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一 (7)
卷十一 (7)
1. 骨碎補
味苦,溫,無毒。主破血,止血,補折傷。
疏:,骨碎補得金氣,兼得石氣,石者水之母也。味苦氣溫,亦應有辛。好生陰處,故得陰氣為多。宜其入足少陰,而主骨、開耳、入血行傷也。開元命名,其義可思矣。甄權用以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極,手足不收,上熱下冷。雷公用以治耳鳴。戴元禮用以治痢風,足痿軟。皆入腎強骨之驗也。
主治參互
骨碎補,得青鹽、槐角,炒研細擦牙,能固齒。《靈苑方》治虛氣攻牙,齒痛血出,或時癢痛。骨碎補二兩,銅刀細銼,瓦鍋慢火炒黑為末。如常揩齒,良久吐之,嚥下亦可。劉松石云:此方不獨治牙痛,極能堅骨固牙,益精髓,去骨中毒氣。疼痛牙動將落者,數擦立住,再不復動,經用有神。
《聖濟總錄》治風蟲牙痛。骨碎補、乳香等分為末,糊丸,塞孔中。名金針丸。蘇氏《圖經》治耳鳴、耳閉。骨碎補削作細條,火炮,乘熱塞之。又方:病後發落。胡孫姜,野薔薇嫩枝,煎汁,刷之。《仁存方》治腸風失血。胡孫姜燒存性五錢,或酒,或米飲服。時珍云:骨碎補,足少陰藥也。
故能入骨治牙,及飲泄痢。昔魏刺史子久泄,諸醫不效,垂殆。用此藥末,入豬腎中煨熟,與食,頓佳。蓋腎主大小便,久泄屬腎虛,不可專責脾胃也。雷公用治耳鳴,耳亦腎之竅也。戴元禮治痢後下虛,不善調養,或遠行,或房勞,或外感,致兩足痿軟,或痛,或痹,遂成痢風。宜用獨活寄生湯吞虎骨四斤丸,仍以骨碎補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和服之。
外用杜牛膝、杉木節、萆薢、白芷、南星煎湯,頻頻熏洗。此亦從腎虛骨痿而治也。雷公云:凡採得,銅刀刮去黃赤毛,細切,蜜拌蒸曝用。
簡誤
不宜與風燥藥同用。
白話文:
骨碎補
骨碎補味苦、性溫,無毒。主要功效是活血止血,治療骨折。
骨碎補蘊含金石之氣,石為水的根本。它味苦性溫,也帶有一點辛味。它喜歡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因此陰氣較盛。它主要作用於足少陰經,能治療骨骼疾病、耳疾,以及因外傷出血導致的疾病。它的名稱「骨碎補」本身就點明了其功效。甄權用它治療骨骼中毒、風濕疼痛、過度勞累導致的疾病、手腳不聽使喚、上半身燥熱下半身冰冷等症狀。雷公用它治療耳鳴。戴元禮用它治療痢疾引起的風痛、下肢痿軟無力。這些都證明了骨碎補能補腎強骨的功效。
主治參考
骨碎補搭配青鹽、槐角,炒研成細末刷牙,能固齒。《靈苑方》記載,它能治療因虛火上攻導致的牙痛出血或牙齒癢痛。方法是用二兩骨碎補,用銅刀切碎,用瓦鍋小火炒黑研磨成粉末。如同平常一樣刷牙,過一段時間後吐掉,也可以吞下。劉松石說:此方不僅能治療牙痛,還能有效鞏固牙齒,滋補精髓,去除骨骼中的毒素。牙齒疼痛鬆動快要脫落者,多次使用此法,牙齒就能穩固,不再鬆動,效果神奇。
《聖濟總錄》記載,用骨碎補和乳香等量研磨成粉末,做成丸劑塞入牙洞中,治療風蟲牙痛,稱為金針丸。蘇頌《圖經本草》記載,用骨碎補削成細條,用火炮製後趁熱塞入耳中,治療耳鳴、耳聾。另有一方:治療病後頭髮脫落,用胡孫姜和野薔薇嫩枝煎汁塗抹患處。《仁存方》記載,用胡孫姜燒成灰末五錢,用酒或米湯送服,治療腸風便血。李時珍說:骨碎補歸足少陰經。
