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十四 (2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22)

1. 南燭枝葉

味苦,平,無毒。止泄除睡,強筋益氣力。久服輕身長年,令人不飢,變白去老。取莖、葉搗碎漬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緊小正黑如瑿珠,袋盛之可適遠方。日進一合,不飢,益顏色,堅筋骨,能行。取汁炊飯名烏飯,亦名烏草,亦名牛筋。言食之健如牛筋也。色赤名文燭。生高山,經冬不凋。(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黑飯草,益腸胃。搗汁浸蒸,曬乾服。又名南燭也。

圖經曰:南燭,《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云生高山,今唯江東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葉類苦楝而小,凌冬不凋。冬生紅子作穗。人家多植庭除間,俗謂之南天燭。不拘時採其枝、葉用。亦謂之南燭草木。謹按陶隱居《登真隱訣》載太極真人青精乾石䭀飯法:䭀(音迅)。

䭀之為言飧也。謂以酒、蜜、藥草輩,飧搜而曝之也。亦作䭀。凡內外諸書,並完此字,唯施於今飯之名耳。云其種是木而似草,故號南燭草木。一名猴藥,一名男續,一名後草,一名唯那木,一名草木之王。生嵩高、少室、抱犢、雞頭山,江左吳越至多。土人名之曰猴菽,或曰染菽,粗與真名相彷彿也。

此木至難長,初生三、四年,狀若菘菜之屬,亦頗似梔子,二、三十年乃成大株,故曰木而似草也。凡有八名,各從其邦域所稱,而正號是南燭也。其子如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葉不相對,似茗而圓厚,味小酢,冬夏常青。枝莖微紫,大者亦高四、五丈,而甚肥脆,易摧折也。

作飯法: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更舂治,淅取一斛二斗。木葉五斤,燥者用三斤亦可,雜莖皮益嘉,煮取汁,極令清冷,以䖳米,米釋炊之。䖳,即溲字也。今課其時月,從四月生新葉,至八月末,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葉,色皆淺,可隨時進退其斤兩,寧小。多合採軟枝莖皮,於石臼中搗碎。

假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許斤熟舂,以斛二斗湯漬染得一斛,以九斗淹斛二斗米。比來正爾用水漬一、二宿,不必隨湯煮漬米,令上可走蝦,周時乃漉而炊之。初漬米正作綠色,既得蒸便如紺,若一過汁漬,不得好色,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漬之。灑𮑮皆用此汁,當令飯作正青色乃止。

向所餘汁一斗,以共三過灑飯,預作高格曝令乾,當三過蒸曝,每一燥輒以青汁搜令浥浥耳。日可服二升,勿復血食。亦以填胃補髓,消滅三蟲。《上元寶經》曰:子服草木之王,氣與神通;子食青燭之津,命不復殞。此之謂也。今茅山道士亦作此飯,或以寄遠。重蒸過食之,甚香甘也。

孫思邈《千金月令》南燭煎:益髭發及容顏,兼補暖方。三月三日採葉並蕊子,入大淨瓶中,干盛,以童子小便浸滿瓶,固濟其口,置閒處,經一周年,取開。每日一、兩次,溫酒服之,每酒一盞,調煎一匙,極有效驗。

白話文:

南燭枝葉

南燭味苦,性平,無毒。能止瀉、除睡意,增強筋骨和體力。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讓人不飢餓,容顏白皙,去除老年斑。

將南燭莖葉搗碎取汁,浸泡粳米,反覆九浸、九蒸、九曬,米粒會變得緊實、小巧,呈現烏黑光亮,像黑珍珠一樣。裝入袋中攜帶方便,適合遠行。每天服用一合,就不會感到飢餓,還能改善膚色,強健筋骨,使人行動自如。用南燭汁烹煮的米飯叫做烏飯,也叫烏草或牛筋飯,因為食用後能使筋骨強健如同牛筋一般。果實呈紅色,則稱為文燭。南燭生長在高山上,冬也不凋謝。

古籍記載:

《日華子本草》記載,黑飯草(即南燭)能益腸胃,將其搗汁浸泡、蒸煮後曬乾服用。

《圖經本草》記載,南燭的產地,《本經》未載,只說生長在高山,現在只有江東地區才有。植株高三到五尺,葉子像苦楝葉但較小,冬天也不凋謝。冬天會長出紅色的果實,像穗子一樣。人們常在家中庭院種植,俗稱南天燭。任何時候都可以採摘其枝葉入藥,也稱為南燭草木。陶隱居《登真隱訣》中記載的太極真人青精乾石䭀飯法,䭀指的是食物,是用酒、蜜和藥草等烹調後曬乾的食物。許多書籍都記載了這個字,但現在只用在米飯的名字上了。南燭因為像草卻是木本植物,所以叫南燭草木。它還有猴藥、男續、後草、唯那木、草木之王等名稱。生長在嵩山、少室山、抱犢山、雞頭山等地,江左吳越地區最多。當地人稱其為猴菽或染菽,與真名相近。

南燭這種樹木很難生長,剛開始生長三四年,樣子像白菜類植物,也像梔子花,要二三十年才能長成大株,所以說它像草卻是木本植物。它有八個名稱,各個地方叫法不同,但正名是南燭。它的果實像茱萸,九月成熟,酸甜可口。葉子互不相對生,像茶葉但更圓厚,味道略酸,冬夏常青。枝莖略帶紫色,大的植株能長到四五丈高,但很脆,容易折斷。

製作烏飯的方法:

取一斛五斗生白粳米,再舂一遍,淘洗後剩下一斛二斗。用五斤南燭葉(乾燥的用三斤即可),莖皮一起用效果更好,煮取汁液,務必煮到清澈冰冷。用這些汁液浸泡粳米,然後蒸煮。浸泡米飯的過程,要將米充分浸透。現在的做法是用水浸泡一兩天,不必煮著米一起浸泡,等到米飯表面能讓小蝦在上面行走,就可以撈出蒸煮了。米飯一開始是綠色的,蒸煮後變成紺色。如果一次浸泡的顏色不好,可以淘洗乾淨再用新的汁液浸泡。用這些汁液浸泡的米飯,顏色要達到正青色才算合格。剩下的汁液約一斗,可以分三次灑在米飯上,然後晾曬乾燥,要經過三次蒸煮和晾曬。每次曬乾後,再用青汁浸潤。每天可以服用二升,不要再吃其他的血食。它可以填充胃部,滋補骨髓,消除腸道寄生蟲。《上元寶經》說:「服用草木之王,氣息與神明相通;食用青燭的汁液,生命不會終結。」茅山道士也製作這種米飯,可以寄送遠方。多次蒸煮後食用,非常香甜。

孫思邈《千金月令》記載的南燭煎:能使鬍鬚頭髮烏黑,容顏美麗,還能溫補身體。三月三日採摘南燭葉和花蕊,放入乾淨的瓶子裡,裝滿童子尿,密封瓶口,放在陰涼處,放置一年後取出。每天服用一到兩次,用溫酒送服,每杯酒調入一匙藥汁,效果非常好。

《聖惠方》記載:治療一切風疾,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明目,頭髮烏黑,延緩衰老。方法是用南燭樹枝葉(春夏採摘枝葉,秋冬採摘根皮,揀選乾淨,切成細末)五斤,加水五斗,慢火煎煮至二斗,去渣,再用乾淨的鍋慢火煎成稀稠狀,盛入瓷瓶中。用溫酒送服,每次一匙,一天三次。另一個方子是治療小兒誤吞銅鐵等異物卡在咽喉不下,用南燭根燒成灰末研磨,用熟水調和一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