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六 (9)

1.

味苦、甘,溫,無毒。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利腰臍間血,益津液,暖胃消穀嗜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茅山者為勝。忌蛤、雀、桃、李、菘菜、青魚。)

疏:,術稟初夏之氣以生。其味苦,其氣溫,從火化也。正得土之沖氣,故《別錄》益之以甘,表土德也,故無毒。其氣芳烈,其味甘濃,其性純陽,為除風痹之上藥,安脾胃之神品。《本經》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者,正以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痹,痹者拘攣而痛者是也。經曰: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骨。死肌者,濕毒侵肌肉也。痙者,風寒秉虛客於肝脾腎所致也。疸者,脾胃虛而濕熱瘀滯也。如上諸病,莫不由風寒濕而成。術有除此三邪之功,故能祛其所致之疾也。止汗除熱消食者,濕熱盛則自汗,濕邪客則發熱。濕去而脾胃燥,燥則食自消,汗自止,熱自除也。又主大風在身面者,術氣芳烈而悍,純陽之物也。風為陽邪,發於陽部,故主之也。風眩頭痛目淚出者,陽虛則風客之而眩,痰厥則頭痛,風熱壅則目淚出也。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痛,及霍亂吐下不止者,濕客於胃則滯而生痰,客於脾則生水,脾虛濕勝則為水腫,濕客中焦則心下急滿,脾胃俱虛則中焦不治,而濕邪客之則為霍亂吐下不止也。利腰臍間血者,血屬陰,濕為陰邪,下流客之,使腰臍血滯而不得通利,濕去則諸證無不愈矣。益津液、暖胃、消穀嗜食者,濕去則胃強而津液自生,寒濕散則胃自暖,邪去而脾胃健則消穀而嗜食矣。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者,術為陽藥,故善除陰濕,濕去則脾胃之氣旺;陽主氣,氣盛則身輕,脾主四肢,濕去則脾健,健則四肢利,故能涉險負重也。《仙經》云:氣滿不思食,是以延年而不飢也。

主治參互

術為陽草,氣勝黃精。除濕祛寒,疏風辟惡,其功能也。單餌則延年,輕身不飢。兼濟則觀所從何道,故同人參、茯苓、白芍藥、甘草、橘皮、蓮肉、縮砂,則健脾開胃消飲食,為壯脾胃之要劑,調中之正法。同藿香、橘皮、茯苓、人參、木瓜、豬苓、澤瀉、縮砂,則治霍亂吐瀉轉筋。

同乾葛、防風、茯苓、炙甘草、車前子、豬苓、澤瀉,則治濕勝作泄若雷奔。同秦艽、萆薢、木瓜、薏苡仁、桑寄生、石斛、黃耆、地黃、石菖蒲、桂枝、甘草、晚蠶砂,則治一切痛痹及關節不利;熱者去桂枝、加黃柏。得黃柏、牛膝、木瓜、石斛,能健步潛行。得苦參、牡蠣,治小兒胃家濕熱,飲食不生肌肉。

君人參、芍藥、木瓜、薏苡、茯苓、桑白皮、赤小豆、車前、橘皮,佐以豬苓、澤瀉,能治一切水腫。日重倍人參,夜重則加地黃、芍藥,俱與術倍。君枳實、橘皮、砂仁、半夏、人參,則除心腹脹痛,消宿食,開胃,去痰涎,除傷食發寒熱及泄瀉。同人參、橘紅、白茯苓、木瓜、藿香,治反胃吐逆;因於寒則加生薑;因於熱則加竹茹、枇杷葉、逆水蘆根。君黃耆、生地黃,佐以黃柏,治一切臁瘡,濕毒攻注足脛成瘡久不愈,作丸餌良。

白話文:

味道苦、甘,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寒濕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痹症)、肌肉壞死、抽筋、黃疸,能止汗、退熱、幫助消化。還能治療大風侵襲身體和面部、頭暈頭痛、眼睛流淚,能消除痰液、水腫,驅逐皮膚間的風水腫塊,解除心下急滿的感覺,以及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不止,能疏通腰部和肚臍之間的血脈,增加體液,溫暖腸胃,幫助消化食物,使人食慾旺盛。如果將它製成藥丸或湯劑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並且不容易感到飢餓。(以茅山產的蒼朮為佳。忌與蛤蜊、麻雀、桃子、李子、白菜、青魚一起食用。)

