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一 (11)
卷十一 (11)
1. 草三稜根
味甘,平,溫,無毒。療產後惡血,通月水血結,墮胎,破積聚癥瘕,止痛利氣,一名雞爪三稜。
疏:,草三稜,即雞爪三稜,與京三稜其實一類。但以所產之地與形質不同為別耳。破散克削之性,一同乎京三稜,故「參互」、「簡誤」亦同,茲不復贅。
白話文:
草三稜根味甘、性平溫,無毒。可以治療產後惡露不盡,疏通經血阻塞,引產墮胎,消除腹部腫塊,止痛理氣。它也叫雞爪三稜。
草三稜(雞爪三稜)和京三稜其實是同類植物,只是產地和外形略有不同。它們都有破散、消積的作用,因此在藥用上可以互相替代,用法和用量也相似,這裡就不再重複說明了。
2. 鹿藥
味甘,溫,無毒。主風血,去諸冷,益老起陽,浸酒服之,生姑藏巴西。根苗並似黃精,根鹿好食。(俗呼鹿跑草,又名延壽果。)
疏:,鹿藥得土中陽和之氣以生,故其味甘,其氣溫。其性無毒。甘能益血,甘能入脾,甘溫益陽氣,故能主風血,去諸冷,而益老起陽也。當與黃精、萎蕤、枸杞之類同科。氣味和平,性本無毒,補益之外無別治療,故不著「主治」、「簡誤」。
白話文:
鹿藥味甘性溫,無毒。能治療風血病症,驅除各種寒邪,增強老年人陽氣。將其浸酒服用,生長在陰濕的山谷。根莖類似黃精,鹿很喜歡吃。(民間俗稱鹿跑草,又名延壽果。)
鹿藥生長於土壤中,吸收陽和之氣,所以味道甘甜,性溫和,無毒。甘味能滋補血液,又能入脾經,甘溫又能滋補陽氣,因此能治療風血病症,驅除各種寒邪,並增強老年人陽氣。它與黃精、萎蕤、枸杞等藥物同科。氣味平和,性本無毒,主要功效是補益,沒有其他特殊的治療作用,因此不列出詳細的「主治」和「禁忌」事項。
3. 草石蠶
生高山石上,根如箸,上有毛,節如蠶,葉似卷柏。山人取浸酒,除風破血,主溪毒,煮食之。
疏:,按草石蠶,《本經》無氣味,予見明州好事者,以水漬羊肚石種之,盤生石上儼類蠶形。得水石之氣,性必清寒,故能解毒。予少時見一老醫,治毒痢下血久不愈,方中有之。後予按其法,試用良驗。
主治參互
草石蠶,同川黃連、白芍藥,各酒浸炒,肉豆蔻,糯粉裹煨,蓮肉、白扁豆俱炒,橘皮、炙甘草、升麻、山楂,和為末,蜜湯調服,治久痢不止,往往獲效。當是涼血,破瘀血,消積滯之功也。
無別用,故不著「簡誤」。
白話文:
草石蠶生長在高山岩石上,根莖像筷子一樣粗細,上面有絨毛,節間分明,形似蠶蛹,葉子像卷柏。山區的人們會將它浸泡在酒中,用於驅風破血,治療溪毒,也可以煮熟食用。
據記載,《本草經》未記載草石蠶的氣味。我曾見過明州一位愛好中藥之人,用水浸泡羊肚石來栽種它,草石蠶盤旋生長在石頭上,形狀很像蠶。它吸收了水和石頭的精氣,性質必定清涼寒性,所以能夠解毒。我年輕時見過一位老醫生用它治療久治不愈的毒痢下血,效果很好。後來我也依據他的方法使用,驗證了它的療效。
草石蠶與川黃連、白芍藥等藥材一起,先用酒浸泡後炒制,再與肉豆蔻、糯米粉拌勻煨熟;蓮子肉、白扁豆也需炒制;橘皮、炙甘草、升麻、山楂研磨成粉末,用蜜水調服,治療久痢不止,常有療效。這是因為它具有涼血、破瘀血、消積滯的功效。
草石蠶沒有其他用法,所以沒有列出其他錯誤或疏漏。
4. 漆姑草
氣辛烈。主漆瘡,挼研傅之,熱更易。亦主溪毒瘡。
疏:,漆姑草,藏器云:氣辛烈。然觀其多生石間及階墀陰處,必是辛苦寒之藥。辛能散,苦能泄,故主漆瘡,溪毒瘡,及大人小兒丹毒。總之,其氣味辛涼,治一切血熱為病之要藥也。
白話文:
漆姑草氣味辛辣。能治療漆瘡,將其揉碎敷在患處,熱症會更容易痊癒。也能治療溪毒瘡。
漆姑草生長在石頭縫隙和陰暗潮濕的台階等處,氣味辛辣,但應該是性寒味苦的藥物。辛味能散,苦味能泄,因此能治療漆瘡、溪毒瘡及大人小孩的丹毒。總而言之,漆姑草氣味辛涼,是治療各種因血熱引起的疾病的重要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