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九 (2)
卷第二十九 (2)
1. 苦瓠
苦瓠一枚,水二升,煮取一升服,立吐即愈。又方:用苦酒一升,煮令消,服,神驗。孫真人甜瓠,患腳腫氣及虛腫者,食之永不瘥。傷寒類要:治黃疸。苦胡蘆瓤,如大棗許大,以童子小便二合,浸之三、兩食頃。取兩酸棗許,分納兩鼻中,病人深吸氣,及黃水出,良。又方:治黃疸。
以瓠子白瓤子熬令黃,搗為末,每服半錢匕,日一服,十日愈。用瓠𤬏有吐者,當先詳之。丹房鏡源:苦瓠煮汞。
白話文:
苦瓠一個,加水兩升,煮到剩下一升後服用,立刻會嘔吐,病就好了。另一個方法:用苦酒一升,煮到份量減少,服用,效果神奇。孫真人說,甜瓠,腳腫氣及虛腫的病人,吃了永遠不會好。傷寒類要說:治療黃疸。將苦葫蘆的瓤,像大棗一樣大,用兩合童子尿浸泡,浸泡二、三個時辰左右。取出像兩個酸棗一樣大小的份量,分別塞入兩個鼻孔中,病人深吸氣,就會流出黃水,效果很好。另一個方法:治療黃疸。將瓠子的白色內瓤熬煮到變黃,搗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匕,每天服用一次,十天就會好。使用瓠子會嘔吐的人,應該先詳細了解情況。丹房鏡源說:苦瓠可以煮汞。
2. 葫
蒜也,味辛,溫,有毒。主散癰腫,䘌瘡,除風邪,殺毒氣。獨子者亦佳。歸五臟。久食傷人,損目明。五月五日採。
陶隱居云:今人謂葫為大蒜,謂蒜為小蒜,以其氣類相似也。性最熏臭,不可食。俗入作齏以啖膾肉,損性伐命,莫此之甚。此物唯生食,不中煮,以合青魚鮓食,令人發黃。取其條上子,初種之,成獨子葫,明年則復其本也。唐本注云:此物煮為羹臛,極俊美,熏氣亦微。
下氣,消穀,除風,破冷,足為饌中之俊。而注云不中煮,自當是未經試爾。今按陳藏器本草云:大蒜,去水惡瘴氣,除風濕,破冷氣,爛痃癖,伏邪惡,宣通溫補。無以加之。初食不利目,多食卻明,久食令人血清,使毛髮白,療瘡癬,生食去蛇、蟲、溪、蠱等毒。昔患痃癖者,嘗夢人教每日食三顆大蒜,初時依夢,遂至瞑眩,口中吐逆,下部如火,後有人教令取數片合皮,截卻兩頭吞之,名為內灸,依此大效。又魚骨鯁不出,以蒜納鼻中即出。
獨顆者殺鬼,去痛,入用最良。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大蒜,今出梁州者最美而少辛,大者徑二寸;涇陽者皮赤甚辣;其餘並相似也。孟詵云:蒜,久服損眼傷肝。治蛇咬瘡,取蒜去皮一升,搗,以小便一升,煮三、四沸通人,即入漬損處,從夕至暮。初被咬未腫,速嚼蒜封之,六、七易。
又,蒜一升去皮,以乳二升,煮使爛。空腹頓服之,隨後飯壓之。明日依前進服,下一切冷毒風氣。又,獨頭者一枚,和雄黃、杏仁研為丸,空腹飲下三丸,靜坐少時,患鬼氣者當汗出,即瘥。日華子云:蒜,健脾,治腎氣,止霍亂轉筋,腹痛,除邪,闢溫,去蠱毒,療勞瘧,冷風,痃癖,溫疫氣,傅風拍冷痛,蛇蟲傷,惡瘡疥,溪毒,沙蝨,並搗貼之。熟醋浸之,經年者良。
圖經曰:葫,大蒜也。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人家園圃所蒔也。每頭六、七瓣,初種一瓣,當年便成獨子葫,至明年則復其本矣。然其花中有實,亦葫瓣狀而極小,亦可種之。五月五日採。謹按《本經》云:主散癰腫。李絳《兵部手集方》:療毒瘡腫,號叫臥不得,人不別者。
取獨頭蒜兩顆,細搗,以油麻和,厚敷瘡上,干即易之。頃年,盧坦侍郎任東畿尉,肩上瘡作,連心痛悶,用此便瘥。後李僕射患腦癰,久不瘥,盧與此方:便愈。絳得此方,傳救數人,無不神效。
葛洪《肘後方》灸背腫令消法云:取獨顆蒜,橫截厚一分,安腫頭上,炷艾如梧桐子,灸蒜上百壯,不覺消,數數灸,唯多為善,勿令大熱,若覺痛即擎起蒜,蒜焦更換用新者,勿令損皮肉,如有體幹不須灸。洪嘗苦小腹下患一大腫,灸之亦瘥。每用灸人,無不立效。又今江寧府紫極宮刻石記其法云:但是發背及癰疽、惡瘡、腫核等,皆灸之。
