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 (1)
卷第二十 (1)
1. 卷第二十
(己酉新增衍義)
白話文:
己酉年增補的解說。
2. 上品
3. 石蜜
味甘,平,無毒,微溫。主心腹邪氣,諸驚癇痓,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養脾氣,除心煩,食飲不下,止腸澼,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石飴。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
陶隱居云:石蜜即崖蜜也,高山岩石間作之,色青赤,味小酸,食之心煩,其蜂黑色似虻。
又木蜜,呼為食蜜,懸樹枝作之,色青白。樹空及人家養作之者亦白而濃厚味美。凡蜂作蜜,皆須人小便以釀諸花,乃得和熟,狀似作飴須糵也。又有土蜜,於土中作之,色青白,味酸。今出晉安檀崖者多土蜜,云最勝。出東陽臨海諸處多木蜜。出於潛、懷安諸縣多崖蜜。亦有雜木及人家養者。
例皆被添,殆無淳者,必須親自看取之,乃無雜爾。且又多被煎煮,其江南向西諸蜜,皆是木蜜,添雜最多,不可為藥用。道家丸餌,莫不須之。仙方:亦單煉服之,致長生不老也。唐本注云:上蜜出氐、羌中並勝。前說者,陶以未見,故以南土為證爾。今京下白蜜如凝酥,甘美耐久,全不用江南者。
說者今自有以水牛乳煎沙糖作者,亦名石蜜。此既蜂作,宜去石字。後條蠟蜜,宜單稱爾。今按陳藏器本草云:蜜,主牙齒疳䘌,唇口瘡,目膚赤障,殺蟲。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按尋常蜜,亦有木中作者,亦有土中作者。北方:地燥,多在土中;南方:地濕,多在木中。
各隨土地所宜而生,其蜜一也。崖蜜別是一蜂,如陶所說出南方:岩嶺間,生懸崖上,蜂大如虻,房著岩窟,以長竿刺令蜜出,承取之,多者至三、四石,味酸色綠,入藥用勝於凡蜜。蘇恭是荊襄間人,地無崖險,不知之者,應未博聞。今雲石蜜,正是岩蜜也,宜改為岩字。
甘蔗、石蜜,別出《本經》。張司空云:遠方:山郡幽僻處出蜜,所著巉巖石壁,非攀緣所及。唯于山頂,籃輿自懸掛下,遂得采取。蜂去余蠟著石,鳥雀群飛來啄之盡。至春蜂歸如故,人亦占護其處。宣州有黃連蜜,色黃,味苦。主目熱。蜂銜黃連花作之。西京有梨花蜜,色白如凝脂,亦梨花作之,各逐所出。
藥性論云:白蜜,君。治卒心痛及赤白痢,水作蜜漿,頓服一碗止;又生薑汁、蜜各一合,水和頓服之。又常服,面如花紅,神仙方:中甚貴。治口瘡,浸大青葉含之。
圖經曰:蜜(《本經》作石蜜,蘇恭云當去石字),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諸山中,今川蜀、江南、嶺南皆有之。蠟、白蠟,生武都山谷,出於蜜房木石間,今處處有之,而宣、歙、唐、鄧、伊洛間尤多。石蜜即崖蜜也。其蜂黑色,似虻,作房於岩崖高峻處,或石窟中,人不可到。
白話文:
石蜜,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稍微溫熱。主要治療心腹邪氣、各種驚嚇引起的癲癇抽搐,能安撫五臟的不足,增強氣力、補益中氣,止痛解毒,消除各種疾病,調和各種藥物,滋養脾氣,消除心煩,治療飲食不消化、腹瀉、肌肉疼痛、口瘡,使耳聰目明。長期服用可以增強意志、使身體輕盈、不感到飢餓、延緩衰老,如同神仙一般。又名石飴。生長在武都山谷、河源山谷以及各處山石中。顏色像白色油脂的為上品。
