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八 (1)
卷第二十八 (1)
1. 卷第二十八
(己酉新增衍義)
白話文:
(己酉年新增的衍義)
2. 蓼實
味辛,溫,無毒。主明目,溫中,耐風寒,下水氣,面目浮腫,癰瘍。葉,歸舌,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
馬蓼,去腸中蛭蟲,輕身。生雷澤川澤。
陶隱居云:此類又多,人所食有三種: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名香蓼,亦相似而香,並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其葉有園者、尖者,以園者為勝,所用即是此。干之以釀酒,主風冷,大良。馬蓼,生下濕地,莖斑,葉大有黑點。亦有兩三種,其最大者名籠薣(音鼓),即是葒草,已在上卷中品。
唐本注云:《爾雅》云,葒,一名蘢薣,大者名蘬(丘軌切),則最大者不名籠薣,陶誤呼之。又有水蓼,葉大似馬蓼而味辛。主被蛇傷,搗敷之;絞取汁服,止蛇毒入腹心悶者。又水煮漬腳捋之,消腳氣腫。生下濕水旁。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蓼,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人霍亂轉筋,多取煮湯及熱捋腳。
葉,搗敷狐刺瘡,亦主小兒頭瘡。又云:蓼、蕺俱弱陽。人為蝸牛蟲所咬,毒遍身者,以蓼子浸之,立瘥。不可近陰,令弱也。諸蓼並冬死,唯香蓼宿根重生。人為生菜,最能入腰腳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蓼類甚多,有紫蓼、赤蓼、青蓼、馬蓼、水蓼、香蓼、木蓼等,其類有七種。
紫、赤二蓼,葉小狹而厚;青、香二蓼,葉亦相似而俱薄;馬、水二蓼,葉俱闊大,上有黑點。木蓼一名天蓼,蔓生,葉似柘葉,諸蓼花皆紅白,子皆赤黑;木蓼,花黃白,子皮青滑。爾雅云:薔,虞蓼。釋曰:薔,一名虞蓼,即蓼之生水澤者也。《周頌·良𦬆》云:以薅,荼蓼。
《毛傳》曰:蓼,水草是也。藥性論云:蓼實,使,歸鼻。除腎氣,兼能去癧陽。葉主邪氣。又云:食之多發心痛,令人寒熱,損骨髓。小兒頭瘡,搗末和白蜜(一雲和雞子白)塗上,蟲出不作瘢。若霍亂轉筋,取子一把,香豉一升,先切葉,以水三升,煮取二升,納豉汁中,更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又與大麥面相宜。
孟詵云:蓼子,多食令人吐水。亦通五臟擁氣,損陽氣。日華子云:水蓼,性冷,無毒。蛇咬搗敷,根莖並用。又云:赤蓼,暖,暴腳軟人,燒灰淋汁浸,持以蒸桑葉罯,立愈。
圖經曰:蓼實,生雷澤川澤,今在處有之。蓼類甚多,有紫蓼、赤蓼(一名紅蓼)、青蓼、香蓼、馬蓼、水蓼、木蓼等,凡七種。紫、赤二種,葉俱小狹而厚;青、香二種,葉亦相似而懼薄;馬、水二種,葉俱闊大,上有黑點。此六種花皆黃白,子皆青黑。木蓼一名天蓼,亦有大,小二種,蔓生,葉似柘葉,花黃白,子皮青滑。
陶隱居以青蓼入藥,然其蓼俱堪食,又以馬蓼為葒草,已見上條,余亦無用。蘇恭以水蓼亦入藥,水煮捋腳者,多生水澤中。《周頌》所謂以薅(大羔切),荼蓼。《爾雅》所謂薔,虞蓼是也。又《三茅君傳》有作白蓼醬方。白蓼,《藥譜》無聞,疑即青蓼也。或云紅蓼亦可作醬。
白話文:
蓼實味道辛辣,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溫暖脾胃,能抵抗風寒,消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面部浮腫,並能治療癰瘡腫痛。蓼的葉子可以使舌頭恢復味覺,清除大小腸的邪氣,有益於心志。
馬蓼可以去除腸道中的寄生蟲(蛭蟲),使身體輕盈。它生長在雷澤的河流和沼澤地帶。
陶弘景說,蓼有很多種類,人們食用的有三種:一種是紫蓼,外形相似但顏色是紫色;一種是香蓼,外形也相似,帶有香氣,味道不很辛辣,比較好吃;還有一種是青蓼,家家戶戶常見,葉子有圓形和尖形兩種,其中以圓葉的為佳,藥用也多用這種。曬乾後可以用來釀酒,能治療風寒,效果很好。馬蓼生長在潮濕的低洼地帶,莖上有斑點,葉子大且有黑點。馬蓼也有兩三種,其中最大的一種叫做籠薣(音鼓),也就是紅草,這在前面已經提到過。