因此它可以治療骨骼疾病和牙齒疾病,以及治療腹瀉和痢疾。以前魏國刺史之子久瀉不止,諸多醫生都無效,病情危急。用骨碎補研磨成粉末,放入豬腎中煨熟食用,病情立刻好轉。這是因為腎臟主宰大小便,久瀉屬腎虛,不能只責怪脾胃。雷公用它治療耳鳴,因為耳朵也是腎經的竅穴。戴元禮用它治療痢疾後,因調養不善、舟車勞頓、房事過度或外感風邪,導致下肢痿軟、疼痛、麻痹,形成痢疾風。治療方法是用獨活寄生湯服用虎骨四斤丸,再取骨碎補三分之一,研磨取汁,用酒送服。
外用杜牛膝、杉木節、萆薢、白芷、南星煎湯,反覆熏洗患處。這也是從腎虛導致骨痿的角度治療。雷公說:採集骨碎補後,要用銅刀刮去黃色和赤色的絨毛,切碎,拌上蜂蜜,蒸曬後使用。
注意事項
骨碎補不宜與風燥藥同用。
2. 連翹
味苦,平,無毒。主寒熱,鼠瘻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去白蟲。
疏:,連翹感清涼之氣,得金水之性,《本經》雖云味苦平無毒,平應作辛,乃為得之。潔古謂其性涼,味苦。氣味俱薄,輕清而浮,升也,陽也。海藏以為陰中陽也。入手足少陽,手陽明經,亦入手少陰心經。其主寒熱、鼠瘻瘰癧、癭瘤結熱者,以上諸證皆從足少陽膽經氣鬱有熱而成。此藥正清膽經之熱,其輕揚芬芳之氣又足以解足少陽之鬱氣,清其熱,散其鬱,靡不瘳矣。癰腫惡瘡,無非榮氣壅遏,衛氣鬱滯而成。清涼以除瘀熱,芬芳輕揚以散鬱結,則榮衛通和而瘡腫消矣。蠱毒,非熱非辛則不成,熱解則蠱自消。濕熱盛則生蟲,清其熱而苦能泄,蟲得苦即伏,故去白蟲。甄權用以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熱。《日華子》用以通小腸,排膿治瘡癤,止痛通月經。東垣用以散諸經血結氣聚,消腫。丹溪用以瀉心火,除脾胃濕熱,及治中部血證以為使。海藏用以治氣秘火炎之耳聾。一皆清熱散結,下氣燥濕之功也。
主治參互
得貝母、白芷、甘草、金銀花、玄參、薄荷、夏枯草、白及,能消瘰癧。加牡鼠糞、人爪、山豆根、蒲公英,消乳癰、乳岩。《簡便方》治瘰癧結核。連翹、脂麻等分,為末,時時食之。潔古治項邊馬刀,屬少陽經,連翹二斤,瞿麥一斤,大黃三兩,甘草半兩。每用一兩,煎,食後熱服。
十餘日後,灸臨泣穴二七壯,六十日決效。《集驗方》治痔瘡腫痛。連翹煎湯熏洗後,以刀上飛過綠礬,入麝香貼之。
簡誤
連翹清而無補之藥也。癰疽已潰勿服。火熱由於虛者勿服。脾胃薄弱,易於作泄者勿服。
白話文:
連翹味苦,性平,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寒熱、鼠瘻(淋巴結核)、瘰癧(頸淋巴結結核)、癰腫惡瘡、癭瘤(甲狀腺腫大)引起的發熱、蠱毒(古代指邪祟引起的疾病)以及驅除蛔蟲。
