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6)

1. 天門冬

簡誤

天門冬,味苦平辛,其氣大寒。若因陰虛水涸,火起下焦,上炎於肺,發為痰喘者,誠哉要藥也。然大寒而苦,不利脾胃陰虛之人。脾胃多弱,又以苦寒損其胃氣,以致泄瀉惡食則危殆矣。何者?後天元氣生於胃氣,五臟之氣皆因之以為盛衰者也。強則喜食而甘味,弱則惡食而不甘味。

陰虛精絕之病,正賴脾胃之氣強,能納能消以滋精氣。若脾胃先困,則是後天生氣之源絕矣。丸餌雖佳,總統於食;湯液雖妙,終屬於飲。若非胃氣無損,焉能納而消之以各歸其根,奏平定之功哉?必不得已,當以薏苡仁、白茯苓、山藥、甘草、白芍藥同用,或用麥門冬以代之可也。誤用之必泄。

白話文:

天門冬,味道苦、性平和帶點辛辣,藥性非常寒涼。如果因為陰液虧虛、水分枯竭,導致下焦火氣旺盛,向上侵犯到肺部,引發痰多氣喘,天門冬確實是重要的藥物。然而,它藥性大寒且味苦,不利於脾胃陰虛的人。脾胃功能如果虛弱,又用苦寒的藥物損耗胃氣,導致腹瀉、厭食,情況就很危險了。為什麼呢?因為後天的元氣是從胃氣產生的,五臟之氣的盛衰都依賴於胃氣。胃氣強健則喜歡吃東西,並且覺得食物甘甜;胃氣虛弱則厭惡食物,不覺得食物甘甜。

陰虛精虧的病症,正是要依靠脾胃之氣強健,能夠吸收消化食物,以滋養精氣。如果脾胃先衰弱,那麼後天產生氣的源頭就斷絕了。藥丸再好,最終也要靠食物消化吸收;湯藥再神奇,最終也是以飲水的方式攝取。如果不是胃氣沒有損傷,又怎麼能夠消化吸收,使其各歸其所,發揮平定疾病的功效呢?如果迫不得已必須使用天門冬,應當與薏苡仁、白茯苓、山藥、甘草、白芍藥一起使用,或者用麥門冬來代替也是可以的。誤用天門冬必定會導致腹瀉。

2. 甘草

味甘,平,無毒。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利氣血,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久服輕身延年。二月、八月除日採根,暴乾十日成。(朮、苦參為使。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惡遠志。忌豬肉,令人陰痿。)

疏:,甘草味甘,氣平無毒,正稟土中衝和之陽氣以生,故《別錄》稱之為九土之精。可升可降,陰中陽也。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者,以其得土中衝陽之氣,味甘平,性和緩,故能解一切毒氣,安臟腑,除邪熱也。五臟之寒熱邪氣既解,則臟氣和而真氣生,氣日以盛,故筋骨堅。長肌肉倍力者,甘能益脾,脾主肌肉,兼主四肢,脾強則四肢生力,故長肌肉倍力也。主金瘡腫者,甘入血分而能緩中。且傷則熱,熱而後腫,甘溫益血而除熱,煩熱解,故腫散也。溫中下氣者,甘味屬土,土位乎中,故溫中。甘能緩中散結,故下氣。煩滿短氣者,是勞傷內乏,陽氣不足,故虛而煩滿短氣。甘溫能益血,除大熱助氣,故煩滿短氣併除也。甘平且和,和能理傷,故治傷臟。肺苦氣上逆,嗽乃肺病。甘以緩之,故治咳嗽。血不足則內熱,內熱則津液衰少而作渴。甘能入脾益血,故止渴。血虛則經脈不通,能益血則經脈自通矣。甘能益血而溫氣分,故利血氣。其解一切金石草木蟲魚禽獸之毒者,凡毒遇土則化。甘草為九土之精,故能解諸毒也。久服輕身延年者,為其益血安和五臟也。

主治參互

諸毒遇土則化,甘草為土精,故能化毒解一切邪氣。佐黃耆、防風,能運毒走表,為痘疹氣血兩虛者,首尾必資之劑。得白芍藥則補脾,甲己化土故也。同人參、黃耆、白朮、大棗、當歸身、麥門冬,加升麻、柴胡,為補中益氣藥,專理飢飽勞役內傷,陽氣下陷發熱。同人參、乾薑、肉桂,則溫中。

同麥門冬、蘇子、枇杷葉,則下氣。同黃連、芍藥、升麻、滑石,解熱毒滯下。同桔梗、玄參、鼠黏子、栝樓根,清利咽喉虛熱。同人參、菖蒲、益智、龍眼肉、遠志,治健忘。同麥門冬、石膏、竹葉、知母,除煩悶躁渴頭痛,解飢。同紫花地丁、金銀花、甘菊、夏枯草、貝母、白及、白芷,消一切疔腫。

