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三 (8)

1. 大棗

味甘,平,無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澼。久服輕身長年,不飢神仙。一名干棗,一名美棗,一名良棗。八月採,曝乾。

三歲陳核中仁燔(音煩)之,味苦。主腹痛,邪氣。

生棗,味甘、辛。多食令人多寒熱,羸瘦者,不可食。

,覆麻黃,能令出汗。生河東平澤。(殺烏頭毒。)

陶隱居云:舊雲河東猗氏縣棗特異,今青州出者,形大,核細,多膏,甚甜。郁州互市亦得之,而鬱州者亦好,小不及爾。江東臨沂金城棗,形大而虛,少脂,好者亦可用。南棗大惡,殆不堪啖。道家方:藥以棗為佳餌。其皮利,肉補虛,所以合湯皆擘之也。唐本注云:《別錄》云,棗葉散服使人瘦,久即嘔吐。

揩熱痱瘡良。臣禹錫等謹按孟詵云:干棗,溫。主補津液,強志。三年陳者核中仁,主惡氣,卒疰忤。又,療耳聾、鼻塞,不聞音聲、香臭者,取大棗十五枚,去皮核,萆麻子三百顆,去皮,二味和搗,綿裹塞耳鼻。日一度易,三十餘日聞聲及香臭。先治耳,後治鼻,不可並塞之。

又方::巴豆十粒,去殼生用。松脂同搗,綿裹塞耳。又云:洗心腹邪氣,和百藥毒。通九竅,補不足氣。生者食之過多,令人腹脹。蒸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青州,次蒲州者好。諸處不堪入藥。小兒患秋痢,與蟲棗食,良。日華子云:干棗,潤心肺,止嗽,補五臟,治虛勞損,除腸胃癖氣,和光粉燒,治疳痢。

牙齒有病人切忌啖之。凡棗亦不宜合生蔥食。又云:棗葉,溫,無毒。治小兒壯熱,煎湯浴,和葛粉裛痱子佳,及治熱瘤也。

圖經曰:大棗,干棗也。生棗並生河東,今近北州郡皆有,而青、晉、絳州者特佳。江南出者,堅燥少脂。謹按棗之類最多。郭璞注《爾雅》:棗,壺棗。云:今江東呼棗大而銳上者為壺,壺猶瓠也。邊,腰棗。云:子細腰,今謂之鹿盧棗。櫅(子兮切),白棗。云:即今棗子,白乃熟。

樲,酸棗。云:木小實酢者。遵,羊棗。云:實小而圓,紫黑色,今俗呼之為羊矢棗。洗,大棗。云:今河東猗氏縣出大棗,子如雞卵。蹶泄,苦棗。云:子味苦者。皙,無實棗。云:不著子者。還味,稔(而審切)棗。云:還味,短味也。而酸棗自見別條,其餘種類非一,今園圃皆種蒔之,亦不能盡別其名。

又其極美者,則有水菱棗、御棗之類,皆不堪入藥。蓋肌實輕虛,暴服之則枯敗。惟青州之種特佳,雖晉、絳大實,亦不及青州者之肉厚也。並八月採,曝乾。南郡人煮而後曝,及干,皮薄而皺,味更甘於它棗,謂之天蒸棗,然不堪入藥。又有仲思棗,大而長,有一、二寸者,正紫色,細紋小核,味甘重。

白話文:

大棗

大棗的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它主要能治療心腹部的邪氣,能安定中焦、滋養脾臟,幫助十二經脈的運行,使胃氣平和,疏通九竅,補充氣血不足、津液不足,改善身體虛弱、大驚失色、四肢沉重等症狀,能調和各種藥物,補中益氣,增強體力,消除煩悶,治療胸口下感到懸空不適的感覺,以及痢疾。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長壽,不會感到飢餓,有如神仙一般。大棗又名乾棗、美棗、良棗。通常在八月採摘,曬乾。