陶弘景說:石蜜就是崖蜜,在高山岩石間的蜂巢所產,顏色青紅,味道微酸,吃多了會心煩,其蜜蜂是黑色的,像虻蟲。
還有一種木蜜,也叫做食蜜,蜜蜂在懸掛的樹枝上築巢所產,顏色青白。樹洞或人工飼養的蜜蜂所產的蜜也是白色,並且濃稠味美。一般的蜜蜂採蜜,都必須用人的小便來浸泡各種花朵,才能釀成成熟的蜂蜜,這個過程類似做麥芽糖。還有一種土蜜,在泥土中築巢所產,顏色青白,味道酸澀。現在晉安檀崖出產的土蜜最多,據說品質最好。東陽、臨海等地多產木蜜。於潛、懷安等縣多產崖蜜。也有混雜其他樹木或人工飼養的蜜蜂所產的蜜。
這些蜂蜜大多被摻雜,幾乎沒有純的,必須親自挑選,才能避免摻雜。而且很多還被煎煮過,江南向西的蜂蜜,大多是木蜜,摻雜最多,不能作為藥用。道家煉丹或藥丸,都必須用到蜂蜜。仙家藥方也單獨用煉過的蜂蜜,以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唐朝的註解說:最好的蜂蜜產自氐、羌等地區。陶弘景之前沒有見過這些地方的蜂蜜,所以才以南方的蜂蜜為例。現在京城裡的白蜜像凝固的酥油,甘甜美味且能久放,完全不用江南的蜂蜜。
有人用牛奶加砂糖熬煮,也叫做石蜜。這種蜂蜜不是蜜蜂所產,不應該用「石」字稱呼。後面提到的蠟蜜,也應該單獨稱呼。現在根據陳藏器的本草記載:蜂蜜,主要治療牙齒疳瘡,嘴唇和口腔潰瘍,眼睛發紅有障礙,並能殺蟲。臣禹錫等人謹慎參考陳藏器的說法:一般的蜂蜜,也有在樹木中築巢的,也有在土中築巢的。北方氣候乾燥,蜜蜂多在土中築巢;南方氣候潮濕,蜜蜂多在樹木中築巢。
各地因地制宜產生不同的蜂蜜,但都是蜂蜜。崖蜜是另一種蜜蜂所產,就像陶弘景說的,產自南方岩石山嶺間,蜜蜂在懸崖上築巢,蜂的大小像虻蟲,蜂房在岩洞中,用長竿刺取蜂蜜,多的可達三、四石,味道酸澀,顏色青綠,入藥效果比普通蜂蜜好。蘇恭是荊襄一帶的人,當地沒有懸崖峭壁,不了解崖蜜也是正常的,應該是見識不夠廣博。現在說的石蜜,其實就是岩蜜,應該改稱為岩蜜。
甘蔗和石蜜,在《本經》中是分開記載的。張司空說:遠方山郡偏僻的地方產的蜂蜜,蜂巢築在陡峭的岩壁上,無法攀爬到,只能從山頂用籃子懸掛下去才能採集到。蜜蜂離開後,留下的蜂蠟附著在岩石上,鳥雀會成群飛來啄食乾淨。到了春天蜜蜂又會回到原處築巢,人們也佔據和保護那裡。宣州有黃連蜜,顏色黃色,味道苦澀,可以治療眼部發熱,蜜蜂採集黃連花蜜釀製而成。西京有梨花蜜,顏色像凝脂一樣白,也是梨花蜜釀製而成,各自依照產地不同而不同。
《藥性論》說:白蜜,為君藥。治療突然發生的心痛和紅白痢疾,用水調和蜂蜜做成蜜水,一次喝一碗就可以止痛止瀉。也可以用生薑汁和蜂蜜各一合,用水調和一次喝下。經常服用,能使臉色紅潤,這是仙家方子中非常珍貴的藥物。治療口瘡,可以用浸泡過大青葉的蜜水含在口中。
《圖經》說:蜂蜜(《本經》記載為石蜜,蘇恭說應該去掉「石」字),產於武都山谷、河源山谷以及各處山中,現在四川、江南、嶺南等地都有。蠟和白蠟,產於武都山谷,出自蜂巢的木頭或石頭中,現在各地都有,尤其宣州、歙州、唐州、鄧州、伊洛一帶更多。石蜜就是崖蜜。它的蜜蜂是黑色的,像虻蟲,在岩石高峻的地方或石洞中築巢,人無法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