同川黃連,止小兒胎毒驚癇。同黃連、木通、赤芍藥、生地黃,瀉心經有餘之火。同預知子、貫眾,解一切蠱毒。單用水炙百遍,煎熬斤許,治懸癰如神。炙則補傷寒病瘥後血虛。

簡誤

甘能緩中,故中滿者忌之。嘔家忌甘,酒家亦忌甘。諸濕腫滿,及脹滿病咸不宜服。

白話文:

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無毒。能治療五臟六腑的寒熱邪氣,強健筋骨,使肌肉豐滿,增強體力,治療金瘡腫痛,解毒,溫暖脾胃,降逆氣,緩解胸腹脹滿、呼吸短促,治療臟腑受損引起的咳嗽,止渴,疏通經絡,調暢氣血,解百藥之毒。它是九種土之精華,能調和七十二種礦石和一千二百種草藥的藥性。長期服用能輕身延年。宜在二月、八月除日採挖根部,曬乾十天即可入藥。(白朮、苦參是甘草的輔藥。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惡遠志。忌與豬肉同食,會導致陽痿。)

甘草味甘,氣平,無毒,其藥性源於土中溫和的陽氣,所以《名醫別錄》稱之為九種土之精華。它具有升降兼備的特性,是陰中之陽。能治療五臟六腑的寒熱邪氣,強健筋骨的原因,是因其具有土中溫和的陽氣,且味甘性平,藥性平和緩和,因此能解一切毒氣,安撫臟腑,去除邪熱。五臟的寒熱邪氣消除後,臟腑之氣就會調和,真氣就會產生,氣血日益充盈,所以筋骨強健。使肌肉豐滿,增強體力,是因為甘草能益脾,脾主肌肉和四肢,脾臟強健則四肢有力,故能使肌肉豐滿,增強體力。治療金瘡腫痛,是因為甘草能入血分且能緩解內臟鬱結。此外,外傷會發熱,發熱則腫脹,甘草溫和益血,又能去除熱邪,熱邪消除,腫脹自然消散。溫暖脾胃,降逆氣,是因為甘草味甘屬土,土居於中,故能溫暖脾胃。甘草能緩和脾胃,消除鬱結,故能降逆氣。緩解胸腹脹滿、呼吸短促,是因為勞傷導致體內虛弱,陽氣不足,所以虛弱而胸腹脹滿、呼吸短促。甘草溫和,能益血,去除過盛的熱邪,還能助益陽氣,所以能緩解胸腹脹滿、呼吸短促。甘草性平且平和,平和之性能調理損傷,所以能治療臟腑受損。肺主氣,氣逆則咳嗽,咳嗽是肺部的病症。甘草能緩解肺氣,所以能治療咳嗽。血不足則內熱,內熱則津液減少而口渴。甘草能入脾益血,所以能止渴。血虛則經絡不通,甘草能益血,則經絡自然通暢。甘草能益血且溫暖氣分,所以能調暢氣血。甘草能解一切金石、草木、蟲魚、禽獸的毒,是因為一切毒物遇到土則能被化解。甘草是九種土之精華,所以能解百毒。長期服用能輕身延年,是因為它能益血,又能調和五臟。

甘草能化解毒物,因為毒物遇土則化,甘草為土之精華,故能化解毒物,解一切邪氣。與黃耆、防風同用,能將毒邪透發於表,是痘疹氣血兩虛者的重要藥物。與白芍藥同用則能補脾,因甲己土化之故。與人參、黃耆、白朮、大棗、當歸、麥門冬同用,再加升麻、柴胡,則為補中益氣藥,專治飢飽勞役所致內傷、陽氣下陷、發熱等症。與人參、乾薑、肉桂同用,則能溫中。

與麥門冬、蘇子、枇杷葉同用,則能降氣。與黃連、芍藥、升麻、滑石同用,能解熱毒,瀉下。與桔梗、玄參、鼠黏子、栝樓根同用,能清利咽喉虛熱。與人參、菖蒲、益智、龍眼肉、遠志同用,能治療健忘。與麥門冬、石膏、竹葉、知母同用,能除煩悶、口渴、頭痛,解飢渴。與紫花地丁、金銀花、甘菊、夏枯草、貝母、白及、白芷同用,能消一切疔腫。

與川黃連同用,能治療小兒胎毒、驚癇。與黃連、木通、赤芍藥、生地黃同用,能瀉除心經火熱。與預知子、貫眾同用,能解一切蠱毒。單用甘草,用水炙百遍,煎熬至一定量,能治療癰疽,療效神奇。炙甘草能補治傷寒病癒後血虛。

甘草能緩解脾胃之氣,所以脾胃壅滯者忌服。嘔吐者忌服甘草,飲酒者也忌服甘草。各種濕腫、腹脹等症也不宜服用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