唐朝的註解說,《爾雅》記載,紅草,又名蘢薣,大的一種叫做蘬(音丘軌),因此最大的應該不叫籠薣,陶弘景的說法有誤。還有一種水蓼,葉子大,像馬蓼,但味道辛辣。水蓼可以治療蛇咬傷,搗碎後敷在傷口上;也可以榨汁服用,能止蛇毒進入腹部引起的心悶。用水煮過後浸泡雙腳並按摩,可以消除腳氣腫脹。水蓼生長在潮濕的水邊。根據陳藏器的本草記載,蓼主要治療痃癖(腹部腫塊)。每天取一把煮水服用,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抽筋,多取些煮湯或是熱敷雙腳也有效。
蓼葉搗爛後可以敷在狐刺瘡上,也能治療小兒頭瘡。另外,蓼和蕺都屬性微弱的陽性。如果被蝸牛等蟲咬傷,導致毒素遍佈全身,用蓼子浸泡可以立即痊癒。但蓼不能靠近陰部,否則會使陽氣虛弱。各種蓼在冬天都會枯死,只有香蓼的根可以過冬,第二年再長出來。人們把香蓼當作蔬菜,特別能作用於腰部和腿部。我禹錫等根據蜀本圖經記載,蓼的種類很多,有紫蓼、赤蓼、青蓼、馬蓼、水蓼、香蓼、木蓼等,共七種。
紫蓼和赤蓼,葉子小而狹窄,比較厚;青蓼和香蓼,葉子相似且較薄;馬蓼和水蓼,葉子都比較寬大,上面有黑點。木蓼又名天蓼,是藤蔓植物,葉子像柘樹葉。各種蓼的花都是白色或紅色,果實是紅色或黑色;木蓼的花是黃白色,果皮是青色且光滑。《爾雅》記載,薔,就是虞蓼。註解說,薔,又名虞蓼,是指生長在水澤中的蓼。《周頌·良耜》中說:“用除草的工具去除,荼和蓼。”
《毛傳》解釋說,蓼,是水草。藥性論說,蓼實可以引藥歸於鼻子,能清除腎氣,也能去除瘰癧。蓼葉則主要治療邪氣。藥性論還說,多吃蓼會引起心痛,使人忽冷忽熱,損傷骨髓。小兒頭瘡,可以用蓼末和白蜜(或雞蛋清)調和塗抹,可以使蟲子出來,並且不留疤痕。如果發生霍亂抽筋,可以取蓼子一把,豆豉一升,先切蓼葉,加三升水煮取二升,然後加入豆豉汁,再煮取一升半,分三次服用。蓼子和大麥麵搭配食用也很好。
孟詵說,蓼子吃多了會使人吐水。還能疏通五臟的滯氣,但會損耗陽氣。日華子說,水蓼,性寒,沒有毒性。蛇咬傷可以搗碎敷在傷口上,根莖都可以用。日華子還說,赤蓼,性溫,腳部麻木的人,可以用燒成灰的赤蓼汁浸泡,然後用來蒸桑葉熱敷,很快就能痊癒。
圖經記載,蓼實生長在雷澤的河流和沼澤地帶,現在各地都有。蓼的種類很多,有紫蓼、赤蓼(又名紅蓼)、青蓼、香蓼、馬蓼、水蓼、木蓼等,共七種。紫蓼和赤蓼的葉子都比較小而狹窄,且比較厚;青蓼和香蓼的葉子相似且比較薄;馬蓼和水蓼的葉子都比較寬大,上面有黑點。這六種蓼的花都是黃白色,果實是青黑色。木蓼又名天蓼,有大小兩種,是藤蔓植物,葉子像柘樹葉,花是黃白色,果皮青色光滑。
陶弘景認為青蓼可以入藥,但是各種蓼都可以食用,還把馬蓼當成紅草,這在前面已經提到過,其他的蓼沒有什麼特別的用途。蘇恭認為水蓼也可以入藥,用水煮後浸泡雙腳,這種水蓼多生長在水澤之中。《周頌》中說的“以薅,荼蓼”就是指這種蓼。《爾雅》中說的“薔,虞蓼”也是指這種蓼。《三茅君傳》中還有製作白蓼醬的配方。白蓼,《藥譜》中沒有提到,懷疑就是青蓼。也有人說紅蓼也可以做醬。
聖惠方中說,治療肝虛引起的抽筋,可以用赤蓼的莖和葉,切碎三合,加水一盞,酒三合,煎到剩四合,去除藥渣,溫熱分兩次服用。另一個方子說,治療中暑引起的心悶,可以用濃煮的蓼汁一大盞,分兩次服用。外臺秘要中說,治療因中暑而昏死的人,可以用濃煮的蓼汁三升灌服。經驗方中說,治療腳痛形成瘡,可以先將漿蓼切碎煮水,待水溫熱時頻繁淋洗,等瘡乾了自然就會好。孫真人食忌中說,二月不要吃水蓼,吃了會傷腎。
如果把水蓼和魚膾一起吃,會使人感到陰部寒冷疼痛,氣息將絕。斗門方說,治療血氣攻心,疼痛難忍,可以用蓼根切碎,用酒浸泡後服用,可以痊癒。《古今錄驗》中說,治療霍亂抽筋,可以用一把蓼,去掉兩頭,加水二升半,煮到剩一升半,一次性服用。文選中說的“習蓼蟲之忘辛”,可見蓼的味道非常辛辣。
衍義中說,蓼實,就是《神農本草經》第十一卷中提到的水蓼的果實。那裡說的蓼指的是莖,這裡說的實指的是果實,所以這裡又重新討論了果實的功效,因此分成了兩條。早春時節,用葫蘆裝水浸濕蓼子,掛在高處用火烤,白天晚上保持溫暖,就會長出紅芽,可以用來做蔬菜,作為五辛盤中的一種。還有一種水紅,和這個很相似,但是莖能長到一丈高。取其果實,稍微炒一下,研成細末,用薄酒調服二三錢,可以治療瘰癧,時間久了就會有效,有效了就停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