連翹性味清涼,具有金水之性,《本經》記載其味苦性平無毒,但“平”應理解為辛,這也是其藥性的體現。其藥性涼苦,氣味輕淡,輕清上浮,屬陽性,但也有人認為是陰中之陽。它主要作用於手足少陽經、手陽明經以及手少陰心經。它能治療寒熱、鼠瘻、瘰癧、癭瘤結熱等症,這些疾病都源於足少陽膽經氣鬱化熱。連翹能清泄膽經之熱,其輕揚芬芳之氣又能解少陽經的鬱氣,清熱散鬱,療效顯著。癰腫惡瘡是因氣血瘀滯不通而致,連翹的清涼之性能消除瘀熱,芬芳輕揚之氣能散瘀結,使氣血通暢,腫瘡自消。蠱毒的產生非熱非辛不可,連翹能清熱,故能治蠱毒。濕熱盛則生蟲,連翹苦寒能泄熱,蟲遇苦則伏,故能驅除蛔蟲。此外,連翹還可用於治療各種泌尿系統感染、小便不通、心火亢盛、小腸不通、排膿治瘡癤、止痛通月經、散瘀消腫、瀉心火、除脾胃濕熱、治療婦科出血、治療氣秘火炎引起的耳聾等症。總之,連翹的主要功效是清熱散結、下氣燥濕。
連翹與貝母、白芷、甘草、金銀花、玄參、薄荷、夏枯草、白及等藥材配伍,能有效治療瘰癧。與牡鼠糞、人爪、山豆根、蒲公英等藥材配伍,能治療乳癰、乳岩。一些古方也記載連翹治療瘰癧結核、項部腫塊、痔瘡腫痛等。
連翹性寒,補益作用較弱。癰疽已潰者、陰虛火旺者、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
3. 續隨子
味辛,溫,有毒。主婦人血結月閉,癥瘕痃癖,瘀血,蠱毒鬼疰,心腹痛,冷氣脹滿,利大小腸,除痰飲積聚,下惡滯物,莖中白汁剝人面皮,去䵟黯。苗如大戟。一名拒冬,一名千金子。
疏:,續隨之味辛氣溫,而其性有毒,實攻擊克伐之藥也。長於解蠱毒鬼疰,以致腹痛脹滿,攻積聚,下惡滯物,及散痰飲。至於婦人月閉,癥瘕痃癖,瘀血。大小腸不利諸病,則各有成病之由,當求其本而治,不宜權施。蓋此藥之為用,乃以毒攻擊之功也。
主治參互
《聖濟總錄》治小便不通,臍腹脹痛不可忍。用續隨子一兩,鉛丹半兩,同少蜜搗作團,瓶盛埋陰處,臘月至春末取出,研,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湯下。又方:治涎積癥塊,續隨子三十枚,膩粉二錢,青黛炒一錢,研勻,糯米飯丸芡子大。每服一丸,打碎,以大棗一枚燒熟去皮核,同嚼,冷茶送下。
半夜後,取下積聚惡物為效。崔元亮《海上方》,治蛇咬腫悶欲死。用重臺六分,續隨仁七粒,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兼唾和少許塗咬處,立效。《普濟方》治黑子疣贅。續隨子於熟時塗之,自落。
簡誤
病人元氣虛,脾胃弱,大便不固著,禁用。
白話文:
續隨子味辛性溫,有毒性。主治婦女血塊導致月經閉止、腹部腫塊、瘀血、蠱毒、鬼魅作祟、心腹疼痛、腹部冷氣脹滿等症狀,能通大小腸,去除痰飲積聚,排出宿便,治療生殖器分泌物異常,以及改善皮膚暗沉。續隨子植株類似大戟,也稱拒冬或千金子。
續隨子味辛性溫,但有毒性,是一種攻邪的藥物。它擅長治療蠱毒、鬼魅作祟引起的腹痛、脹滿,以及攻破積聚的病灶,排出宿便,並能散去痰飲。但對於婦女月經閉止、腹部腫塊、瘀血、大小腸不通等症狀,需先找出病因對症治療,不可隨意使用。因為此藥的療效,是依靠其毒性來攻克病邪。
臨床應用方面,《聖濟總錄》記載,續隨子可用於治療小便不通、腹部脹痛難忍;也可用於治療涎液積聚形成的腫塊。
此外,崔元亮《海上方》記載,續隨子可用於治療蛇咬傷導致的腫脹;《普濟方》記載,續隨子可用於治療黑斑和疣贅。
但需注意,元氣虛弱、脾胃虛弱、大便溏瀉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