_疏:_蒼朮吸取初夏的陽氣而生長。它的味道苦,氣味溫熱,屬性火,因為它吸取了土壤的陽氣,所以《別錄》記載它味甘,表示它屬於土德,因此無毒。它的氣味芳香濃烈,味道甘醇濃厚,屬性純陽,是治療風濕麻痹的最佳藥物,也是調養脾胃的聖品。《本經》記載它能治療風寒濕引起的痹症、肌肉壞死、抽筋、黃疸,正是因為風寒濕三種邪氣結合形成痹症,痹症的表現是肢體拘攣疼痛。經書上說:地面的濕氣,侵入人體會損害皮膚、肌肉、筋骨。肌肉壞死,是濕毒侵入肌肉的表現。抽筋,是風寒之邪侵入肝、脾、腎導致的。黃疸,是脾胃虛弱,濕熱瘀滯引起的。以上這些疾病,大多是因為風寒濕邪引起的。蒼朮有去除這三種邪氣的功效,所以能治療這些疾病。能止汗、退熱、幫助消化,是因為濕熱過盛會導致自汗,濕邪侵入會導致發熱。去除濕邪後,脾胃會變得乾燥,乾燥則能幫助消化,汗液自然停止,熱度也會消退。又說能治療大風侵襲身體和面部,是因為蒼朮氣味芳香濃烈且屬性純陽。風邪屬於陽邪,容易侵入人體陽性部位,所以能用蒼朮治療。頭暈頭痛、眼睛流淚,是因為陽氣虛弱導致風邪入侵而引起頭暈,痰阻礙氣血流通會導致頭痛,風熱壅塞會導致眼睛流淚。能消除痰液、水腫,驅逐皮膚間的風水腫塊,解除心下急痛,以及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不止,是因為濕邪侵入胃部會導致痰液產生,侵入脾臟會導致水腫,脾虛濕盛會形成水腫,濕邪侵入中焦會導致心下急滿,脾胃都虛弱會導致中焦功能失調,而濕邪侵入則會導致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不止。能疏通腰部和肚臍之間的血脈,是因為血屬於陰,濕邪也是陰邪,濕邪下行侵入腰部和肚臍之間會導致血脈瘀滯不通,去除濕邪後,這些症狀就會痊癒。能增加體液、溫暖腸胃、幫助消化,使人食慾旺盛,是因為去除濕邪後,胃會變得強健,體液自然產生,寒濕散去則腸胃自然溫暖,邪氣去除後,脾胃健壯則能幫助消化,使人食慾旺盛。如果將它製成藥丸或湯劑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並且不容易感到飢餓,是因為蒼朮屬於陽藥,所以擅長去除陰濕,去除濕邪後,脾胃之氣就會旺盛;陽主氣,氣旺盛則身體輕盈,脾主四肢,去除濕邪後脾臟強健,強健則四肢靈活,所以能負重跋涉。《仙經》說:氣足就不會感到飢餓,所以可以延年益壽而不感到飢餓。

主治參考

蒼朮屬於陽性藥草,其功效勝過黃精。它能去除濕邪和寒氣,疏散風邪,辟除穢氣,這是它的功能。單獨服用可以延年益壽,使身體輕盈不感到飢餓。搭配其他藥物則要看它所輔助的藥物,因此與人參、茯苓、白芍、甘草、橘皮、蓮子、縮砂一起使用,則能健脾開胃、幫助消化,是強健脾胃的重要藥物,也是調養中焦的正法。與藿香、橘皮、茯苓、人參、木瓜、豬苓、澤瀉、縮砂一起使用,則能治療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抽筋。

與乾葛、防風、茯苓、炙甘草、車前子、豬苓、澤瀉一起使用,則能治療濕邪過盛引起的腹瀉像雷鳴一樣。與秦艽、萆薢、木瓜、薏苡仁、桑寄生、石斛、黃耆、地黃、石菖蒲、桂枝、甘草、晚蠶砂一起使用,則能治療各種麻痹疼痛和關節活動不利;如果是熱性痹症,則去掉桂枝,加入黃柏。與黃柏、牛膝、木瓜、石斛一起使用,能使人健步如飛。與苦參、牡蠣一起使用,能治療小兒因脾胃濕熱導致的飲食不化,無法長肌肉。

以人參、芍藥、木瓜、薏苡仁、茯苓、桑白皮、赤小豆、車前子、橘皮為君藥,佐以豬苓、澤瀉,能治療各種水腫。白天水腫嚴重,則加倍使用人參,夜晚水腫嚴重,則加入地黃、芍藥,都與蒼朮加倍使用。以枳實、橘皮、砂仁、半夏、人參為君藥,則能消除心腹脹痛、消除宿食、開胃、去除痰液、消除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發冷發熱和腹瀉。與人參、橘紅、白茯苓、木瓜、藿香一起使用,能治療反胃嘔吐;如果是寒氣引起的,則加入生薑;如果是熱引起的,則加入竹茹、枇杷葉、蘆根。以黃耆、生地黃為君藥,佐以黃柏,能治療各種腿部潰瘍,濕毒侵注腿部形成的潰瘍久治不愈,製成藥丸服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