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二 (2)

1. 烏蛇

無毒。主諸風瘙癮疹,疥癬,皮膚不仁,頑痹諸風。用之炙,入丸散,浸酒、合膏。背有三稜,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江東有黑梢蛇,能纏物至死,亦如其類。生商洛山。(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烏蛇,君,味甘,平,有小毒。能治熱毒風,皮肌生瘡,眉髭脫落,瘑癢疥等。

圖經曰:烏蛇,生商洛山,今蘄州、黃州山中有之。背有三稜,色黑如漆。性至善,不噬物。多在蘆叢中嗅其花氣,亦乘南風而吸。最難採捕,多於蘆枝上得之。至枯死而眼不陷,稱之重三分至一兩者為上,粗大者轉重,力爾減也。又頭有逆毛,二寸一路,可長半分以來,頭尾相對,用之入神,此極難得也。

作偽者,用他蛇生熏之至黑,亦能亂真,但眼不光為異爾。

聖惠方:治面上瘡及䵟。易容方:用烏蛇二兩,燒灰末,以臘月豬脂調敷之。千金方:治耳聾。以綿裹蛇膏塞耳中,神效。朝野僉載:商州有人患大風,家人惡之,山中為起茅屋。有烏蛇墜酒罌中,病人不知,飲酒漸瘥。罌底尚有蛇骨,方:知其由也。

衍義曰:烏蛇,尾細長,能穿小銅錢一百文者,佳。有身長一丈餘者,蛇類中此蛇入藥最多。

嘗於須安軍塘濼堤上,見一烏蛇,長一丈餘,有鼠狼齧蛇頭,曳之而去,是亦相畏伏爾。市者多偽以他蛇燻黑色貨之,不可不察也。烏蛇脊高,世謂之劍脊烏稍。

白話文:

烏蛇

烏蛇無毒,主治各種風瘙癢疹、疥癬、皮膚麻木、頑固痹症等風濕病。可炙烤後入藥,製成丸劑、散劑,也可浸酒或製成膏藥。烏蛇背部有三條棱,顏色漆黑。牠性情溫順,不主動咬人。江東地區有一種黑梢蛇,能纏繞獵物致死,與烏蛇同類。烏蛇產於商洛山。

另有記載說:烏蛇味甘,性平,微毒。能治療熱毒引起的風症、皮膚生瘡、眉毛鬍鬚脫落、皮膚瘙癢、疥瘡等。

烏蛇產於商洛山,現在蘄州、黃州的山區也有。牠背部有三條棱,顏色漆黑如墨。性情極其溫順,不咬人。牠常在蘆葦叢中聞蘆葦花香,也順著南風吸氣。烏蛇非常難捕捉,大多在蘆葦枝上發現。即使死了,眼睛也不會凹陷。重量在三錢到一兩之間的烏蛇品質最佳,越大越重,藥效就越差。此外,烏蛇頭部有逆生的細毛,長約二寸,寬約半分,頭尾相對生長,藥用價值極高,非常稀有。

偽造的烏蛇是用其他蛇類燻製成黑色,很容易混淆,但偽造的烏蛇眼睛沒有光澤。

古籍記載:烏蛇可治療面部瘡瘍和皮膚病;烏蛇灰燼加臘月豬油調製,可外敷治療面部瘡瘍;烏蛇膏可治療耳聾;商州曾有人患大風病,家人嫌棄他,為他在山中蓋了茅屋。一次,一條烏蛇掉進了他的酒壺裡,病人不知情,飲酒後病情漸漸好轉,酒壺底部還留有蛇骨,因此得知烏蛇的療效。

烏蛇尾部細長,能穿過一百枚小銅錢的烏蛇品質最佳。有的烏蛇長達一丈多,在各種蛇類中,烏蛇入藥最為普遍。

曾有人在須安軍的塘濼堤上看到一條一丈多長的烏蛇,被老鼠或黃鼠狼咬住頭部拖走,可見烏蛇也並非沒有天敵。市面上很多偽造的烏蛇是用其他蛇類燻黑而成,需謹慎辨別。烏蛇的脊背隆起,俗稱劍脊烏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