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卷第十三 (15)
卷第十三 (15)
1. 紫礦騏驎竭
稟於熒惑之氣,生於湯石之陰,結而成質,紫礦形若爛石,其功亦能添益陽精,消陰滯氣。
衍義曰:紫礦,如糖霜結於細枝上,累累然,紫黑色,研破則紅。今人用造綿煙脂,邇來亦難得。余如《經》。
白話文:
紫礦這種礦物,稟賦了火星的氣息,生長在溫泉石的陰面,凝結而形成。紫礦的形狀像腐爛的石頭,它的功效也能夠增補陽氣精華,消除體內陰氣的停滯。
另外一種說法是:紫礦看起來像糖霜凝結在細枝上,成串成串的,呈現紫黑色,磨碎後則呈紅色。現在人們用它來製造棉花煙脂,但近年來也很難得到了。其他的功效就像《本草經》裡記載的那樣。
2. 龍腦香及膏香
味辛、苦,微寒(一云溫)、平,無毒。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日赤膚翳。出婆律國。形似白松脂,作杉木氣,明淨者善。久經風日或如雀屎者不佳。
云合糯(一作粳)米炭、相思子貯之則不耗。膏主耳聾。
唐本注云:樹形似杉木。言婆律膏,是樹根下清脂。龍腦,是根中干脂。子似豆蔻,皮有錯甲,香似龍腦。味辛。尤下惡氣,消食散脹滿,香人口。舊云出婆律國。藥以國為名,即杉脂也。江南有杉木,未經試。或方土無脂,猶甘蕉無實。(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龍腦香樹,出婆利國,呼為個不婆律,亦出波斯國。樹高八丈,大可六、七圍,葉圓而背白,無花實。
其樹有肥有瘦,瘦者出龍腦香,肥者出婆律膏。香在木心中。波斯斷其樹剪取之,其膏於樹端流出,斫樹作坎而承之。入藥用有別法。南海藥譜云:龍腦油,性溫,味苦。本出佛誓國。此油從樹所取,摩一切風。陳藏器云:相思子,平,有小毒。通九竅,治心腹氣,令人香,止熱悶,頭痛,風痰,殺腹臟及皮膚內一切蟲。
又主蠱毒,取二七枚末服,當吐出。生嶺南。樹高丈餘,子赤黑間者佳。
圖經曰:龍腦香,出婆律國,今唯南海番舶賈客貨之。相傳云:其木高七、八丈,大可六、七圍,如積年杉木狀,旁生枝,葉正圓而背白,結實如豆蔻,皮有甲錯,香即木中脂。似白松脂,作杉木氣。膏乃根下清液耳,亦謂之婆律膏。段成式《酉陽雜俎》說:此木有肥瘦,瘦者出龍腦香,其香在木心。
波斯斷其木剪取之。肥者出婆律膏,其膏於木端流出,斫木作坎而承之。兩說大同而小異。亦云南海山中亦有此木,唐天寶中交趾貢龍腦,皆如蟬、蠶之形。彼人云:老根節方有之,然極難得。時禁中呼為瑞龍腦,帶之衣衿,香聞十餘步外,是後不聞有此。今海南龍腦,多用火,成片,其中亦容雜偽。
入藥唯貴生者,狀若梅花瓣,甚佳也。
海藥:謹按陶弘景雲:生西海律國,是波津樹中脂也。如白膠香狀。味苦、辛,微溫,無毒。主內外障眼,三蟲,治五痔,明目,鎮心,秘精。又有蒼龍腦,主風瘡䵟𪒟,入膏煎良。用點眼則有傷。《名醫別錄》云:婦人難產,取龍腦研末少許,以新汲水調服,立瘥。又唐太宗時,西海律國貢龍腦香,是知彼處出耳。
經驗方:治急中風,目瞑牙噤,無門下藥者。以中指點散子揩齒三、二十,揩大牙左右,其口自開。始得下藥,龍腦、天南星等分為末,乳缽內研,自五月五日午時合出者,只用一字至半錢,名開關散。經驗後方:治時疾,發豌豆瘡及赤瘡子未透,心煩狂躁,氣喘妄語,或見鬼神,龍腦一錢,細研,旋滴豬心血,和丸如雞頭肉大。每服一丸,紫草湯下,少時心神便定得睡,瘡復發透,依常將息取安。
白話文:
龍腦香及膏香
龍腦香和膏香味道辛辣苦澀,性微寒(也有人認為溫和),平性,無毒。主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以及治療日赤膚翳(一種皮膚病)。產自婆律國(今印度尼西亞一帶)。外形像白色的松脂,聞起來有杉木的氣味,顏色明亮淨白的品質最佳。久經風吹日曬或顏色像麻雀糞便的品質較差。