白話文:
葫
葫就是蒜,味道辛辣,性溫,有毒。主要作用是散開癰腫,治療䘌瘡,驅除風邪,殺滅毒氣。獨頭蒜(只有一瓣的蒜)效果也很好。它歸屬於五臟。但長期食用會損害身體,使視力下降。最好在五月初五採摘。
陶隱居說:現在的人稱葫為大蒜,稱蒜為小蒜,因為它們氣味相似。大蒜氣味非常刺鼻,不宜生食。民間將它搗成蒜泥配生肉吃,對身體傷害極大,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大蒜最好生吃,不適合煮熟,如果和大青魚做成的魚鮓一起吃,會導致人皮膚發黃。可以取大蒜莖上的蒜子來種植,初次種植會長成獨頭蒜,第二年就會恢復成多瓣蒜。唐本的註解說:大蒜煮成羹湯,味道非常鮮美,而且氣味也較為溫和。
大蒜能降氣,幫助消化,驅除風邪,驅散寒冷,是餐桌上很好的佐料。但註解說大蒜不宜煮熟,這應該是沒有嘗試過的說法。現在根據陳藏器的本草記載:大蒜能去除水腫惡氣,去除風濕,驅散寒氣,化解痃癖(腹部腫塊),制伏邪惡之氣,有宣通溫補的功效,效果很好。剛開始吃大蒜會對眼睛不利,但多吃反而能使視力變好,長期食用會使血液變得清澈,使頭髮變白,還能治療瘡癬。生吃大蒜可以解蛇、蟲、溪、蠱等毒。以前有患痃癖的人,夢見有人教他每天吃三顆大蒜,剛開始按照夢境去做,結果出現了瞑眩反應(身體不適),口中嘔吐,下身如同火燒,後來有人教他取數片蒜瓣,切去兩頭吞下,稱為「內灸」,照此方法做效果很好。另外,魚骨卡喉,可以把蒜塞進鼻孔,魚骨就能出來。
獨頭蒜可以殺鬼,止痛,藥用效果最好。我們(臣禹錫等)根據《蜀本圖經》記載:大蒜,現在梁州出產的品質最好,辛辣味較淡,大的蒜頭直徑有二寸;涇陽出產的蒜,皮是紅色的,非常辛辣;其他的蒜都差不多。孟詵說:長期服用大蒜會損害眼睛和肝臟。治療蛇咬傷,取一升去皮的大蒜,搗爛,用一升小便煮三、四沸,待可接受的溫度後浸泡傷口,從晚上到傍晚。如果剛被咬還沒有腫,就立即嚼爛大蒜敷在傷口上,更換六七次。
另外,取一升去皮的大蒜,用二升牛奶煮爛。空腹一次性服下,然後吃飯壓住。第二天再按此方法服用,可以去除一切寒冷毒氣和風邪。還有,取一顆獨頭蒜,和雄黃、杏仁一起研磨成丸,空腹喝下三丸,靜坐一會兒,患鬼氣的人就會出汗,病就好了。日華子說:大蒜能健脾,治療腎氣虛弱,止霍亂轉筋(抽筋),腹痛,驅除邪氣,避開瘟疫,去除蠱毒,治療勞瘧,寒風,痃癖,溫疫之氣。外敷可以治療風拍冷痛,蛇蟲咬傷,惡瘡疥癬,溪毒,沙蝨等,搗爛後敷在患處。用醋浸泡大蒜,存放一年的效果更好。
《圖經》說:葫就是大蒜。以前沒有記錄產地,現在各地都有,家家戶戶的菜園裡都種植。每頭蒜有六、七瓣,最初種植一瓣,當年就會長成獨頭蒜,第二年又會恢復成多瓣蒜。蒜的花裡也有果實,形狀也像蒜瓣,但是非常小,也可以種植。最好在五月初五採摘。謹按《本經》記載:主要作用是散開癰腫。李絳《兵部手集方》記載:治療毒瘡腫痛,痛得叫喊,無法入睡,其他人也看不出是什麼病。
取兩顆獨頭蒜,仔細搗爛,用麻油調和,厚厚地敷在瘡上,乾了就換。以前,盧坦侍郎擔任東畿尉時,肩膀上長了瘡,連帶著心痛,用這個方法就好了。後來,李僕射患了腦癰,很久都沒有好,盧坦給了他這個藥方,病就好了。李絳得到這個藥方後,用它救治了很多人,都非常有效。
葛洪《肘後方》有灸背腫使其消散的方法:取獨頭蒜,橫切成一分厚,放在腫塊上,在蒜上點燃艾絨,像梧桐子那麼大,灸蒜一百壯,如果沒有感覺腫塊消退,就多灸幾次,但不要太燙,如果感覺到疼痛就拿開蒜,蒜燒焦了就換新的,不要傷到皮膚。如果身體乾瘦就不需要灸。葛洪自己也曾患小腹腫痛,用這個方法灸也好了。每次用灸法治療別人,都立竿見影。現在江寧府紫極宮的石刻上也記載著這個方法:凡是發背及癰疽、惡瘡、腫核等,都可以用艾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