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三 (15)
卷第二十三 (15)
1. 雞頭實
味甘,平,無毒。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神仙。一名雁喙實,一名芡(音儉)。生雷澤池澤。八月採。
陶隱居云:此即今蒍(音葦)子形上花似雞冠,故名雞頭。仙方:取此並蓮實合餌,能令小兒不長,正爾。食之亦當益人。唐本注云:此實去皮作粉,與菱(音陵)粉相似,益人勝菱。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此生水中,葉大如荷,皺而有刺,花、子若拳大,形似雞頭,實若石榴,皮青黑,肉白,如菱米也。孟詵云:雞頭作粉食之,甚炒。
是長生之藥,與小兒食,不能長大,故駐年耳。生食動風冷氣,蒸之,於烈日曬之,其皮即開。亦可舂作粉。陳士良云:此種雖生於水,而有軟根名䓈菜。主小腹結氣痛,宜食。日華子云:雞頭,開胃助氣。根可作蔬菜食。
圖經曰:雞頭實,生雷澤,今處處有之,生水澤中。葉大如荷,皺而有刺,俗謂之雞頭盤。花下結實,其形類雞頭,故以名之。其莖𦵸之嫩者,名愓𦵸,人採以為菜茹,八月採實。服餌家取其實並中子,搗爛曝乾,再搗下篩,熬金櫻子煎和丸服之。云補下益人,謂之水陸丹。經傳謂其子為芡。
經驗後方:治益精氣,強志意,聰利耳目。以雞頭實三合,煮令熟,去殼,研如膏,入粳米一合煮粥,空心食之。淮南子云雞頭已瘻頸疾,幽人謂之雁頭。莊子徐無鬼篇有雞雍。《疏》云:雞雍,雞頭草也,服之延年。周禮加邊之實,菱、芡、慄脯。
衍義曰:雞頭實,今天下皆有之,河北沿溏濼居人採得,舂去皮,搗仁為粉,蒸渫作餅,可以代糧,食多不益脾胃氣,兼難消化。
白話文:
雞頭實,味道甘甜,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濕痹,腰背和膝蓋疼痛,能補養脾胃,去除突然發生的疾病,增益精氣,使意志堅強,使耳目聰明。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不感到飢餓,延緩衰老,像神仙一樣長壽。它又名雁喙實,也叫芡實。生長在雷澤或池塘沼澤中。在農曆八月採收。
陶弘景說:這就是現在的蒍子,它的花像雞冠,所以叫做雞頭。仙方說:將雞頭實與蓮子一起服用,可以讓小孩子不會長得太高,保持原來的樣子。食用雞頭實也對人有益處。唐代本草注解說:雞頭實去皮後磨成粉,和菱粉相似,但對人更有益。大臣禹錫等考證蜀本圖經記載:雞頭實生長在水中,葉子像荷葉一樣大,表面有皺褶和刺,花和果實像拳頭般大小,形狀像雞頭,果實像石榴,外皮青黑色,果肉白色,像菱米。孟詵說:雞頭實磨成粉食用,味道很好。
它是一種長生不老的藥物,給小孩子吃,他們就不會長大,所以能保持年輕。生吃會引起風寒,最好蒸熟後在烈日下曬乾,它的外皮就會裂開。也可以把它搗成粉。陳士良說:這種植物雖然生長在水中,但有軟根,叫做䓈菜。主要治療小腹脹氣疼痛,適合食用。日華子說:雞頭實,能開胃助消化。它的根可以當蔬菜食用。
圖經說:雞頭實,生長在雷澤,現在到處都有,生長在水澤中。葉子像荷葉一樣大,表面有皺褶和刺,俗稱雞頭盤。花下會結出果實,形狀像雞頭,因此得名。它莖的嫩芽,叫做愓𦵸,人們採來當作蔬菜食用,在農曆八月採收果實。修煉養生的人,會取雞頭實和裡面的籽,搗爛後曬乾,再搗碎過篩,用金櫻子的煎汁調和製成藥丸服用。據說能補養下身,對人有益,稱之為水陸丹。經書傳說它的果實叫做芡實。
經驗方:治療增益精氣,使意志堅強,使耳目聰明。用三合雞頭實,煮熟後去殼,研磨成膏狀,加入一合粳米煮成粥,空腹食用。淮南子說雞頭實可以治療瘰癧頸疾,隱士稱它為雁頭。莊子徐無鬼篇中提到雞雍。《疏》解釋說:雞雍,就是雞頭草,服用可以延年益壽。《周禮》提到加邊的果實,有菱、芡、慄脯。
衍義說:雞頭實,現在天下各地都有,河北沿海一帶的居民會採收它,舂去外皮,搗碎果仁做成粉,蒸熟做成餅,可以當作糧食,但是吃多了會傷害脾胃,難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