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三 (15)
卷第二十三 (15)
1. 楊梅
味酸,溫,無毒。主去痰,止嘔噦,消食,下酒,干作屑,臨飲酒時服方寸匕,止吐酒。多食令人發熱。其樹若荔枝樹,而葉細陰青。其形似水楊子,而生青熟紅。肉在覈上,無皮殼。生江南、嶺南山谷。四月、五月採。(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楊梅,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切不可多食。甚能損齒及筋,亦能治痢。燒灰服之。日華子云:楊梅,熱,微毒。療嘔逆吐酒。皮、根煎湯洗惡瘡疥癩。忌生蔥。
圖經文具梅實條下。
陳藏器:止渴。張司空云:地瘴無不生楊梅者。信然矣。食療溫。和五臟腹胃,除煩憒惡氣,去痰實。亦不可久食,損齒及筋也,甚能下痢。又,燒為灰,亦斷下痢。甚酸美,小有勝白梅。又,白梅未乾者,常含一枚,咽其液,亦通利五臟,下少氣。若多食之,損人筋骨。其酸醋之物,自是土使然。
若南方:人北居,杏亦不食;北地人南住,梅乃啖多。豈不是地氣鬱蒸,令人煩憒,好食斯物也。經驗後方:主一切傷損不可者瘡,止血生肌,無瘢痕,絕妙。和鹽核杵之如泥,成挺子,竹筒中收。遇破即填,小可即敷之,此藥之功神聖。宋齊丘化書梅接杏而本強者,其實甘。
白話文:
楊梅味道酸,性溫,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去除痰液、止住嘔吐、幫助消化、解酒。將楊梅曬乾磨成粉末,在飲酒前服用少量(約一指甲大小),可以防止酒後嘔吐。但吃太多容易使人發熱。楊梅樹長得像荔枝樹,但葉子較細小且顏色深綠。果實外形像水楊子,剛長出來時是青色,成熟後則變成紅色。果肉附著在果核上,沒有外皮。楊梅生長在江南、嶺南的山谷中,通常在四、五月採摘。
(以下為後人補充內容) 孟詵說:楊梅能調和五臟,清理腸胃,消除煩躁和惡臭的氣味,但絕對不能多吃,它非常容易損傷牙齒和筋骨,也能治療痢疾,將楊梅燒成灰服用即可。 日華子說:楊梅性熱,帶有微毒,可以治療嘔吐和酒後不適。楊梅的皮和根煮水可以清洗惡瘡和疥癬。食用楊梅時要避免與生蔥一起吃。
關於楊梅的圖文資料,可以參考梅實相關的條目。
陳藏器說:楊梅可以止渴。張司空說:在瘴氣嚴重的地方,幾乎都會生長楊梅,這說法確實如此。楊梅性溫,能調和五臟和腸胃,消除煩躁和惡臭的氣味,還可以去除痰液,但也不宜久吃,會損傷牙齒和筋骨,甚至可能導致腹瀉。將楊梅燒成灰服用,也能止瀉。楊梅的酸味非常美好,稍微比白梅好一點。另外,將未曬乾的白梅含在口中,慢慢嚥下汁液,也能疏通五臟,減輕氣虛的症狀。如果吃太多,會損傷人的筋骨。酸性食物的形成,可能是因當地土壤的特性所導致。
如果南方人居住到北方,可能會不適應而不吃杏子;而北方人居住到南方,則會吃很多梅子。這或許是因為南方氣候濕熱,容易使人煩躁,所以喜歡吃這些帶酸味的食物。
經驗方:楊梅可以治療各種外傷導致的瘡,能止血、促進肌肉生長且不留疤痕,效果非常好。將楊梅核搗爛成泥,加入鹽,製成條狀,存放在竹筒中。遇到傷口時,將藥泥填入傷口,小傷口則直接敷上,藥效非常神奇。 宋齊丘《化書》記載,以梅嫁接杏樹,如果接穗強壯,結出的果實就會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