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五 (18)
卷第二十五 (18)
1. 豉
取豉三升,水三升,煮之沸,去滓,服一升,日三。梅師方:治傷寒,汗出不解,已三、四日,胸中悶吐方:豉一升,鹽一合,水四升,煎取一升半,分服當吐。又方:闢溫疫法:熬豉和白朮浸酒,常服之。又方:治傷寒,服藥搶心煩熱。以豉一升,梔子十四枚銼,水三升,煎取一升,分三服。
孫真人:治頭風痛。以豉湯洗頭,避風即瘥。食醫心鏡:主風毒,腳膝攣急,骨節痛。豉心五升,九蒸九曝,以酒一斗取浸經宿,空心隨性緩飲之。又方:小兒寒熱,惡氣中人。以濕豉為丸如雞子大,以摩腮上及手足心六、七遍,又摩心、臍上,旋旋祝之了,破豉丸看有細毛,棄道中即瘥。勝金方:治小兒頭上生惡瘡。
以黃泥聚豉煨熟,冷後取出豆豉為末,以蓴菜油敷之,瘥。王氏博濟:治臟毒,下血不止。用豉、大蒜等分,一處杵勻,丸如梧子大。每服鹽湯下三十丸,血痢亦治。簡要濟眾:主傷寒後毒氣攻手足及身體虛腫豉酒方:豉五合微炒,以酒一升半,同煎五、七沸,任性稍熱服之。姚和眾治小兒丹毒,破作瘡,黃水出。
焦炒豉令煙絕,為末,油調敷之。傷寒類要:治傷寒熱病後攻目生翳者。燒豉二七枚,末,以管吹之。子母秘錄:華佗安胎,豉汁服之妙。又方:治墮胎血下盡煩滿。豉一升,水三升,三沸煮,末鹿角服方寸匕。楊氏產乳:療惡瘡。熬豉為末敷之,不過三、四次。茆亭客話:蝦蟆小者有毒,主人小便閉澀,臍下憋,疼痛至死者。
以生豉一合,投新汲水半碗,浸令水濃,頓飲之,愈。
白話文:
[豉]
取豆豉三升,加水三升,煮到沸騰,去除殘渣,服用一升,一天三次。梅師的藥方:治療傷寒,發汗後症狀沒有解除,已經過了三、四天,胸口悶、想吐的情況:用豆豉一升,鹽一合,水四升,煎煮到剩下一升半,分次服用,應該可以止吐。另一個藥方:預防瘟疫的方法:將炒過的豆豉和白朮浸泡在酒中,經常服用。還有一個藥方:治療傷寒,服藥後感到心煩發熱。用豆豉一升,梔子十四枚切碎,加水三升,煎煮到剩下一升,分三次服用。
孫思邈:治療頭風痛。用豆豉湯洗頭,避開風吹就能痊癒。《食醫心鏡》: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疾病,導致腳、膝關節彎曲僵硬,骨頭關節疼痛。用豆豉心五升,經過九次蒸、九次曬乾,用酒一斗浸泡過夜,空腹時隨意慢慢飲用。另外一個藥方:治療小兒寒熱,邪氣侵襲人體。將濕豆豉捏成雞蛋大小的丸子,在臉頰和手、腳掌心來回摩擦六、七次,再摩擦心口、肚臍,邊摩擦邊祝禱,然後將豆豉丸子弄破,看看有沒有細毛,丟在路中間,病就好了。《勝金方》:治療小兒頭上生惡瘡。
用黃泥裹住豆豉煨熟,冷卻後取出豆豉磨成粉末,用蓴菜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就能痊癒。《王氏博濟》:治療體內毒素,導致下血不止。用豆豉、大蒜等分量,一起搗爛均勻,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鹽湯送服三十丸,對血痢也有療效。《簡要濟眾》:主要治療傷寒後,毒氣侵襲手腳,以及身體虛弱腫脹。豆豉酒的藥方:豆豉五合稍微炒過,加入酒一升半,一起煎煮五、七次沸騰,趁熱服用。姚和眾治療小兒丹毒,皮膚破裂成瘡,流出黃水。
將豆豉炒到冒煙,然後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傷寒類要》:治療傷寒熱病後,眼睛被侵襲導致生翳。將豆豉十四顆燒過,磨成粉末,用管子吹入眼睛。《子母秘錄》:華佗安胎,用豆豉汁服用,效果很好。還有一個藥方:治療墮胎後,血下乾淨但感到煩躁不安。用豆豉一升,加水三升,煮沸三次,加入磨成粉末的鹿角,服用一方寸匕。楊氏《產乳》:治療惡瘡。將熬過的豆豉磨成粉末敷在患處,不超過三、四次就會痊癒。《茆亭客話》:小蟾蜍有毒,如果人被毒到,會出現小便不暢、肚臍下脹痛,嚴重會導致死亡。
用生豆豉一合,倒入剛打上來的新鮮水半碗,浸泡到水變濃,一口喝下,病就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