用糯米炭(或粳米炭)和相思子儲存,可以防止龍腦香耗損。膏香主治耳聾。
古籍記載:龍腦香樹形似杉木。婆律膏是樹根下方流出的清脂,龍腦香則是樹根中心的乾燥樹脂。果實像豆蔻,果皮有鱗片狀紋理,香味與龍腦香相似,味道辛辣。尤其善於去除體內惡氣,消食散脹,香味宜人。古籍記載產自婆律國。藥材以產地命名,也就是杉樹的樹脂。江南也有杉木,但尚未經過試驗。或者當地沒有樹脂,就像香蕉不結果實一樣。
另有記載:龍腦香樹產於婆利國,當地人稱之為「個不婆律」,波斯國也出產。樹高八丈,樹圍可達六七圍,葉子圓形,背面白色,沒有花和果實。
樹木有肥瘦之分,瘦的樹木出產龍腦香,肥的樹木出產婆律膏。龍腦香存在於樹木的中心。波斯人會砍斷樹木採集,樹脂會從樹梢流出,他們會在樹上鑿出凹槽收集。入藥時使用方法有所不同。
另有記載:龍腦油性溫,味苦,產自佛誓國。此油從樹木中提取,可以治療各種風邪疾病。
另有記載:相思子性平,微毒,能通九竅,治療心腹脹氣,使人體香,能止熱悶、頭痛、風痰,殺死腹臟和皮膚內的各種蟲子。
又能治療蠱毒,取二七枚研磨成粉服用,會將蠱毒吐出。生長於嶺南地區,樹高一丈多,果實赤黑相間者品質最佳。
古籍記載:龍腦香產自婆律國,現在只有南海的番舶商人販賣。傳說:樹木高七、八丈,樹圍可達六七圍,像多年生的杉木,樹枝從側面長出,葉子圓形,背面白色,果實像豆蔻,果皮有鱗片狀紋理,香味來自於樹木中心的樹脂。像白色的松脂,有杉木的氣味。膏香是樹根下方流出的清液,也稱為婆律膏。
古籍記載:樹木有肥瘦之分,瘦的出產龍腦香,香氣在樹木中心。波斯人砍斷樹木採集。肥的出產婆律膏,樹脂從樹梢流出,在樹上鑿出凹槽收集。兩種說法大致相同。
另有記載:南海山區也有這種樹木,唐天寶年間交趾貢獻的龍腦香,形狀像蟬或蠶。當地人說:只有老樹的樹節才有,非常稀少。當時宮中稱之為「瑞龍腦」,佩帶在衣襟上,香味可以傳到十幾步以外,後來就沒有聽說過這種龍腦香了。現在海南的龍腦香,大多是用火加工製成片狀,其中也容易摻雜偽品。
入藥以新鮮的為佳,形狀像梅花瓣的最好。
另有記載:產於西海律國,是波津樹的樹脂,像白色的膠香。味道苦、辛,微溫,無毒。主治內外障眼、蟲病、五痔,明目,鎮心,固精。還有蒼龍腦,主治風瘡濕疹,製成膏藥煎煮效果更好。點眼則可能造成傷害。《名醫別錄》記載:婦人難產,取龍腦研磨成粉少量,用新汲取的水調服,就能立即痊癒。唐太宗時期,西海律國進貢龍腦香,可見它確實產於當地。
驗方:治療中風,眼睛閉合,牙關緊閉,無法服藥者。用中指沾取散子輕輕擦拭牙齒三、二十下,擦拭大牙的左右兩側,就能張開嘴巴,開始服藥。龍腦、天南星等量研磨成粉,在乳缽中研磨,在五月五日午時合成的藥粉,每次服用一字到半錢,名為開關散。
驗方:治療時疾,長出豌豆瘡和未潰破的赤瘡,心煩意亂,氣喘胡言亂語,或見到鬼神,用龍腦一錢,研磨成細粉,立即滴入豬心血,製成像雞頭肉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紫草湯送服,不久心神就會平靜入睡,瘡瘍也會潰破,按照常規保養即可痊癒。
另有記載:龍腦香的記載與古籍記載的有些出入。此物能暢通關竅,解除熱邪阻塞,其清香是百藥之首。大人、小孩風涎閉塞,或突然受到驚嚇而發熱,療效很好。但不能經常服用,單獨服用效力較弱,作為輔助藥物則功效顯著,加在茶中也相宜,但加太多會掩蓋茶香。萬物香氣中,沒有能超過它的。西方的抹羅短吒國(南印度地區),有羯布羅香。乾的時候像松樹枝,葉子與眾不同,潮濕時沒有香味。
採摘乾燥後折斷,裡面有香味,形狀像雲母,顏色像冰雪,這就是龍腦香。西方也有產出。