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0)

1.

倍茯苓,修事如《經驗方》,能烏須駐顏。同麥門冬、石斛、黃柏、白芍藥、木瓜、薏苡仁、五味子,為治痿要藥。同生薑、藿香、檳榔,能治山嵐瘴氣。同四物湯、麥門冬、荊芥、防風、地榆,能治腸風下血。同雄羊肝,治雀盲。同補骨脂、川椒、茴香、青鹽、川楝子、黃柏,治疝。

同熟地、桑椹,修事採日精月華,干則蜜丸,日三服,可變白。為末,和芝麻研爛,入水攪勻,絞汁濾淨,曝乾,每三錢空心酒服,能滋脾腎。

簡誤

術,《本經》無分別,陶弘景有赤白二種。近世乃有蒼白之分,其用較殊。要之,俱為陽草,故祛邪之功勝而益陰之效虧。藥性偏長,物無兼力,此天地生物自然之道也。凡病屬陰虛血少,精不足,內熱骨蒸,口乾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齒衄,咽塞,便秘,滯下者,法咸忌之。術燥腎而閉氣,肝腎有動氣者勿服。

劉涓子《癰疽論》云:潰瘍忌白朮,以其燥腎而閉氣,故反生膿作痛也。凡臟皆屬陰,世人但知術能健脾,此蓋指脾為正邪所幹,術能燥濕,濕去則脾健,故曰補也。寧知脾虛而無濕邪者用之,反致燥竭脾家津液,是損脾陰也,何補之足云。此最易誤,故特表而出之。

白話文:

[術]

加倍使用茯苓,處理方式如同《經驗方》所載,可以使頭髮烏黑、保持容顏。與麥門冬、石斛、黃柏、白芍藥、木瓜、薏苡仁、五味子一同使用,是治療痿軟病症的重要藥物。與生薑、藿香、檳榔一同使用,可以治療山嵐瘴氣。與四物湯、麥門冬、荊芥、防風、地榆一同使用,可以治療腸風下血(腸道出血)。與雄羊肝一同使用,可以治療夜盲症。與補骨脂、川椒、茴香、青鹽、川楝子、黃柏一同使用,可以治療疝氣。

與熟地、桑椹一同使用,在採集時要注意吸收日月精華,曬乾後用蜂蜜製成藥丸,每日服用三次,可以使白髮變黑。將其磨成粉末,與芝麻研磨爛,加入水攪勻,絞汁過濾乾淨,曬乾,每次空腹以酒送服三錢,可以滋養脾腎。

[辨誤]

《本經》中沒有區分術,陶弘景將其分為赤、白兩種。近世才有蒼朮、白朮之分,其功效差異較大。總之,它們都是陽性藥草,所以袪除邪氣的功效較強,而滋養陰液的功效較弱。藥性偏於單一,沒有兼顧多重功效,這是天地萬物自然形成的規律。凡是屬於陰虛血少、精不足、內熱骨蒸、口乾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出血、牙齦出血、咽喉阻塞、便秘、痢疾等病症,都應該禁用此藥。術會使腎臟乾燥,阻礙氣機運行,肝腎有氣機躁動的人不宜服用。

劉涓子在《癰疽論》中說:潰瘍忌用白朮,因為它會使腎臟乾燥、阻礙氣機運行,反而會使膿液增多、疼痛加劇。所有內臟都屬於陰,世人只知道術能健脾,這大概是指脾臟受到邪氣侵擾,術能燥濕,濕邪去除則脾臟功能恢復,所以說能補益。但是,如果脾虛而沒有濕邪的人服用此藥,反而會耗竭脾臟的津液,損害脾陰,哪裡稱得上補益呢?這是最容易誤用的地方,所以特地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