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五 (9)

1. 粳米

味甘、苦,平,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泄。

陶隱居云:此即人常所食米,但有白、赤、小、大異族四、五種,猶同一類也。前陳廩米亦是此種,以廩軍人,故曰廩爾。唐本注云:傳稱食廩為祿。廩,倉也。前陳倉米曰廩,字誤作廩,即廩軍米也。若廩軍新米,亦為陳乎?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斷下痢,和胃氣,長肌肉,溫中。

孟詵云:粳米,平。主益氣,止煩泄。其赤則粒大而香,不禁水停。其黃綠即實中。又,水漬有味,益人。都大新熟者動氣。經再年者亦發病。江南貯倉人皆多收火稻。其火稻宜人,溫中益氣,補下元。燒之去芒,春舂米食之,即不發病耳。又云倉粳米,炊作乾飯食之,止痢。

又補中益氣,堅筋,通血脈,起陽道。北人炊之,甕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臟六腑氣。久陳者蒸作飯,和醋封毒腫,立瘥,又,研服之,去卒心痛。白粳米汁,主心痛,止渴,斷熱毒痢。若常食乾飯,令人熱中,唇口乾。不可和蒼耳食之,令人卒心痛,即急燒倉米灰,和蜜漿服之,不爾即死。

不可與馬肉同食之,發痼疾。日華子云:補中,壯筋骨,補腸胃。

圖經文具稻米條下。

食療云:淮泗之間米多。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堅實。又,諸處雖多,但充飢而已。外臺秘要:蛟龍子生在芹菜上,食之入腹,變成龍子,須慎之。餳粳米、杏仁、乳餅煮粥。食之三升,日三服,吐出蛟龍子,有兩頭。開皇元年,賈橋有人吐出蛟龍,大驗,無所忌。肘後方:若遇荒年,谷貴,無盡以充糧,應須藥濟命者。

粳米一升,酒三升漬之,出曝乾之。又漬酒次出,稍食之,渴飲,闢三十日,足一斗三升,闢周年。又方:小兒新生三日,應開腸胃,助穀神,碎米濃作汁飲,如乳酪,與兒大豆許,數合飲之,頻與三豆許。二七日可與哺,慎不得取次與雜藥,紅雪少少得也。食醫心鏡:止煩,斷下利,平胃氣,溫中,長肌。

粳米飯及粥食之。

衍義曰:粳米,白晚米為第一,早熟米不及也。平和五臟,補益胃氣,其功莫逮。然稍生則復不益脾,過熟則佳。

白話文:

粳米,味道甘甜、帶點苦味,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益氣力,止息煩躁,停止腹瀉。

陶隱居說:「這就是人們日常吃的米,但有白、赤、小、大等四、五種不同的種類,其實都屬於同一類。之前提到的官倉米也是這種米,因為是供應軍人食用,所以叫做廩米。唐代的註解說:傳說『食廩為祿』,廩就是倉庫的意思。之前提到的倉米稱作廩,是因為字誤寫成廩,其實是廩軍米。如果廩軍的新米,也算是陳米嗎?」臣禹錫等人仔細查閱蜀地的版本,上面說:粳米能止住下痢,調和腸胃之氣,增長肌肉,溫暖身體內部。

孟詵說:粳米,性平。主要功效是補益氣力,止息煩躁和腹瀉。紅色的粳米顆粒大且香,但容易使水分停留在體內;黃綠色的粳米則較為實在。另外,用水浸泡過的粳米更有味道,對人有益。剛收割的新粳米容易使人氣機不暢。經過兩年以上的陳米也容易引發疾病。江南地區的倉庫管理人員大多會儲存火稻。這種火稻對人有益,能溫暖身體內部,補益氣力,補充下元(腎臟)。將火稻燒過去除芒刺後,在春天舂米食用,就不會引發疾病。又說,倉庫裡的粳米,煮成乾飯吃,可以止痢。

又說,粳米能補中益氣,強健筋骨,暢通血脈,提升男性功能。北方人將粳米煮熟後,浸泡在甕中使其發酸,食用後可以溫暖五臟六腑的氣。久放的陳米蒸熟後,和醋一起敷在毒瘡腫痛處,很快就會痊癒。另外,將陳米研磨成粉服用,可以去除突然發生的心痛。白粳米的汁液,可以治療心痛,止渴,斷絕熱毒引起的痢疾。如果經常吃乾飯,會使人體內發熱,嘴唇乾燥。不能和蒼耳一起食用,會導致突然心痛,這時要立刻燒倉米的灰,和蜂蜜水一起服用,否則就會死亡。

不能和馬肉一起食用,會引發舊疾。日華子說:粳米能補中氣,強壯筋骨,補益腸胃。

詳細內容記載在《稻米》條下。

《食療》記載:淮河和泗水之間出產的米較多。京都和襄州出產的粳米也很香,堅實。另外,其他地方雖然也有出產,但只能用來充飢而已。《外臺秘要》說:蛟龍的卵生長在芹菜上,如果吃進肚子裡,會變成蛟龍的幼體,需要小心。將餳(麥芽糖)和粳米、杏仁、乳餅一起煮粥。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三升,可以吐出有兩頭的蛟龍幼體。開皇元年,賈橋有人吐出蛟龍,這件事應驗了,沒有什麼需要忌諱的。《肘後方》說:如果遇到荒年,糧食昂貴,沒有足夠的糧食來充飢,就應該用藥物來救命。

用一升粳米,用三升酒浸泡,取出曬乾。再用酒浸泡一次,取出曬乾,稍微食用,覺得口渴就飲水,可以維持三十天,一斗三升的量可以維持一年。另外一個方法:新生兒出生三天後,應該打開腸胃,幫助消化,用碎米煮成濃稠的汁液來飲用,像乳酪一樣,給嬰兒大豆大小的量,多次飲用,每次三豆大小。十四天後可以餵食米糊,切記不要隨意餵食其他藥物,少量的紅雪(一種藥材)可以。 《食醫心鏡》記載:粳米能止息煩躁,停止下痢,調和胃氣,溫暖身體內部,增長肌肉。

可以食用粳米飯和粳米粥。

衍義說:粳米中,白色晚熟的米是最好的,早熟的米比不上。粳米能平和五臟,補益胃氣,這方面的功效沒有什麼比得上的。但如果稍微煮得不夠熟,反而不利於脾胃,煮得太熟則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