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二 (6)
卷第二十二 (6)
1. 馬陸
味辛,溫,有毒。主腹中大堅症,破積聚,息肉,惡瘡,白禿,療寒熱痞結,脅下滿。一名百足,一名馬軸。生玄菟川穀。
陶隱居云:李云此蟲形長五、六寸,狀如大蛩,夏月登樹鳴,冬則蟄,今人呼為飛蚿(音玄)蟲也,恐不必是馬陸爾。今有一細黃蟲,狀如蜈蚣而甚長,俗名土蟲,雞食之醉悶亦至死。書云:百足之蟲,至死不僵(居良切)。此蟲足甚多,寸寸斷便寸行,或欲相似,方:家既不復用,市人亦無取者,未詳何者的是。
唐本注云:此蟲大如細筆管,長三、四寸,斑色,一如蚰蜒,襄陽人名為馬蚿,亦呼馬軸,亦名刀環蟲,以其死側臥,狀如刀環也。有人自毒,服一枚便死也。
雷公云:凡使,收得後,糠頭炒,令糠頭焦黑,取馬陸出,用竹刮足去頭了,研成末用之。
衍義曰:馬陸,即今百節蟲也,身如槎節,節有細蹙紋,起紫黑色,光潤,百足。死則側臥如環,長二、三寸,尤者粗如小指。西京上陽宮及內城磚牆中甚多,入藥至鮮。
白話文:
馬陸,味道辛辣,性溫,有毒。主要治療腹中堅硬的腫塊、破除積聚、息肉、惡瘡、白禿,也能治療寒熱引起的痞塊結聚、脅下脹滿。它又名百足、馬軸。生長在玄菟川谷。
陶隱居說:李說這種蟲身長五六寸,形狀像大蟋蟀,夏天會爬到樹上鳴叫,冬天則冬眠,現在人們稱它為飛蚿(音同玄)蟲,但這可能不是馬陸。現在有一種細長的黃色蟲子,形狀像蜈蚣但更長,俗稱土蟲,雞吃了會醉暈甚至死亡。書上說:「百足之蟲,至死不僵」,這種蟲子腳很多,身體每斷一節,斷的部分就能繼續行走,或許跟馬陸有些相似。但現在既沒人在家裡用它,市面上也沒有人收購,所以不知道哪種才是真正的馬陸。
唐本注說:這種蟲子像細筆管一樣粗,長三四寸,身上有斑點,跟蚰蜒很像,襄陽人稱它為馬蚿,也叫馬軸,又名刀環蟲,因為它死後會側臥,形狀像刀環。有人因為自己中毒,吃了一隻就死了。
雷公說:凡是要使用馬陸,要先收集起來,用麩皮炒,炒到麩皮焦黑,取出馬陸,用竹片刮掉足和頭,然後研磨成粉末使用。
衍義說:馬陸就是現在的百節蟲,身體像木頭的枝節,每節有細密的皺紋,呈現紫黑色,光滑油亮,有很多腳。死後會側臥像環狀,長二三寸,大的粗如小指。西京上陽宮和內城磚牆中有很多,但作為藥用很少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