五心煩熱、疑似中風口眼歪斜、失音不語、語言謇澀、手足偏枯、中暑昏暈、中熱腹痛、婦人陰虛少腹痛、一切溫病、熱病頭疼口渴、陽證發斑發狂、小兒麻疹、腹痛瀉痢、痘瘡血熱乾枯黑陷、婦人血熱經期提前、婦人陰虛內熱經閉、婦人陰虛寒熱往來、口苦舌乾、婦人血熱經期疼痛、男女陰虛內熱外寒、中暑腹瀉、暴注如火熱、一切下痢純血由心經伏熱引起、腸風下血、臟毒便血、陽厥似陰、夢遺精滑、虛陽數舉、脫陰目盲等等三十多種病症。誤用肉桂,後果不堪設想!必須謹慎觀察病因,判斷用藥與否,行使明智之舉,絕不使用有疑慮的藥物。對於這類藥物,務必慎重,切勿嘗試!
附寇宗奭曰:桂,辛甘大熱。《素問》云:辛甘發散為陽。故漢張仲景桂枝,治傷寒表虛,皆須此藥,正合辛甘發散之意。本草三種之桂,不用菌桂、牡桂者,此二種性止於溫,不可以治風寒之病也。然《本經》止言桂,仲景又言桂枝者,取枝上皮也。好古曰:或問本草言桂能止煩出汗,而張仲景治傷寒有「當發汗」凡數處,皆用桂枝湯。
又云:無汗不得用桂枝。汗家不得重發汗,若用桂枝是重發其汗。汗多者用桂枝甘草湯,此又用桂枝閉汗也。一藥二用,與本草之義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熱,能宣導百藥,通血脈,止煩出汗,是調其血而汗自出也。仲景云:太陽中風,陰弱者汗自出。衛實榮虛,故發熱汗出。
白話文:
寇宗奭認為,桂皮辛甘性熱,《素問》說辛甘藥性發散屬於陽性。因此漢代張仲景用桂枝治療傷寒表虛,都是需要此藥,正好符合辛甘發散的功效。本草記載的三種桂皮,不使用菌桂、牡桂,是因為這兩種藥性只停留在溫和,無法治療風寒病。不過《本經》只提桂皮,仲景又說桂枝,是指桂樹枝上的樹皮。有人問本草說桂皮能止煩出汗,但張仲景治療傷寒時,在「當發汗」的幾處方子裡都使用了桂枝湯。
又有人說:沒有汗就不能用桂枝,出汗的人不能重複發汗,如果用桂枝就會加重出汗。出汗多的人用桂枝甘草湯,這是用桂枝來止汗。一種藥物有兩種用法,這與本草的理論相符嗎?寇宗奭說:本草說桂皮辛甘性熱,能引導百種藥物,通血脈,止煩出汗,是調節血液讓汗自然排出。仲景說:太陽中風,陰氣虛弱者會自然出汗。衛氣充實,營氣虛弱,因此會發熱出汗。
又云: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陰虛陽必湊之,故皆用桂枝發其汗。此乃調其榮氣,則衛氣自和,風邪無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開腠理,發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調和榮衛,則邪從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閉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閉汗之意,遇傷寒無汗者,亦用桂枝,誤之甚矣。
桂枝湯下發汗,發字當認作出字,汗自然出,非若麻黃能開腠理,發出其汗也。及治虛汗,亦當逆察其意可也。成無己曰:桂枝本為解肌者,太陽中風,腠理致密,榮衛邪實,津液禁固,其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此必也。皮膚疏泄自汗,脈浮緩,風邪干於衛氣者,乃可投之。
白話文:
古人說,太陽病發熱出汗的人,這是因為陽氣不足,衛氣過盛。陰虛陽必相隨,所以都要用桂枝來發汗。這是調整陽氣,讓衛氣自然和諧,風邪就無處可容,於是自然出汗而痊癒。並不是桂枝能打開毛孔,逼出汗來。出汗太多時用桂枝,是為了調和陽氣和衛氣,讓邪氣隨著汗水排出,汗自然就會停止,不是桂枝能關閉汗孔。不懂得出汗和止汗道理的人,遇到傷寒沒有出汗,也用桂枝,就大錯特錯了。
桂枝湯用來發汗,這裡的「發」要理解為「出來」,汗水自然流出,不像麻黃能打開毛孔,逼出汗來。治療虛汗也要逆向思考,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成無己說:桂枝本是用來解肌的藥物,太陽中風,毛孔緊閉,陽氣不足,衛氣被邪氣阻礙,津液被禁錮,脈象浮緊,發熱卻不出汗的人,不能用桂枝。皮膚疏鬆,自行出汗,脈象浮緩,風邪侵犯衛氣的人,才可以用桂枝。
發散以辛甘為主,桂枝辛熱,故以為君,而以芍藥為臣,甘草為佐者,風淫所勝,平以辛苦,以甘緩之,以酸收之也。以薑、棗為使者,辛甘能發散,而又用其行脾胃之津液而和榮衛,不專於發散也。故麻黃不用薑、棗,專於發汗,不待行其津液也。
白話文:
發散的藥物以辛甘為主,桂枝性辛熱,因此被用為君藥,而以芍藥為臣藥,甘草為佐藥,是因為風邪入侵人體,需要用辛辛苦來平復,用甘甜來緩解,用酸味來收斂。以薑、棗為使藥,辛甘能發散,又能行脾胃之津液,使營衛和調,不只是單純發散。所以麻黃不需用薑、棗,只專注於發汗,不需行其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