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五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五 (14)

1. 小麥

食療云:平。養肝氣,煮飲服之良。又云:面有熱毒者,為多是陳黦之色。又,為磨中石末在內,所以有毒,但杵食之即良。又宜作粉食之,補中益氣,和五臟,調經絡,續氣脈。聖惠方:治煩熱,少睡多渴。用小麥作飯,水淘食之。又方:主婦人乳癰不消。右用白麵半斤,炒令黃色,用醋煮為糊,塗於乳上,即消。

外臺秘要:治痢,色白不消者,為寒下。方:好麵炒,上一味,搗篩煮米粥,納面方寸匕。又云:此療瀉百行,師不救者。千金方:治黃疸。取小麥苗,杵絞取汁,飲六、七合,晝夜三、四飲之,三、四日便愈。又方:治火瘡。熬面入梔子仁末,和油敷。已成瘡者,篩白糖灰粉之或摻,瘥。

肘後方:主食過飽煩悶,但欲臥而腹脹。熬面令微香,杵,服方寸匕。以大麥生面佳,無面以糵亦得。又方:一切傷折。寒食蒸餅,不限多少,末,酒服之,驗。經驗方:治鼻衄。以冷水調麵漿,服之立瘥。又方:治吹奶。以水調面煮如糊,欲熟即投無灰酒一盞,共攪之,極熱,令如稀粥,可飲即熱吃。

仍令人徐徐按之,藥行即瘥。梅師方治頭上皮虛腫,薄如蒸餅,狀如裹木。以口嚼敷之,瘥。孫真人麥,心之谷也,心病宜食。主除熱止渴,利小便,養心氣。又方:治酒黃。取小麥三升杵,和少水取汁,服五合。又方:治黃疸,皮膚、眼睛如金色,小便赤。取小麥杵取汁,服一合。

食醫心鏡:主消渴口乾。小麥用炊作飯及煮粥食之。兵部手集:治嘔噦。面、醋和作彈丸二、三十個,以沸湯煮別盛漿水二斗以來,彈丸湯內漉出於漿中,看外熱氣稍減,乘熱吞三、兩個。其噦定,即不用吞余者。加至七、八丸尚未定,晚後飯前再作吞之。鬼遺方:治金瘡腹腸出,不能納之。

小麥五升,水九升,煮取四升,去滓綿濾,使極冷。令人含噀之,瘡腸漸漸入,冷噀其背。不宜多人見,不欲旁人語,又不須令病人知,腸不即入。取病人臥席四角,合病人舉搖,稍須臾便腸自入。十日中,食不飽,數食須使少。勿使驚,即殺人。別說云:謹按小麥,即今人所磨為面,日常食者。

八、九月種,夏至煎熟。一種春種,作面不及經年者良。大麥,今以粒皮似稻者為之,作飯滑,飼馬良。穬麥,今以似小麥而大粒,色青黃,作面脆硬,食多脹人。京東、西,河北近京,又呼為黃顆。關中又有一種青顆,比近道者粒微小,色微青,專以飼馬,未見入藥用。然大麥、穬麥二種,其名差互,今之穬麥與小麥相似而差大,宜為之大麥。

今之大麥不與小麥相似,而其皮礦脆,宜為之穬麥。用此恐傳記因俗而差之爾,不可不審也。

衍義曰:小麥,暴淋煎湯飲,為面作糊。入藥水調,治人中暑。馬病肺卒熱,亦以水調灌愈。生嚼成筋,可以黏禽蟲。

白話文:

小麥:

食療方面說,小麥性平,能滋養肝氣,煮水飲用效果很好。又說,臉色暗沉發黃,有熱毒的人,多半是吃了陳舊的小麥。此外,用石磨磨的小麥粉,因為含有石末,所以有毒,用杵搗碎食用才好。也適合磨成粉食用,能補中益氣,調和五臟,疏通經絡,接續氣脈。

《聖惠方》記載,治療煩躁發熱、少眠多渴,可以用小麥煮飯,用水淘洗後食用。《又方》記載,治療婦女乳房腫痛不消,可以用半斤白麵炒黃,用醋煮成糊狀,塗在乳房上,就能消腫。