存放三年的棗核中的仁,用火烤過後味道會變苦。可以治療腹痛和邪氣。

生棗,味道甘甜又帶有辛辣。如果吃太多會使人身體寒熱交加,身體瘦弱的人不宜食用。

棗葉,可以覆蓋在麻黃上,幫助發汗。主要產於河東平澤地區。(可以解烏頭毒)。

陶隱居說:過去傳說河東猗氏縣的棗特別好,現在青州產的棗,外形大,核小,果肉多汁,非常甜。在郁州也能買到,但郁州的棗稍差一些。江東臨沂金城的棗,外形大但內部空虛,果肉少汁,好的也可以用。南方的棗品質很差,幾乎不能食用。道家的方子認為:藥物中以棗作為最好的輔助藥。棗皮有通利作用,棗肉可以補虛,所以在煎藥時都會把棗掰開。唐朝的註釋說:《別錄》記載,棗葉磨成粉服用會使人變瘦,但服用久了會嘔吐。

用棗擦拭熱痱子效果很好。臣禹錫等人謹慎地考證孟詵的說法:乾棗性溫,主要作用是補充津液,增強意志。存放三年的棗核中的仁,可以治療惡氣和突發的疾病。另外,還可以治療耳聾、鼻塞、聽不到聲音和聞不到氣味的人。取十五顆大棗,去除皮核,再取三百顆去皮的蓖麻子,將兩者一起搗爛,用棉布包裹塞住耳鼻。每天更換一次,三十多天後就能聽到聲音和聞到氣味。先治療耳朵,再治療鼻子,不能同時塞住。

另外一個方子:用十粒巴豆,去除外殼生用。與松脂一同搗爛,用棉布包裹塞入耳朵。還有說法是:可以洗淨心腹部的邪氣,調和各種藥物的毒性。能疏通九竅,補充不足的氣。生棗吃太多,會使人腹脹。蒸煮後食用,能滋養腸胃,健壯中焦,增補氣力。最好的棗產於青州,其次是蒲州。其他地方的棗不適合入藥。小孩子患秋季痢疾,給予蟲棗食用,效果很好。《日華子本草》說:乾棗可以潤澤心肺,止咳,補養五臟,治療虛勞損傷,消除腸胃內的積滯,將棗與光粉一起燒成灰,可以治療疳痢。

牙齒有病的人切忌食用棗。任何棗也不宜與生蔥一起食用。又說:棗葉性溫,無毒。可以治療小兒高熱,煎湯沐浴,與葛粉混合塗抹痱子效果很好,也可以治療熱瘤。

《圖經》記載:大棗就是乾棗。生棗和生棗樹都產於河東,現在靠近北方的州郡都有,其中青州、晉州、絳州的棗品質最好。江南產的棗堅硬乾燥,果肉少汁。仔細考察,棗的種類非常多。《爾雅》的註釋中提到:壺棗,是江東稱呼外形大而上部尖的棗,像瓠瓜一樣。邊棗,是像細腰的棗,現在叫做鹿盧棗。櫅棗,是白色的棗,就是現在的棗子,白色代表成熟。樲棗,是酸棗,樹小果實酸的棗。遵棗,是羊棗,果實小而圓,紫黑色,現在俗稱羊矢棗。洗棗,是大棗,河東猗氏縣產的大棗,果實像雞蛋一樣大。蹶泄棗,是苦棗,果實味道苦澀。皙棗,是無實棗,不結果實的棗。還味棗,是短味的棗。酸棗另外有單獨的記載,其餘種類繁多,現在園林中都有種植,也無法完全區分它們的名字。

還有品質極佳的棗,例如水菱棗、御棗等,這些都不適合入藥。因為它們果肉鬆軟,如果大量服用,會導致身體枯槁衰敗。只有青州產的棗品質最好,雖然晉州、絳州的棗個頭也很大,但果肉厚度比不上青州棗。這些棗都在八月採摘,曬乾。南方人把棗煮過後再曬乾,乾燥後表皮薄而皺,味道比其他棗更甜,稱為天蒸棗,但這種棗不適合入藥。還有一種仲思棗,很大很長,有一、二寸,呈紫紅色,有細紋,核小,味道甘甜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