《外台秘要》記載,治療痢疾,大便色白且無法止住,是屬於寒性腹瀉。可以用炒過的好麵,搗碎篩過後,煮成米粥,加入一小匙麵粉食用。又說,這個方法可以治療腹瀉不止,連醫生都束手無策的病症。《千金方》記載,治療黃疸,可以取小麥苗搗爛擠汁,飲用六七合(約120-140毫升),早晚各飲三四次,三四天就會痊癒。《又方》記載,治療火瘡,可以將炒過的麵粉加入梔子仁末,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對於已經長瘡的,可以篩入白糖灰粉或直接撒上,就能痊癒。

《肘後方》記載,治療因吃太飽而感到煩悶,只想躺著且肚子脹氣,可以將麵粉炒至微黃有香味,搗碎後服用一小匙。用大麥生麵效果更好,沒有麵粉可以用麥芽代替。《又方》記載,治療各種跌打損傷,可以用冷食蒸餅,不限數量,磨成粉後用酒送服,效果很好。《經驗方》記載,治療鼻出血,可以用冷水調成麵漿,服用後立即止血。《又方》記載,治療乳房脹痛,可以用水調麵煮成糊狀,快煮熟時加入一杯無灰酒,攪拌均勻,趁熱喝,讓它像稀粥一樣,可飲用時趁熱吃。吃完後慢慢按揉患處,藥效發揮後就會痊癒。

《梅師方》記載,治療頭上皮膚虛腫,薄如蒸餅,像包著木頭一樣,可以用口嚼爛敷在患處,就能痊癒。孫真人說,小麥是心的穀物,心臟有病適合食用。主要功效是清除熱氣、止渴、利小便、滋養心氣。《又方》記載,治療酒黃,可以用三升小麥搗碎,加少許水取汁,服用五合(約100毫升)。《又方》記載,治療黃疸,皮膚、眼睛變成金色,小便赤紅,可以取小麥搗爛取汁,服用一合(約20毫升)。

《食醫心鏡》記載,主要治療口渴口乾,可以用小麥煮飯或煮粥食用。《兵部手集》記載,治療嘔吐,可以用麵粉和醋揉成二三十個小丸子,用沸水煮熟後撈出,放入兩斗涼漿水中,待外面的熱氣稍減後,趁熱吞服三兩個。如果嘔吐停止,就不需再吞服剩下的。如果吞服到七八個還沒止住,晚上吃飯前再吞服。《鬼遺方》記載,治療刀傷導致腹部腸子外露,無法納回,可以用五升小麥,加九升水煮取四升,濾掉殘渣,冷卻後用棉布過濾。讓人含在口中噴在傷口處,腸子會慢慢納回,冷噴背部,不宜讓太多人看到,也不要讓旁邊的人說話,也不要讓病人知道,腸子就會自己納回。將病人臥席四角,和病人一起舉起搖晃,一會兒腸子就會自己納回。十天內,不要吃太飽,要少量多餐,不要讓病人受到驚嚇,否則會致命。

另外說,小麥就是現在人磨成麵粉,每天吃的東西,在八九月播種,夏至成熟。春種的小麥,做麵粉沒有當年收成的品質好。大麥,現在指的是麥粒外形像稻穀的麥子,煮飯很滑,餵馬很好。穬麥,現在指的是麥粒像小麥但比較大,顏色青黃,磨成麵粉比較脆硬,吃多了容易脹氣。京東、西,河北靠近京城一帶,又稱黃顆。關中還有一種青顆,比其他地方的麥粒小一點,顏色微青,專門用來餵馬,沒有看到入藥使用。不過大麥和穬麥的名稱有些混淆,現在的穬麥和小麥相似但比較大,應該是大麥。現在的大麥和小麥不像,但外皮薄脆,應該是穬麥。可能是因為傳記中因為習慣而弄錯了,不能不仔細辨別。

《衍義》說,小麥,如果因暴雨淋濕而導致小便不暢,可以煎湯飲用,也可以做成糊狀。入藥用冷水調和,可以治療中暑。馬匹肺部突然發熱,也可以用水調和灌服,就能痊癒。生嚼小麥可以成筋,可以黏住禽類或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